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鄭颢
颢,宰相之孫。
登甲科,以起居郎尚主,有器識,宣宗時,恩寵無比。
夢中嘗得句雲:“石門霧露白,玉殿莓苔青。
”續成長韻。
此一聯,杜甫集中詩也。
大中十年,颢放榜後,谒假觐省於洛,生徒餞長樂驿,俄有紀于屋壁雲:“三十骅骝一哄塵,來時不鎖杏園春。
楊花滿地如飛雪,應有偷遊曲水人。
”舊史雲:“颢,之子,尚宣宗女萬壽公主。
因壽昌節上壽回,夢一宮殿,與十數人納涼聯句。
既悟,省石門之句十字,怪其不祥。
不數日,宣宗弓劍上仙,方悟其事。
乃續為十韻雲:“間歲流虹節,歸軒出禁扃。
奔波流畏景,蕭灑夢殊庭。
境象非曾到,崇嚴昔未經。
日斜烏斂翼,風動鶴梳翎。
異苑人争集,涼台筆不停。
石門霧露白,玉殿莓苔青。
若匪災先兆,何緣思入冥。
禦爐虛仗馬,華蓋負雲亭。
白日成千古,《金滕》九齡。
小臣哀絕筆,湖上泣青萍。
”(禦爐或作丹墀。
)未幾,颢亦卒。
○李群玉 群玉好吹笙,善《急就章》,喜食鵝,及授校書郎東歸,盧肇送詩雲:“妙吹應諧鳳,工書定得鵝。
” 《杜丞相筵中贈美人》雲:“裙拖六幅潇湘水,鬓聳巫山一朵。
貌态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肯教容易見文君。
” 群玉解天祿之任,而歸涔陽,經二妃廟,題雲:“小孤洲北浦邊,二女明妝共俨然。
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
猶似含望巡狩,九疑凝黛隔湘川。
”又曰:“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啼血滴松風。
不知精爽落何處,疑是行秋色中。
”群玉疑春空遂至秋色,欲易之。
恍若有物,告以二年之兆。
時浔陽太守段成式志其事。
二年後,果死於洪井。
段以詩哭之曰:“曾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
老無男女累,誰哭到泉台。
” 群玉,字文山,澧州人。
裴休觀察湖南,厚延至之,及為相,以詩論薦,授校書郎。
○溫庭筠 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賊,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号溫八叉。
多為鄰鋪假手,日救數人。
而士行玷缺,缙紳薄之。
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雲:‘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
’未得偶句。
”溫曰:“何不雲‘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
’”宣宗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
遣求進士對之,庭筠乃以“玉條脫”續,宣宗賞焉。
又藥名有“白頭翁”,溫以“蒼耳子”為對,他皆類此。
宣皇愛唱《菩薩蠻詞》,丞相令狐假其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洩,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
溫亦有言雲:“中書堂内坐将軍。
”譏相國無學也。
宣皇好微行,遇於逆旅,溫不識龍顔,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長史、司馬之流?”帝曰:“非也。
”又曰:“得非六參、簿尉之類?”帝曰:“非也。
”谪為方城尉。
其制詞曰:“孔門以德行為先,文章為末。
爾既德行無取,文章何以稱焉?徒負不羁之才,罕有時之用。
”竟流落而死。
杜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詣韋曲杜氏林亭,留詩雲:“卓氏垆前金線柳,隋家堤畔錦帆風。
貪為兩地行霖雨,不見池蓮照水紅。
”公聞之,遺絹千匹。
曾于江淮為親表辱之,由是改名。
○王起 《和周侍郎見寄》雲:“貢院離來二十霜,誰知更忝主文場。
楊葉縱能穿舊的,桂枝猶自愛新香。
九重每憶同仙禁,六義初吟得夜光。
莫道相知不相見,蓮峰之下欲徵黃。
” 起,字舉之。
元和末,為中書舍人。
穆宗時,錢徽坐貢舉失實貶,诏起覆核。
起建言以所試送宰相閱可否,然後付有司。
議者謂起失職。
李訓為相,起門生也,引與共政。
文宗尚文好古學,時鄭覃以經術進,起以赅博顯。
武宗時,自東都召為尚書,判太常卿。
帝患選士不得才,特命起典貢舉,凡四舉,士皆知名者,人服其鑒。
慈恩寺題名雲:“進士題名,自神龍之後,過阙宴後,率皆期集於慈恩塔下題名。
故貞元中,劉太真侍郎,試《慈恩寺望杏園花發詩》。
會昌三年,贊皇公為上相,其年十一月十九日,敕谏議大夫陳商守本官權知貢舉。
後因奏對不稱旨,十二月十七日,宰臣遂奏依前命左仆射兼太常卿王起主文。
二十二日,中書覆奏,奉宣旨,不欲令及第進士呼有司為座主,趨附其門,兼題名局席等條疏進來者。
伏以國家設文學之科,求貞正之士,所宜行崇風俗,義本君親,然後升于朝廷,必為國器。
豈可懷賞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自謂門生,遂成固。
所以時風浸壞,臣節何施?樹黨背公,靡不由此。
臣等商量,今日已後,進士及第,任一度參見有司,向後不得聚集參谒,有司宅置宴。
其曲江大會,朝官及題名局席,并望勒停。
緣初獲美名,實皆少隽,既遇春節,難阻良遊,三五人自為宴樂,并無所禁,惟不得聚集同年進士,廣為宴會。
仍委禦史台察訪聞奏,謹具如前。
”奉敕宜依。
于是向之題名,各盡削去。
蓋贊皇公不由科第,故設法以排之。
洎公失意,悉複舊态。
○丁棱 “公心獨立副天心,三轄春闱冠古今。
蘭署門生皆入室,蓮峰太守别知音。
”同時人皆有繼和。
○姚鹄(原缺) ○蒯希逸 希逸,字大隐。
希逸詩:“蟾蜍醉裡破,蛱蝶夢中殘。
”牛相在揚州嘗稱之。
○黃頗 頗為失第後久方第。
《摭言》曰:黃頗以洪奧文章,蹉跎者一十三載;劉纂以平漫子弟,汩沒者二十一年;溫岐濫竄於白衣,羅隐負冤於丹桂。
由斯言之,可謂命能通性,豈曰性能通命者欤? 韓愈自潮州量移宜春郡,頗學愈為文,亦振大名。
頗嘗觀盧肇為碑版,則唾之而去。
頗,宜春人,與肇同鄉,頗富而肇貧,同日遵路赴舉,郡牧餞頗離亭,肇駐蹇十裡以俟。
明年,肇以第一名還袁,因競渡即席賦詩雲:“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标歸。
” 頗字無頗。
○鄭畋 馬嵬,太真缢所,題詩者多凄感。
鄭畋為鳳翔從事日,題雲:“玄宗回馬楊妃死,雨雖亡日月新。
終是聖朝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觀者以為有宰輔之器。
懿宗朝,韋保衡路岩忌宰相劉瞻,誣以罪,黜為荊州節度。
畋為制詞雲:“早以文學,疊中殊科,風棱甚高,恭謹無玷。
”又雲:“安數畝之居,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賄,惟恐人知。
”韋路大怒,貶畋為梧州刺史,責劉州司戶,命舍人李庚為詞,深文痛诋,必欲加害。
屬懿宗厭代,僖宗立,蕭仿輔政,舉瞻自代,召歸朝廷。
至湖南,庚典是郡,出迎江次牌亭,緻酒。
瞻唱《竹枝詞》,送庚酒,命庚酬和。
庚曰:“不閑音律。
”瞻曰:“君應隻解為制詞也。
”是夕,庚飲鸩而卒。
畋,字台文,相僖宗昭宗。
為人仁恕,姿采如峙玉。
○李彙征 彙征客遊閩越,至循州,冒雨求宿。
或指韋氏莊居,韋氏杖履迎賓,年八十馀,自稱曰,野人韋思明。
每與李生談論,或詩或史,淹留累夕,彙征善談而不能屈也。
論數十家之作,次第至李涉詩,主人酷稱善。
彙征遂吟曰:“遠别秦城萬裡遊,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送客愁。
”“華表千年一鶴歸,丹砂為頂雪為衣。
冷冷仙語人聽盡,卻向五翻翅飛。
”思明複吟二篇曰:“因韓為趙兩遊秦,十月冰霜渡孟津。
縱使雞鳴見關吏,不知餘也是何人。
”又曰:“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遊。
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
”李生重詠《贈豪客詩》,韋叟愀然變色曰:“老身弱齡不肖,浪遊江湖,交結奸徒,為不平事。
後遇李涉博士,蒙簡一詩,因而ㄣ迹。
李公待愚,拟陸士衡之戴若思,中心藏焉。
遂隐羅浮,經於一紀。
李既雲亡,不複再遊秦楚。
追惋今昔,或潸然。
乃持觞而酹,反袂而歌雲:“春雨潇潇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乾符己亥歲,範摅客于川,值彙征,細述其事,雲於韋叟之居,觀李博士手翰雲。
彙征後登進士第。
按李涉嘗過九江,至皖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也。
”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題一篇足矣。
”涉贈一絕雲雲。
○劉威 《遊東湖處士園林詩》雲:“偶向東湖更向東,數聲雞犬翠微中。
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無路通。
樵客出來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
物情多與閑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
” 威,會昌時詩人也。
○崔郊 郊寓居漢上,有婢端麗,善音律。
既貧,鬻婢于連帥,給錢四十一萬,寵眄彌深。
郊思慕無已。
其婢因寒食來從事家,值郊立於柳陰,馬上漣泣,誓若山河。
崔生贈之以詩曰:“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或有嫉郊者,寫詩于座。
公睹詩,令召崔生,左
登甲科,以起居郎尚主,有器識,宣宗時,恩寵無比。
夢中嘗得句雲:“石門霧露白,玉殿莓苔青。
”續成長韻。
此一聯,杜甫集中詩也。
大中十年,颢放榜後,谒假觐省於洛,生徒餞長樂驿,俄有紀于屋壁雲:“三十骅骝一哄塵,來時不鎖杏園春。
楊花滿地如飛雪,應有偷遊曲水人。
”舊史雲:“颢,之子,尚宣宗女萬壽公主。
因壽昌節上壽回,夢一宮殿,與十數人納涼聯句。
既悟,省石門之句十字,怪其不祥。
不數日,宣宗弓劍上仙,方悟其事。
乃續為十韻雲:“間歲流虹節,歸軒出禁扃。
奔波流畏景,蕭灑夢殊庭。
境象非曾到,崇嚴昔未經。
日斜烏斂翼,風動鶴梳翎。
異苑人争集,涼台筆不停。
石門霧露白,玉殿莓苔青。
若匪災先兆,何緣思入冥。
禦爐虛仗馬,華蓋負雲亭。
白日成千古,《金滕》九齡。
小臣哀絕筆,湖上泣青萍。
”(禦爐或作丹墀。
)未幾,颢亦卒。
○李群玉 群玉好吹笙,善《急就章》,喜食鵝,及授校書郎東歸,盧肇送詩雲:“妙吹應諧鳳,工書定得鵝。
” 《杜丞相筵中贈美人》雲:“裙拖六幅潇湘水,鬓聳巫山一朵。
貌态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肯教容易見文君。
” 群玉解天祿之任,而歸涔陽,經二妃廟,題雲:“小孤洲北浦邊,二女明妝共俨然。
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
猶似含望巡狩,九疑凝黛隔湘川。
”又曰:“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啼血滴松風。
不知精爽落何處,疑是行秋色中。
”群玉疑春空遂至秋色,欲易之。
恍若有物,告以二年之兆。
時浔陽太守段成式志其事。
二年後,果死於洪井。
段以詩哭之曰:“曾話黃陵事,今為白日催。
老無男女累,誰哭到泉台。
” 群玉,字文山,澧州人。
裴休觀察湖南,厚延至之,及為相,以詩論薦,授校書郎。
○溫庭筠 庭筠才思豔麗,工於小賊,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号溫八叉。
多為鄰鋪假手,日救數人。
而士行玷缺,缙紳薄之。
李義山謂曰:“近得一聯句雲:‘遠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輔。
’未得偶句。
”溫曰:“何不雲‘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書。
’”宣宗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
遣求進士對之,庭筠乃以“玉條脫”續,宣宗賞焉。
又藥名有“白頭翁”,溫以“蒼耳子”為對,他皆類此。
宣皇愛唱《菩薩蠻詞》,丞相令狐假其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洩,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
溫亦有言雲:“中書堂内坐将軍。
”譏相國無學也。
宣皇好微行,遇於逆旅,溫不識龍顔,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長史、司馬之流?”帝曰:“非也。
”又曰:“得非六參、簿尉之類?”帝曰:“非也。
”谪為方城尉。
其制詞曰:“孔門以德行為先,文章為末。
爾既德行無取,文章何以稱焉?徒負不羁之才,罕有時之用。
”竟流落而死。
杜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詣韋曲杜氏林亭,留詩雲:“卓氏垆前金線柳,隋家堤畔錦帆風。
貪為兩地行霖雨,不見池蓮照水紅。
”公聞之,遺絹千匹。
曾于江淮為親表辱之,由是改名。
○王起 《和周侍郎見寄》雲:“貢院離來二十霜,誰知更忝主文場。
楊葉縱能穿舊的,桂枝猶自愛新香。
九重每憶同仙禁,六義初吟得夜光。
莫道相知不相見,蓮峰之下欲徵黃。
” 起,字舉之。
元和末,為中書舍人。
穆宗時,錢徽坐貢舉失實貶,诏起覆核。
起建言以所試送宰相閱可否,然後付有司。
議者謂起失職。
李訓為相,起門生也,引與共政。
文宗尚文好古學,時鄭覃以經術進,起以赅博顯。
武宗時,自東都召為尚書,判太常卿。
帝患選士不得才,特命起典貢舉,凡四舉,士皆知名者,人服其鑒。
慈恩寺題名雲:“進士題名,自神龍之後,過阙宴後,率皆期集於慈恩塔下題名。
故貞元中,劉太真侍郎,試《慈恩寺望杏園花發詩》。
會昌三年,贊皇公為上相,其年十一月十九日,敕谏議大夫陳商守本官權知貢舉。
後因奏對不稱旨,十二月十七日,宰臣遂奏依前命左仆射兼太常卿王起主文。
二十二日,中書覆奏,奉宣旨,不欲令及第進士呼有司為座主,趨附其門,兼題名局席等條疏進來者。
伏以國家設文學之科,求貞正之士,所宜行崇風俗,義本君親,然後升于朝廷,必為國器。
豈可懷賞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自謂門生,遂成固。
所以時風浸壞,臣節何施?樹黨背公,靡不由此。
臣等商量,今日已後,進士及第,任一度參見有司,向後不得聚集參谒,有司宅置宴。
其曲江大會,朝官及題名局席,并望勒停。
緣初獲美名,實皆少隽,既遇春節,難阻良遊,三五人自為宴樂,并無所禁,惟不得聚集同年進士,廣為宴會。
仍委禦史台察訪聞奏,謹具如前。
”奉敕宜依。
于是向之題名,各盡削去。
蓋贊皇公不由科第,故設法以排之。
洎公失意,悉複舊态。
○丁棱 “公心獨立副天心,三轄春闱冠古今。
蘭署門生皆入室,蓮峰太守别知音。
”同時人皆有繼和。
○姚鹄(原缺) ○蒯希逸 希逸,字大隐。
希逸詩:“蟾蜍醉裡破,蛱蝶夢中殘。
”牛相在揚州嘗稱之。
○黃頗 頗為失第後久方第。
《摭言》曰:黃頗以洪奧文章,蹉跎者一十三載;劉纂以平漫子弟,汩沒者二十一年;溫岐濫竄於白衣,羅隐負冤於丹桂。
由斯言之,可謂命能通性,豈曰性能通命者欤? 韓愈自潮州量移宜春郡,頗學愈為文,亦振大名。
頗嘗觀盧肇為碑版,則唾之而去。
頗,宜春人,與肇同鄉,頗富而肇貧,同日遵路赴舉,郡牧餞頗離亭,肇駐蹇十裡以俟。
明年,肇以第一名還袁,因競渡即席賦詩雲:“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标歸。
” 頗字無頗。
○鄭畋 馬嵬,太真缢所,題詩者多凄感。
鄭畋為鳳翔從事日,題雲:“玄宗回馬楊妃死,雨雖亡日月新。
終是聖朝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觀者以為有宰輔之器。
懿宗朝,韋保衡路岩忌宰相劉瞻,誣以罪,黜為荊州節度。
畋為制詞雲:“早以文學,疊中殊科,風棱甚高,恭謹無玷。
”又雲:“安數畝之居,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賄,惟恐人知。
”韋路大怒,貶畋為梧州刺史,責劉州司戶,命舍人李庚為詞,深文痛诋,必欲加害。
屬懿宗厭代,僖宗立,蕭仿輔政,舉瞻自代,召歸朝廷。
至湖南,庚典是郡,出迎江次牌亭,緻酒。
瞻唱《竹枝詞》,送庚酒,命庚酬和。
庚曰:“不閑音律。
”瞻曰:“君應隻解為制詞也。
”是夕,庚飲鸩而卒。
畋,字台文,相僖宗昭宗。
為人仁恕,姿采如峙玉。
○李彙征 彙征客遊閩越,至循州,冒雨求宿。
或指韋氏莊居,韋氏杖履迎賓,年八十馀,自稱曰,野人韋思明。
每與李生談論,或詩或史,淹留累夕,彙征善談而不能屈也。
論數十家之作,次第至李涉詩,主人酷稱善。
彙征遂吟曰:“遠别秦城萬裡遊,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送客愁。
”“華表千年一鶴歸,丹砂為頂雪為衣。
冷冷仙語人聽盡,卻向五翻翅飛。
”思明複吟二篇曰:“因韓為趙兩遊秦,十月冰霜渡孟津。
縱使雞鳴見關吏,不知餘也是何人。
”又曰:“滕王閣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遊。
半是半非君莫問,西山長在水長流。
”李生重詠《贈豪客詩》,韋叟愀然變色曰:“老身弱齡不肖,浪遊江湖,交結奸徒,為不平事。
後遇李涉博士,蒙簡一詩,因而ㄣ迹。
李公待愚,拟陸士衡之戴若思,中心藏焉。
遂隐羅浮,經於一紀。
李既雲亡,不複再遊秦楚。
追惋今昔,或潸然。
乃持觞而酹,反袂而歌雲:“春雨潇潇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乾符己亥歲,範摅客于川,值彙征,細述其事,雲於韋叟之居,觀李博士手翰雲。
彙征後登進士第。
按李涉嘗過九江,至皖口,遇盜,問何人,從者曰:“李博士也。
”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奪,久聞詩名,願題一篇足矣。
”涉贈一絕雲雲。
○劉威 《遊東湖處士園林詩》雲:“偶向東湖更向東,數聲雞犬翠微中。
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無路通。
樵客出來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
物情多與閑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
” 威,會昌時詩人也。
○崔郊 郊寓居漢上,有婢端麗,善音律。
既貧,鬻婢于連帥,給錢四十一萬,寵眄彌深。
郊思慕無已。
其婢因寒食來從事家,值郊立於柳陰,馬上漣泣,誓若山河。
崔生贈之以詩曰:“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或有嫉郊者,寫詩于座。
公睹詩,令召崔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