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項斯
斯,字子遷,江東人。
始未為聞人,因以卷谒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雲:“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标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
《蒼梧氣詩》雲:“何年畫作愁,漠漠便難收。
數點山能遠,平鋪水不流。
濕連湘竹暮,濃蓋舜墳秋。
亦有思鄉客,看來盡白頭。
” ○滕邁 湖州崔刍言郎中,初為越副戎。
宴席中有周德華者,劉采春女,善歌《楊柳枝詞》,所唱七八篇,皆名流之詠。
滕邁郎中一首雲:“三條陌上拂金羁,萬裡橋邊映酒旗。
此日令人腸欲斷,不堪将入笛中吹。
” 溪子曰:“杜牧舍人雲:‘巫娥廟裡低含雨,宋玉堂前斜帶風。
’滕郎中又雲:‘陶令門前接,亞夫營裡拂旌旗。
’但不言楊柳二字,最為妙也。
是以姚合郎中吟《道旁亭子詩》雲:‘南陌遊人回首去,東林過者杖藜歸。
’不稱亭而意見矣。
” 邁,登元和進士第。
○裴思謙 思謙及第後,作紅箋名紙十數,詣平康裡,因宿于裡中。
诘旦,賦詩曰:“銀缸斜背解鳴,小語偷聲賀(一作喚。
)玉郎。
從此不知蘭麝貴,夜來新染桂枝香。
” 思謙,開成三年登進士第。
○廖有方 有方,元和十年失意遊蜀,至寶雞西界,窆旅逝者,書版記之曰:“餘元和乙未歲落第,西征此,聞呻吟之聲,潛聽而微忄也。
問其疾苦住止,對曰:‘辛勤數舉,未遇知音。
’盼睐叩頭,久而複語,惟以殘骸相,馀不能言。
俄而逝。
餘乃鬻所乘馬於村豪,備棺瘗之,恨不知其姓字。
臨岐凄斷,複為詩曰:‘嗟君沒世委空囊,幾度勞心翰墨場。
半面為君申一恸,不知何處是家鄉。
’”明年,李逢吉擢有方及第,唐之義士也。
交州人,柳子厚以序送之。
○姚合 張籍《寄合詩》雲:“病來辭赤縣,案上有丹經。
為客燒茶竈,教兒掃竹亭。
詩成添舊卷,酒盡卧空瓶。
阙下今遺佚,誰占隐士星?” 《武功縣閑居》雲:“縣去京城遠,為官與隐齊。
馬随山鹿放,雞雜野禽栖。
連舍惟藤架,侵階是藥畦。
更師嵇叔夜,不拟作書題。
” 又雲:“簿書多不會,薄俸亦難消。
醉卧慵開眼,閑行懶擊腰。
移花兼蝶至,買石得饒。
且自心中樂,從他笑寂寥。
” 方幹《哭姚監》雲:“入室幾人成弟子,為儒是處哭先生。
” ○宋雍 範摅雲:宋雍初無令譽,及嬰瞽疾,其詩名始彰。
盧員外綸作拟僧之詩,僧清江作七夕之詠,劉随州有眼作無眼之句,宋雍無眼作有眼之詩,詩流以為四背,或雲四倒,然詞意悉為佳緻。
盧公詩雲:“願得遠公知姓字,焚香洗缽過馀生。
”清江詩曰:“惟愁更漏促,離别在明朝。
”劉随州曰:“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雍詩曰:“黃鳥不堪愁裡聽,綠楊宜向雨中看。
” ○段文昌 文昌父锷,為江陵令。
文昌長自渚宮,客遊成都,韋南康與奏,釋褐為賓從。
後劉辟逐佐外邑,高崇文收蜀,召複舊職,指其椅曰:“此猶不足與君坐。
”文昌遽請歸阙,至興元西鹄鳴驿,有異僧能前識,謂文昌曰:“去日既逢梅蕊綻,來時應見杏花開。
”至京屢升擢,自相位拜劍南節度,西至鹄鳴,僧已物故,杏花方盛。
文昌鎮蜀,有《題武擔寺西台詩》雲:“秋天如鏡空,樓閣盡玲珑。
水暗馀霞外,山明落照中。
鳥行看漸遠,松韻聽難窮。
今日登臨意,多歡笑語同。
” ○劉郇伯 郇伯與範ガ郎中為詩友。
範曾得一句雲“歲盡天涯雨”,久而莫屬。
郇伯曰:“何不曰‘人生分外愁’。
”範甚賞之。
(出《北夢瑣言》。
) ○陳彥博 《恩賜魏文貞公諸孫舊第以導直臣》雲:“阿衡随逝水,池館主他人。
天意能酬德,孫喜庇身。
生前由直道,沒後振芳塵。
雨露新恩日,芝蘭故裡春。
勳庸流十代,光彩映諸鄰。
共喜升平際,從茲得谏臣。
” 白居易為翰林學士,奏雲:“今日奏宣令撰李師道請收贖魏徵宅,還其子孫,甚合朕心,允其來奏。
臣伏以魏徵太宗宰相,盡心輔佐,以緻太平,在其子孫,宜加優┰。
事關激勸,合出朝廷,師道何人,辄掠此美。
伏願明敕有司,特以官錢收贖,使還後嗣,以勸忠臣,則事出皇恩,美歸聖德。
”憲宗深然之。
其後有司以為詩題試進士。
○郭良骥 《自蘇州至望亭驿有作》雲:“南浦菰蒲繞白,東吳黎庶逐黃巾。
野棠自發空流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遠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獨傷春。
淮中回首長洲苑,烽火年年報虜塵。
”觀詩所載,疑李叛時事也。
○崔嘏 施肩吾與之同年,不睦。
嘏舊失一目,以珠代之。
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元和十五年也。
○唐球 球有詩名,如《臨池洗硯》雲:“恰似有龍深處卧,被人驚起黑生。
”又有“漸寒沙上路,欲暖水邊村”,亦佳句也。
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
為詩稿為圓,納之大瓢中。
後卧病,投瓢于江曰:“斯文苟不沈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
”至新渠,有識者曰:“唐山人瓢也。
”接得之,十才二三。
其《題鄭處士隐居》雲:“不信最清曠,及來愁已空。
數點石泉雨,一溪霜葉風。
業在有山處,道成無事中。
酌盡一樽酒,老夫顔亦紅。
”《贈行如上人》雲:“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
衲補千片,香焚篆一窠。
戀山人事少,憐客道心多。
日日齋鐘罷,高懸濾水羅。
”《題青城觀》雲:“數裡緣山不厭難,為尋真訣問黃冠。
苔鋪翠點山橋滑,松織香梢古道寒。
晝傍綠畦薅嫩玉,夜開紅竈新丹。
孤鐘已斷泉聲在,風動瑤花月滿壇。
” ○白敏中 敏中詩雲:“一诏皇城四海頒,醜戎無數束身還。
戍樓吹笛人休戰,牧野嘶風馬自閑。
河水九盤收數曲,天山千裡鎖諸關。
西邊北塞今無事,為報東南夷與蠻。
”魏扶詩雲:“蕭關新複舊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鮮。
戎虜乞降歸惠化,皇威漸被懾腥膻。
穹廬遠戍煙塵滅,神武光揚竹帛傳。
左衽盡知歌帝澤,從茲不更備三關。
”崔铉詩雲:“邊垂萬裡注恩波,宇宙群方洽凱歌。
右地名王争解辮,遠方戎壘盡投戈。
煙塵永息三秋戍,瑞氣遙清九折河。
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民和。
” 王起長慶中再主文柄,意欲以第一人處敏中,恨其與賀拔為友。
有文而落魄,因密令親知述意,俾與絕。
敏中忻然曰:“如所教。
”既而造門,左右绐以敏中他,遲留不言而去。
俄頃,敏中躍出見,于是悉以實告。
乃曰:“一第何門不緻,奈輕負至交。
”相與歡醉。
或語于起,起曰:“我比隻得敏中,今當更取矣。
”遂以第一人處,而敏中居三焉。
○魏扶 扶,登太和四年進士第。
大中初,知禮闱,入貢院,題詩雲:“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
曾是當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負初心。
”榜出,無名子削為五言詩以譏之。
○馬植 同華解最利。
元和中,令狐楚鎮三峰。
時及秋賦,榜雲特加試五場,莫有至者,惟盧弘正請試。
已試兩場,馬植方下解狀。
植将家子,從事竊笑。
楚曰:“此未可知。
”既而試《登山采珠賦》。
略曰:“文豹且異于骊龍,控斯疏矣;白石又殊于老蚌,剖莫得之。
”公大服其精,遂奪解元。
後弘正自丞郎将判鹾,俄為植所據,複以手劄戲植曰:“昔日華元,已遭毒手,今來鹾務,又中老拳。
”植罷安南都護,及除黔南,殊不得意。
維舟峽中古寺,寺前有長堤,夜月明甚,見白衣緩步堤上,吟曰:“截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
勞君更向黔南去,即是陶萬類時。
”邀問,則失之矣。
後自黔南召入為大理,遷刑部,判鹽鐵,拜相。
植,字存之,為李德裕所抑,頗怨望。
宣宗立,白敏中當國,凡德裕所不善,悉不次用之,故植遂相。
○崔铉 魏公铉,元略之子也。
為兒時,随父訪韓晉公,指架上鷹令詠焉。
吟曰:“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拟飛騰未有因。
萬裡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縧人?”曰:“此兒可謂前程萬裡也。
”寶曆三年登第,久居廊廟,三擁節麾。
宣宗嘗謂侍臣曰:“崔铉真貴人,裴休真措大。
”初,李石鎮江陵,辟為戎ヘ。
一旦告去。
既入京華,俄升翰苑。
造朝凡三歲,石未離荊渚。
崔既秉鈞衡,石馳箋賀之,曰:“早拜光塵,叨承眷與,深蒙異分,屢接清言,幸曾辱于厚恩,俯見循于末契。
去載分麾南楚,拜節西秦,思賢方詠于嘉魚,栖止實慚于威鳳。
賓筵初啟,曾陪樽俎之歡;将幕未移,已在陶之下。
光生鄰部,喜溢轅門。
豈惟九土獲安,斯亦一方多幸。
”乃掌記李骘之詞也。
铉,字台碩。
相武宗,與李德裕不葉,罷。
複相宣宗
始未為聞人,因以卷谒楊敬之,楊苦愛之,贈詩雲:“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标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未幾,詩達長安,明年擢上第。
《蒼梧氣詩》雲:“何年畫作愁,漠漠便難收。
數點山能遠,平鋪水不流。
濕連湘竹暮,濃蓋舜墳秋。
亦有思鄉客,看來盡白頭。
” ○滕邁 湖州崔刍言郎中,初為越副戎。
宴席中有周德華者,劉采春女,善歌《楊柳枝詞》,所唱七八篇,皆名流之詠。
滕邁郎中一首雲:“三條陌上拂金羁,萬裡橋邊映酒旗。
此日令人腸欲斷,不堪将入笛中吹。
” 溪子曰:“杜牧舍人雲:‘巫娥廟裡低含雨,宋玉堂前斜帶風。
’滕郎中又雲:‘陶令門前接,亞夫營裡拂旌旗。
’但不言楊柳二字,最為妙也。
是以姚合郎中吟《道旁亭子詩》雲:‘南陌遊人回首去,東林過者杖藜歸。
’不稱亭而意見矣。
” 邁,登元和進士第。
○裴思謙 思謙及第後,作紅箋名紙十數,詣平康裡,因宿于裡中。
诘旦,賦詩曰:“銀缸斜背解鳴,小語偷聲賀(一作喚。
)玉郎。
從此不知蘭麝貴,夜來新染桂枝香。
” 思謙,開成三年登進士第。
○廖有方 有方,元和十年失意遊蜀,至寶雞西界,窆旅逝者,書版記之曰:“餘元和乙未歲落第,西征此,聞呻吟之聲,潛聽而微忄也。
問其疾苦住止,對曰:‘辛勤數舉,未遇知音。
’盼睐叩頭,久而複語,惟以殘骸相,馀不能言。
俄而逝。
餘乃鬻所乘馬於村豪,備棺瘗之,恨不知其姓字。
臨岐凄斷,複為詩曰:‘嗟君沒世委空囊,幾度勞心翰墨場。
半面為君申一恸,不知何處是家鄉。
’”明年,李逢吉擢有方及第,唐之義士也。
交州人,柳子厚以序送之。
○姚合 張籍《寄合詩》雲:“病來辭赤縣,案上有丹經。
為客燒茶竈,教兒掃竹亭。
詩成添舊卷,酒盡卧空瓶。
阙下今遺佚,誰占隐士星?” 《武功縣閑居》雲:“縣去京城遠,為官與隐齊。
馬随山鹿放,雞雜野禽栖。
連舍惟藤架,侵階是藥畦。
更師嵇叔夜,不拟作書題。
” 又雲:“簿書多不會,薄俸亦難消。
醉卧慵開眼,閑行懶擊腰。
移花兼蝶至,買石得饒。
且自心中樂,從他笑寂寥。
” 方幹《哭姚監》雲:“入室幾人成弟子,為儒是處哭先生。
” ○宋雍 範摅雲:宋雍初無令譽,及嬰瞽疾,其詩名始彰。
盧員外綸作拟僧之詩,僧清江作七夕之詠,劉随州有眼作無眼之句,宋雍無眼作有眼之詩,詩流以為四背,或雲四倒,然詞意悉為佳緻。
盧公詩雲:“願得遠公知姓字,焚香洗缽過馀生。
”清江詩曰:“惟愁更漏促,離别在明朝。
”劉随州曰:“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雍詩曰:“黃鳥不堪愁裡聽,綠楊宜向雨中看。
” ○段文昌 文昌父锷,為江陵令。
文昌長自渚宮,客遊成都,韋南康與奏,釋褐為賓從。
後劉辟逐佐外邑,高崇文收蜀,召複舊職,指其椅曰:“此猶不足與君坐。
”文昌遽請歸阙,至興元西鹄鳴驿,有異僧能前識,謂文昌曰:“去日既逢梅蕊綻,來時應見杏花開。
”至京屢升擢,自相位拜劍南節度,西至鹄鳴,僧已物故,杏花方盛。
文昌鎮蜀,有《題武擔寺西台詩》雲:“秋天如鏡空,樓閣盡玲珑。
水暗馀霞外,山明落照中。
鳥行看漸遠,松韻聽難窮。
今日登臨意,多歡笑語同。
” ○劉郇伯 郇伯與範ガ郎中為詩友。
範曾得一句雲“歲盡天涯雨”,久而莫屬。
郇伯曰:“何不曰‘人生分外愁’。
”範甚賞之。
(出《北夢瑣言》。
) ○陳彥博 《恩賜魏文貞公諸孫舊第以導直臣》雲:“阿衡随逝水,池館主他人。
天意能酬德,孫喜庇身。
生前由直道,沒後振芳塵。
雨露新恩日,芝蘭故裡春。
勳庸流十代,光彩映諸鄰。
共喜升平際,從茲得谏臣。
” 白居易為翰林學士,奏雲:“今日奏宣令撰李師道請收贖魏徵宅,還其子孫,甚合朕心,允其來奏。
臣伏以魏徵太宗宰相,盡心輔佐,以緻太平,在其子孫,宜加優┰。
事關激勸,合出朝廷,師道何人,辄掠此美。
伏願明敕有司,特以官錢收贖,使還後嗣,以勸忠臣,則事出皇恩,美歸聖德。
”憲宗深然之。
其後有司以為詩題試進士。
○郭良骥 《自蘇州至望亭驿有作》雲:“南浦菰蒲繞白,東吳黎庶逐黃巾。
野棠自發空流水,江燕初歸不見人。
遠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獨傷春。
淮中回首長洲苑,烽火年年報虜塵。
”觀詩所載,疑李叛時事也。
○崔嘏 施肩吾與之同年,不睦。
嘏舊失一目,以珠代之。
施嘲之曰:“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元和十五年也。
○唐球 球有詩名,如《臨池洗硯》雲:“恰似有龍深處卧,被人驚起黑生。
”又有“漸寒沙上路,欲暖水邊村”,亦佳句也。
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
為詩稿為圓,納之大瓢中。
後卧病,投瓢于江曰:“斯文苟不沈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
”至新渠,有識者曰:“唐山人瓢也。
”接得之,十才二三。
其《題鄭處士隐居》雲:“不信最清曠,及來愁已空。
數點石泉雨,一溪霜葉風。
業在有山處,道成無事中。
酌盡一樽酒,老夫顔亦紅。
”《贈行如上人》雲:“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
衲補千片,香焚篆一窠。
戀山人事少,憐客道心多。
日日齋鐘罷,高懸濾水羅。
”《題青城觀》雲:“數裡緣山不厭難,為尋真訣問黃冠。
苔鋪翠點山橋滑,松織香梢古道寒。
晝傍綠畦薅嫩玉,夜開紅竈新丹。
孤鐘已斷泉聲在,風動瑤花月滿壇。
” ○白敏中 敏中詩雲:“一诏皇城四海頒,醜戎無數束身還。
戍樓吹笛人休戰,牧野嘶風馬自閑。
河水九盤收數曲,天山千裡鎖諸關。
西邊北塞今無事,為報東南夷與蠻。
”魏扶詩雲:“蕭關新複舊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鮮。
戎虜乞降歸惠化,皇威漸被懾腥膻。
穹廬遠戍煙塵滅,神武光揚竹帛傳。
左衽盡知歌帝澤,從茲不更備三關。
”崔铉詩雲:“邊垂萬裡注恩波,宇宙群方洽凱歌。
右地名王争解辮,遠方戎壘盡投戈。
煙塵永息三秋戍,瑞氣遙清九折河。
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民和。
” 王起長慶中再主文柄,意欲以第一人處敏中,恨其與賀拔為友。
有文而落魄,因密令親知述意,俾與絕。
敏中忻然曰:“如所教。
”既而造門,左右绐以敏中他,遲留不言而去。
俄頃,敏中躍出見,于是悉以實告。
乃曰:“一第何門不緻,奈輕負至交。
”相與歡醉。
或語于起,起曰:“我比隻得敏中,今當更取矣。
”遂以第一人處,而敏中居三焉。
○魏扶 扶,登太和四年進士第。
大中初,知禮闱,入貢院,題詩雲:“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
曾是當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負初心。
”榜出,無名子削為五言詩以譏之。
○馬植 同華解最利。
元和中,令狐楚鎮三峰。
時及秋賦,榜雲特加試五場,莫有至者,惟盧弘正請試。
已試兩場,馬植方下解狀。
植将家子,從事竊笑。
楚曰:“此未可知。
”既而試《登山采珠賦》。
略曰:“文豹且異于骊龍,控斯疏矣;白石又殊于老蚌,剖莫得之。
”公大服其精,遂奪解元。
後弘正自丞郎将判鹾,俄為植所據,複以手劄戲植曰:“昔日華元,已遭毒手,今來鹾務,又中老拳。
”植罷安南都護,及除黔南,殊不得意。
維舟峽中古寺,寺前有長堤,夜月明甚,見白衣緩步堤上,吟曰:“截竹為筒作笛吹,鳳凰池上鳳凰飛。
勞君更向黔南去,即是陶萬類時。
”邀問,則失之矣。
後自黔南召入為大理,遷刑部,判鹽鐵,拜相。
植,字存之,為李德裕所抑,頗怨望。
宣宗立,白敏中當國,凡德裕所不善,悉不次用之,故植遂相。
○崔铉 魏公铉,元略之子也。
為兒時,随父訪韓晉公,指架上鷹令詠焉。
吟曰:“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拟飛騰未有因。
萬裡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縧人?”曰:“此兒可謂前程萬裡也。
”寶曆三年登第,久居廊廟,三擁節麾。
宣宗嘗謂侍臣曰:“崔铉真貴人,裴休真措大。
”初,李石鎮江陵,辟為戎ヘ。
一旦告去。
既入京華,俄升翰苑。
造朝凡三歲,石未離荊渚。
崔既秉鈞衡,石馳箋賀之,曰:“早拜光塵,叨承眷與,深蒙異分,屢接清言,幸曾辱于厚恩,俯見循于末契。
去載分麾南楚,拜節西秦,思賢方詠于嘉魚,栖止實慚于威鳳。
賓筵初啟,曾陪樽俎之歡;将幕未移,已在陶之下。
光生鄰部,喜溢轅門。
豈惟九土獲安,斯亦一方多幸。
”乃掌記李骘之詞也。
铉,字台碩。
相武宗,與李德裕不葉,罷。
複相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