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鹗
關燈
小
中
大
茫,閑随野色,行到禅扉。
忘機,悄無語,從雁底焚香,蛩外弦詩。
又送蕭蕭響,盡平沙霜信,吹上僧衣。
憑高一聲彈指,天地入斜晖。
已隔斷塵喧,門前弄月漁艇歸。
【評】譚獻曰:白石卻步。
(《箧中詞》二) ○齊天樂 〔秋聲館賦秋聲〕 簟凄燈暗眠還起,清商幾處催發?碎竹虛廊,枯蓮淺渚,不辨聲來何葉?桐飙又接。
盡吹入潘郎,一簪愁發。
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别。
陰蟲還更切切。
玉窗挑錦倦,驚響檐鐵。
漏斷高城,鐘疏野寺,遙送涼潮嗚咽。
微吟漸怯。
訝籬豆花開,雨篩時節。
獨自開門,滿庭都是月。
【評】譚獻曰:詞禅。
(《箧中詞》二) ○八歸 〔隐兒山樓賦夕陽〕 初翻應背,旋催鴉翼,高樹半挂微暈。
銷凝最是登樓意,當對亂波紅蘸,遠山青■〈礻親〉。
不管長亭歌欲斷,漸照去鞭痕将隐。
想故苑燕麥離離,滿地弄金粉。
何況春遊乍歇,花愁多少,隻惱黃昏偏近。
冷和帆落,慘連笳起,更帶孤煙斜引。
誤雕欄倚遍,霁色明朝也應準。
無言處,望中容易,下卻西牆,相思人老盡。
【評】譚獻曰:無垂不縮。
(《箧中詞》二) ○摸魚兒 〔蕪城清明〕 杏饧香鬧花門巷,家家風外晴穩。
來時猶道江程短,定不短如愁鬓。
飛絮近,作酒惡寒輕,隻是無人問。
紅絲硯潤。
便杜老傷春,江郎賦别,難寫此時恨。
西湖路,最愛山聊眉暈。
遊船曾記歸盡。
綠楊欄角聽莺坐,知我平生疏俊。
情一寸,回首處,雲容水态還相引。
天涯自哂。
繞九裡街中,三分月底,誰與寄芳信? ○掃花遊 〔乙已三月二十三日,客揚州,空齋積雨,孤愁特甚,問人,始知是春盡日也。
黯然於懷,賦寄尺凫。
〕 折花泛舸,又夜淺燈孤,綠陰如許!舊遊間阻。
聽檐聲壓酒,醉醒無據。
落魄多愁,尚記羅裙雁柱。
向南浦,訝楊柳今朝,腰瘦庸舞。
行遍深院宇,已負了春來,忍教春去?笑人易誤,似山中枕石,頓忘時序。
小榼櫻桃,更憶西園勝聚。
寄情處,畫當年滿湖煙雨。
○谒金門 〔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
〕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
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
日日綠盤疏粉豔,西風無處減。
【評】陳廷焯曰:中有怨情,意味便厚,否則無病呻吟,亦可不必。
(《白雨齋詞話》卷四) 右厲鹗詞十二首,錄自《樊榭山房詞》。
【集評】徐紫珊曰:樊榭詞生香異色,無半點煙火氣,如入空山,如聞流泉,真沐浴於白石、梅溪而出之者。
陳玉幾曰:樊榭詞清真雅正,超然神解;如金石之有聲,而玉之聲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蘭之味芬芳。
趙意田曰:“琴雅(樊榭詞一題《秋林琴雅》)一編,節奏精微,辄多弦外之響,是謂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
”(以上并見《藝蘅館詞選》譚獻曰:填詞至太鴻,真可分中仙、夢窗之席。
世人争賞其餖飣窳弱之作,所謂《微之識碔砆》也《樂府補題》,别有懷抱。
後來巧構形似之言,漸忘古意,竹坨、樊榭,不得辭其過。
浙派為人诟病,由其以姜、張為止境,而又不能如白石之澀,玉田之潤。
綠乾隆以來詞慎取之。
(《箧中詞》二)陳廷焯曰:曆樊榭詞,幽香冷豔,如萬花谷中,難以芳蘭,在國朝詞人中,可謂超然獨絕者矣!論者謂其沐浴於白石、梅溪,(徐紫珊語)此亦皮相之見。
大抵其年、錫鬯、太鴻三人,負其才力,皆欲於宋賢外别開天地,而不知宋賢範圍必不可越,陳、朱固非正聲,樊榭亦屬别調。
樊榭詞拔幟於陳、朱之外,窈曲幽深,自是高境。
然其幽深處在貌而不在骨,絕非從楚騷來,故色澤甚饒,而沈厚之味終不足也。
樊榭措詞最雅,學者循是以求深厚,則去姜、史不遠矣。
(《白雨齋詞話》卷四)
忘機,悄無語,從雁底焚香,蛩外弦詩。
又送蕭蕭響,盡平沙霜信,吹上僧衣。
憑高一聲彈指,天地入斜晖。
已隔斷塵喧,門前弄月漁艇歸。
【評】譚獻曰:白石卻步。
(《箧中詞》二) ○齊天樂 〔秋聲館賦秋聲〕 簟凄燈暗眠還起,清商幾處催發?碎竹虛廊,枯蓮淺渚,不辨聲來何葉?桐飙又接。
盡吹入潘郎,一簪愁發。
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别。
陰蟲還更切切。
玉窗挑錦倦,驚響檐鐵。
漏斷高城,鐘疏野寺,遙送涼潮嗚咽。
微吟漸怯。
訝籬豆花開,雨篩時節。
獨自開門,滿庭都是月。
【評】譚獻曰:詞禅。
(《箧中詞》二) ○八歸 〔隐兒山樓賦夕陽〕 初翻應背,旋催鴉翼,高樹半挂微暈。
銷凝最是登樓意,當對亂波紅蘸,遠山青■〈礻親〉。
不管長亭歌欲斷,漸照去鞭痕将隐。
想故苑燕麥離離,滿地弄金粉。
何況春遊乍歇,花愁多少,隻惱黃昏偏近。
冷和帆落,慘連笳起,更帶孤煙斜引。
誤雕欄倚遍,霁色明朝也應準。
無言處,望中容易,下卻西牆,相思人老盡。
【評】譚獻曰:無垂不縮。
(《箧中詞》二) ○摸魚兒 〔蕪城清明〕 杏饧香鬧花門巷,家家風外晴穩。
來時猶道江程短,定不短如愁鬓。
飛絮近,作酒惡寒輕,隻是無人問。
紅絲硯潤。
便杜老傷春,江郎賦别,難寫此時恨。
西湖路,最愛山聊眉暈。
遊船曾記歸盡。
綠楊欄角聽莺坐,知我平生疏俊。
情一寸,回首處,雲容水态還相引。
天涯自哂。
繞九裡街中,三分月底,誰與寄芳信? ○掃花遊 〔乙已三月二十三日,客揚州,空齋積雨,孤愁特甚,問人,始知是春盡日也。
黯然於懷,賦寄尺凫。
〕 折花泛舸,又夜淺燈孤,綠陰如許!舊遊間阻。
聽檐聲壓酒,醉醒無據。
落魄多愁,尚記羅裙雁柱。
向南浦,訝楊柳今朝,腰瘦庸舞。
行遍深院宇,已負了春來,忍教春去?笑人易誤,似山中枕石,頓忘時序。
小榼櫻桃,更憶西園勝聚。
寄情處,畫當年滿湖煙雨。
○谒金門 〔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
〕 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
隔水殘霞明冉冉,小山三四點。
艇子幾時同泛?待折荷花臨鑒。
日日綠盤疏粉豔,西風無處減。
【評】陳廷焯曰:中有怨情,意味便厚,否則無病呻吟,亦可不必。
(《白雨齋詞話》卷四) 右厲鹗詞十二首,錄自《樊榭山房詞》。
【集評】徐紫珊曰:樊榭詞生香異色,無半點煙火氣,如入空山,如聞流泉,真沐浴於白石、梅溪而出之者。
陳玉幾曰:樊榭詞清真雅正,超然神解;如金石之有聲,而玉之聲清越;如草木之有花,而蘭之味芬芳。
趙意田曰:“琴雅(樊榭詞一題《秋林琴雅》)一編,節奏精微,辄多弦外之響,是謂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者。
”(以上并見《藝蘅館詞選》譚獻曰:填詞至太鴻,真可分中仙、夢窗之席。
世人争賞其餖飣窳弱之作,所謂《微之識碔砆》也《樂府補題》,别有懷抱。
後來巧構形似之言,漸忘古意,竹坨、樊榭,不得辭其過。
浙派為人诟病,由其以姜、張為止境,而又不能如白石之澀,玉田之潤。
綠乾隆以來詞慎取之。
(《箧中詞》二)陳廷焯曰:曆樊榭詞,幽香冷豔,如萬花谷中,難以芳蘭,在國朝詞人中,可謂超然獨絕者矣!論者謂其沐浴於白石、梅溪,(徐紫珊語)此亦皮相之見。
大抵其年、錫鬯、太鴻三人,負其才力,皆欲於宋賢外别開天地,而不知宋賢範圍必不可越,陳、朱固非正聲,樊榭亦屬别調。
樊榭詞拔幟於陳、朱之外,窈曲幽深,自是高境。
然其幽深處在貌而不在骨,絕非從楚騷來,故色澤甚饒,而沈厚之味終不足也。
樊榭措詞最雅,學者循是以求深厚,則去姜、史不遠矣。
(《白雨齋詞話》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