歴代詩話卷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用
七言短古篇法
辭明意盡與五言相反如休洗紅洗紅紅色變不惜故縫衣記得初揉茜人命百年能幾何後來新婦今為婆 石人前石橋邉六角黃牛二頃田帶經躬耕三十年
樂府篇法
張籍一王建為近體次之長吉虛妄不必效為岑參有氣惜語硬又次之張王最古上格如焦仲卿朩蘭詞羽林郎霍家奴三婦詞大垂手小垂手等篇皆為絶唱李太白樂府氣語皆自此中來不可不知也
要訣在于反本題結如山農詞結卻用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多食肉是也又有含蓄不發結者又有截防頓然結者如君不見蜀葵花是也老翁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畆苗疎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嵗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栗西山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多食肉
絶句篇法
首句起 畫松
畫松一似真松樹待我尋思記得無曾在天台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
次句起 金陵即事
三句起 前二句皆閑至第三句方詠本題扇對 存殁口号二首
席謙不見近彈棊畢曜仍傳舊小詩玉局他年無限笑白楊今日幾人悲鄭公防繪随長夜曹覇丹青已白頭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不解重骅骝
間對 首句閑次句説本題第三句閑結再説本題應第二句即磨防山詩也
順去 松下問童子 問餘何事栖碧山
湘中老人 行到山窮水窮處 首座茶
藏詠 逢李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中防别意 前二句説本題後二句説題外意願領龍骧十萬兵
四句不聨
兩個黃鹂鳴翠栁 遲日江山麗
借喻 借本題説他事如詠婦人者必借花為喻詠花者必借婦人為比
右十法絶句之篇法也此最為推此以往思過半矣
句法
問答
誰其獲者婦與姑 何日東歸花發時
當對
白狐跳梁黃狐立 婦女行泣夫走藏
上三下四
鳯凰樂奏鈞天曲 烏鵲橋通織女河
上四下三
金馬朝回門似水 碧雞天逺路如年
上應下呼
素練抹林雲氣薄 明珠穿草露華新
上呼下應
林花着雨胭脂濕 水荇牽風翠帶長
行雲流水
春日莺啼脩竹裡 仙家犬吠白雲中
颠倒錯亂
香稻啄殘鹦鹉粒 碧梧栖老鳯凰枝
言倒理順
海岸夜深常見日 寒岩四月始知春
議論語 宋人用之
直書句
鄭縣亭子澗之濱 一去三年竟不歸
兩句成一句
屢将心上事 相與夢中論
蕭蕭千裡馬 個個五花文
字法
事文類聚事不可用多宋事也又不可用俚語偏方之言摘用史記西漢書東漢書新舊唐書晉書字棣集成聨對
一副當
白虎觀 金仆姑
碧雞坊 玉具櫑
眉語 從長
目成 防短
右用字琢對之法先須作三字對或四字對起然後妝排成全句不可逐句思量卻似對偶不成作手也或二字對起亦可路頭差處在此捕風捉影如何成詩至謹至謹
氣象
翰苑 辇毂 山林 出世 偈頌 神仙儒先【石屏之類宋賢也】江湖 闾閻 末學【末學者道聴塗説得一二字面便雜揉用去不成一家又在江湖闾閻之下】
已上氣象各随人之資禀髙下而發學者以變化氣質須仗師友所習所讀以開導佐助然後能脫去俗近以遊髙明謹之慎之又詩之氣象猶字畫然長短肥痩清濁雅俗皆在人性中流出得八法便成妙染而洗吾舊态也
儲泳曰性情褊隘者其詞躁寛裕者其詞平端靖者其詞雅疏曠者其詞逸雄偉者其詞壯醖借者其詞婉防養性情發于色形于言此詩之本原也
家數
三百篇 思無邪 學者不察失于意見離騷 激烈憤怨 學者不察失于哀傷選詩 婉曲委順 學者不察失于柔弱太白 雄豪空曠 學者不察失于狂誕韓杜 沈防厚壯 學者不察失于麄硬陶韋 含蓄優遊 學者不察失于迂濶孟郊 竒險斬截 學者不察失于恠短王維 典麗靜深 學者不察失于容冶李商隠 防宻閑艶 學者不察失于細碎已上略舉八九家數一隅三反之道也
音節
馬禦史曰四方偏氣之語不相通曉互相憎惡惟中州音韻四方可以通行四方之人皆喜于習説蓋中州天地之中得氣之正聲音防布各能相入是以詩中宜用中州之韻則便官様大凡押韻不可用啞韻如五防十四鹽啞韻也
凡例
隻要明暗二例諸作皆然【杜甫鄭谷四詩可法】
明二首
黒鷹 杜甫
黒鷹不省人間有渡海疑從北極來正翮抟風超紫塞窮冬幾夜宿陽台虞羅自覺虛施巧春鴈同歸必見猜萬裡寒空隻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雙鹭 鄭谷【三體作雍陶】
雙鹭應憐水滿池風飄不動頂絲垂立當青草人先見行傍白蓮魚未知一足獨拳寒雨裡數聲相呌早秋時林塘得爾須増價況與詩家物色宜
暗二首
白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