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
久乃出,曰:“下有關,不可渡。
”得珠貝而還。
每遇潭洞,多令探求,辄得珍寶,至汴,或雲八角井有神龍,時遊水面,意有颔下物。
複使觇之,經夕始出,躍于井口,有金爪拏而入焉,遂亡奴。
又有農夫耕地得劍,磨洗适市,值賈胡,售以百千,未可。
至百萬,約來旦取之。
夜歸語妻子:“此何異而價至是?”庭中有石,偶以劍指之,立碎。
诘旦,胡人載镪至,則歎叱曰:“劍光已盡。
”不複買。
農夫苦問之,曰:“此是破山劍,惟可一用,吾欲持之破寶山耳。
”農夫惋恨,旬月不能已。
餘有詩雲:“采玉應求破山劍,探珠仍遣水精奴。
”用此事耳。
杜詩雲:“虎氣必騰上,龍身甯久藏?”《蕃劍詩》也。
世傳虎丘常有劍氣,狀如虎,延津劍躍化為龍也。
晉元康三年,武庫火,鹹見漢高祖斬白蛇劍穿屋壁飛去。
許真人令旌陽,有蛟害人,投劍斬之。
至唐複出,漁者網而獲之。
又武勝之知靜江縣事,忽于灘中見雷公踐微雲逐一小蛇,勝之以石投焉,得一銅劍,有文曰“許旌陽斬蛟第三劍”雲。
餘作劍詩曰:“蛇蛟已盡定飛去,雷電歘驚重下來。
” 開元中,河西将宋青春骁猛,虜畏之。
西戎犯邊,每戰運劍大呼,執馘而旋,未嘗中鋒镝。
後獲吐蕃主帥,問曰:“衣大蟲皮者,爾輩何不能害?”曰:“常見青龍突陣而來,兵刃所及,如擊銅鐵,我以為神助将軍也。
”乃知劍之異。
澶淵之役,安床子弩于城上,使卒守之,困著弩邊,忽寤驚起,擊而發之,遂中敵酋,軍退。
餘曾戲作詩曰:“床弩天誅韓闼覽,劍鋒神助宋将軍。
” 韓嫣以佞幸竊富貴,作金彈射飛鳥,長安人常逐之,曰:“苦饑寒,逐彈丸。
”荊山下多美玉,居人以璞抵鵲。
符載蓄寶劍,水斷蛟龍。
他日,截飯胾而食,劍乃頑頓。
西戎獻寶刀,割玉如泥,周穆王嘗藏之。
餘曾戲題曰:“射飛何必捐金彈?抵鵲虛煩用夜光。
切玉昆吾甯刺豕,斷蛟幹越豈刲羊?” 李衛公鎮南徐,甘露寺僧有戒行,公贈以方竹杖,出大宛國,蓋公之所寶也。
及公再來,問:“杖無恙否?”僧欣然曰:“已規圓而漆之矣。
”公嗟惋彌日。
餘近在沿江攝帥幕,暇日與同僚遊甘露寺,偶題近作小詞于壁間雲:“樓橫北固,盡日厭厭雨。
欸乃數聲歌,但渺漠江山煙樹,寂寥風物三五。
過元宵,尋柳眼,覓花英,春色知何處? 落梅嗚咽,吹徹江城暮。
脈脈數飛鴻,杳歸期東風凝伫。
長安不見,烽起夕陽間,魂欲斷,酒初醒,獨下危梯去。
”其僧頑俗且瞆,愀然謂同官曰:“方泥得一堵好壁,可惜寫了。
”餘知之,戲曰:“近日和尚耳明否?”曰:“背聽如舊。
”餘曰:“恐賢眼目亦自來不認得物事。
壁間之題,謾圬墁之,便是甘露寺祖風也。
”聞者大笑。
晁以道贈餘詩曰:“春去欣搜粟,秋來謾護軍。
”以餘勸率鄉人,捐赀助國,及募河東兵赴援也。
又曰:“《迷樓賦》就夢何處,《雙廟詩》成淚不孤。
”以餘嘗作是賦,陳古義以刺今,及作此詩,哀往事以傷時耳。
又曰:“顧我何堪鳴玉佩?如君不得侍金華。
”餘乃戲之曰:“公鳴玉佩來幾何時耶?”蓋公元祐黨人之家,上書邪等,禁锢不得仕二十餘年,靖康中,始落緻仕,為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後得待制,已暮齡矣。
世傳丹砂煉為黃金,碎以染筆,入石不去,名曰“紅沫”。
餘侍先人官曆陽,嘗覽李翔作白字,書《霸王廟碑》,而其法不傳,亦“紅沫”之類與? 武侯創八陣圖與木牛流馬法,後人俱不能得。
故餘《八陣圖詩》雲:“八陣功成妙用藏,木牛流馬法俱亡。
後來識得常山勢,縱有桓溫恐未詳。
”東坡死,李方叔诔之曰:“道大不容,才高為累。
皇天後土,知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豪之氣。
”可謂簡而當矣。
晁無咎死,張文潛銘之曰:“車堅馬良,不得出門,策驽駕朽,道上紛紛。
”茲亦可悲矣。
久乃出,曰:“下有關,不可渡。
”得珠貝而還。
每遇潭洞,多令探求,辄得珍寶,至汴,或雲八角井有神龍,時遊水面,意有颔下物。
複使觇之,經夕始出,躍于井口,有金爪拏而入焉,遂亡奴。
又有農夫耕地得劍,磨洗适市,值賈胡,售以百千,未可。
至百萬,約來旦取之。
夜歸語妻子:“此何異而價至是?”庭中有石,偶以劍指之,立碎。
诘旦,胡人載镪至,則歎叱曰:“劍光已盡。
”不複買。
農夫苦問之,曰:“此是破山劍,惟可一用,吾欲持之破寶山耳。
”農夫惋恨,旬月不能已。
餘有詩雲:“采玉應求破山劍,探珠仍遣水精奴。
”用此事耳。
杜詩雲:“虎氣必騰上,龍身甯久藏?”《蕃劍詩》也。
世傳虎丘常有劍氣,狀如虎,延津劍躍化為龍也。
晉元康三年,武庫火,鹹見漢高祖斬白蛇劍穿屋壁飛去。
許真人令旌陽,有蛟害人,投劍斬之。
至唐複出,漁者網而獲之。
又武勝之知靜江縣事,忽于灘中見雷公踐微雲逐一小蛇,勝之以石投焉,得一銅劍,有文曰“許旌陽斬蛟第三劍”雲。
餘作劍詩曰:“蛇蛟已盡定飛去,雷電歘驚重下來。
” 開元中,河西将宋青春骁猛,虜畏之。
西戎犯邊,每戰運劍大呼,執馘而旋,未嘗中鋒镝。
後獲吐蕃主帥,問曰:“衣大蟲皮者,爾輩何不能害?”曰:“常見青龍突陣而來,兵刃所及,如擊銅鐵,我以為神助将軍也。
”乃知劍之異。
澶淵之役,安床子弩于城上,使卒守之,困著弩邊,忽寤驚起,擊而發之,遂中敵酋,軍退。
餘曾戲作詩曰:“床弩天誅韓闼覽,劍鋒神助宋将軍。
” 韓嫣以佞幸竊富貴,作金彈射飛鳥,長安人常逐之,曰:“苦饑寒,逐彈丸。
”荊山下多美玉,居人以璞抵鵲。
符載蓄寶劍,水斷蛟龍。
他日,截飯胾而食,劍乃頑頓。
西戎獻寶刀,割玉如泥,周穆王嘗藏之。
餘曾戲題曰:“射飛何必捐金彈?抵鵲虛煩用夜光。
切玉昆吾甯刺豕,斷蛟幹越豈刲羊?” 李衛公鎮南徐,甘露寺僧有戒行,公贈以方竹杖,出大宛國,蓋公之所寶也。
及公再來,問:“杖無恙否?”僧欣然曰:“已規圓而漆之矣。
”公嗟惋彌日。
餘近在沿江攝帥幕,暇日與同僚遊甘露寺,偶題近作小詞于壁間雲:“樓橫北固,盡日厭厭雨。
欸乃數聲歌,但渺漠江山煙樹,寂寥風物三五。
過元宵,尋柳眼,覓花英,春色知何處? 落梅嗚咽,吹徹江城暮。
脈脈數飛鴻,杳歸期東風凝伫。
長安不見,烽起夕陽間,魂欲斷,酒初醒,獨下危梯去。
”其僧頑俗且瞆,愀然謂同官曰:“方泥得一堵好壁,可惜寫了。
”餘知之,戲曰:“近日和尚耳明否?”曰:“背聽如舊。
”餘曰:“恐賢眼目亦自來不認得物事。
壁間之題,謾圬墁之,便是甘露寺祖風也。
”聞者大笑。
晁以道贈餘詩曰:“春去欣搜粟,秋來謾護軍。
”以餘勸率鄉人,捐赀助國,及募河東兵赴援也。
又曰:“《迷樓賦》就夢何處,《雙廟詩》成淚不孤。
”以餘嘗作是賦,陳古義以刺今,及作此詩,哀往事以傷時耳。
又曰:“顧我何堪鳴玉佩?如君不得侍金華。
”餘乃戲之曰:“公鳴玉佩來幾何時耶?”蓋公元祐黨人之家,上書邪等,禁锢不得仕二十餘年,靖康中,始落緻仕,為中書舍人兼太子詹事,後得待制,已暮齡矣。
世傳丹砂煉為黃金,碎以染筆,入石不去,名曰“紅沫”。
餘侍先人官曆陽,嘗覽李翔作白字,書《霸王廟碑》,而其法不傳,亦“紅沫”之類與? 武侯創八陣圖與木牛流馬法,後人俱不能得。
故餘《八陣圖詩》雲:“八陣功成妙用藏,木牛流馬法俱亡。
後來識得常山勢,縱有桓溫恐未詳。
”東坡死,李方叔诔之曰:“道大不容,才高為累。
皇天後土,知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豪之氣。
”可謂簡而當矣。
晁無咎死,張文潛銘之曰:“車堅馬良,不得出門,策驽駕朽,道上紛紛。
”茲亦可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