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右莫之測也。
及見郊,握手曰:“‘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便是公作耶?”遂命婢同歸。
至於帏幌奁匣,悉為增飾之。
○來鵬 《清明日與友人遊玉粒塘莊詩》雲:“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翻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 《寒食山館書情》雲:“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
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
蜀魄哭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胧。
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 《鄂渚除夜書懷》雲:“鹦鹉洲頭夜泊船,此時形影共凄然。
難歸故國幹戈後,欲告何人雨雪天。
箸撥冷灰書悶字,枕陪寒席帶愁眠。
自嗟落魄無成事,明日春風又一年。
” ○杜牧 牧為禦史,分務洛陽。
時李司徒願罷鎮閑居,聲妓豪侈,洛中名士鹹谒之。
李高會朝客,以杜持憲,不敢邀緻。
杜遣座客達意,願與斯會,李不得已邀之。
杜獨坐南行,瞪目注視,引滿三卮,問李雲:“聞有紫者孰是?”李指之。
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得,宜以見惠。
”李俯而笑,諸妓亦回首破顔。
杜又自飲二爵,朗吟而起曰:“華堂今日绮筵開,誰喚分司禦史來。
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氣意閑逸,旁若無人。
牧不拘細行,故詩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吳武陵以《阿房宮賦》薦于崔郾,遂登第。
郾東都放榜,西都過堂,牧詩曰:“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将春色入關來。
” “青山隐隐水遙遙,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學吹箫?”(《寄揚州韓綽判官》。
) ○許渾 《金陵懷古》雲:“《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
” 《登故洛陽城》雲:“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鴉噪暮歸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憐缑嶺登仙子,猶自吹笙醉碧桃。
” 又《初春雨中舟次和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芳草渡頭微雨時,萬株楊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下,梅迳香寒蜂未知。
詞客倚風吹暗淡,使君回馬濕旌旗。
江南仲蔚多情調,怅望春陰幾首詩。
” 渾,潤州人,字用晦,圉師之後。
大中三年,任監察禦史,以疾乞東歸,終郢睦二州刺史。
“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句。
)“何郎翠鳳雙飛去,三十六宮聞玉蕭。
”(句。
)“經年未葬家人散,昨日因齋故吏來。
”(句。
)“垂釣有深意,望山多遠情。
”(句。
) ○雍陶 《詠雙白鹭》雲:“雙鹭應憐水滿池,風飄不動頂絲垂。
立當青草人先見,行旁白蓮魚未知。
一足獨拳寒雨裡,數聲相叫早秋時。
林塘得爾須增價,況與詩家物色宜。
” 陶,蜀川人也。
上第後,稍薄親黨。
其舅安劉敬之,罷舉歸三峽,責陶不寄書,曰:“山近衡陽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陶得詩愧赧,乃有狐首之思。
後為簡州牧,自比謝宣城柳吳興,賓至則折之,阍者亦怠,投贽者稀得見。
有馮道明下第,請谒,雲與員外故舊。
阍者以道明言啟之。
及引進,陶詢曰:“與公昧平生,何雲相識?”道明雲:“誦員外之詩,仰員外之德,詩集中日得相見,何隔平生也,遂吟曰:‘立當青草人先見,行傍白蓮魚未知。
’又曰:‘江聲秋入寺,雨氣夜侵樓。
’又曰:‘閉門客到常疑病,滿院花開不似貧。
’”陶聞吟,欣狎,待道明如曩昔之友。
君子以雍君矜誇而好媚,馮子匪藝而求知。
陶,字國鈞。
大中八年,自國子《毛詩》博士出刺簡州。
《天津橋春望》雲:“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辇不來宮殿閉,金莺銜出上陽花。
” ○李遠 《失鶴詩》雲:“秋風吹卻九臯禽,一片閑萬裡心。
碧落有情應怅望,青天無路可追尋。
來時白翎猶短,去日丹砂頂漸深。
華表柱頭留語後,更無消息到如今。
” 《贈寫禦容李長史》雲:“玉座塵消硯水清,龍髯不動彩毫輕。
初分龍準山河秀,乍點重瞳日月明。
宮女卷簾皆暗認,侍臣開殿盡遙驚。
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僧繇浪得名。
” 遠,字求古。
大中時為建州刺史。
○趙嘏 《長安秋望》雲:“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阙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鲈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 嘏曾有詩曰:“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閑人。
”果卒于渭南尉。
嘏嘗家于浙西,有美姬,惑之。
洎計偕,會中元鶴林之遊,浙帥窺其姬,遂奄有之。
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絕箴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陽台去作不歸。
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蛾屬使君。
”浙帥不自安,遣一介歸之。
嘏方出關,逢于橫水驿,姬抱嘏恸哭而卒,葬於橫水之陽。
嘏,字承。
“一千裡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錢塘》。
) ○韋承贻 承贻,字贻之。
鹹通八年登第。
《省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雲:“褒衣博帶滿塵埃,獨向都堂納卷回。
蓬巷幾時聞吉語,棘籬何日免重來?三條燭盡鐘初動,九轉丹成鼎未開。
殘月漸低人擾擾,不知誰是谪仙才。
”又雲:“白蓮千雜照廊明,一片平雅頌聲。
報道第三條燭盡,南宮風月寫難成。
” ○段成式 成式紀雲:“武宗癸亥三年夏,餘與張君希複善繼同官秘書,鄭君符夢複連職仙署。
會暇日遊大興善寺,因問《兩京新記》及《遊目記》,多所遺略。
乃約一旬尋兩街寺,以街東興善為首,二記所不具,則别錄之。
遊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衆草草,乃泛問一二上人及記塔下畫迹,遊於此遂絕。
後三年,餘職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歸京,在外一甲周,所留書籍,扌前壞居半,於故簡中睹與二亡友遊寺,瀝血淚交。
當時造樂事,邈不可追,複方刊整,才足續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靖恭坊大興善寺東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紫桐四株,素之手植。
元和中,卿相多遊此院。
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果脂,不可浣。
昭國東門鄭相嘗與丞郎數人避暑,惡其汗,謂素曰:“弟子為和尚伐此木,各植一松也。
”及暮,素戲祝曰:“木,我種汝二十馀年,汝以汗為人所惡,來歲若複有汗,我必薪汝。
”自是無汗。
寶曆末,餘見說已十五六年無汗矣。
素公不出院,轉《法華經》三萬七千部,夜常有貉子聽經。
齋時,烏鵲就掌取食。
長慶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歡,有僧玄幽題此院詩,警句雲:“三萬《蓮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
” 長樂坊安國寺紅樓,睿宗在藩時舞榭。
東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門西北廊五壁,吳道子弟子釋思道畫釋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
常樂坊趙景公寺,隋開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
南中三門裡東壁上,吳道玄白畫地獄變,筆力勁怒,變狀陰怪,睹之不覺毛戴,吳畫中得意處。
三階院西廊下,範長壽畫西方變,及十六觀寶池,尤妙絕,谛視之,覺水入浮壁。
院門上白畫樹石,頗似閻立德。
餘攜立德行天祠粉本驗之。
西中三門裡門南,吳生畫龍及刷天王須,筆迹如鐵。
有執爐天女,竊眸欲語。
辭:《吳畫聯句》:“慘淡十堵内,吳生縱狂迹。
風将逼人,鬼神如脫壁。
(柯。
)其中龍最怪,張甲方汗栗。
黑夜時,安知不霹靂。
(繼。
)此際忽仙子,獵獵衣舄奕。
妙瞬乍疑生,參差奪人魄。
(夢。
)往往乘猛虎,沖梁聳奇石。
蒼峭束高泉,角睐警欹側。
(柯。
)冥獄不可視,毛戴腋流液。
苟能水成河,那更沈火宅?(上人。
”) 通政坊寶應寺。
韓,藍田人。
少時常為酒家送酒。
王右丞兄弟未遇,每贳酒漫遊,嘗徵債於王家,戲畫地為人馬。
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歲與錢二萬,令學畫十馀年。
今寺中釋梵天女,悉齊公妓小小等寫真也。
寺有韓下生幀彌勒,衣紫袈裟。
右邊仰面菩薩及二獅子尤入神。
又有舊鐵石及齊公所喪一歲子,漆子如羅羅,每盆供日出之。
寺中彌勒殿,齊公寝堂也。
東廊北面,楊岫之畫鬼神,齊公嫌其筆迹不工,故止一堵。
平康坊菩薩寺,佛殿東西障日及諸柱上圖畫,是東廊迹,舊鄭法士畫。
開元中,因屋壞,移入大佛殿内槽北壁。
食堂前東壁上,吳道玄畫《智度論》,色偈、變偈是吳自題,筆迹遒勁,如磔鬼神毛發。
次堵畫禮佛仙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
佛殿内槽後壁,吳道玄畫消災經事,樹石古險。
元和中,上欲令移之,慮
及見郊,握手曰:“‘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便是公作耶?”遂命婢同歸。
至於帏幌奁匣,悉為增飾之。
○來鵬 《清明日與友人遊玉粒塘莊詩》雲:“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翻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 《寒食山館書情》雲:“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
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
蜀魄哭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胧。
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 《鄂渚除夜書懷》雲:“鹦鹉洲頭夜泊船,此時形影共凄然。
難歸故國幹戈後,欲告何人雨雪天。
箸撥冷灰書悶字,枕陪寒席帶愁眠。
自嗟落魄無成事,明日春風又一年。
” ○杜牧 牧為禦史,分務洛陽。
時李司徒願罷鎮閑居,聲妓豪侈,洛中名士鹹谒之。
李高會朝客,以杜持憲,不敢邀緻。
杜遣座客達意,願與斯會,李不得已邀之。
杜獨坐南行,瞪目注視,引滿三卮,問李雲:“聞有紫者孰是?”李指之。
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虛得,宜以見惠。
”李俯而笑,諸妓亦回首破顔。
杜又自飲二爵,朗吟而起曰:“華堂今日绮筵開,誰喚分司禦史來。
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氣意閑逸,旁若無人。
牧不拘細行,故詩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
”吳武陵以《阿房宮賦》薦于崔郾,遂登第。
郾東都放榜,西都過堂,牧詩曰:“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即将春色入關來。
” “青山隐隐水遙遙,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學吹箫?”(《寄揚州韓綽判官》。
) ○許渾 《金陵懷古》雲:“《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唯有青山似洛中。
” 《登故洛陽城》雲:“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鴉噪暮歸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憐缑嶺登仙子,猶自吹笙醉碧桃。
” 又《初春雨中舟次和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芳草渡頭微雨時,萬株楊柳拂波垂。
蒲根水暖雁初下,梅迳香寒蜂未知。
詞客倚風吹暗淡,使君回馬濕旌旗。
江南仲蔚多情調,怅望春陰幾首詩。
” 渾,潤州人,字用晦,圉師之後。
大中三年,任監察禦史,以疾乞東歸,終郢睦二州刺史。
“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句。
)“何郎翠鳳雙飛去,三十六宮聞玉蕭。
”(句。
)“經年未葬家人散,昨日因齋故吏來。
”(句。
)“垂釣有深意,望山多遠情。
”(句。
) ○雍陶 《詠雙白鹭》雲:“雙鹭應憐水滿池,風飄不動頂絲垂。
立當青草人先見,行旁白蓮魚未知。
一足獨拳寒雨裡,數聲相叫早秋時。
林塘得爾須增價,況與詩家物色宜。
” 陶,蜀川人也。
上第後,稍薄親黨。
其舅安劉敬之,罷舉歸三峽,責陶不寄書,曰:“山近衡陽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陶得詩愧赧,乃有狐首之思。
後為簡州牧,自比謝宣城柳吳興,賓至則折之,阍者亦怠,投贽者稀得見。
有馮道明下第,請谒,雲與員外故舊。
阍者以道明言啟之。
及引進,陶詢曰:“與公昧平生,何雲相識?”道明雲:“誦員外之詩,仰員外之德,詩集中日得相見,何隔平生也,遂吟曰:‘立當青草人先見,行傍白蓮魚未知。
’又曰:‘江聲秋入寺,雨氣夜侵樓。
’又曰:‘閉門客到常疑病,滿院花開不似貧。
’”陶聞吟,欣狎,待道明如曩昔之友。
君子以雍君矜誇而好媚,馮子匪藝而求知。
陶,字國鈞。
大中八年,自國子《毛詩》博士出刺簡州。
《天津橋春望》雲:“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辇不來宮殿閉,金莺銜出上陽花。
” ○李遠 《失鶴詩》雲:“秋風吹卻九臯禽,一片閑萬裡心。
碧落有情應怅望,青天無路可追尋。
來時白翎猶短,去日丹砂頂漸深。
華表柱頭留語後,更無消息到如今。
” 《贈寫禦容李長史》雲:“玉座塵消硯水清,龍髯不動彩毫輕。
初分龍準山河秀,乍點重瞳日月明。
宮女卷簾皆暗認,侍臣開殿盡遙驚。
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僧繇浪得名。
” 遠,字求古。
大中時為建州刺史。
○趙嘏 《長安秋望》雲:“物凄涼拂曙流,漢家宮阙動高秋。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鲈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 嘏曾有詩曰:“早晚粗酬身事了,水邊歸去一閑人。
”果卒于渭南尉。
嘏嘗家于浙西,有美姬,惑之。
洎計偕,會中元鶴林之遊,浙帥窺其姬,遂奄有之。
明年,嘏及第,因以一絕箴之,曰:“寂寞堂前日又曛,陽台去作不歸。
當時聞說沙吒利,今日青蛾屬使君。
”浙帥不自安,遣一介歸之。
嘏方出關,逢于橫水驿,姬抱嘏恸哭而卒,葬於橫水之陽。
嘏,字承。
“一千裡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錢塘》。
) ○韋承贻 承贻,字贻之。
鹹通八年登第。
《省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雲:“褒衣博帶滿塵埃,獨向都堂納卷回。
蓬巷幾時聞吉語,棘籬何日免重來?三條燭盡鐘初動,九轉丹成鼎未開。
殘月漸低人擾擾,不知誰是谪仙才。
”又雲:“白蓮千雜照廊明,一片平雅頌聲。
報道第三條燭盡,南宮風月寫難成。
” ○段成式 成式紀雲:“武宗癸亥三年夏,餘與張君希複善繼同官秘書,鄭君符夢複連職仙署。
會暇日遊大興善寺,因問《兩京新記》及《遊目記》,多所遺略。
乃約一旬尋兩街寺,以街東興善為首,二記所不具,則别錄之。
遊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衆草草,乃泛問一二上人及記塔下畫迹,遊於此遂絕。
後三年,餘職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歸京,在外一甲周,所留書籍,扌前壞居半,於故簡中睹與二亡友遊寺,瀝血淚交。
當時造樂事,邈不可追,複方刊整,才足續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靖恭坊大興善寺東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紫桐四株,素之手植。
元和中,卿相多遊此院。
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果脂,不可浣。
昭國東門鄭相嘗與丞郎數人避暑,惡其汗,謂素曰:“弟子為和尚伐此木,各植一松也。
”及暮,素戲祝曰:“木,我種汝二十馀年,汝以汗為人所惡,來歲若複有汗,我必薪汝。
”自是無汗。
寶曆末,餘見說已十五六年無汗矣。
素公不出院,轉《法華經》三萬七千部,夜常有貉子聽經。
齋時,烏鵲就掌取食。
長慶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歡,有僧玄幽題此院詩,警句雲:“三萬《蓮經》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門塵。
” 長樂坊安國寺紅樓,睿宗在藩時舞榭。
東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門西北廊五壁,吳道子弟子釋思道畫釋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
常樂坊趙景公寺,隋開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
南中三門裡東壁上,吳道玄白畫地獄變,筆力勁怒,變狀陰怪,睹之不覺毛戴,吳畫中得意處。
三階院西廊下,範長壽畫西方變,及十六觀寶池,尤妙絕,谛視之,覺水入浮壁。
院門上白畫樹石,頗似閻立德。
餘攜立德行天祠粉本驗之。
西中三門裡門南,吳生畫龍及刷天王須,筆迹如鐵。
有執爐天女,竊眸欲語。
辭:《吳畫聯句》:“慘淡十堵内,吳生縱狂迹。
風将逼人,鬼神如脫壁。
(柯。
)其中龍最怪,張甲方汗栗。
黑夜時,安知不霹靂。
(繼。
)此際忽仙子,獵獵衣舄奕。
妙瞬乍疑生,參差奪人魄。
(夢。
)往往乘猛虎,沖梁聳奇石。
蒼峭束高泉,角睐警欹側。
(柯。
)冥獄不可視,毛戴腋流液。
苟能水成河,那更沈火宅?(上人。
”) 通政坊寶應寺。
韓,藍田人。
少時常為酒家送酒。
王右丞兄弟未遇,每贳酒漫遊,嘗徵債於王家,戲畫地為人馬。
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歲與錢二萬,令學畫十馀年。
今寺中釋梵天女,悉齊公妓小小等寫真也。
寺有韓下生幀彌勒,衣紫袈裟。
右邊仰面菩薩及二獅子尤入神。
又有舊鐵石及齊公所喪一歲子,漆子如羅羅,每盆供日出之。
寺中彌勒殿,齊公寝堂也。
東廊北面,楊岫之畫鬼神,齊公嫌其筆迹不工,故止一堵。
平康坊菩薩寺,佛殿東西障日及諸柱上圖畫,是東廊迹,舊鄭法士畫。
開元中,因屋壞,移入大佛殿内槽北壁。
食堂前東壁上,吳道玄畫《智度論》,色偈、變偈是吳自題,筆迹遒勁,如磔鬼神毛發。
次堵畫禮佛仙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
佛殿内槽後壁,吳道玄畫消災經事,樹石古險。
元和中,上欲令移之,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