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輯錄
關燈
小
中
大
陳士可藏本《天遊閣集》題記甘遁
究齋先生得《天遊閣集》,皆當日手訂原稿,凡詩五卷,中缺第四卷,餘亦多有割裂,蓋未定之本也。
太清與明善主人,同生豔于嘉慶四年已未,主人生朝在上元後一日,太清更稍前數日。
集中紀年始于丙戌,乃道光六年,年二十八,至十八年戊戌,主人薨逝,年政四十。
詩稿以二十二年壬寅止,則太清年四十四矣。
其事實備見詩注,惟卒年無考。
此集未知曾刊行否明善主人詩曰《流水編》。
尚有傳本,記俟搜訪。
宣統己酉春日,珍重假觀因題卷端,甘遁。
風雨樓本《天遊閣集》前識語冒廣生 鈍宦曰:少時聞外祖周季贶先生(星诒)言太清遺事綦嘩,其後以計偕入都,與臨桂王幼遐侍禦(鵬運)論詞,至滿洲人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
幼遐藏詞至多,獨以未見漁樵二歌為憾,謂朱希真《樵歌》及太清《東海漁歌》也。
太清為貝勒(奕繪)側室,貝勒自号曰太素道人。
前年餘從後齋将軍(溥侗)假得太素所著《明善堂集》,嘗刺取太清遺事賦六絕,嘉興沈子封提學(曾桐)亟嗟異之。
今年春,黃陂陳士可參事(毅)得此冊於廠肆,凡詩五卷,缺第四卷,詞四卷,缺第二卷,中多割裂,蓋當時未經寫定之本。
略為排此,間加考證,以诒好事。
太清姓顧,或曰吳人,或曰顧八代之裔。
宣統己酉七月。
風雨樓本《天遊閣集》詩補按語冒廣生 鈍宦曰:餘錄《天遊閣集》竟,複從《國朝閨秀正始集》得其詩六首,皆集中所無者,不知編集時手自删去,抑在原缺之第四卷中耶?臨桂況夔笙舍人周頤曾雲,在京師地攤買得此集。
夔笙頃流寓江南,無從借勘。
《正始集》小傳稱太清字子春,有《子春集》,其集名亦與此異。
陳士可藏本《東海漁歌》題記甘遁 甘遁邨萌校定天遊閣詞,曰《東海漁歌》者,舊凡四卷,中缺其一。
而首卷篇葉特多,因分析之,以足四卷之數。
别錄一本中有《金縷曲為阮相國題宋本<金石錄>>>。
其後段雲:“南渡君臣荒唐甚,誰寫亂離懷抱。
抱遺憾、訛言颠倒。
賴有先生為昭雪,算生年、特紀伊人老。
”自注:“相傳易安改适事,相國及靜春居劉夫人辨之最詳。
”三複斯言,悄然興感。
夫以幽栖居士,遭泆女之譏,惠齋夫人,騰棋客之謗。
才嫒不幸,大抵如斯。
異代相憐,端在同病。
如易安者,汴京故家,建炎命婦,流離多難,已愈四旬,喘息僅存,惟欠一死。
庸讵蒙羞多露,腼汗下堂,跋彼讕言,徒乖雅道。
敬援風人托興之旨,以助前哲辯誣之論,後有覽者,當鑒其衷。
宣統紀元已酉三月京師寓廬寫記。
西泠印社本《東海漁歌》序況周頤 光緒戊子、己醜間,與半塘同客都門,于廠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顧太清(春)《天遊閣詩》,皆手稿。
太清詩楷書秀整,惜詞獨缺如。
其後僅得聞《東海漁歌》之名,或告餘手稿在盛伯希處,得自錫公子;或曰文道希有傳鈔本,求之皆不可得。
思之思之,二十年于茲矣。
癸醜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瓯隐自溫州寄《東海漁歌》來,欹床炳燭,雒誦竟卷,低徊三複而涵詠玩索之。
太清詞得力于周清真,旁參白石之清隽,深穩沈著,不琢不率,極合倚聲消息。
求其詣此之由,大概明以後詞未嘗寓目,純乎來人法乳,故能不煩洗伐,絕無一毫纖豔涉其筆端。
曩閱某詞話謂:“鐵嶺詞人,顧太清與納蘭容若齊名。
”竊疑稱美之或過。
今以兩家詞互校,欲求妍秀韶今,自是容若擅長;若以格調谕,似乎容若不逮太清。
太清詞,其佳處在氣格,不在字句,當于全體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為論定,一聲一字為工拙。
此等詞,無人能知,無人能愛。
夫以絕代佳人,而能填無人能愛之詞,是亦奇矣。
夫詞之為體,易涉纖佻,閨人以小慧為詞,欲求其深隐沈著,殆無一二焉。
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閨秀詞》至百家,旁搜博采,幾于無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備,亦遺珠之惜也。
末世言妖競作,深文周内,宇内幾無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雲之滓。
變亂黑白,流為丹青,雖在方聞騷雅之士,或亦樂其新豔,不加察而揚其波;亦有援據事實,鈎考歲月,作為論說,為之申辯者。
餘則謂:言為心聲,讀太清詞可決定太清之為
太清與明善主人,同生豔于嘉慶四年已未,主人生朝在上元後一日,太清更稍前數日。
集中紀年始于丙戌,乃道光六年,年二十八,至十八年戊戌,主人薨逝,年政四十。
詩稿以二十二年壬寅止,則太清年四十四矣。
其事實備見詩注,惟卒年無考。
此集未知曾刊行否明善主人詩曰《流水編》。
尚有傳本,記俟搜訪。
宣統己酉春日,珍重假觀因題卷端,甘遁。
風雨樓本《天遊閣集》前識語冒廣生 鈍宦曰:少時聞外祖周季贶先生(星诒)言太清遺事綦嘩,其後以計偕入都,與臨桂王幼遐侍禦(鵬運)論詞,至滿洲人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
幼遐藏詞至多,獨以未見漁樵二歌為憾,謂朱希真《樵歌》及太清《東海漁歌》也。
太清為貝勒(奕繪)側室,貝勒自号曰太素道人。
前年餘從後齋将軍(溥侗)假得太素所著《明善堂集》,嘗刺取太清遺事賦六絕,嘉興沈子封提學(曾桐)亟嗟異之。
今年春,黃陂陳士可參事(毅)得此冊於廠肆,凡詩五卷,缺第四卷,詞四卷,缺第二卷,中多割裂,蓋當時未經寫定之本。
略為排此,間加考證,以诒好事。
太清姓顧,或曰吳人,或曰顧八代之裔。
宣統己酉七月。
風雨樓本《天遊閣集》詩補按語冒廣生 鈍宦曰:餘錄《天遊閣集》竟,複從《國朝閨秀正始集》得其詩六首,皆集中所無者,不知編集時手自删去,抑在原缺之第四卷中耶?臨桂況夔笙舍人周頤曾雲,在京師地攤買得此集。
夔笙頃流寓江南,無從借勘。
《正始集》小傳稱太清字子春,有《子春集》,其集名亦與此異。
陳士可藏本《東海漁歌》題記甘遁 甘遁邨萌校定天遊閣詞,曰《東海漁歌》者,舊凡四卷,中缺其一。
而首卷篇葉特多,因分析之,以足四卷之數。
别錄一本中有《金縷曲為阮相國題宋本<金石錄>>>。
其後段雲:“南渡君臣荒唐甚,誰寫亂離懷抱。
抱遺憾、訛言颠倒。
賴有先生為昭雪,算生年、特紀伊人老。
”自注:“相傳易安改适事,相國及靜春居劉夫人辨之最詳。
”三複斯言,悄然興感。
夫以幽栖居士,遭泆女之譏,惠齋夫人,騰棋客之謗。
才嫒不幸,大抵如斯。
異代相憐,端在同病。
如易安者,汴京故家,建炎命婦,流離多難,已愈四旬,喘息僅存,惟欠一死。
庸讵蒙羞多露,腼汗下堂,跋彼讕言,徒乖雅道。
敬援風人托興之旨,以助前哲辯誣之論,後有覽者,當鑒其衷。
宣統紀元已酉三月京師寓廬寫記。
西泠印社本《東海漁歌》序況周頤 光緒戊子、己醜間,與半塘同客都門,于廠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顧太清(春)《天遊閣詩》,皆手稿。
太清詩楷書秀整,惜詞獨缺如。
其後僅得聞《東海漁歌》之名,或告餘手稿在盛伯希處,得自錫公子;或曰文道希有傳鈔本,求之皆不可得。
思之思之,二十年于茲矣。
癸醜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瓯隐自溫州寄《東海漁歌》來,欹床炳燭,雒誦竟卷,低徊三複而涵詠玩索之。
太清詞得力于周清真,旁參白石之清隽,深穩沈著,不琢不率,極合倚聲消息。
求其詣此之由,大概明以後詞未嘗寓目,純乎來人法乳,故能不煩洗伐,絕無一毫纖豔涉其筆端。
曩閱某詞話謂:“鐵嶺詞人,顧太清與納蘭容若齊名。
”竊疑稱美之或過。
今以兩家詞互校,欲求妍秀韶今,自是容若擅長;若以格調谕,似乎容若不逮太清。
太清詞,其佳處在氣格,不在字句,當于全體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為論定,一聲一字為工拙。
此等詞,無人能知,無人能愛。
夫以絕代佳人,而能填無人能愛之詞,是亦奇矣。
夫詞之為體,易涉纖佻,閨人以小慧為詞,欲求其深隐沈著,殆無一二焉。
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閨秀詞》至百家,旁搜博采,幾于無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備,亦遺珠之惜也。
末世言妖競作,深文周内,宇内幾無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雲之滓。
變亂黑白,流為丹青,雖在方聞騷雅之士,或亦樂其新豔,不加察而揚其波;亦有援據事實,鈎考歲月,作為論說,為之申辯者。
餘則謂:言為心聲,讀太清詞可決定太清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