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淵明多愛。
愛君,故《詠三良》;愛親友,故賦《停雲》。
又曰:“山澤久見招,胡事乃躊躇。
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
”雖語默殊勢如殷晉安,而曰:“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厚之至也。
愛同氣,以妹喪去職,祭文至雲“崩号”、“泣血”。
《悲從弟仲德》,淚應心零。
《祭從弟敬遠》,情深愛厚,友之至也。
愛同姓,長沙族祖,昭穆既遠,而四言贈别,臨路凄然,仁之至也。
愛稚子,如雲:“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
此事真複樂,聊用忘華簪。
”慈之至也。
愛奴仆,送一力給其子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恕之至也。
乃至于《閑情》十願,“為席”、“為履”,傥亦用愛之過乎? 郁繭迂(元英)《題名山集》有雲:“古人冤抑賴一伸,兩間正氣同再造。
”下句我不敢當,上句我亦不敢辭。
鄙文既無宗派,又複空疏,不足與百年學者比,竊取之義,惟有不平二字耳。
繭迂謂我伸古人冤抑,使鄙文有自立之處,不敢不勉。
符蠡傭謂鄙人“用心平如衡,明如鏡,使為法官,必無冤案”雲雲,鄙人安能如此。
然其語輿繭迂合。
嗚呼,鄙人有赴泰山治鬼耳! 陶詩:“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此二語大之可以見道,小之可以論文。
上句即《中庸》第一句也。
有天在焉,古人安能限我?世人終身學不見道,宜其所得終身在古人腳底下。
所以然者,不任真也,任真則見天矣。
淵明所以前無古人者,隻是一真字。
淵明“羲農去我久”一首有雲:“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是淵明時無讀書人也。
義山《贈劉五經》有雲:“挾書秦二世,壞宅漢諸王。
盡欲心無竅,皆如面正牆。
”是義山時無讀書人也。
表聖詩:“隻因末俗輕文字,遂緻中原動鼓鼙。
”是表聖時無讀書人也。
我輩若欲自拔于流俗,還是讀書。
孟子曰:“君其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吾亦曰:“君其如彼何哉,強讀書而已矣。
” 陳壽改漢為蜀,為黃震所痛罵。
屈翁山譏少陵“蜀主窺吳下三峽”,當稱漢帝征吳,又不當沿《三國志》稱先主。
翁山苛矣,而于黃震語極合。
汪憬吾以己卯八月十一日卒,回憶其見贈詩,為之凄然。
詩雲:“怪雨盲風大道淪,舟邂逅意偏親。
嘔心文字千秋淚,發山阿一代人。
暮齒相逢應恨晚,枯菱不信竟辜春。
思君馬迹聽莺地,傥許團茅此結鄰?” 唐詩言“黃雲”多邊塞語。
予丁醜避難鄉村,西望故居,雲雜火色,正唐詩所謂“黃雲”也,其下赭矣。
至此方知居白雲之下為福。
孟浩然《陪張丞相登嵩陽樓》詩末句雲:“客中遇知己,無複越鄉憂。
”工維《寄荊州張丞相》有雲:“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上張令公》排律有雲:“緻君光帝典,薦士滿公車。
”又雲:“學《易》思求我,言《詩》或起予。
”宰相能使寒士引為知己,已難得矣,而詩人又有“求我”、“起予”之語,直視宰相若門弟子然。
贈詩者與受詩者皆不可及。
孰謂唐人胸襟氣節出宋人下哉! 太白有《答曲江奇羅衣》及《五月五日見贈》詩,唐代大人宏獎風流,未有若曲江者也。
宋劉摯願蘇黃壽同金石,庶幾曲江風度。
明劉健貶李獻吉,诋李杜為酒徒。
胸襟廣狹,何啻東海之與井坎。
少陵詩:“受谏無今日,臨危憶古人。
”亦謂曲江公也。
案曲江愛詩人如此,而劉夢得獨以土大夫南竄歸過于公,亦一奇也。
劉說固有辨之者。
郭功甫為東坡讀所作詩,坡笑曰:“三分來是詩,七分來是讀。
”似乎好詩不在讀矣。
此實不然。
世人作詩不工,隻是不能讀耳。
唐人好詩隻是耐讀,宋人詩不及唐人者,隻是不耐讀耳。
意思深長則耐讀,淺則不耐讀,耐讀則音長,不耐讀則音短。
能作七分來讀,詩必好矣。
少陵五律字簡意曲,七律何其直也。
友人無錫孫頌陀句:“鴻毛無意求風順,魚目微聞勝夜光。
”下句極自負,又極謙,奇語也。
友人上海鄭質庵句:“園林也似人宜舊,魚鳥甯知世已非。
”上句極奇,二君不朽矣。
“人生缺陷君休憾,戲到團圓是散場。
”李夢航太史句,質庵說未考其人。
同邑董景蘇名洵,予癸巳鄉榜同年,亡弟寶璜妻父也。
戊戌入詞林,以貧故,朝考故污卷,出為廣西崇善知縣,到任而卒。
茲得其《感懷》十首,錄其二:
愛君,故《詠三良》;愛親友,故賦《停雲》。
又曰:“山澤久見招,胡事乃躊躇。
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
”雖語默殊勢如殷晉安,而曰:“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厚之至也。
愛同氣,以妹喪去職,祭文至雲“崩号”、“泣血”。
《悲從弟仲德》,淚應心零。
《祭從弟敬遠》,情深愛厚,友之至也。
愛同姓,長沙族祖,昭穆既遠,而四言贈别,臨路凄然,仁之至也。
愛稚子,如雲:“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
此事真複樂,聊用忘華簪。
”慈之至也。
愛奴仆,送一力給其子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恕之至也。
乃至于《閑情》十願,“為席”、“為履”,傥亦用愛之過乎? 郁繭迂(元英)《題名山集》有雲:“古人冤抑賴一伸,兩間正氣同再造。
”下句我不敢當,上句我亦不敢辭。
鄙文既無宗派,又複空疏,不足與百年學者比,竊取之義,惟有不平二字耳。
繭迂謂我伸古人冤抑,使鄙文有自立之處,不敢不勉。
符蠡傭謂鄙人“用心平如衡,明如鏡,使為法官,必無冤案”雲雲,鄙人安能如此。
然其語輿繭迂合。
嗚呼,鄙人有赴泰山治鬼耳! 陶詩:“天豈去此哉,任真無所先。
”此二語大之可以見道,小之可以論文。
上句即《中庸》第一句也。
有天在焉,古人安能限我?世人終身學不見道,宜其所得終身在古人腳底下。
所以然者,不任真也,任真則見天矣。
淵明所以前無古人者,隻是一真字。
淵明“羲農去我久”一首有雲:“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是淵明時無讀書人也。
義山《贈劉五經》有雲:“挾書秦二世,壞宅漢諸王。
盡欲心無竅,皆如面正牆。
”是義山時無讀書人也。
表聖詩:“隻因末俗輕文字,遂緻中原動鼓鼙。
”是表聖時無讀書人也。
我輩若欲自拔于流俗,還是讀書。
孟子曰:“君其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吾亦曰:“君其如彼何哉,強讀書而已矣。
” 陳壽改漢為蜀,為黃震所痛罵。
屈翁山譏少陵“蜀主窺吳下三峽”,當稱漢帝征吳,又不當沿《三國志》稱先主。
翁山苛矣,而于黃震語極合。
汪憬吾以己卯八月十一日卒,回憶其見贈詩,為之凄然。
詩雲:“怪雨盲風大道淪,舟邂逅意偏親。
嘔心文字千秋淚,發山阿一代人。
暮齒相逢應恨晚,枯菱不信竟辜春。
思君馬迹聽莺地,傥許團茅此結鄰?” 唐詩言“黃雲”多邊塞語。
予丁醜避難鄉村,西望故居,雲雜火色,正唐詩所謂“黃雲”也,其下赭矣。
至此方知居白雲之下為福。
孟浩然《陪張丞相登嵩陽樓》詩末句雲:“客中遇知己,無複越鄉憂。
”工維《寄荊州張丞相》有雲:“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上張令公》排律有雲:“緻君光帝典,薦士滿公車。
”又雲:“學《易》思求我,言《詩》或起予。
”宰相能使寒士引為知己,已難得矣,而詩人又有“求我”、“起予”之語,直視宰相若門弟子然。
贈詩者與受詩者皆不可及。
孰謂唐人胸襟氣節出宋人下哉! 太白有《答曲江奇羅衣》及《五月五日見贈》詩,唐代大人宏獎風流,未有若曲江者也。
宋劉摯願蘇黃壽同金石,庶幾曲江風度。
明劉健貶李獻吉,诋李杜為酒徒。
胸襟廣狹,何啻東海之與井坎。
少陵詩:“受谏無今日,臨危憶古人。
”亦謂曲江公也。
案曲江愛詩人如此,而劉夢得獨以土大夫南竄歸過于公,亦一奇也。
劉說固有辨之者。
郭功甫為東坡讀所作詩,坡笑曰:“三分來是詩,七分來是讀。
”似乎好詩不在讀矣。
此實不然。
世人作詩不工,隻是不能讀耳。
唐人好詩隻是耐讀,宋人詩不及唐人者,隻是不耐讀耳。
意思深長則耐讀,淺則不耐讀,耐讀則音長,不耐讀則音短。
能作七分來讀,詩必好矣。
少陵五律字簡意曲,七律何其直也。
友人無錫孫頌陀句:“鴻毛無意求風順,魚目微聞勝夜光。
”下句極自負,又極謙,奇語也。
友人上海鄭質庵句:“園林也似人宜舊,魚鳥甯知世已非。
”上句極奇,二君不朽矣。
“人生缺陷君休憾,戲到團圓是散場。
”李夢航太史句,質庵說未考其人。
同邑董景蘇名洵,予癸巳鄉榜同年,亡弟寶璜妻父也。
戊戌入詞林,以貧故,朝考故污卷,出為廣西崇善知縣,到任而卒。
茲得其《感懷》十首,錄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