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鹗
關燈
小
中
大
厲鹗字太鴻,号樊榭,浙江錢塘人。
康熙庚字(一七二○)舉於鄉。
将入都,道經天津,查蓮坡(為仁)留之水西莊,同撰周密《絕妙好詞箋》。
乾隆初舉鴻博,報罷。
客揚州,有馬氏藏書最富,延主其家,盡探其秘牒。
大江南北,主盟壇坫,凡數十年。
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馀,擅南宋諸家之勝。
(《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一《文苑傳》)生於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卒。
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
朱孝臧題共《樊榭山房詞》雲:“南湖隐,心折小長蘆。
拈出空中傳恨語,不知探得颔珠無?神悟亦區區!”(《彊村語業》卷三)厲氏固浙西詞派之中堅人物也。
○齊天樂 〔吳山望隔江霁雪〕 瘦筇如喚登臨去,江平雪晴風小。
濕粉樓台,酽寒城阙,不見春紅吹到。
微茫越峤,但半互雲根,半銷沙草。
為問鷗邊,而今可有晉時棹?清愁幾番自遣,故人稀笑語,相憶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惱。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頭,倚空長嘯。
忽展斜陽,玉龍天際繞。
【評】譚獻曰:頓挫跌宕。
(《箧中詞》二) ○百字令 〔丁酉清明〕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永日空園雙燕語,折盡柳條長短。
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覺當歌嫩。
愔愔門巷,落花早又吹滿。
凝想煙月當時,饧箫舊市,慣逐嬉春伴。
一自笑桃人去後,幾葉碧雲深淺。
亂擲榆線,細垂桐乳,尚惹遊絲轉。
望中何處?那堪天遠山遠! 【評】譚獻曰:忍俊不禁。
(《箧中詞》二) ○疏影 〔湖上見柳影,因賦此阕。
〕 輕陰冉冉,正嫩苔弄碧,庭宇深掩。
千縷柔魂,搖蕩如煙,無端忽度欄檻。
章台路暗人歸處,看足了斜陽濃淡。
又幾痕水際低窺,近日楚腰全減。
依約勻梳月底,亂雲鋪滿徑,籠住文章。
欲結同心,空試荑苗,作就三分銷黯。
寒添白袷清明後,掃不盡随風微斂。
最鏡中再寫秋疏,記得踏枝鴉點。
○眼兒媚 一寸構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
妝殘粉薄,矜嚴清盡,隻有溫柔。
當時底事匆匆去?悔不載扁舟。
分明記得,吹花小徑,聽雨高樓。
○玉漏遲 〔永康病中,夜雨感懷。
〕 薄遊成小倦。
驚風夢雨,意長箋短。
病與秋争,葉葉碧梧聲顫。
濕鼓山城暗數,更穿入溪雲千片。
燈暈翦,似曾認我,茂陸心眼。
少年不負吟邊,幾熨帛光陰,試香池館。
歡境消靡,盡付砌蟲微歎。
客子關情藥裡,竟何地煙林疏散?懷正遠,胥清曉喧楓岸。
【評】陳廷焯曰:此詞似周草窗,而騷情雅意,更覺過之。
(《白雨齋詞話》卷四)譚獻曰:柔厚幽淼。
(《箧中詞》二) ○百字令 〔月夜過七裡灘,光景奇絕。
歌此調,幾令衆山皆響。
〕 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
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
萬籁生山,一星在水,鶴夢重續。
輕音遙去,西嚴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沈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
寂寂冷螢三四點,穿過前灣茅屋。
林淨藏煙,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
随風飄蕩,白雲還卧深谷。
【評】陳廷焯曰:無一字不清俊。
又曰:練字練句,歸於純雅,此境亦未易到。
(《白雨齋詞話》卷四)譚獻曰:與于湖:《洞庭詞》,壯浪幽奇,各極其勝。
(《箧中詞》二) ○憶舊遊 〔辛醜九月既望,風日清霁,喚艇自西堰橋,沿秦亭、法華,灣洄以達於河渚。
時秋蘆作花,遠近缟目。
回嶺峰,蒼然如出晴之上。
庵以《秋雪》名,不虛也。
乃假僧榻,偃仰終日,唯聞棹聲掠波往來,使人絕去世俗營競所在。
向晚宿西溪田舍,以長短句紀之。
〕 朔溪流雲去,樹約風來,山翦秋眉。
一片尋秋意,是涼花載雪,人在蘆碕。
楚天舊多少,飄作鬓邊絲。
正浦溆蒼
康熙庚字(一七二○)舉於鄉。
将入都,道經天津,查蓮坡(為仁)留之水西莊,同撰周密《絕妙好詞箋》。
乾隆初舉鴻博,報罷。
客揚州,有馬氏藏書最富,延主其家,盡探其秘牒。
大江南北,主盟壇坫,凡數十年。
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馀,擅南宋諸家之勝。
(《國朝先正事略》卷四十一《文苑傳》)生於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卒。
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
朱孝臧題共《樊榭山房詞》雲:“南湖隐,心折小長蘆。
拈出空中傳恨語,不知探得颔珠無?神悟亦區區!”(《彊村語業》卷三)厲氏固浙西詞派之中堅人物也。
○齊天樂 〔吳山望隔江霁雪〕 瘦筇如喚登臨去,江平雪晴風小。
濕粉樓台,酽寒城阙,不見春紅吹到。
微茫越峤,但半互雲根,半銷沙草。
為問鷗邊,而今可有晉時棹?清愁幾番自遣,故人稀笑語,相憶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惱。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頭,倚空長嘯。
忽展斜陽,玉龍天際繞。
【評】譚獻曰:頓挫跌宕。
(《箧中詞》二) ○百字令 〔丁酉清明〕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永日空園雙燕語,折盡柳條長短。
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覺當歌嫩。
愔愔門巷,落花早又吹滿。
凝想煙月當時,饧箫舊市,慣逐嬉春伴。
一自笑桃人去後,幾葉碧雲深淺。
亂擲榆線,細垂桐乳,尚惹遊絲轉。
望中何處?那堪天遠山遠! 【評】譚獻曰:忍俊不禁。
(《箧中詞》二) ○疏影 〔湖上見柳影,因賦此阕。
〕 輕陰冉冉,正嫩苔弄碧,庭宇深掩。
千縷柔魂,搖蕩如煙,無端忽度欄檻。
章台路暗人歸處,看足了斜陽濃淡。
又幾痕水際低窺,近日楚腰全減。
依約勻梳月底,亂雲鋪滿徑,籠住文章。
欲結同心,空試荑苗,作就三分銷黯。
寒添白袷清明後,掃不盡随風微斂。
最鏡中再寫秋疏,記得踏枝鴉點。
○眼兒媚 一寸構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
妝殘粉薄,矜嚴清盡,隻有溫柔。
當時底事匆匆去?悔不載扁舟。
分明記得,吹花小徑,聽雨高樓。
○玉漏遲 〔永康病中,夜雨感懷。
〕 薄遊成小倦。
驚風夢雨,意長箋短。
病與秋争,葉葉碧梧聲顫。
濕鼓山城暗數,更穿入溪雲千片。
燈暈翦,似曾認我,茂陸心眼。
少年不負吟邊,幾熨帛光陰,試香池館。
歡境消靡,盡付砌蟲微歎。
客子關情藥裡,竟何地煙林疏散?懷正遠,胥清曉喧楓岸。
【評】陳廷焯曰:此詞似周草窗,而騷情雅意,更覺過之。
(《白雨齋詞話》卷四)譚獻曰:柔厚幽淼。
(《箧中詞》二) ○百字令 〔月夜過七裡灘,光景奇絕。
歌此調,幾令衆山皆響。
〕 秋光今夜,向桐江,為寫當年高躅。
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
萬籁生山,一星在水,鶴夢重續。
輕音遙去,西嚴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沈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
寂寂冷螢三四點,穿過前灣茅屋。
林淨藏煙,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
随風飄蕩,白雲還卧深谷。
【評】陳廷焯曰:無一字不清俊。
又曰:練字練句,歸於純雅,此境亦未易到。
(《白雨齋詞話》卷四)譚獻曰:與于湖:《洞庭詞》,壯浪幽奇,各極其勝。
(《箧中詞》二) ○憶舊遊 〔辛醜九月既望,風日清霁,喚艇自西堰橋,沿秦亭、法華,灣洄以達於河渚。
時秋蘆作花,遠近缟目。
回嶺峰,蒼然如出晴之上。
庵以《秋雪》名,不虛也。
乃假僧榻,偃仰終日,唯聞棹聲掠波往來,使人絕去世俗營競所在。
向晚宿西溪田舍,以長短句紀之。
〕 朔溪流雲去,樹約風來,山翦秋眉。
一片尋秋意,是涼花載雪,人在蘆碕。
楚天舊多少,飄作鬓邊絲。
正浦溆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