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古詩
關燈
小
中
大
西山阿。
武陽燕下都,歲晚獨經過。
青丘遙相連,風雨堕嵯峨。
七十齊郡邑,百二秦山河。
學術有管樂,道義無丘轲。
蚩蚩魚肉民,誰與休幹戈。
往事已如此,後來複如何?割地更石郎,曲終哀思多。
吳山夜雪圖 江南無寒歲,一雪今幾時。
吳山豈無春,畫此寒岩姿。
壯哉萬裡流,下廢東南馳。
胸中謾長風,俯仰今古非。
誰能唱小海,為和大江詞。
白馬篇 白馬誰家子?翩翩秋隼飛。
袖中老蛟鳴,走擊秦會之。
事去欲名留,自言臣姓施。
二十從軍行,三十始來歸。
矯首望八荒,功業無可為。
将身弭大患,報效或在茲。
豈不知非分?常恐負所期。
非幹複仇怨,不為酬恩思。
偉哉八尺軀,膽志世所稀。
惜此博浪氣,不遇黃石師。
代天出威福,國柄誰當持?匹夫赫斯怒,時事亦堪悲。
【注】 “膽志世所稀”:稀,四庫全書鈔本作“希”。
答樂天問(三首) 其一 二氣曰交感,變态何紛纭。
清濁與厚薄,賦予定難均。
世運如四時,類聚仍群分。
升沉予奪間,今古亦難倫。
天道自悠遠,百年寓此身。
未來不可見,既往有未聞。
愚者或貴壽,賢者或賤屯。
龍亢豈無悔,蠖屈豈不伸。
君自不知此,何雲诘羲文。
其二 邈哉開辟初,造化惟陰陽。
錯然入形化,一受不可忘。
稻粱固為愛,豺狼非故殃。
物理本對待,生氣常相将。
孔聖豈無後,暴秦不可長。
鬼神禍福機,昭昭亦可量。
桃齧李樹死,城焚池魚傷。
外來非我取,生意自洋洋。
君何不思此,徒欲問穹蒼。
其三 樂天種香草,有艾同根株。
鋤漑兩相妨,題詩問何如。
恨君計已晩,草草種樹初。
根荄不早辨,使與莖葉俱。
鋤根固相傷,莖葉猶可除。
臭葉日以除,香莖日以蘇。
區區彼微根,僅有知無餘。
雖霑灌漑恩,生意已漸疏。
君今尚未決,歲晚益難圖。
代來使答淵明 何時發天目,山中雲出時。
出山山更佳,草木非所知。
公田幸有秫,何問菊與薇。
一笑領此意,翁豈為酒歸。
幽禽 幽禽初出谷,其聲何熙熙。
但知春可鳴,渾忘蟄凍時。
天生複天殺,恩怨敢自私?寥寥古人心,世遠今誰知。
寓意 萬物凍欲折,中有天地春。
一元貫萬古,生意誰能屯。
但苦未充滿,此心終難伸。
秋風鬓毛改,卓爾顔家貧。
寓意(二首) 其一 愁陰翳陽景,超然慕遠遊。
天風忽吹衣,命駕昆侖丘。
冰壺洗秋露,霁月霜空流。
平生多故人,回首生離憂。
其二 世路苦崄巇,遊子天一方。
況是靑春深,桃李争芬芳。
相媒有百鳥,巧韻無絲簧。
客行雖雲樂,歸哉非故鄉。
有懷 朝詠小招詞,暮歌白頭吟。
出門何所适,欲語誰同心。
豈無平生交,顔色非真金。
目送西南鴻,令人思之深。
思子不可置,誰從懷好音。
年意惜已往,進修征來今。
獨酌 青山淡無夢,相憶無由來。
毎當西北風,曠然開我懷。
為從山中至,對之舉吾杯。
主人有佳客,此門容勿開。
月下獨酌 佳月靜可飲,一天明水寒。
餘光泛不極,徘徊尊俎間。
但覺涼露下,不知清夜闌。
醉眠吾有興,君當下西山。
書堂谷晏坐 上負青天壁,下引碧澗滋。
中有晏坐石,日夕忘吾歸。
永懷幽栖人,千載誰與期。
人間九瀛海,莾蒼天所圍。
黃塵重如霧,舉手下欲揮。
白雲如可招,願作雙鶴飛。
【注】 “莾蒼天所圍”:所,四庫全書鈔本作“相”。
九日登洪崖 有道士居此今二十年不睡矣 卑居不見秋,登高自誰始。
清狂未免俗,謹厚亦複爾。
山光故相迎,百歩翠可倚。
屈指數勝遊,茲山居食指。
高絕讓龍門,平敞亦專美。
群山渺波鱗,天開見洪水。
列嶽真情塵,遐瞰小千裡。
卻恐行路人,視予旋磨蟻。
解衣林表坐,爛摘蒲萄紫。
甘漿來逡巡,毛骨脫泥滓。
勝境得真賞,泉石迥如洗。
況有幽栖人,嗒然空隐幾。
相對已忘言,一笑雲林喜。
回首暮煙深,高歌望吾子。
遊龍宮 翠澗如生煙,石瀬欲無雪。
縱目失平地,仰面猶清樾。
時節未當春,生意方謀洩。
随時久閉藏,與物今超越。
茲遊豈人力,勝境殆天設。
拊石看栖龍,髣髴仇池穴。
聞說如桃源,自此有深絕。
摳衣徑欲往,不見當年轍。
獨立馭長風,哀歌山石裂。
登聖泉菴 緩辔指西山,振策淩崇丘。
臨風一回首,擾擾令人愁。
蒼石負崛﨑,碧草藉芳幽。
長林泛餘霁,初節成高秋。
端居氣始平,頹然漸神遊。
舉目欣所期,叩心思欲酬。
為問石上松,千年為誰留。
飄飄巢居子,歲晩同歸休。
三月二十二日同仲韫飲北溪 分韻得卻字 世紛謝已久,恍若隔今昨。
惟餘北山雲,可愛不可卻。
時當持詩往,報複亦不惡。
百年何将軍,山林未寂寞。
北溪擅佳名,春服亦成約。
頗聞張氏宅,池館自疏鑿。
不須吊鵝池,且喜餘岩壑。
春風覺我來,佳色動叢薄。
煙霏效奇供,乍喜複可愕。
顧盻不睱給,遲回迷所讬。
清泉會人意,愛弄入杯杓。
觞流水故遲,歌發聲仍作。
野蔌旋充盤,舉網聞魚躍。
生徒展餘敬,賓友雜善谑。
圖畫沂上翁,意象窪尊酌。
蒼苔笑仰天,微風蕩雲幕。
禽鳥過我鳴,似語翁正樂。
大笑昔人愚,所見未脫略。
後來亦塵迹,俯仰語成錯。
人心妙無際,昆侖複磅礴。
一元貫萬古,普遍無郛郭。
雅意不可言,商歌滿寥廓。
【原詩尾注】源泉古北溪也,金大行人張通古故居,今為巫覡所據。
吊鵝池,見錢氏吊右軍宅文。
(注:右軍,另作右君。
) 秋晚登西山 十日罷琴誦,招搖慕飛仙。
天風何許來,吹我蒼崖巅。
誰知此絕境,秋華亦芳鮮。
采采泛清尊,山容變春妍。
隻應城中人,遙知弄雲煙。
若見孤鴻來,可詠悠然篇。
九月攜諸生登西山 九月秋服成,童冠從我遊。
萬古清沂春,重結西山秋。
白雲歸青岑,狂瀾落滄洲。
永嘨來長風,爽籁生岩幽。
清商失搖落,生氣浮林丘。
門生顧我言,樂矣行歸休。
風袂尚飄然,此意浩難收。
沙溝二詠 漱霞岩 丹霞淩日觀,餘津浩難收。
蒼涼蘇病骨,醉暈浮岩幽。
萬象春意融,頹然得歸休。
擾擾路傍子,無勞歌遠遊。
飛泉亭 崦嵫多靈草,秋空掩飛泉。
胸中玉芙蕖,滿意清泠淵。
火食困煩郁,下顧心茫然。
何當分一杯,灑落齊州煙。
(沙溝二詠·結束) 六華峰 入山采靈芝,濯足東澗濱。
白雲不可招,丹霞有餘津。
長風忽絕頂,悠哉淩翠氛。
舉手問浮世,此子今何人。
寄宋生 西南吾楚澤,吞三江五湖。
眼中此尤物,不可一日無。
有客報渾一,胸次如還珠。
望極不可到,逸興風飄裾。
家人笑挽之,恐遂淩空虛。
寄聲遊宦子,歸與江山俱。
閉門望雲濤,屋梁霜月孤。
西陵斷巴蜀,南雲渺蒼梧。
徑圓一千裡,杯酒納有餘。
新詩想潇灑,爽氣餘清臞。
明朝凾丈中,坐對江陵圖。
送劉校書回 祁陽堯故國,淳樸餘山川。
每見祁陽人,心如對堯年。
而況賢宗盟,久矣相周旋。
今年護我歸,青山照華颠。
處我既以禮,贈君可無言。
言動戒在戲,當誦東銘篇。
李伯堅宣慰荊南·并序 李公伯堅,幼以世家子入事北安王,來典保定,蓋為王守分地也。
安靜樂易屈已下士,郡嘗被水災,力請于朝,多所蠲複,郡人賴之。
為郡五年,王朝京師,有司被王敎宜奏公宣慰一道。
至元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诏下,當往荊湖保府。
諸公賦詩為贈,郡人劉因為之序。
荊南壯哉郡,作鎮多英奇。
三年廉相國,千古甘棠詩。
聞公相國客,荊人恐來遲。
公來何所望,望如相國慈。
有子父乃顯,觀臣王可知。
榮親與報主,勉力在此時。
【注】 “榮親與報主”:主,四庫全書鈔本作“王”。
“蠲複[juānfù]”免除賦稅或勞役。
凡物 凡物能振厲,即見生意融。
慢氣或少施,衰飒不自充。
志至有定位,敬勝多奇功。
強哉複強哉,德業将日隆。
植榴 植榴将食實,三年不見花。
日夕灌漑勞,物情自可嗟。
今朝兩相忘,靜綠清且佳。
三歎詠此意,不覺芳陰斜。
武陽燕下都,歲晚獨經過。
青丘遙相連,風雨堕嵯峨。
七十齊郡邑,百二秦山河。
學術有管樂,道義無丘轲。
蚩蚩魚肉民,誰與休幹戈。
往事已如此,後來複如何?割地更石郎,曲終哀思多。
吳山夜雪圖 江南無寒歲,一雪今幾時。
吳山豈無春,畫此寒岩姿。
壯哉萬裡流,下廢東南馳。
胸中謾長風,俯仰今古非。
誰能唱小海,為和大江詞。
白馬篇 白馬誰家子?翩翩秋隼飛。
袖中老蛟鳴,走擊秦會之。
事去欲名留,自言臣姓施。
二十從軍行,三十始來歸。
矯首望八荒,功業無可為。
将身弭大患,報效或在茲。
豈不知非分?常恐負所期。
非幹複仇怨,不為酬恩思。
偉哉八尺軀,膽志世所稀。
惜此博浪氣,不遇黃石師。
代天出威福,國柄誰當持?匹夫赫斯怒,時事亦堪悲。
【注】 “膽志世所稀”:稀,四庫全書鈔本作“希”。
答樂天問(三首) 其一 二氣曰交感,變态何紛纭。
清濁與厚薄,賦予定難均。
世運如四時,類聚仍群分。
升沉予奪間,今古亦難倫。
天道自悠遠,百年寓此身。
未來不可見,既往有未聞。
愚者或貴壽,賢者或賤屯。
龍亢豈無悔,蠖屈豈不伸。
君自不知此,何雲诘羲文。
其二 邈哉開辟初,造化惟陰陽。
錯然入形化,一受不可忘。
稻粱固為愛,豺狼非故殃。
物理本對待,生氣常相将。
孔聖豈無後,暴秦不可長。
鬼神禍福機,昭昭亦可量。
桃齧李樹死,城焚池魚傷。
外來非我取,生意自洋洋。
君何不思此,徒欲問穹蒼。
其三 樂天種香草,有艾同根株。
鋤漑兩相妨,題詩問何如。
恨君計已晩,草草種樹初。
根荄不早辨,使與莖葉俱。
鋤根固相傷,莖葉猶可除。
臭葉日以除,香莖日以蘇。
區區彼微根,僅有知無餘。
雖霑灌漑恩,生意已漸疏。
君今尚未決,歲晚益難圖。
代來使答淵明 何時發天目,山中雲出時。
出山山更佳,草木非所知。
公田幸有秫,何問菊與薇。
一笑領此意,翁豈為酒歸。
幽禽 幽禽初出谷,其聲何熙熙。
但知春可鳴,渾忘蟄凍時。
天生複天殺,恩怨敢自私?寥寥古人心,世遠今誰知。
寓意 萬物凍欲折,中有天地春。
一元貫萬古,生意誰能屯。
但苦未充滿,此心終難伸。
秋風鬓毛改,卓爾顔家貧。
寓意(二首) 其一 愁陰翳陽景,超然慕遠遊。
天風忽吹衣,命駕昆侖丘。
冰壺洗秋露,霁月霜空流。
平生多故人,回首生離憂。
其二 世路苦崄巇,遊子天一方。
況是靑春深,桃李争芬芳。
相媒有百鳥,巧韻無絲簧。
客行雖雲樂,歸哉非故鄉。
有懷 朝詠小招詞,暮歌白頭吟。
出門何所适,欲語誰同心。
豈無平生交,顔色非真金。
目送西南鴻,令人思之深。
思子不可置,誰從懷好音。
年意惜已往,進修征來今。
獨酌 青山淡無夢,相憶無由來。
毎當西北風,曠然開我懷。
為從山中至,對之舉吾杯。
主人有佳客,此門容勿開。
月下獨酌 佳月靜可飲,一天明水寒。
餘光泛不極,徘徊尊俎間。
但覺涼露下,不知清夜闌。
醉眠吾有興,君當下西山。
書堂谷晏坐 上負青天壁,下引碧澗滋。
中有晏坐石,日夕忘吾歸。
永懷幽栖人,千載誰與期。
人間九瀛海,莾蒼天所圍。
黃塵重如霧,舉手下欲揮。
白雲如可招,願作雙鶴飛。
【注】 “莾蒼天所圍”:所,四庫全書鈔本作“相”。
九日登洪崖 有道士居此今二十年不睡矣 卑居不見秋,登高自誰始。
清狂未免俗,謹厚亦複爾。
山光故相迎,百歩翠可倚。
屈指數勝遊,茲山居食指。
高絕讓龍門,平敞亦專美。
群山渺波鱗,天開見洪水。
列嶽真情塵,遐瞰小千裡。
卻恐行路人,視予旋磨蟻。
解衣林表坐,爛摘蒲萄紫。
甘漿來逡巡,毛骨脫泥滓。
勝境得真賞,泉石迥如洗。
況有幽栖人,嗒然空隐幾。
相對已忘言,一笑雲林喜。
回首暮煙深,高歌望吾子。
遊龍宮 翠澗如生煙,石瀬欲無雪。
縱目失平地,仰面猶清樾。
時節未當春,生意方謀洩。
随時久閉藏,與物今超越。
茲遊豈人力,勝境殆天設。
拊石看栖龍,髣髴仇池穴。
聞說如桃源,自此有深絕。
摳衣徑欲往,不見當年轍。
獨立馭長風,哀歌山石裂。
登聖泉菴 緩辔指西山,振策淩崇丘。
臨風一回首,擾擾令人愁。
蒼石負崛﨑,碧草藉芳幽。
長林泛餘霁,初節成高秋。
端居氣始平,頹然漸神遊。
舉目欣所期,叩心思欲酬。
為問石上松,千年為誰留。
飄飄巢居子,歲晩同歸休。
三月二十二日同仲韫飲北溪 分韻得卻字 世紛謝已久,恍若隔今昨。
惟餘北山雲,可愛不可卻。
時當持詩往,報複亦不惡。
百年何将軍,山林未寂寞。
北溪擅佳名,春服亦成約。
頗聞張氏宅,池館自疏鑿。
不須吊鵝池,且喜餘岩壑。
春風覺我來,佳色動叢薄。
煙霏效奇供,乍喜複可愕。
顧盻不睱給,遲回迷所讬。
清泉會人意,愛弄入杯杓。
觞流水故遲,歌發聲仍作。
野蔌旋充盤,舉網聞魚躍。
生徒展餘敬,賓友雜善谑。
圖畫沂上翁,意象窪尊酌。
蒼苔笑仰天,微風蕩雲幕。
禽鳥過我鳴,似語翁正樂。
大笑昔人愚,所見未脫略。
後來亦塵迹,俯仰語成錯。
人心妙無際,昆侖複磅礴。
一元貫萬古,普遍無郛郭。
雅意不可言,商歌滿寥廓。
【原詩尾注】源泉古北溪也,金大行人張通古故居,今為巫覡所據。
吊鵝池,見錢氏吊右軍宅文。
(注:右軍,另作右君。
) 秋晚登西山 十日罷琴誦,招搖慕飛仙。
天風何許來,吹我蒼崖巅。
誰知此絕境,秋華亦芳鮮。
采采泛清尊,山容變春妍。
隻應城中人,遙知弄雲煙。
若見孤鴻來,可詠悠然篇。
九月攜諸生登西山 九月秋服成,童冠從我遊。
萬古清沂春,重結西山秋。
白雲歸青岑,狂瀾落滄洲。
永嘨來長風,爽籁生岩幽。
清商失搖落,生氣浮林丘。
門生顧我言,樂矣行歸休。
風袂尚飄然,此意浩難收。
沙溝二詠 漱霞岩 丹霞淩日觀,餘津浩難收。
蒼涼蘇病骨,醉暈浮岩幽。
萬象春意融,頹然得歸休。
擾擾路傍子,無勞歌遠遊。
飛泉亭 崦嵫多靈草,秋空掩飛泉。
胸中玉芙蕖,滿意清泠淵。
火食困煩郁,下顧心茫然。
何當分一杯,灑落齊州煙。
(沙溝二詠·結束) 六華峰 入山采靈芝,濯足東澗濱。
白雲不可招,丹霞有餘津。
長風忽絕頂,悠哉淩翠氛。
舉手問浮世,此子今何人。
寄宋生 西南吾楚澤,吞三江五湖。
眼中此尤物,不可一日無。
有客報渾一,胸次如還珠。
望極不可到,逸興風飄裾。
家人笑挽之,恐遂淩空虛。
寄聲遊宦子,歸與江山俱。
閉門望雲濤,屋梁霜月孤。
西陵斷巴蜀,南雲渺蒼梧。
徑圓一千裡,杯酒納有餘。
新詩想潇灑,爽氣餘清臞。
明朝凾丈中,坐對江陵圖。
送劉校書回 祁陽堯故國,淳樸餘山川。
每見祁陽人,心如對堯年。
而況賢宗盟,久矣相周旋。
今年護我歸,青山照華颠。
處我既以禮,贈君可無言。
言動戒在戲,當誦東銘篇。
李伯堅宣慰荊南·并序 李公伯堅,幼以世家子入事北安王,來典保定,蓋為王守分地也。
安靜樂易屈已下士,郡嘗被水災,力請于朝,多所蠲複,郡人賴之。
為郡五年,王朝京師,有司被王敎宜奏公宣慰一道。
至元二十七年二月十五日诏下,當往荊湖保府。
諸公賦詩為贈,郡人劉因為之序。
荊南壯哉郡,作鎮多英奇。
三年廉相國,千古甘棠詩。
聞公相國客,荊人恐來遲。
公來何所望,望如相國慈。
有子父乃顯,觀臣王可知。
榮親與報主,勉力在此時。
【注】 “榮親與報主”:主,四庫全書鈔本作“王”。
“蠲複[juānfù]”免除賦稅或勞役。
凡物 凡物能振厲,即見生意融。
慢氣或少施,衰飒不自充。
志至有定位,敬勝多奇功。
強哉複強哉,德業将日隆。
植榴 植榴将食實,三年不見花。
日夕灌漑勞,物情自可嗟。
今朝兩相忘,靜綠清且佳。
三歎詠此意,不覺芳陰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