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譯文及注釋

關燈
譯文 黃初三年,我來到京都朝觐,歸渡洛水。

    古人曾說此水之神名叫宓妃。

    因有感于宋玉對楚王所說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這篇賦。

    賦文雲: 我從京都洛陽出發,向東回歸封地鄄城,通過伊阙山,将其抛于背後,越過轘轅,途經通谷,登上景山。

    這時日已西下,車困馬乏。

    于是就在長滿杜蘅草的岸邊卸了車,在生着芝草的地裡喂馬。

    自己則漫步于陽林,縱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

    于是不覺精神恍惚,思緒飄散。

    低頭時還沒有看見什麼,一擡頭,卻發現了異常的景象,隻見一個絕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

    我不禁拉着身邊的車夫對他說:“你看見那個人了嗎?那是什麼人,竟如此豔麗!”車夫回答說:“臣聽說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現在君王所看見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狀怎樣,臣倒很想聽聽。

    ” 我告訴他說:她的形影,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遊動的蛟龍。

    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态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

    她時隐時現像輕雲籠月,浮動飄忽似回風旋雪。

    遠而望之,明潔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視之,鮮麗如綠波間綻開的新荷。

    她體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的頸項露出白皙的皮膚。

    既不施脂,也不敷粉,發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細長,紅唇鮮潤,牙齒潔白,一雙善于顧盼的閃亮的眼睛,兩個面顴下甜甜的酒窩。

    她姿态優雅妩媚,舉止溫文娴靜,情态柔美和順,語辭得體可人。

    洛神服飾奇豔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

    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着精美的佩玉。

    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

    她腳著飾有花紋的遠遊鞋,拖着薄霧般的裙裾,隐隐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倘佯。

    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戲,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蔭,在河灘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我鐘情于她的淑美,不覺心旌搖曳而不安。

    因為沒有合适的媒人去說情,隻能借助微波來傳遞話語。

    但願自己真誠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陳達,我解下玉佩向她發出邀請。

    可歎佳人實在美好,既明禮義又善言辭,她舉着瓊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為期待。

    我懷着眷眷之誠,又恐受這位神女的欺騙。

    因有感于鄭交甫曾遇神女背棄諾言之事,心中不覺惆怅、猶豫和遲疑,于是斂容定神,以禮義自持。

     這時洛神深受感動,低回徘徊,神光時離時合,忽明忽暗。

    她像鶴立般地聳起輕盈的軀體,如将飛而未翔;又踏着充滿花椒濃香的小道,走過杜蘅草叢而使芳氣流動。

    忽又怅然長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聲音哀惋而悠長。

    于是衆神紛至雜沓,呼朋引類,有的戲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飛翔于神異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鳥的羽毛。

    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漢水之神,為瓠瓜星的無偶而歎息,為牽牛星的獨處而哀詠。

    時而揚起随風飄動的上衣,用長袖蔽光遠眺,久久伫立;時而又身體輕捷如飛凫,飄忽遊移無定。

    她在水波上行走,羅襪濺起的水沫如同塵埃。

    她動止沒有規律,像危急又像安閑;進退難以預知,像離開又像回返。

    她雙目流轉光亮,容顔煥發澤潤,話未出口,卻已氣香如蘭。

    她的體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飯不思。

     在這時風神屏翳收斂了晚風,水神川後止息了波濤,馮夷擊響了神鼓,女娲發出清泠的歌聲。

    飛騰的文魚警衛着洛神的車乘,衆神随着叮當作響的玉鸾一齊離去。

    六龍齊頭并進,駕着雲車從容前行。

    鲸鲵騰躍在車駕兩旁,水禽繞翔護衛。

    車乘走過北面的沙洲,越過南面的山岡,洛神轉動白潔的脖頸,回過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啟,緩緩地陳訴着往來交接的綱要。

    隻怨恨人神有别,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而無法如願以償。

    說着不禁舉起羅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淚水漣漣沾濕了衣襟,哀念歡樂的相會就此永絕,如今一别身處兩地,不曾以細微的柔情來表達愛慕之心,隻能贈以明珰作為永久的紀念。

    自己雖然深處太陰,卻時時懷念着君王。

    洛神說畢忽然不知去處,我為衆靈一時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腳步雖移,心神卻仍留在原地。

    餘情绻缱,不時想象着相會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顧盼,更是愁緒萦懷。

    滿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現,就不顧一切地駕着輕舟逆流而上。

    行舟于悠長的洛水以至忘了回歸,思戀之情卻綿綿不斷,越來越強,以至整夜心緒難平無法入睡,身上沾滿了濃霜直至天明。

    我不得已命仆夫備馬就車,踏上向東回返的道路,但當手執馬缰,舉鞭欲策之時,卻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戀,無法離去。

     注釋 洛神:傳說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黃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年。

     黃初三年:即公元222年。

     京師:京城,指魏都洛陽。

     濟:渡。

    洛川:即洛水,源出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