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餘以光緒六年夏重遊日本,滞大阪十閱月。
辛巳暮春,再客西京,忽患咯血疾,就醫葛野郡。
既而還大阪,養疴自由亭,凡醫者,鹹誡勞心。
于是廢棄筆硯,屏絕書卷,日惟兀坐,以養丹元。
然無所事事,心猨難馴,倏忽萬裡,轉不若以一卷束縛之,而著述考據,并非所宜。
偶撿舊稿,寓目一二,時于書眉紙尾,見有曩日論詩之語,雖不中肯綮,要亦一時會心,兼記片羽吉光,讵忍仍令散失,乃就藥爐餘候,拉雜錄之,名之曰《煮藥漫抄》者,紀實也。
上海城西一粟庵禅林,多白桃花。
嘉善黃丹秋杞孫,賦七律四首,禁用冰、霜、雪、月等字,餘兄弟并有和章,原作錄存于此。
詩雲:"别院紛紛蜂蝶忙,一枝淨土擢瑤芳。
蘭因已斷抛紅粉,蓮座相依映缟裳。
佳俪神仙空即色,歡場歌舞淡彌忘。
而今莫更嘲粗俗,要與梅花比淺妝。
";"夕陽小塢影沉沉,和露和煙弱不禁。
息後無言持本色,志師作偈悟禅心。
春風人面空懷舊,潭水交情孰比深。
箧裡浣花箋褪豔,強拈枯管和清吟。
";"東風露井昔承恩,雨灑輕绡濺粉痕。
閨怨應歌妾薄命,冶遊偏令客銷魂。
傳奇有恨空題扇,買笑何心複倚門。
我意欲随流水去,全家移住武陵源。
";"素靥何須對鏡勻,秾華洗盡見風神。
無瑕碧玉小家女,奪豔錦袍新寵人。
影入棃花籠薄霧,落随柳絮送殘春。
此間種比綏山美,消夏晶盤待摘新。
"時方避兵,故用武陵源事,結以滬産水蜜桃,比美亦不泛,惟息夫人稱後不習見。
鎮平黃香鐵孝廉钊,詩才豪邁,著作甚富,由縣令改就教職,轉翰林院待诏。
番禺張南山先生戲贈以聯雲:"七品、八品、九品,品愈趨而愈下;初集、二集、三集,集日積而日高。
"蓋以知縣階七品,教谕八品,翰林待诏從九品,故戲之也。
其詩出入何、李,不愧作家。
嘗記其《論劉項》詩雲:"大風歌,思猛士;垓下歌,泣女子。
猛士為君守四方,女子為君酬一死。
籲嗟乎,女子之死氣如虹,猛士之死死狗同。
" 湘陰郭韻先侍郎嵩焘,巡撫廣東,以事去位。
作《述懷留别》四律雲:"浩劫東南未息兵,遭時我亦忝專城。
知民疾苦真慚位,與世乖違敢近名。
掃葉文書勤拂拭,斷齑心事劇分明。
三年尺寸曾何補,孤負深宵對短檠。
";"世事江河日夜流,古人先我有深憂。
輸琛西海猶唐典,鼓棹南宮但越讴。
犀首直須無事飲,鸢肩豈信有功侯。
六條行部吾安放,虛擁旌麾學督郵。
";"積雨翻成曀曀陰,刺桐拂檻影蕭森。
粵台澒洞龍蛇窟,虞苑銷沈草木林。
無縱詭随民疾亟,是何濡滞主恩深。
誰言肺附戈矛起,慚愧平生取友心。
";"衰遲聞道未名家,生世波瀾讵有涯。
新漲光陰過小麥,故山夢寐見秋瓜。
人才邱壑違塵軌,歸計滄江理釣槎。
滿眼瘡痍心未展,更餘情思寄蒹葭。
"錄之以待知其事者論定,至詩頗俊爽有味,惜結意與秋瓜句犯複。
吳江張春水先生澹,才華淵博,家富藏書,紅巾之亂,盡毀于火。
作《悼書詩》,并序雲:"餘性好聚書,自幼至今,經、史、子、集俱收并蓄,分貯六廚,卷帙五千有餘。
一身心力,畢悴于茲。
至如自著詩、文,亦不下四五十本,中經當代巨公如梁山舟、齊梅麓、黃霁青、吳仲倫、湯雨生、家仲雅諸老,丹黃甲乙,精校評定。
除攜帶客中外,壬寅、癸醜兩厄寇亂,散失已多。
乙卯亂定,重歸上海,豈意盡為灰燼,片楮不存,放聲一恸而已,哭以四律,聊紀感傷。
"詩曰:"凄風何處唁長恩,劫火銷餘氣失溫。
半世儲藏殊不易,六廚灰燼亦無存。
丹黃朱墨抛心血,粉碎虛空剩淚痕。
破甑遺簪同一喟,不容故主不聲吞。
";"曆曆前塵怕轉頭,鼠姜獺祭究何求。
六經燒盡斯文在,二酉探窮秘籍留。
醫蔔尚存秦炬外,萑蒲偏與壁楹仇。
工師方伎都坑陷,況此叢殘本贅疣。
";"一人一集百年中,故紙成堆竟不終。
當日名山身後托,此時簡帙眼前空。
紅巾替汝先藏拙,青史無聲百悔同。
多少癡人存妄冀,可憐畢竟誤英雄。
所藏舊人詩文,約七八十部,皆未有刻本者,尤可痛惜雲。
";"敢希三絕顧長康,神物通靈合自翔。
大索何從容物色,讕言我最感滄桑。
但存一葉珠還浦,敢望餘生穎處囊。
怪事底須呼咄咄,本無書種繼青箱。
"按,壬寅道光二十二年,洋人初入内地。
癸醜鹹豐三年,紅巾賊小金子據上海。
先生此詩成于乙卯,尋卒。
後五年庚申,粵匪竄吾浙,餘家所藏亦付劫火,每讀此詩,辄同浩歎。
嘉應宋芷灣太史湘,刻有《紅杏山房詩集》,餘未之見。
惟見其《黃鶴樓賦别》一首雲:"笛聲吹裂大江流,天上星辰曆曆秋。
黃鶴白雲今夜别,美人香草古來愁。
我行何止半天下,此去休論八督州。
多少煙雲都過眼,酒杯閑置五湖頭。
"灑落不凡,黃鶴樓自彭羨門少宰題詩後,所僅有者。
先兄少雅柽淩,又号琴軒,天姿絕人,凡星書、算術、絲竹、雜技,無不洞曉。
性倜傥風流,言談霏玉。
官金山衛千戶,轉鎮海衛屯田守戎。
少年受詩法于陳雲伯先生,生平詩不多作,如其為人。
癸醜在吳門,有七律一首雲:"伶俜俏影可憐單,尚複誰來問暖寒。
有恨翻疑填海易,無言更比落花難。
眼如綠蠟宵常淚,心似青梅日漸酸。
私願區區何日了,而今祗作等閑看。
"閱十一年,甲子元旦,謂餘曰:"晨起筮爻,不吉。
我其不臘矣。
"仲春,無疾而逝。
時餘從軍蘇台,從此永訣。
回憶此篇,早成詩谶。
悲夫。
兄詩不存稿,僅記斷句《詠廊》雲:"尋詩千步轉,呼酒一聲通。
"《紅線盜盒》雲:"恐污囊中劍,姑留枕上頭。
"《秋葉》雲:"鶴立一身月,僧歸兩腳霜。
"皆不愧碧城仙館衣缽。
不倒,又名不倒翁。
兒戲物,亦賭酒具也。
先兄嘗示一詩曰:"扳不倒,真個巧。
莫道此翁無分曉,饒他座上客常滿,四顧周旋都不惱。
周圍轉,團團繞。
轉眼昏昏都過了,何須大步向前行,隻要圓通皆道好。
君不見,傀儡斷線不登場,又不見,墓旁翁仲眠荒草,鐵石心腸錦繡衣,此翁看之成一笑。
爾曹身與名俱滅(用杜句),輸吾崛強直到老。
不倒,真玄妙。
三墳五典無從考,或者前身是馮道。
"題目雖小,寓意諷世,不即不離,洵是佳制
辛巳暮春,再客西京,忽患咯血疾,就醫葛野郡。
既而還大阪,養疴自由亭,凡醫者,鹹誡勞心。
于是廢棄筆硯,屏絕書卷,日惟兀坐,以養丹元。
然無所事事,心猨難馴,倏忽萬裡,轉不若以一卷束縛之,而著述考據,并非所宜。
偶撿舊稿,寓目一二,時于書眉紙尾,見有曩日論詩之語,雖不中肯綮,要亦一時會心,兼記片羽吉光,讵忍仍令散失,乃就藥爐餘候,拉雜錄之,名之曰《煮藥漫抄》者,紀實也。
上海城西一粟庵禅林,多白桃花。
嘉善黃丹秋杞孫,賦七律四首,禁用冰、霜、雪、月等字,餘兄弟并有和章,原作錄存于此。
詩雲:"别院紛紛蜂蝶忙,一枝淨土擢瑤芳。
蘭因已斷抛紅粉,蓮座相依映缟裳。
佳俪神仙空即色,歡場歌舞淡彌忘。
而今莫更嘲粗俗,要與梅花比淺妝。
";"夕陽小塢影沉沉,和露和煙弱不禁。
息後無言持本色,志師作偈悟禅心。
春風人面空懷舊,潭水交情孰比深。
箧裡浣花箋褪豔,強拈枯管和清吟。
";"東風露井昔承恩,雨灑輕绡濺粉痕。
閨怨應歌妾薄命,冶遊偏令客銷魂。
傳奇有恨空題扇,買笑何心複倚門。
我意欲随流水去,全家移住武陵源。
";"素靥何須對鏡勻,秾華洗盡見風神。
無瑕碧玉小家女,奪豔錦袍新寵人。
影入棃花籠薄霧,落随柳絮送殘春。
此間種比綏山美,消夏晶盤待摘新。
"時方避兵,故用武陵源事,結以滬産水蜜桃,比美亦不泛,惟息夫人稱後不習見。
鎮平黃香鐵孝廉钊,詩才豪邁,著作甚富,由縣令改就教職,轉翰林院待诏。
番禺張南山先生戲贈以聯雲:"七品、八品、九品,品愈趨而愈下;初集、二集、三集,集日積而日高。
"蓋以知縣階七品,教谕八品,翰林待诏從九品,故戲之也。
其詩出入何、李,不愧作家。
嘗記其《論劉項》詩雲:"大風歌,思猛士;垓下歌,泣女子。
猛士為君守四方,女子為君酬一死。
籲嗟乎,女子之死氣如虹,猛士之死死狗同。
" 湘陰郭韻先侍郎嵩焘,巡撫廣東,以事去位。
作《述懷留别》四律雲:"浩劫東南未息兵,遭時我亦忝專城。
知民疾苦真慚位,與世乖違敢近名。
掃葉文書勤拂拭,斷齑心事劇分明。
三年尺寸曾何補,孤負深宵對短檠。
";"世事江河日夜流,古人先我有深憂。
輸琛西海猶唐典,鼓棹南宮但越讴。
犀首直須無事飲,鸢肩豈信有功侯。
六條行部吾安放,虛擁旌麾學督郵。
";"積雨翻成曀曀陰,刺桐拂檻影蕭森。
粵台澒洞龍蛇窟,虞苑銷沈草木林。
無縱詭随民疾亟,是何濡滞主恩深。
誰言肺附戈矛起,慚愧平生取友心。
";"衰遲聞道未名家,生世波瀾讵有涯。
新漲光陰過小麥,故山夢寐見秋瓜。
人才邱壑違塵軌,歸計滄江理釣槎。
滿眼瘡痍心未展,更餘情思寄蒹葭。
"錄之以待知其事者論定,至詩頗俊爽有味,惜結意與秋瓜句犯複。
吳江張春水先生澹,才華淵博,家富藏書,紅巾之亂,盡毀于火。
作《悼書詩》,并序雲:"餘性好聚書,自幼至今,經、史、子、集俱收并蓄,分貯六廚,卷帙五千有餘。
一身心力,畢悴于茲。
至如自著詩、文,亦不下四五十本,中經當代巨公如梁山舟、齊梅麓、黃霁青、吳仲倫、湯雨生、家仲雅諸老,丹黃甲乙,精校評定。
除攜帶客中外,壬寅、癸醜兩厄寇亂,散失已多。
乙卯亂定,重歸上海,豈意盡為灰燼,片楮不存,放聲一恸而已,哭以四律,聊紀感傷。
"詩曰:"凄風何處唁長恩,劫火銷餘氣失溫。
半世儲藏殊不易,六廚灰燼亦無存。
丹黃朱墨抛心血,粉碎虛空剩淚痕。
破甑遺簪同一喟,不容故主不聲吞。
";"曆曆前塵怕轉頭,鼠姜獺祭究何求。
六經燒盡斯文在,二酉探窮秘籍留。
醫蔔尚存秦炬外,萑蒲偏與壁楹仇。
工師方伎都坑陷,況此叢殘本贅疣。
";"一人一集百年中,故紙成堆竟不終。
當日名山身後托,此時簡帙眼前空。
紅巾替汝先藏拙,青史無聲百悔同。
多少癡人存妄冀,可憐畢竟誤英雄。
所藏舊人詩文,約七八十部,皆未有刻本者,尤可痛惜雲。
";"敢希三絕顧長康,神物通靈合自翔。
大索何從容物色,讕言我最感滄桑。
但存一葉珠還浦,敢望餘生穎處囊。
怪事底須呼咄咄,本無書種繼青箱。
"按,壬寅道光二十二年,洋人初入内地。
癸醜鹹豐三年,紅巾賊小金子據上海。
先生此詩成于乙卯,尋卒。
後五年庚申,粵匪竄吾浙,餘家所藏亦付劫火,每讀此詩,辄同浩歎。
嘉應宋芷灣太史湘,刻有《紅杏山房詩集》,餘未之見。
惟見其《黃鶴樓賦别》一首雲:"笛聲吹裂大江流,天上星辰曆曆秋。
黃鶴白雲今夜别,美人香草古來愁。
我行何止半天下,此去休論八督州。
多少煙雲都過眼,酒杯閑置五湖頭。
"灑落不凡,黃鶴樓自彭羨門少宰題詩後,所僅有者。
先兄少雅柽淩,又号琴軒,天姿絕人,凡星書、算術、絲竹、雜技,無不洞曉。
性倜傥風流,言談霏玉。
官金山衛千戶,轉鎮海衛屯田守戎。
少年受詩法于陳雲伯先生,生平詩不多作,如其為人。
癸醜在吳門,有七律一首雲:"伶俜俏影可憐單,尚複誰來問暖寒。
有恨翻疑填海易,無言更比落花難。
眼如綠蠟宵常淚,心似青梅日漸酸。
私願區區何日了,而今祗作等閑看。
"閱十一年,甲子元旦,謂餘曰:"晨起筮爻,不吉。
我其不臘矣。
"仲春,無疾而逝。
時餘從軍蘇台,從此永訣。
回憶此篇,早成詩谶。
悲夫。
兄詩不存稿,僅記斷句《詠廊》雲:"尋詩千步轉,呼酒一聲通。
"《紅線盜盒》雲:"恐污囊中劍,姑留枕上頭。
"《秋葉》雲:"鶴立一身月,僧歸兩腳霜。
"皆不愧碧城仙館衣缽。
不倒,又名不倒翁。
兒戲物,亦賭酒具也。
先兄嘗示一詩曰:"扳不倒,真個巧。
莫道此翁無分曉,饒他座上客常滿,四顧周旋都不惱。
周圍轉,團團繞。
轉眼昏昏都過了,何須大步向前行,隻要圓通皆道好。
君不見,傀儡斷線不登場,又不見,墓旁翁仲眠荒草,鐵石心腸錦繡衣,此翁看之成一笑。
爾曹身與名俱滅(用杜句),輸吾崛強直到老。
不倒,真玄妙。
三墳五典無從考,或者前身是馮道。
"題目雖小,寓意諷世,不即不離,洵是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