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為施女士狙擊以死,章一山太史挽之雲:“人雄鬼雄,同在佛堂,一擊竟成殿腳女;私仇國仇,是何世界,九原應問賣餅家。
”郭嘯麓提學挽之雲:“蘭擅雄才,蓋世勳名天竟厄;蒲團驚急劫,收場恩怨佛無言。
”予為一詩雲:“一念菩提念未差,寒燈清磬靜無嘩。
死生事大天難問,居士林中濺血花。
”不敢加議論也。
予作《藏齋二筆》,内一條記“少年聽雨歌樓上”一詞不知何人作,且謂詢之味雲、嘯麓諸君,亦記憶不清。
其時味雲在北平,未及詢也,頃得味公書雲:“此詞系蔣竹山所作。
蔣,北宋詞家,宜興人。
題為《聽雨調奇虞美人》。
”味公曾用其意作《聽雨詞調奇玲珑四犯》,亦極纏綿凄恻之緻,見《煙沽漁唱集》。
多年疑團,今打破矣,為之一快。
孫師鄭太史(雄),常熟人,光緒癸巳南元,譜名同康,人極博雅。
光緒三十年前後,充《北洋宮報》編纂,予始識之。
酬唱數十年如一日。
太史以運蹇,時發牢騷,今秋病殁于北平。
宗君子威挽詩有曰:“貧無可戀生何樂,病究何固死不知。
”又“老尚寓公真客死,生留詩史作遺聞。
”頗切其為人,以其曾作《道鹹同光四朝詩選》也。
甚賞予疊韻之作。
湘潭羅順循提學,文章政事卓然成家。
其權保定府時,予曾晤談數次。
尤工為聯語,記其《保定畿輔學堂聯》雲:“《風》首《二南》,備異日幹城腹心之選;學通六藝,掃末流詞章考據之蕪。
”《講堂》雲:“地近西山,長茲慷慨悲歌,郁為朝氣;天臨北鬥,願共激昂起舞,惜此分陰。
”《食堂》雲:“正臣子卧薪嘗膽之時,莫恥斷風太儉;是古人擊築飲酣之地,相期學劍術無疏。
”又《定興河陽書院聯》雲:“乾嶽儒宗,紫峰介節,芥子文章,先哲具遺型,好向傳書尋墜緒;金台日暮,易水風寒,江村亭古,奇蹤欣一遇,欲偕多士滌塵襟。
”皆可誦也。
又順循挽左文襄雲:“兼贊皇江陵所長,武功過之,是真亞東人傑;繼益陽湘鄉徂逝,宗臣代謝,莫窺此後天心。
”挽劉忠誠雲:“望重大江南北,佐武慎治兵,繼文正治民,聲績無慚往哲;晚屯時局艱危,戊戌能守經,庚子能應變,風節不愧名臣。
”挽曾惠敏雲:“博望侯槎泛鬥牛,怅倫敦遠島,巴勒嚴城,仗節尚能持國體;富鄭公聲驚甲馬,正北狄寒盟,西陲伏莽,臨軒應複歎才難。
”皆言之有物,扣之有聲也。
宣統二年夏,予以事之舊京,寓嚴範孫宅,一日晚餐後閑話,忽接電話雲:“張中堂病故矣。
”(即文襄)範老悚然起立曰:“此國家有數人物也,故去奈何。
”急往吊,徹夜未歸。
開吊日,挽詩挽聯甚多,有極劣者。
其時都中人語曰:“文襄最講文學,今死而雜作亂投,是欺侮老頭子,可笑也。
”最佳者汪衮甫一聯為:“立朝苦費調停策;絕筆驚看諷谕詩。
”皆取材于文襄之詩,着墨不多,包掃一切。
按文襄詩:“璇宮憂國動沾巾,朝土翻争舊與新。
門戶都忘薪膽事,調停白首範純仁。
”又“誠感人心心乃歸,君民末世自乖離。
豈知人感天方感,淚灑香山諷谕詩。
”皆詞旨深厚,非尋常詩人吐囑。
範孫挽張文襄聯為一時傳誦,聯曰:“任重似陳文恭,好古似阮文達,愛才如命似胡文忠,若言通變宜民,闳識尤超前哲上;使蜀有《軒語》,督鄂有《勸學篇》,餘事作詩有《廣雅集》,尚冀讀書論世,後賢善體我公心。
” 某筆記記俞平伯兩律,内有句雲:“老去善才還貼戲,南來閑漢懶參衙。
街坊幾閱新朝貴,煤米都知舊賬佳。
”詩近遊戲,而老伶演劇,政客從公,宦迹無常,生計日促種種現象,躍然紙上,而說來絕不吃力,的是聰明人吐屬。
王紫诠為蔣純甫詞作序,内有雲:“詞之一道易流于纖麗空滑,欲反其弊,往往變為質木,或過作謹嚴,味同嚼蠟矣。
故鍊意、鍊詞斷不可少。
鍊意所謂添幾層意思,多幾分渲染,是作詩文密訣;有詞無意,而詞又不渲染,何以為文?語雲:‘言欲信、詞欲巧。
’此即所謂巧也。
” 王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辄書易其處,私謂不惡。
羲之還見,乃歎曰:“吾去時真大醉也。
”敬乃大慚。
傅眉,字壽毛,青主之子也。
青主偶醉後作草,眉見而效之,書置幾上。
青主醒而愀然不樂,眉問其故,青主曰:“我昨醉書,今視之,中氣已絕,殆将死矣。
”眉驚愕,白其故。
青主曰:“然則,汝不食新矣。
”後果然。
二事絕相類,青主之說尤奇。
詩語入詞,詞語入曲,善用之即是出處,襲而愈工。
阮亭極持此論,嘗評金粟《花心動秋思詞》有雲:“白太傅‘吳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聞’,錢宗伯‘東風誰唱吳娘曲,暮雨潇潇ウ禁城’,及自作‘年來慣聽吳娘曲,暮雨潇潇水閣頭’。
金粟乃雲:‘驚秋客到傷心處,江南夢一曲。
’”“‘潇潇暮雨’總由‘暮雨潇潇郎不歸’生出,如許心想,使拙筆為之,便如刍狗再夢,數見不鮮矣。
”此武進周程村先生語。
“潇潇暮雨”四字,尋常景物也,能加數字趁貼,則入詩與入詞皆成妙語。
予以“明燈夜雨”名其樓,求齊白石翁狀此景,畫一豎幅,極蒼茫之緻。
然真得領略此種況況之時,每年亦不過數夕耳。
予以明燈夜雨樓名其齋,繪圖徵詩。
嘯麓提學雲:“萬态翻雲未是奇,先生晏坐自支頤。
一燈外即鴻界,看到移山倒海時。
”“滿眼雲山潑墨成,千林黯ホ一樓明。
荒雞聲裡漫漫夜,猶戀平生舊短檠。
”誦洛大令雲:“山樓雷雨之所藉,有叟岸然坐燈下。
誰欤貌此蒼莽姿,人間此際夜非夜。
”兩作各擅勝場,嘯麓詩“一燈”兩句尤渾灏。
姬人靜生之殁,今百日矣。
冥紙香花聊伸悲慨,适檢《袁簡齋詩鈔》,内有《哭聰娘》一律,中四句雲:“少姜不作旁妻待,長妾原兼舊雨情。
雖向空王問因果,早知薄福是聰明。
”詩固甚佳,然文勝于情,非其至者也。
上月予《悼靜生詩》有句雲:“五夜思君君識否,可憐夢不到泉台。
”又“也算姻緣同夢幻,是何因果不分明。
”又“料應風雪寒天裡,小膽孤魂更可憐。
”情勝于文,曷勝怆恻。
“宋明以來,詩人學杜子美者多矣,予謂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氣,魯直得杜意,獻吉得杜體,鄭繼之得杜骨。
他如李義山、陳無己、陸務觀、袁海叟輩又其次也,陳簡齋最下。
《後村詩話》謂‘簡齋以簡嚴掃繁缛,以雄渾代尖巧,其品格在諸家之上’,何也?”此《池北偶談》中語,不滿《後村詩話》中論,誠是也。
然各詩家性情不同,詞筆各異,即服膺工部,亦隻具體而微。
既不必句仿字摹,形同傀儡,亦不必句挑字剔,僅得一端,必謂某人得神,某人得氣,不但無此手段,亦且無此品評。
前人謂漁洋才力薄弱,于村集未下工夫,其論不謬也。
表侄工綸閣數年不見,昨自四川歸,以舊作見示,錄其好句存之,如“性孤朋舊少,身賤姓名輕”,又“久客始知鄉裡好,衰年更覺弟兄親”,又“更有異聞堪紀述,我經蜀道不知難”,又“道惟自信差堪樂,事得随緣未覺窮”,皆可誦也。
漢末崔爰與蔡邕友善,魏氏以降,锺繇在南,衛在北,繇宗蔡者也,衛夫人、王羲之、獻之、謝安出之,王、謝風流,盛稱一時。
自晉而後,六朝相繼皆此派也。
宗崔者也,經石峪大字,雲峰山五言詩,鄭羲、刁遵、朱義章、楊大眼、張猛龍、賈思伯諸碑出之。
史稱草書有楷則,而論者以《般若碑》為真書之始。
自西晉後,石刻多北魏書,皆此派也。
今之傳者南派則帖,北派則碑,兩派之分,北為漢人嫡嗣,南其支系。
隋合而一統之,如《龍藏寺碑》可見,入唐愈工整,歐陽信本,《龍藏》之亞也,諸遂良、虞世南、锺紹京、藍靈芝近南派;李邕、柳公權、顔真卿近北派。
而草書首推張旭,篆書崛起陽冰,自此以後,唐人書為正宗。
宋蘇轼、黃庭堅乃一變之,米芾、蔡襄又一變之,而書體窮矣。
南朝全帖不如北朝斷碑,盡人知之,以帖愈翻印愈失原神,碑則原石具在,果能精拓,原神不失,非屢翻之帖所及也。
米元章對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氣,蔡襄勒字,杜衍擺字,黃庭堅描字,蘇轼畫字,臣刷宇。
”其說盡人知之,鄒虎臣評宋四家之書則曰:“蔡嫩蘇俗,黃野米賤。
”吾不知鄒氏為何許人,乃有此不經之言。
劉後村雲:“宋詩豈惟不愧于唐,蓋猶過之。
”又雲:“本朝文人多,詩人少,其所為詩系文之有韻者,非古人之詩也”雲雲。
一人之論,自相矛盾如此。
甚矣!論詩論事之難也。
東坡詩:“江東估客木棉裘,會散金山月滿樓。
日暮潮來風又熟,卧吹箫管到揚州。
”朱希真詩:“青羅包髻白行纏,不是凡夫不是仙。
家在洛陽城裡住,卧吹銅笛過伊川。
”此南宋人蹈襲北宋人詩之顯見者。
劉節之《題松雪宮女啜茗圖》雲:“秋宮肅肅古衣裳,靜女無愁黛亦蒼。
不點疏螢和月色,絹頭已作百年涼。
”吳天章《題雲林秋山圖》雲:“經營慘淡意如何,渺渺秋山遠遠波。
豈但華謝桃李,空林黃葉亦無多。
”皆透過一層說法,較為深至。
宋政和間以詩為元佑學術,禦史李彥章遂上疏論陶淵明、李白、杜甫,以下皆貶之。
因诋魯直、少遊、無咎、文潛,請為科禁,著于律令,諸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雲雲。
此等纰謬之律令,可謂奇文,可笑亦複可歎。
宋長白述其父舊作兩詩,一通首皆平,一通首皆仄。
詩如下:“桃花參差開紅芳,邯鄲歌姬垂羅裳。
香薰龍涎和都梁,臨風翻翻歌琳琅。
遊人觀之佳清揚,徘徊頻傾流霞觞,歌聲将終相思長。
”又“岸柳弱弱舞不歇,落絮滿地似積雪。
所歎昔者此際别,歲月幾易信問絕。
蕩子遠戌發已素,少婦久憶淚應血。
”兩詩格調雖不甚高,而氣體渾成,錄之以備一格。
東坡詩:“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真藹然仁者之言。
王漁洋先生仿其意為一詩曰:“灤鲫黃羊滿玉盤,萊雞紫蟹等閑看。
不如随分閑茶飯,春韭秋菘未是難。
”與東坡一鼻孔出氣也。
今年正月廿四日,周立之觀察六十生日,親朋以文字為壽者極夥,佳作頗多,略記如下:散原老人聯雲:“縱談王霸藏詩境,同命岩巒養道心。
”嘯麓詩有雲:“世事推排俱老物,吾人笑自天真。
”誦洛詩有雲:“文字得名原已僅,觚陵回首總難忘。
斑衣歲歲占鳥喜,白發軒軒序雁行。
”予作五言古詩,中間雲:“詩成泣鬼神,不暇豈妍巧。
廢陵破山寺,為君蘊詩稿。
狎比到倡優,抑或亻妄佛老。
是豈君所耽,聊以寄懷抱。
”餘亦不作頌揚之詞,似亦真切不俗,蓋予與立之固不拘形迹也。
漁洋謂:“七言古詩惟杜甫橫絕古今,同時大匠無敢抗行。
李白、岑參二家别出機軸,語羞雷同,亦稱奇特。
”又“唐宋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門:李、杜,如來禅;蘇、董,祖師禅。
”又“七言歌行,子美似《史記》,太白、子瞻似《莊子》,魯直似《維摩诘經》”雲雲。
詩是詞章,故謂之有韻之文,似不必攙入佛語禅宗,使人誤入歧途也。
鄭蘇堪先生《和嚴範孫侍郎六十自壽詩》收四句雲:“灰飛煙滅在一瞬,中興赫赫歸周宣。
橋邊日者私許我,為問諸子然不然。
”曾記有人《贈陳其年詩》雲:“朝來日者橋邊過,見說功名似馬周。
”後果以博學宏詞薦入翰林,“橋邊日者”四字,忘其出典,實則街頭賣蔔人耳,何足重輕,而以之入詩,則覺妩媚。
正月二十九日夜,大雪滿庭,燈窗人靜,與豫生談靜生轶事,以奇思念。
(幾乎無日不談,不妒也。
)随檢徐東海《辛醜春感》詩,有“英雄事業如塵隙,兒女衷情有淚痕。
寒燈舊事悲流水,孤館殘春感落花。
山川寥人何在,池館蕭疏春自深。
蜂當蜜熟偏無力,蠶到絲成已化身”,第八首收句“可憐一掬傷春淚,灑向東風恨有餘”,蓋悼其姬人何氏殁于産難之所作也。
讀之聲咽淚下,詩之感人如此,而予心氣之衰亦可知也。
徐東海作詩極多,出版者已有《退耕堂集》、《水竹村人詩選》、《海西草堂詩集》、《歸雲樓詩集》,中有“草含無盡意,花有不言情”,“斷橋疏柳風無定,野岸平沙水不流”,“深秋露重如過雨,長夜月明不見星”,“造物回天易,英雄悔過難”,“鑄劍未成龍氣隐,養丹欲就月華新”。
此數聯柯鳳孫學士以為曆劫不磨。
山陰任堇叔詩:“完巢風雪坐殘更,喜對妻孥說太平。
近市盤飧仍臘味,入門笑語即春聲。
寒花妖眼都心許,辣酒轟腸喻耳鳴。
猶有兵氛吳越分,一星窈窕瞰長庚。
”袁寒雲詞:“今宵怯倚闌幹,思無端,可奈西風經雨太凄寒。
月何處,江南路,又團圈。
隻是中秋容易欲歸難。
”又樊山斷句:“省識世間饑下飯,砂鍋糙米亦奇香。
”又馬君叙倫斷句:“薄産愁租重,多男授職難。
”皆可誦。
誦洛自識楊昀谷先生後,詩境一變,上年八月予自英租界移居特别三區,誦洛賦詩見寄,詩雲:“石遺論朋友,謂緣即是債。
藏齋我所兄,七十不衰邁。
豈徒文字交,道義互規誡。
譽我每過實,诤我我不怪。
何者為沆瀣,何者為緘芥。
但覺我兩人,宜共一世界。
曩也對宇居,日必就君話。
今茲隔水遙,走訪肯辭憊。
頗聞好院落,繞屋盛芳荟。
仍當晨夕來,取我襟抱快。
信此非緣耶,謂債複奚害。
此債償難完,此緣亦靡屆。
”其意極摯,其氣極清,其骨極健,同時流輩中所不及也。
王逸塘先生所撰之《今傳是樓詩話》謂“朱子七言近體,字字生動”。
擇錄數首,斷句如:“故人隻在千岩裡,桂樹無端一夜秋。
”“曉起蒼涼承墜露,晚來光景亂蒸霞。
”“四面不通車馬迹,一尊聊飲芰荷香。
”真詩人之詩也。
“不向用時勤猛省,卻於何處味真腴”等句,純粹語錄中語,似不宜入詩,且無須選錄也。
光緒甲辰予遊武昌,乘興登黃鶴樓,不意樓已傾斜,風景亦劣,貨攤蔔肆,淩雜不堪,真所見不如所聞矣。
記端忠愍聯雲:“我輩複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大江流日夜,此心吾與白鷗盟。
”可謂名隽。
聞張文襄拟奧略樓聯雲:“昔賢整頓乾坤,締造都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
”予以為未盡其妙。
其後蕭珩珊《題紀念文襄聯》雲:“宣勤陶甓,遺愛羊碑,經幾番荊棘銅駝,名與斯樓不朽;昔炙蘇門,今瞻召舍,聽一曲梅花玉笛,神随黃鶴飛來。
”尚屬典雅。
嚴範老述廣東三賢祠集句聯雲:“海氣百重樓,總為浮雲能蔽日;文章千古事,蕭條異代不同時。
”真絕妙好辭,予最喜誦之。
三賢,虞翻、韓愈、蘇轼也。
陶然亭在故都南下氵,其地本為黑窯廠,清康熙時郎中江藻創造,取白香山詩“更待菊花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名曰陶然亭,亦稱江亭。
水木明瑟,風物幽美,文酒之會多在此間。
亭北蘆葦中有香冢及鹦鹉冢,旁有小碑銘,四十五字,無年月,亦無撰者姓名,銘雲:“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終,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竭,一縷香魂無斷絕。
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又詩雲:“飄零風雨可憐生,香夢迷離綠滿汀。
落盡夭桃又李,不堪重讀葬花銘。
”《鹦鹉銘》雲:“文兮禍所伏,慧兮禍所生。
嗚呼作賦傷正平。
”有謂冢中為葬花者,有謂為葬文者,有謂為某士人葬歌妓倩雲者,諸說紛纭,未知孰是。
前人筆記多有記此事者,予喜其詞凄豔,故亦記之。
俞曲園先生八十四歲,精神強固。
偶以文字遊戲,作反正體詩,以小篆寫之,反正面皆成字也
”郭嘯麓提學挽之雲:“蘭擅雄才,蓋世勳名天竟厄;蒲團驚急劫,收場恩怨佛無言。
”予為一詩雲:“一念菩提念未差,寒燈清磬靜無嘩。
死生事大天難問,居士林中濺血花。
”不敢加議論也。
予作《藏齋二筆》,内一條記“少年聽雨歌樓上”一詞不知何人作,且謂詢之味雲、嘯麓諸君,亦記憶不清。
其時味雲在北平,未及詢也,頃得味公書雲:“此詞系蔣竹山所作。
蔣,北宋詞家,宜興人。
題為《聽雨調奇虞美人》。
”味公曾用其意作《聽雨詞調奇玲珑四犯》,亦極纏綿凄恻之緻,見《煙沽漁唱集》。
多年疑團,今打破矣,為之一快。
孫師鄭太史(雄),常熟人,光緒癸巳南元,譜名同康,人極博雅。
光緒三十年前後,充《北洋宮報》編纂,予始識之。
酬唱數十年如一日。
太史以運蹇,時發牢騷,今秋病殁于北平。
宗君子威挽詩有曰:“貧無可戀生何樂,病究何固死不知。
”又“老尚寓公真客死,生留詩史作遺聞。
”頗切其為人,以其曾作《道鹹同光四朝詩選》也。
甚賞予疊韻之作。
湘潭羅順循提學,文章政事卓然成家。
其權保定府時,予曾晤談數次。
尤工為聯語,記其《保定畿輔學堂聯》雲:“《風》首《二南》,備異日幹城腹心之選;學通六藝,掃末流詞章考據之蕪。
”《講堂》雲:“地近西山,長茲慷慨悲歌,郁為朝氣;天臨北鬥,願共激昂起舞,惜此分陰。
”《食堂》雲:“正臣子卧薪嘗膽之時,莫恥斷風太儉;是古人擊築飲酣之地,相期學劍術無疏。
”又《定興河陽書院聯》雲:“乾嶽儒宗,紫峰介節,芥子文章,先哲具遺型,好向傳書尋墜緒;金台日暮,易水風寒,江村亭古,奇蹤欣一遇,欲偕多士滌塵襟。
”皆可誦也。
又順循挽左文襄雲:“兼贊皇江陵所長,武功過之,是真亞東人傑;繼益陽湘鄉徂逝,宗臣代謝,莫窺此後天心。
”挽劉忠誠雲:“望重大江南北,佐武慎治兵,繼文正治民,聲績無慚往哲;晚屯時局艱危,戊戌能守經,庚子能應變,風節不愧名臣。
”挽曾惠敏雲:“博望侯槎泛鬥牛,怅倫敦遠島,巴勒嚴城,仗節尚能持國體;富鄭公聲驚甲馬,正北狄寒盟,西陲伏莽,臨軒應複歎才難。
”皆言之有物,扣之有聲也。
宣統二年夏,予以事之舊京,寓嚴範孫宅,一日晚餐後閑話,忽接電話雲:“張中堂病故矣。
”(即文襄)範老悚然起立曰:“此國家有數人物也,故去奈何。
”急往吊,徹夜未歸。
開吊日,挽詩挽聯甚多,有極劣者。
其時都中人語曰:“文襄最講文學,今死而雜作亂投,是欺侮老頭子,可笑也。
”最佳者汪衮甫一聯為:“立朝苦費調停策;絕筆驚看諷谕詩。
”皆取材于文襄之詩,着墨不多,包掃一切。
按文襄詩:“璇宮憂國動沾巾,朝土翻争舊與新。
門戶都忘薪膽事,調停白首範純仁。
”又“誠感人心心乃歸,君民末世自乖離。
豈知人感天方感,淚灑香山諷谕詩。
”皆詞旨深厚,非尋常詩人吐囑。
範孫挽張文襄聯為一時傳誦,聯曰:“任重似陳文恭,好古似阮文達,愛才如命似胡文忠,若言通變宜民,闳識尤超前哲上;使蜀有《軒語》,督鄂有《勸學篇》,餘事作詩有《廣雅集》,尚冀讀書論世,後賢善體我公心。
” 某筆記記俞平伯兩律,内有句雲:“老去善才還貼戲,南來閑漢懶參衙。
街坊幾閱新朝貴,煤米都知舊賬佳。
”詩近遊戲,而老伶演劇,政客從公,宦迹無常,生計日促種種現象,躍然紙上,而說來絕不吃力,的是聰明人吐屬。
王紫诠為蔣純甫詞作序,内有雲:“詞之一道易流于纖麗空滑,欲反其弊,往往變為質木,或過作謹嚴,味同嚼蠟矣。
故鍊意、鍊詞斷不可少。
鍊意所謂添幾層意思,多幾分渲染,是作詩文密訣;有詞無意,而詞又不渲染,何以為文?語雲:‘言欲信、詞欲巧。
’此即所謂巧也。
” 王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辄書易其處,私謂不惡。
羲之還見,乃歎曰:“吾去時真大醉也。
”敬乃大慚。
傅眉,字壽毛,青主之子也。
青主偶醉後作草,眉見而效之,書置幾上。
青主醒而愀然不樂,眉問其故,青主曰:“我昨醉書,今視之,中氣已絕,殆将死矣。
”眉驚愕,白其故。
青主曰:“然則,汝不食新矣。
”後果然。
二事絕相類,青主之說尤奇。
詩語入詞,詞語入曲,善用之即是出處,襲而愈工。
阮亭極持此論,嘗評金粟《花心動秋思詞》有雲:“白太傅‘吳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聞’,錢宗伯‘東風誰唱吳娘曲,暮雨潇潇ウ禁城’,及自作‘年來慣聽吳娘曲,暮雨潇潇水閣頭’。
金粟乃雲:‘驚秋客到傷心處,江南夢一曲。
’”“‘潇潇暮雨’總由‘暮雨潇潇郎不歸’生出,如許心想,使拙筆為之,便如刍狗再夢,數見不鮮矣。
”此武進周程村先生語。
“潇潇暮雨”四字,尋常景物也,能加數字趁貼,則入詩與入詞皆成妙語。
予以“明燈夜雨”名其樓,求齊白石翁狀此景,畫一豎幅,極蒼茫之緻。
然真得領略此種況況之時,每年亦不過數夕耳。
予以明燈夜雨樓名其齋,繪圖徵詩。
嘯麓提學雲:“萬态翻雲未是奇,先生晏坐自支頤。
一燈外即鴻界,看到移山倒海時。
”“滿眼雲山潑墨成,千林黯ホ一樓明。
荒雞聲裡漫漫夜,猶戀平生舊短檠。
”誦洛大令雲:“山樓雷雨之所藉,有叟岸然坐燈下。
誰欤貌此蒼莽姿,人間此際夜非夜。
”兩作各擅勝場,嘯麓詩“一燈”兩句尤渾灏。
姬人靜生之殁,今百日矣。
冥紙香花聊伸悲慨,适檢《袁簡齋詩鈔》,内有《哭聰娘》一律,中四句雲:“少姜不作旁妻待,長妾原兼舊雨情。
雖向空王問因果,早知薄福是聰明。
”詩固甚佳,然文勝于情,非其至者也。
上月予《悼靜生詩》有句雲:“五夜思君君識否,可憐夢不到泉台。
”又“也算姻緣同夢幻,是何因果不分明。
”又“料應風雪寒天裡,小膽孤魂更可憐。
”情勝于文,曷勝怆恻。
“宋明以來,詩人學杜子美者多矣,予謂退之得杜神,子瞻得杜氣,魯直得杜意,獻吉得杜體,鄭繼之得杜骨。
他如李義山、陳無己、陸務觀、袁海叟輩又其次也,陳簡齋最下。
《後村詩話》謂‘簡齋以簡嚴掃繁缛,以雄渾代尖巧,其品格在諸家之上’,何也?”此《池北偶談》中語,不滿《後村詩話》中論,誠是也。
然各詩家性情不同,詞筆各異,即服膺工部,亦隻具體而微。
既不必句仿字摹,形同傀儡,亦不必句挑字剔,僅得一端,必謂某人得神,某人得氣,不但無此手段,亦且無此品評。
前人謂漁洋才力薄弱,于村集未下工夫,其論不謬也。
表侄工綸閣數年不見,昨自四川歸,以舊作見示,錄其好句存之,如“性孤朋舊少,身賤姓名輕”,又“久客始知鄉裡好,衰年更覺弟兄親”,又“更有異聞堪紀述,我經蜀道不知難”,又“道惟自信差堪樂,事得随緣未覺窮”,皆可誦也。
漢末崔爰與蔡邕友善,魏氏以降,锺繇在南,衛在北,繇宗蔡者也,衛夫人、王羲之、獻之、謝安出之,王、謝風流,盛稱一時。
自晉而後,六朝相繼皆此派也。
宗崔者也,經石峪大字,雲峰山五言詩,鄭羲、刁遵、朱義章、楊大眼、張猛龍、賈思伯諸碑出之。
史稱草書有楷則,而論者以《般若碑》為真書之始。
自西晉後,石刻多北魏書,皆此派也。
今之傳者南派則帖,北派則碑,兩派之分,北為漢人嫡嗣,南其支系。
隋合而一統之,如《龍藏寺碑》可見,入唐愈工整,歐陽信本,《龍藏》之亞也,諸遂良、虞世南、锺紹京、藍靈芝近南派;李邕、柳公權、顔真卿近北派。
而草書首推張旭,篆書崛起陽冰,自此以後,唐人書為正宗。
宋蘇轼、黃庭堅乃一變之,米芾、蔡襄又一變之,而書體窮矣。
南朝全帖不如北朝斷碑,盡人知之,以帖愈翻印愈失原神,碑則原石具在,果能精拓,原神不失,非屢翻之帖所及也。
米元章對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氣,蔡襄勒字,杜衍擺字,黃庭堅描字,蘇轼畫字,臣刷宇。
”其說盡人知之,鄒虎臣評宋四家之書則曰:“蔡嫩蘇俗,黃野米賤。
”吾不知鄒氏為何許人,乃有此不經之言。
劉後村雲:“宋詩豈惟不愧于唐,蓋猶過之。
”又雲:“本朝文人多,詩人少,其所為詩系文之有韻者,非古人之詩也”雲雲。
一人之論,自相矛盾如此。
甚矣!論詩論事之難也。
東坡詩:“江東估客木棉裘,會散金山月滿樓。
日暮潮來風又熟,卧吹箫管到揚州。
”朱希真詩:“青羅包髻白行纏,不是凡夫不是仙。
家在洛陽城裡住,卧吹銅笛過伊川。
”此南宋人蹈襲北宋人詩之顯見者。
劉節之《題松雪宮女啜茗圖》雲:“秋宮肅肅古衣裳,靜女無愁黛亦蒼。
不點疏螢和月色,絹頭已作百年涼。
”吳天章《題雲林秋山圖》雲:“經營慘淡意如何,渺渺秋山遠遠波。
豈但華謝桃李,空林黃葉亦無多。
”皆透過一層說法,較為深至。
宋政和間以詩為元佑學術,禦史李彥章遂上疏論陶淵明、李白、杜甫,以下皆貶之。
因诋魯直、少遊、無咎、文潛,請為科禁,著于律令,諸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雲雲。
此等纰謬之律令,可謂奇文,可笑亦複可歎。
宋長白述其父舊作兩詩,一通首皆平,一通首皆仄。
詩如下:“桃花參差開紅芳,邯鄲歌姬垂羅裳。
香薰龍涎和都梁,臨風翻翻歌琳琅。
遊人觀之佳清揚,徘徊頻傾流霞觞,歌聲将終相思長。
”又“岸柳弱弱舞不歇,落絮滿地似積雪。
所歎昔者此際别,歲月幾易信問絕。
蕩子遠戌發已素,少婦久憶淚應血。
”兩詩格調雖不甚高,而氣體渾成,錄之以備一格。
東坡詩:“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真藹然仁者之言。
王漁洋先生仿其意為一詩曰:“灤鲫黃羊滿玉盤,萊雞紫蟹等閑看。
不如随分閑茶飯,春韭秋菘未是難。
”與東坡一鼻孔出氣也。
今年正月廿四日,周立之觀察六十生日,親朋以文字為壽者極夥,佳作頗多,略記如下:散原老人聯雲:“縱談王霸藏詩境,同命岩巒養道心。
”嘯麓詩有雲:“世事推排俱老物,吾人笑自天真。
”誦洛詩有雲:“文字得名原已僅,觚陵回首總難忘。
斑衣歲歲占鳥喜,白發軒軒序雁行。
”予作五言古詩,中間雲:“詩成泣鬼神,不暇豈妍巧。
廢陵破山寺,為君蘊詩稿。
狎比到倡優,抑或亻妄佛老。
是豈君所耽,聊以寄懷抱。
”餘亦不作頌揚之詞,似亦真切不俗,蓋予與立之固不拘形迹也。
漁洋謂:“七言古詩惟杜甫橫絕古今,同時大匠無敢抗行。
李白、岑參二家别出機軸,語羞雷同,亦稱奇特。
”又“唐宋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門:李、杜,如來禅;蘇、董,祖師禅。
”又“七言歌行,子美似《史記》,太白、子瞻似《莊子》,魯直似《維摩诘經》”雲雲。
詩是詞章,故謂之有韻之文,似不必攙入佛語禅宗,使人誤入歧途也。
鄭蘇堪先生《和嚴範孫侍郎六十自壽詩》收四句雲:“灰飛煙滅在一瞬,中興赫赫歸周宣。
橋邊日者私許我,為問諸子然不然。
”曾記有人《贈陳其年詩》雲:“朝來日者橋邊過,見說功名似馬周。
”後果以博學宏詞薦入翰林,“橋邊日者”四字,忘其出典,實則街頭賣蔔人耳,何足重輕,而以之入詩,則覺妩媚。
正月二十九日夜,大雪滿庭,燈窗人靜,與豫生談靜生轶事,以奇思念。
(幾乎無日不談,不妒也。
)随檢徐東海《辛醜春感》詩,有“英雄事業如塵隙,兒女衷情有淚痕。
寒燈舊事悲流水,孤館殘春感落花。
山川寥人何在,池館蕭疏春自深。
蜂當蜜熟偏無力,蠶到絲成已化身”,第八首收句“可憐一掬傷春淚,灑向東風恨有餘”,蓋悼其姬人何氏殁于産難之所作也。
讀之聲咽淚下,詩之感人如此,而予心氣之衰亦可知也。
徐東海作詩極多,出版者已有《退耕堂集》、《水竹村人詩選》、《海西草堂詩集》、《歸雲樓詩集》,中有“草含無盡意,花有不言情”,“斷橋疏柳風無定,野岸平沙水不流”,“深秋露重如過雨,長夜月明不見星”,“造物回天易,英雄悔過難”,“鑄劍未成龍氣隐,養丹欲就月華新”。
此數聯柯鳳孫學士以為曆劫不磨。
山陰任堇叔詩:“完巢風雪坐殘更,喜對妻孥說太平。
近市盤飧仍臘味,入門笑語即春聲。
寒花妖眼都心許,辣酒轟腸喻耳鳴。
猶有兵氛吳越分,一星窈窕瞰長庚。
”袁寒雲詞:“今宵怯倚闌幹,思無端,可奈西風經雨太凄寒。
月何處,江南路,又團圈。
隻是中秋容易欲歸難。
”又樊山斷句:“省識世間饑下飯,砂鍋糙米亦奇香。
”又馬君叙倫斷句:“薄産愁租重,多男授職難。
”皆可誦。
誦洛自識楊昀谷先生後,詩境一變,上年八月予自英租界移居特别三區,誦洛賦詩見寄,詩雲:“石遺論朋友,謂緣即是債。
藏齋我所兄,七十不衰邁。
豈徒文字交,道義互規誡。
譽我每過實,诤我我不怪。
何者為沆瀣,何者為緘芥。
但覺我兩人,宜共一世界。
曩也對宇居,日必就君話。
今茲隔水遙,走訪肯辭憊。
頗聞好院落,繞屋盛芳荟。
仍當晨夕來,取我襟抱快。
信此非緣耶,謂債複奚害。
此債償難完,此緣亦靡屆。
”其意極摯,其氣極清,其骨極健,同時流輩中所不及也。
王逸塘先生所撰之《今傳是樓詩話》謂“朱子七言近體,字字生動”。
擇錄數首,斷句如:“故人隻在千岩裡,桂樹無端一夜秋。
”“曉起蒼涼承墜露,晚來光景亂蒸霞。
”“四面不通車馬迹,一尊聊飲芰荷香。
”真詩人之詩也。
“不向用時勤猛省,卻於何處味真腴”等句,純粹語錄中語,似不宜入詩,且無須選錄也。
光緒甲辰予遊武昌,乘興登黃鶴樓,不意樓已傾斜,風景亦劣,貨攤蔔肆,淩雜不堪,真所見不如所聞矣。
記端忠愍聯雲:“我輩複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大江流日夜,此心吾與白鷗盟。
”可謂名隽。
聞張文襄拟奧略樓聯雲:“昔賢整頓乾坤,締造都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
”予以為未盡其妙。
其後蕭珩珊《題紀念文襄聯》雲:“宣勤陶甓,遺愛羊碑,經幾番荊棘銅駝,名與斯樓不朽;昔炙蘇門,今瞻召舍,聽一曲梅花玉笛,神随黃鶴飛來。
”尚屬典雅。
嚴範老述廣東三賢祠集句聯雲:“海氣百重樓,總為浮雲能蔽日;文章千古事,蕭條異代不同時。
”真絕妙好辭,予最喜誦之。
三賢,虞翻、韓愈、蘇轼也。
陶然亭在故都南下氵,其地本為黑窯廠,清康熙時郎中江藻創造,取白香山詩“更待菊花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名曰陶然亭,亦稱江亭。
水木明瑟,風物幽美,文酒之會多在此間。
亭北蘆葦中有香冢及鹦鹉冢,旁有小碑銘,四十五字,無年月,亦無撰者姓名,銘雲:“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終,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竭,一縷香魂無斷絕。
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又詩雲:“飄零風雨可憐生,香夢迷離綠滿汀。
落盡夭桃又李,不堪重讀葬花銘。
”《鹦鹉銘》雲:“文兮禍所伏,慧兮禍所生。
嗚呼作賦傷正平。
”有謂冢中為葬花者,有謂為葬文者,有謂為某士人葬歌妓倩雲者,諸說紛纭,未知孰是。
前人筆記多有記此事者,予喜其詞凄豔,故亦記之。
俞曲園先生八十四歲,精神強固。
偶以文字遊戲,作反正體詩,以小篆寫之,反正面皆成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