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寒菊露偏滋。
受氣何曾異,開花獨自遲。
晚成猶有分,欲采未過時。
忍棄東籬下,看随秋草衰。
” 《長安喜雪》雲:“千門萬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
全似玉塵消更積,半成冰片結還流。
光含曉色清天苑,輕逐微風繞禦樓。
平地已г盈尺潤,年豐須荷富人侯。
” ○蘇郁 《鹦鹉詞》雲:“莫把金籠閉鹦鹉,個個分明解人語。
忽然更向君前語,三十六宮愁幾許。
” 《和戎詩》雲:“關月夜懸青冢鏡,塞秋薄漢宮羅。
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轉更多。
” 郁,貞元元和間詩人。
“十二樓藏玉堞中,鳳凰雙宿碧芙蓉。
流霞淺酌誰同醉,今夜笙歌第幾重。
”(《步虛詞》。
)“吟倚雨殘樹,月收山下村。
” ○韋丹 丹,字文明,京兆人。
幼孤,從外祖顔真卿。
元和中,帥江西,功第一。
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為忘形之契,丹嘗為《思歸》絕句以寄澈雲:“王事紛紛無暇日,浮生冉冉隻如。
已為平子歸休計,五老岩前必共聞。
”澈奉酬詩曰:“年老身閑無外事,麻衣草坐亦容身。
相逢盡道休宮去,林下何曾見一人。
” ○王播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照寺木蘭院,随僧齋飧。
僧厭怠,乃齋罷而後擊鐘。
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者,皆以碧紗幕其詩。
播繼以二絕句曰:“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又“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黎飯後鐘。
三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
”(出《摭言》。
) ○周匡物 匡物,字幾本,潭州人。
元和十一年,李逢吉下進士及第,時以歌詩著名。
家貧,徒步應舉,至錢塘,乏僦船之資,久不得濟,乃題詩公館雲:“萬裡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錢塘江口無錢過,又阻西陵兩信潮。
”郡牧見之,乃罪津吏。
○劉言史 皮日休《劉棗強碑文》雲:“歌詩之風,蕩來久矣。
大抵喪于南朝,壞于陳叔寶。
然今之業是者,苟不能求古于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麗于江左,即南朝矣。
或過為豔傷麗病者,即南朝之罪人也。
我唐來有是業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
百歲有是業者,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雖不追躅太白,亦後來之佳作也。
其與李賀同時,有劉棗強焉。
先生姓劉氏,名言史,不詳其鄉裡。
所有歌詩千首,其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得比。
王武俊之節制鎮冀也,先生造之。
武俊雄健,頗好詞藝,一見先生,遂加異敬。
将置之賓位,先生辭免。
武俊善騎射,載先生以貳乘,逞其藝于野。
武俊先騎,驚雙鴨起于蒲稗間,武俊控弦,不再發,雙鴨聯斃于地。
武俊歡甚,命先生曰:‘某之技如是,先生之詞如是,可謂文武之會矣。
何不一言以贊耶?’先生由是馬上草《射鴨歌》以示武俊,議者以為祢正平《鹦鹉賦》之類也。
武俊益重先生,由是奏請官先生,诏授棗強令,先生辭疾不就。
世重之,曰:‘劉棗強,亦如範萊蕪之類焉。
’故相國隴西公夷簡之節度漢南也,少與先生遊,且思相見,命别将以襄之髹器千事賂武俊,以請先生,武俊許之,先生由是為漢南相府賓冠。
隴西公日與之為飲宴,具獻酬之儀,歌詩大播于當時。
隴西公從事或曰:‘以某下走之才,誠不足污辱重地。
劉棗強至,衆必以公賓劉于幕吏之上,何抑之如是?’公曰:‘愚非惜幕間一足地,不容劉也,然視其狀有不稱者,諸公視某與劉,分豈有間然哉,反為之惜其壽耳。
’後不得已,問先生所欲為,先生曰:‘司功掾其閑,或可承阙。
’相國由是掾之。
雖居官曹,宴見與從事儀等。
後從事又曰:‘劉棗強縱不容在賓署,承乏於掾曹,诎矣。
奚不疏整其秩?’相國不得已而表奏焉。
诏下之日,先生不恙而卒。
相國哀之恸曰:‘果然止掾曹,殺我愛客。
’葬之有加等。
墳去襄陽郭五裡,曰柳子關。
後先生數十歲,日休始以鄙文稱於襄陽。
襄陽邑人劉求,高士也。
嘗述先生之道業,嘗詠先生之歌詩,且歎曰:‘襄之人隻知有浩然墓,不知有先生墓,恐百歲之後,湮滅而無聞,與荊棘凡骨溷,吾子之文,吾當刊焉。
’日休曰:‘存既摭實,錄之何愧?’嗚呼!先生之官卑,不稱其德,宜加私谥。
然棗強之号,世已美矣,故不加焉。
是為劉棗強碑。
” ○劉猛 “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圓。
月生十五後,日畏光彩瘦。
不見夜光色,一尊成暗酒。
匣中龍背鏡,光短不照空。
不惜補明月,慚無此良工。
”(《月生》句。
)“自念數年間,兩手中藏鈎。
於心且無恨,他日為我羞。
古老傳童歌,連淫亦兵象。
夜夢戈甲鳴,苦不願年長。
”(《苦雨》句。
)“朝梳一把白,夜淚千滴雨。
可恥垂拱時,老作在家女。
”(《晚》句。
) 元微之《酬劉猛見送詩》,如雲:“神劍士不蝕,異布火不燒。
”其推重如此。
○李馀 “長安東門别,立馬生白發。
”(句。
)“霁後軒蓋繁,南山瑞煙發。
”(句。
)“嘗聞車馬繁,土薄憂水聲。
”(句。
) 馀,登長慶二年進士第,蜀人也。
張籍《送馀歸蜀詩》雲:“十年人詠好詩章,今日成名出舉場。
歸去惟将新诰牒,後來争取舊衣裳。
山橋曉上蕉花暗,水店晴看芋葉光。
鄉裡鄉情相見日,一時攜酒上高堂。
” 又賈島《送李馀往湖南》雲:“昔去候溫涼,秋山滿蜀鄉。
今來從辟命,春物變涔陽。
嶽石挂海雪,野楓堆渚樯。
若尋五祖宅,寂寞在潇湘。
” ○李涉 《題鶴林寺僧室》雲:“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 《晚泊潤州聞角》雲:“孤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 “但将鐘鼓悅私慶,肯以犬羊為國羞。
”(句。
)“尼父未魯,屢屢倦迷津。
徒懷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萬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則,孰不挹其源。
”(《懷古》。
) ○劉昭禹 昭禹,字休明,婺州人也。
少師林寬,為詩刻苦。
《風雪詩》雲:“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
” 嘗與人論詩曰:“五言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
覓句者,若掘得玉合子底,必有蓋,但精心求之,必獲其寶。
”在湖南累為宰,後署天策府學士,嚴州刺史,卒於桂州幕中。
有詩三百首。
○孫昌胤 《和司空曙劉虛九日送人》雲:“京邑歎離群,江樓喜遇君。
開筵當九日,泛菊外浮。
朗詠山川霁,酣歌物色曛。
君看酒中意,未肯喪斯文。
” 柳子厚《與韋中立書》雲:“古者重冠禮,将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數百年來,人不複行。
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
既成禮,明日造朝,到外廷,薦笏言於卿士曰:‘某子冠畢。
’應之者鹹怃然。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邪?’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鄭尹而怪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
” 昌胤,登天寶進士第。
○嚴休複 《揚州唐昌觀玉蕊花坼有仙人遊怅然成二絕》雲:“終日齋心禱玉宸,魂消目斷未逢真。
不如滿樹瓊瑤蕊,笑對藏花洞裡人。
”又:“羽車潛下玉龜山,塵世何由睹顔。
唯有無情枝上雪,好風吹綴綠鬟。
” 元和中,見一女子,從以二女冠,三小仆,直造花所。
伫立良久,命小童折花數枝,謂黃冠者曰:“曩有玉峰之期,自是可以行矣。
”行百步許,遂不複見。
休複有詩,元微之和雲:“弄玉潛歸玉樹時,不教青鳥出花枝。
的應未有諸人覺,隻恐嚴郎蔔得知。
”樂天詩雲:“嬴女偷乘鳳下時,洞中潛歇弄花枝。
不緣啼鳥春饒舌,青瑣仙郎可得知。
” ○朱慶馀 慶馀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索慶馀新舊篇,擇留二十六章,置之懷袖而推贊之。
時人以籍重名,皆繕錄諷詠,遂登科。
慶馀作《閨意》一篇以獻曰:“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籍酬之曰:“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纨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是朱之詩名,流於海内矣。
又《題王侯廢宅》雲:“古巷戟門誰舊宅?早曾
受氣何曾異,開花獨自遲。
晚成猶有分,欲采未過時。
忍棄東籬下,看随秋草衰。
” 《長安喜雪》雲:“千門萬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
全似玉塵消更積,半成冰片結還流。
光含曉色清天苑,輕逐微風繞禦樓。
平地已г盈尺潤,年豐須荷富人侯。
” ○蘇郁 《鹦鹉詞》雲:“莫把金籠閉鹦鹉,個個分明解人語。
忽然更向君前語,三十六宮愁幾許。
” 《和戎詩》雲:“關月夜懸青冢鏡,塞秋薄漢宮羅。
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轉更多。
” 郁,貞元元和間詩人。
“十二樓藏玉堞中,鳳凰雙宿碧芙蓉。
流霞淺酌誰同醉,今夜笙歌第幾重。
”(《步虛詞》。
)“吟倚雨殘樹,月收山下村。
” ○韋丹 丹,字文明,京兆人。
幼孤,從外祖顔真卿。
元和中,帥江西,功第一。
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為忘形之契,丹嘗為《思歸》絕句以寄澈雲:“王事紛紛無暇日,浮生冉冉隻如。
已為平子歸休計,五老岩前必共聞。
”澈奉酬詩曰:“年老身閑無外事,麻衣草坐亦容身。
相逢盡道休宮去,林下何曾見一人。
” ○王播 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惠照寺木蘭院,随僧齋飧。
僧厭怠,乃齋罷而後擊鐘。
後二紀,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者,皆以碧紗幕其詩。
播繼以二絕句曰:“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又“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黎飯後鐘。
三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
”(出《摭言》。
) ○周匡物 匡物,字幾本,潭州人。
元和十一年,李逢吉下進士及第,時以歌詩著名。
家貧,徒步應舉,至錢塘,乏僦船之資,久不得濟,乃題詩公館雲:“萬裡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錢塘江口無錢過,又阻西陵兩信潮。
”郡牧見之,乃罪津吏。
○劉言史 皮日休《劉棗強碑文》雲:“歌詩之風,蕩來久矣。
大抵喪于南朝,壞于陳叔寶。
然今之業是者,苟不能求古于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麗于江左,即南朝矣。
或過為豔傷麗病者,即南朝之罪人也。
我唐來有是業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
百歲有是業者,雕金篆玉,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雖不追躅太白,亦後來之佳作也。
其與李賀同時,有劉棗強焉。
先生姓劉氏,名言史,不詳其鄉裡。
所有歌詩千首,其美麗恢贍,自賀外,世莫得比。
王武俊之節制鎮冀也,先生造之。
武俊雄健,頗好詞藝,一見先生,遂加異敬。
将置之賓位,先生辭免。
武俊善騎射,載先生以貳乘,逞其藝于野。
武俊先騎,驚雙鴨起于蒲稗間,武俊控弦,不再發,雙鴨聯斃于地。
武俊歡甚,命先生曰:‘某之技如是,先生之詞如是,可謂文武之會矣。
何不一言以贊耶?’先生由是馬上草《射鴨歌》以示武俊,議者以為祢正平《鹦鹉賦》之類也。
武俊益重先生,由是奏請官先生,诏授棗強令,先生辭疾不就。
世重之,曰:‘劉棗強,亦如範萊蕪之類焉。
’故相國隴西公夷簡之節度漢南也,少與先生遊,且思相見,命别将以襄之髹器千事賂武俊,以請先生,武俊許之,先生由是為漢南相府賓冠。
隴西公日與之為飲宴,具獻酬之儀,歌詩大播于當時。
隴西公從事或曰:‘以某下走之才,誠不足污辱重地。
劉棗強至,衆必以公賓劉于幕吏之上,何抑之如是?’公曰:‘愚非惜幕間一足地,不容劉也,然視其狀有不稱者,諸公視某與劉,分豈有間然哉,反為之惜其壽耳。
’後不得已,問先生所欲為,先生曰:‘司功掾其閑,或可承阙。
’相國由是掾之。
雖居官曹,宴見與從事儀等。
後從事又曰:‘劉棗強縱不容在賓署,承乏於掾曹,诎矣。
奚不疏整其秩?’相國不得已而表奏焉。
诏下之日,先生不恙而卒。
相國哀之恸曰:‘果然止掾曹,殺我愛客。
’葬之有加等。
墳去襄陽郭五裡,曰柳子關。
後先生數十歲,日休始以鄙文稱於襄陽。
襄陽邑人劉求,高士也。
嘗述先生之道業,嘗詠先生之歌詩,且歎曰:‘襄之人隻知有浩然墓,不知有先生墓,恐百歲之後,湮滅而無聞,與荊棘凡骨溷,吾子之文,吾當刊焉。
’日休曰:‘存既摭實,錄之何愧?’嗚呼!先生之官卑,不稱其德,宜加私谥。
然棗強之号,世已美矣,故不加焉。
是為劉棗強碑。
” ○劉猛 “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圓。
月生十五後,日畏光彩瘦。
不見夜光色,一尊成暗酒。
匣中龍背鏡,光短不照空。
不惜補明月,慚無此良工。
”(《月生》句。
)“自念數年間,兩手中藏鈎。
於心且無恨,他日為我羞。
古老傳童歌,連淫亦兵象。
夜夢戈甲鳴,苦不願年長。
”(《苦雨》句。
)“朝梳一把白,夜淚千滴雨。
可恥垂拱時,老作在家女。
”(《晚》句。
) 元微之《酬劉猛見送詩》,如雲:“神劍士不蝕,異布火不燒。
”其推重如此。
○李馀 “長安東門别,立馬生白發。
”(句。
)“霁後軒蓋繁,南山瑞煙發。
”(句。
)“嘗聞車馬繁,土薄憂水聲。
”(句。
) 馀,登長慶二年進士第,蜀人也。
張籍《送馀歸蜀詩》雲:“十年人詠好詩章,今日成名出舉場。
歸去惟将新诰牒,後來争取舊衣裳。
山橋曉上蕉花暗,水店晴看芋葉光。
鄉裡鄉情相見日,一時攜酒上高堂。
” 又賈島《送李馀往湖南》雲:“昔去候溫涼,秋山滿蜀鄉。
今來從辟命,春物變涔陽。
嶽石挂海雪,野楓堆渚樯。
若尋五祖宅,寂寞在潇湘。
” ○李涉 《題鶴林寺僧室》雲:“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 《晚泊潤州聞角》雲:“孤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 “但将鐘鼓悅私慶,肯以犬羊為國羞。
”(句。
)“尼父未魯,屢屢倦迷津。
徒懷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萬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則,孰不挹其源。
”(《懷古》。
) ○劉昭禹 昭禹,字休明,婺州人也。
少師林寬,為詩刻苦。
《風雪詩》雲:“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
” 嘗與人論詩曰:“五言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
覓句者,若掘得玉合子底,必有蓋,但精心求之,必獲其寶。
”在湖南累為宰,後署天策府學士,嚴州刺史,卒於桂州幕中。
有詩三百首。
○孫昌胤 《和司空曙劉虛九日送人》雲:“京邑歎離群,江樓喜遇君。
開筵當九日,泛菊外浮。
朗詠山川霁,酣歌物色曛。
君看酒中意,未肯喪斯文。
” 柳子厚《與韋中立書》雲:“古者重冠禮,将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數百年來,人不複行。
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
既成禮,明日造朝,到外廷,薦笏言於卿士曰:‘某子冠畢。
’應之者鹹怃然。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邪?’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鄭尹而怪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
” 昌胤,登天寶進士第。
○嚴休複 《揚州唐昌觀玉蕊花坼有仙人遊怅然成二絕》雲:“終日齋心禱玉宸,魂消目斷未逢真。
不如滿樹瓊瑤蕊,笑對藏花洞裡人。
”又:“羽車潛下玉龜山,塵世何由睹顔。
唯有無情枝上雪,好風吹綴綠鬟。
” 元和中,見一女子,從以二女冠,三小仆,直造花所。
伫立良久,命小童折花數枝,謂黃冠者曰:“曩有玉峰之期,自是可以行矣。
”行百步許,遂不複見。
休複有詩,元微之和雲:“弄玉潛歸玉樹時,不教青鳥出花枝。
的應未有諸人覺,隻恐嚴郎蔔得知。
”樂天詩雲:“嬴女偷乘鳳下時,洞中潛歇弄花枝。
不緣啼鳥春饒舌,青瑣仙郎可得知。
” ○朱慶馀 慶馀遇水部郎中張籍知音,索慶馀新舊篇,擇留二十六章,置之懷袖而推贊之。
時人以籍重名,皆繕錄諷詠,遂登科。
慶馀作《閨意》一篇以獻曰:“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籍酬之曰:“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
齊纨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是朱之詩名,流於海内矣。
又《題王侯廢宅》雲:“古巷戟門誰舊宅?早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