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文章無警策,則不足以傳世,蓋不能竦動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諸詩無不如此。

    但晉、宋間人專緻力于此,故失于绮靡而無高古氣味。

    老杜詩雲:‘語不驚人死不休。

    ’所謂驚人語,即警策也。

    ” 《竹坡詩話》雲:“作詩到平淡處,要似非力所能。

    東坡嘗有書與侄雲:‘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峥嵘,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澹。

    ’餘以謂不但為文,作詩者尤當取法于此。

    ” 品題 《雪浪齋日記》雲:“為詩欲詞格清美,當看鮑照、謝靈運;欲渾成而有正始以來風氣,當看淵明;欲清深閑淡,當看韋蘇州、柳子厚、孟浩然、王摩诘、賈長江;欲氣格豪逸,當看退之、李白;欲法度備足,當看杜子美;欲知詩之源流,當看《三百篇》及楚詞、漢、魏等詩。

    前輩雲:‘建安才六七子,開元數兩三人。

    ’前輩所取其難如此。

    予嘗與能詩者論書止于晉,而詩止于唐。

    蓋唐自大曆以來,詩人無不可觀者,特晚唐氣象衰薾耳。

    ” 《呂氏童蒙訓》雲:“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

    二書不可偏廢也。

    近世讀東坡、魯直詩,亦此類。

    ” 《後山詩話》雲:“學詩當以子美為師,有規矩,故可學。

    退之于詩本無解處,以才高而好耳。

    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

    學杜無成,不失為工;無韓之才與陶之妙,而學其詩,終為樂天耳。

    ” 《雪浪齋日記》雲:“王逸少于書知變,猶退之于詩知變,則一洗萬古凡馬空也。

    陶、謝詩所以妙者,由其人品高,王、楊、盧、駱叫呼炫鬻以為文耳。

    ” 《蔡百衲詩評》雲:“柳子厚詩雄深簡澹,迥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謝,然似入武庫,但覺森嚴。

    王摩诘詩渾厚一段,覆蓋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曠淡。

    杜少陵詩自與造化同流,孰可拟議?至若君子高處廊廟,動成法言,恨終欠風韻。

    黃太史詩妙脫蹊迳,言謀鬼神,唯胸中無一點塵,故能吐出世間語;所恨務高,一似參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裡。

    東坡公詩天才宏放,宜與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處,發明殆盡,萬斛泉源,未為過也;然頗恨似方朔極谏,時雜滑稽,故罕逢蘊藉。

    韋蘇州詩如渾金璞玉,不假雕琢成妍,唐人有不能到;至其過處,大似村寺高僧,奈時有野态。

    劉夢得詩典則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見少拙。

    白樂天詩自擅天然,貴在近俗,恨如蘇小雖美,終帶風塵。

    李太白詩逸态淩雲,照映千載,然時作齊、梁間人體段,略不近渾厚。

    韓退之詩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譬之樊侯冠佩,微露粗疏與!柳柳州詩若捕龍蛇,搏虎豹,急與之角而力不敢暇,非輕蕩也。

    薛許昌詩天分有限,不逮諸公遠矣,至合人意處,正若刍豢悅口,咀嚼自佳。

    王介甫詩雖乏風骨,一番清新,方似學語小兒,酷令人愛。

    歐陽公詩溫麗深穩,自是學者所宗,然似三館畫手,未免多與古人傳神。

    杜牧之詩風調高華,片言不俗,有類新及第少年,略無少退藏處,固難求一唱而三歎也。

    ” 《複齋漫錄》雲:“杜老歌行與長韻律詩後人莫及,而蘇、黃用韻、下字、用故事處,亦古所未到。

    ”又雲:“學退之不至李翺、皇甫湜,然翺、湜之文足以窺測作文用力處。

    近世欲學詩,則莫若先考江西諸派矣。

    ” 《隐居詩話》雲:“韋應物古詩勝律詩,李德裕、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言句又勝七字。

    張籍、王建詩格極相似。

    李益古律相稱。

    然皆非應物之比。

    ” 《永叔餘話》雲:“學者品藻當今名賢詩,方之唐人,皆雲王元之似樂天,歐陽永叔似退之,梅聖俞似孟東野,蘇子美似李正封,王禹玉似元微之,石曼卿似杜牧之,或以斯言為中的。

    ” 僧皎然《詩式》雲:“蘇、李之制,意深體閑,詞多怨思,音韻激切,其象瑟也。

    曹、王之制,思逸義婉,詞多頓挫,音韻低昂,其象鼓也。

    嗣宗、孟陽、太沖之制,興殊增麗,風骨雅淡,音韻閑暢,其象篪也。

    宋、齊、吳、楚之制,務精尚巧,氣質華美,音韻铿锵,其象筝也。

    唯古詩之制,麗而不華,直而不野,如諷刺之作。

    《雅》得和平之資,深遠精密,音律和緩,其象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