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古之聖賢,或相祖述,或相師友,生乎同時,則見而師之;生乎異世,則聞而師之。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顔回學孔子,孟轲師子思之類是也。

    羲《易》成于四聖,《詩》《書》曆乎帝王,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其義一也。

    孔子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揚雄作《太玄》以準《易》,《法言》以準《論語》,作《州箴》以準《虞箴》;班孟堅作《二京賦》拟《上林》《子虛》;左太沖作《三都賦》拟《二京》;屈原作《九章》,而宋玉述《九辯》;枚乘作《七發》,而曹子建述《七啟》;張衡作《四愁》,而仲宣述《七哀》;陸士衡作《拟古》,而江文通述《雜體》。

    雖華藻随時,而體律相仿。

    李唐群英,惟韓文公之文、李太白之詩,務去陳言,多出新意。

    至于盧仝、貫休輩效其颦,張籍、皇甫湜輩學其步,則怪且醜,僵且仆矣。

    然退之《南山詩》,乃類杜甫之《北征》,《進學解》乃同于子雲之《解嘲》,《郓州溪堂》之什依于《國風》,《平淮西碑》之文近于《小雅》,則知其有所本矣。

    近代歐公《醉翁亭記》步驟類《阿房宮賦》,《晝錦堂記》議論似《盤谷序》。

    東坡《黃樓賦》氣力同乎《晉問》,《赤壁賦》卓絕近于雄風,則知有自來矣。

    而《韓文公廟記》《鐘子翼哀詞》,時出險怪,蓋遊戲三昧,間一作之也。

    善學者當先量力,然後措詞。

    未能祖述憲章,便欲超騰飛翥,多見其嚄唶而狼狽矣。

     杜甫雲“軒墀曾寵鶴”,杜牧雲“欲把一麾江海去”,皆用事之誤。

    蓋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則軒車之軒耳,非軒墀也。

    顔延年詩雲:“屢薦不入宮。

    一麾乃出守。

    ”則麾,麾去耳,非麾旄也。

    然子美讀萬卷書,不應如是,殆傳寫之缪。

    若雲軒車,則善矣。

    牧之豪放一時,引用之誤,或有之邪? 東坡《讀隋書地理志》雲:“黃州永安郡,州東有永安城,《圖經》謂春申君故城,蓋非是。

    春申之居,乃在吳國,今無錫惠山有春申君廟,庶幾是乎?餘謂楚都申郢,故黃歇封于春申,如齊之孟嘗、魏之信陵、趙之平原,各在其地也。

    黃之永安為春申故城,蓋始封也。

    謂之‘春’者,蕲春壽春是也,謂之‘申’者,申光之間是也,其必兼二城而封焉,猶田文之食常薛耳。

    後楚并吳,秦侵申郢,楚遷壽春,黃歇始請吳之故宮都焉,然行相事未嘗去國。

    所以有廟者,役人作之也。

    ” 東坡作詩,歎賈梁道為魏忠臣,然不能紹其子于後,而使充懷奸附晉,以首成濟之禍。

    徐世勣為唐佐命,乃不能正其君于初,而使敬業發憤僞周,以倡誅武之謀。

    嗚呼!豈忠孝之道,父不能傳之于其子,子不能獻之于其父耶?熙豐間,王氏變法,新進附之,而仲弟平甫譏焉,不其賢乎?呂公守正,舊交佐之,而子弟背焉,不其戾乎?噫!是是非非,非是是非,人各有心,不可革而化耶?安得嵇、卞二家世濟忠誠者乎? 黃帝史倉颉四目神明,觀察衆象,始為古文。

    古文者,科鬥是也。

    周宣史籀,變古文而為大篆,是謂籀文。

    秦焚《詩》《書》,丞相李斯始變籀文而為小篆,是名玉箸。

    獄吏程邈創作新書,法務徑便,是名隸書。

    後漢王次仲初作八分,是為楷法。

    楷法之變,行草生焉,張伯英、王右軍之徒善之,此古今通行之書體也。

    篆法又有“缪書”者,不知所起,用以書符印,取綢缪糾纏之象。

    有“倒薤”者,世傳務光辭湯之禅,居清泠之陂,植薤而食,清風時至,見葉交偃,像為此書,以寫道經。

    有“鳥書”者,周史佚作,所寫赤雀丹書之祥,以書旗幡,取飛翔之狀。

    有“懸針”者,漢曹喜所作,象針鋒纖抽之勢,以書《五經》篇目,取貫穿經指之義。

    有“垂露”者,亦喜所創,取草木婀娜垂露之象,皆出新意。

    有“飛白”者,生于隸法,漢靈帝時,修鴻都門,蔡邕見役人以垩成字,心有悅焉,歸而作之,用以題宮殿門榜。

    有“散隸”者,小變隸體,晉黃門郎衛巨山所作也。

    又雲兼善“蟲書”。

    或雲“蟲書”即蟲鳥之書,餘疑鳥書自為雀烏之祥,專作禽鳥之象,當别有蟲篆。

    如孫膑斬龐涓于古木之下,作“蟲書”以揭之。

    今人傳寫蟲蛾之狀,殆其遺法耶? 東坡雲:“董如郎中,安丘人,能詩于寶元、康定間。

    其書尤工,而人莫知,仆以為勝李西台也。

    ”豫章與李端叔書雲:“比得荊州一詩人高荷,極有篆力。

    使之淩厲中州,恐不減晁、張,恨公不識耳。

    ”夫高、董之詞翰,二公稱道如此,必非尋常者,而人或不知識,矧今之世,抱負材術而嗟不遇者,可勝數哉! 東坡先生,人有尺寸之長,瑣屑之文,雖非其徒,驟加獎借,如昙秀“吹将草木作天香”、妙總“知有人家住翠微”之句,仲殊之曲,惠聰之琴,皆咨嗟歎美,如恐不及。

    至于士大夫之善,又可知也。

    觀其措意,蓋将攬天下之英才,提拂誘掖,教裁成就之耳。

    夫馬一骖骥坂,則價十倍,士一登龍門,則聲烜赫,足以高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