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谏

關燈
同音者相和兮, 同類者相似。

     飛鳥号其群兮, 鹿鳴求其友。

     故叩宮而宮應兮, 彈角而角動。

     虎嘯而谷風至兮, 龍舉而景雲往。

     音聲之相和兮, 言物類之相感。

     夫方圓之異形兮, 勢不可以相錯。

     列子隐身而窮處兮, 世莫可以寄托。

     衆鳥皆有行列兮, 鳳獨翔翔而無所薄。

     經濁世而不得志兮, 願側身岩穴而自托。

     欲阖口而無言兮, 嘗被君之厚德。

     獨便悁而懷毒兮, 愁郁郁之焉極。

     念三年之積思兮, 願一見而陳詞。

     不及君而騁說兮, 世孰可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 清沉抑而不揚。

     衆人莫可與論道兮, 悲精神之不通。

     【注釋】 ①謬谏:狂者之妄言叫謬。

    謬谏,是作者謙虛的說法。

     ②操:《章句》:“志也。

    ”意志。

     ③太:同“大”。

    隍:《章句》:“隍,城下池也。

    ”《楚辭補注》:“《說文》:‘城池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這裡泛指池塘。

    孰:猶何。

     ④承:通“乘”,趁着。

    志:一本作“忠”。

    忌、諱:《章句》:“所畏為忌,所隐為諱。

    ” ⑤怊怅:《章句》:“恨貌也。

    ” ⑥匮:《章句》:“匣也。

    ”其:一作“而”。

    玑:不圓的珠子。

     ⑦服罷牛:服,這裡作動詞,即駕在車當中。

    服罷牛,指把疲憊的老牛駕在車當中。

     ⑧悇憛(tútán):《章句》:“憂愁貌也。

    ”超搖:《章句》:“超搖,不安也。

    ” ⑨王良:人名,春秋時之善禦者。

    《淮南子·覽冥訓》:“昔者王良、造父之禦也,上車攝辔,馬也整齊而斂諧,投足調均,勞逸若一。

    ” ⑩量、正:《章句》:“量,度也。

    正,方也。

    ”鑿:穿孔。

    枘(ruì):榫頭,即插入卯眼的木栓。

    矩镬(jǔyuē):法度。

    這裡引申為尺寸。

     論世:認識、觀察世道。

    高舉:指推崇優良品行。

    調:《章句》:“和也。

    ” 推佞、進富:《章句》:“言世俗之人推佞以為賢,進富以為能。

    ”張而不著:張:擴張,推廣的意思。

    著:顯著。

    張而不著,意為不能推廣發揚。

     朋曹:指讒佞小人。

    黨譽:袒護稱贊。

     弧:《章句》:“弧,戾也。

    ”即違反,違背。

     彭鹹之娛樂:謂以伏節死直為樂。

    巧倕(chuí):古代傳說中的巧匠。

     箟(kūn):一作“蓖”,通“笛”,一種竹子。

    簬(lù):一作“蕗”,通“簵”,一種竹子。

    黀(zōu):一作“菆”,麻稭。

    蒸:析麻幹的中幹。

    (見《說文》)《廣雅釋器》:“古人造燭用之。

    凡用麻幹葭葦竹木為燭皆日蒸。

    ”蓬矢:用蓬蒿做的箭。

    革:沒有毛的獸皮。

    這裡指犀皮做的盾。

     蹇:《章句》:“跛也。

    ”極:《章句》:“竟也。

    ” 宮:指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

    角:也是五音之一。

    《楚辭補注》:“《莊子》雲,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

    《淮南》雲,調弦者叩宮宮應,彈角角動,此同聲相和者也。

    注:叩大宮則少宮應,彈大角則少角動。

    ” 景雲:《章句》:“景雲,大雲而有光者。

    ” 音聲:古人用時有區别。

    簡單的發音叫做“聲”,聲的組合,成為音樂節奏的,叫做“音”。

     【譯文】 君王糊裡糊塗令人怨歎, 他的意志為何常變不堅。

     悲痛大山為何要變為池塘, 為何江河能夠枯竭水幹。

     我願趁君閑暇進獻忠言, 又恐觸犯忌諱遭人毀怨。

     終于壓抑情感緘默不語, 然而内心懊恨悲傷無限。

     美玉石塊同匣并放, 魚眼寶珠一起貫穿。

     劣馬駿馬混雜不分, 老牛駕轅駿馬卻駕兩邊。

     歲月不停流逝一去不返, 年紀衰老一天不如一天。

     我滿腔憂愁啊煩悶難遣, 前途無望心中總覺不安。

     本來時俗之人就善于取巧, 廢棄法度又把政令改變。

     閑置那千裡馬不去乘駕, 偏偏趕着劣馬一路蹒跚。

     當今世上難道沒有良駒, 實是沒有王良把它駕馭。

     駿馬見執鞭者不是好禦手, 因此駿馬飛蹄絕塵遠去。

     不度量鑿孔就削木柄, 恐怕尺寸大小不會相同。

     不分辨世風便推崇美德, 恐怕清高品行難以合衆。

     強弓松弛沒有拉張, 誰能說清它射到何方。

     國家未出現傾危之難, 怎知賢士是為國捐軀而亡。

     世俗推佞為賢進用富人, 美好品行難以推廣發揚。

     賢士遭受排擠孤立無助, 群小營私結黨相互吹捧。

     邪說被美飾仍非正道, 違背法度自是不公平。

     忠直賢良隻好隐居避世, 讒谀之徒登堂發号施令。

     抛棄彭鹹以伏節死直為樂的高貴品德, 廢除了巧倕用以規矩曲直的繩墨。

     香竹與麻稭混雜作燃燭, 用蓬蒿做利箭去把盾牌射。

     沒有皮鞭駕馭跛腳之驢, 哪條道路能夠走得到底。

     用直針做魚鈎, 又怎能釣到什麼魚? 俞伯牙破琴絕弦不再撫琴, 是因為失去了知音鐘子期。

     卞和懷抱玉璞痛哭泣血, 哪裡有良匠把它琢治成美玉。

     音調相同才能聲調和諧, 族類相同自然心齊力協。

     飛鳥鳴啼是為求呼同伴, 麋鹿呦鳴意在呼喚友朋。

     叩擊宮調則宮聲相應, 彈奏角調則角音和鳴。

     猛虎咆嘯則谷風即起, 神龍騰飛則彩雲簇擁。

     音聲一緻和諧流轉, 事物同類相互感應。

     方與圓形狀不同各相異, 勢難把它們錯雜相配在一起。

     列子隐居避世身處困窘, 皆因世道混濁無所托依。

     衆鳥群飛成列成行, 鳳凰獨飛無憑無依。

     遇濁世不得志難展宏圖, 願隐居岩穴中聊以逃避。

     我本想對國事閉口不談, 但曾經受君恩厚重如山。

     我獨自憂愁心懷怨憤, 愁怨無窮無盡恨綿綿。

     積愁聚怨已經多年, 隻望見君一面陳訴忠言。

     未趕上賢君無法傾盡衷腸, 時世昏暗誰能将真僞明辨。

     身卧病整日裡憂愁煩悶, 感情壓抑難以表達忠心。

     無人可以同我共論政道, 可憐我的忠心難通于君。

     【原文】 亂曰①: 鸾皇孔鳳日以遠兮, 畜凫駕鵝②。

     雞鹜滿堂壇兮, 蛙黾遊乎華池③。

     要袅奔之兮, 騰駕橐駝④。

     鉛刀進禦兮, 遙棄太阿⑤。

     拔寨玄芝兮, 列樹芋荷⑥。

     橘柚萎枯兮, 苦李旖旎⑦。

     甂瓯登于明堂兮, 周鼎潛乎深淵⑧。

     自古而固然兮,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注釋】 ①亂:這是《七谏》全篇的結尾。

    不是《謬谏》這篇獨有的。

    《補注》:“古本釋文《七谏》之後,《亂曰》别為一篇。

    《九懷》《九思》皆同。

    ” ②駕鵝:《補注》:“郭璞雲,駕鵝,野鵝也。

    ” ③堂壇:《章句》:“高殿敞揚為堂,平場廣坦為壇。

    ”黾(měnɡ):青蛙。

     ④要袅:《補注》:“應劭曰,騕袅,古之駿馬。

    赤喙玄身,日行五千裡。

    ”騕袅,即要袅。

    橐(tuó)駝:駱駝。

     ⑤太阿:《章句》:“太阿,利劍也。

    ” ⑥玄芝:《章句》:“神草也。

    ” ⑦旖旎:《章句》:“盛貌也。

    ” ⑧甂瓯(piānōu):盆一類的瓦器。

    《補注》:“《方言》:自關而西,盆盎小者曰甂也。

    瓯,小盆也。

    ”周鼎:《章句》:“周鼎,夏禹所做鼎也。

    左氏傳曰:昔夏禹之有德,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

    桀有昏德,鼎遷于商。

    商纣暴虐,鼎遷于周,是為周鼎。

    ” 【譯文】 尾聲: 鸾鳳孔雀日益飛向遠方, 野鴨野鵝卻在家中喂養。

     呆雞笨鴨充滿殿堂庭院, 青蛙悠然遊于芳華池塘。

     駿馬要袅奔走逃亡, 駱駝駕車踟蹰道上。

     把鏽鈍的鉛刀進獻君王, 太阿利劍卻被遠抛一旁。

     把玄芝靈草拔除幹淨, 荷花山芋卻到處栽種。

     橘樹柚樹日漸枯萎凋零, 那苦李卻長得枝葉繁盛。

     瓦盆陶罐陳列在明堂, 周鼎卻抛在深淵之中。

     黑白颠倒自古就是如此, 我又何必怨恨當今世風! 【賞析】 漢代東方朔所作。

    《謬谏》勸谏國君應當明辨忠奸,親賢者,遠佞臣,決不能魚目混珠,玉石不分,禍國殃民;同時抒寫了屈原懷才不遇的悲憤,詩中也表達了東方朔希冀漢武帝重用的願望。

    洪興祖《楚辭補注》:“《漢書·東方朔傳》:‘亦郁邑于不登用’,故名此章為《謬谏》,若雲謬語,因托屈原以諷漢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