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類 平仄韻通葉格
關燈
小
中
大
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
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
雲出無心,鳥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複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蘇轼 例二 一壑自專,五柳笑人,晚乃歸田裡。
問誰知:幾者動之微。
望飛鴻冥冥天際。
論妙理,濁醪正堪長醉,從今自釀躬耕米。
嗟美惡難齊,盈虛如代,天耶何必人知!試回頭五十九年非,似夢裡歡娛覺來悲。
夔乃憐蚿,谷亦亡羊,算來何異? 嘻!物諱窮時,豐狐文豹罪因皮。
富貴非吾願,遑遑乎欲何之?正萬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彌萬裡清如水。
卻自覺神遊,歸來坐對,依稀淮岸江涘。
看一時魚鳥忘情喜,會我已忘機更忘己。
又何曾、物我相視。
非魚濠上遺意,要是吾非子。
但教河伯休慚海若,大小均為水耳。
世間喜愠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已。
——辛棄疾(用前秋水觀韻) 附注:此詞大體仍依蘇格,惟平仄韻位頗多差異,逐字比較觀之自得,不更詳标。
戚氏 始見《樂章集》,入“中呂調”。
茲以柳詞為準。
二百十二字,分三段。
前段九平韻,一仄韻,中段六平韻,三仄韻,後段六平韻,三仄韻,同部參錯互葉。
定格 |--(平韻)||-||--(葉平)||--(句)|--|(仄韻)|--(葉平)--(葉平)|--(葉平)--|||--(葉平)--||-|(句)||-||--(葉平)||-|(句)---|(句)|-||--(葉平)|--||(句)-|-|(句)-|--(葉平) -|(葉仄)||--(葉平)-|||(葉仄)|||--(葉平)--|(句)|--|(葉仄)||--(葉平)|--(葉平)||||(句)--||(句)||--(葉平)|-||(句)||--(句)||-|--(葉平) ||--|(句)--||(句)||--(葉平)||--||(句)|--|||--(葉平)|-||--(句)|-||(句)-|--|(葉仄)||--|--|(葉仄)-||(豆)-|--(葉平)||-(豆)||--(葉平)|-||||--(葉平)|--|(葉仄)--||(句)||--(葉平) 例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
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
凄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
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
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
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
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
長天淨,绛河清淺,皓月婵娟。
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
未名未祿,绮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裡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
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
别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萦絆,追往事、空慘愁顔。
漏箭移、稍覺輕寒。
漸嗚咽畫角數聲殘。
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柳永 附注:第一段“正”字,第三段“遇”、“念”、“漸”、“對”等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又“當年少日”與“對閑窗畔”二句,皆上一、下三句式。
在長調慢詞中,此等處最宜注意,須于曼聲長吟之際,細加玩味,方能有所領悟,掌握節奏聲容。
此類甚多,讀者推尋自得,未一一例舉也。
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
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
雲出無心,鳥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
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複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蘇轼 例二 一壑自專,五柳笑人,晚乃歸田裡。
問誰知:幾者動之微。
望飛鴻冥冥天際。
論妙理,濁醪正堪長醉,從今自釀躬耕米。
嗟美惡難齊,盈虛如代,天耶何必人知!試回頭五十九年非,似夢裡歡娛覺來悲。
夔乃憐蚿,谷亦亡羊,算來何異? 嘻!物諱窮時,豐狐文豹罪因皮。
富貴非吾願,遑遑乎欲何之?正萬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彌萬裡清如水。
卻自覺神遊,歸來坐對,依稀淮岸江涘。
看一時魚鳥忘情喜,會我已忘機更忘己。
又何曾、物我相視。
非魚濠上遺意,要是吾非子。
但教河伯休慚海若,大小均為水耳。
世間喜愠更何其,笑先生、三仕三已。
——辛棄疾(用前秋水觀韻) 附注:此詞大體仍依蘇格,惟平仄韻位頗多差異,逐字比較觀之自得,不更詳标。
戚氏 始見《樂章集》,入“中呂調”。
茲以柳詞為準。
二百十二字,分三段。
前段九平韻,一仄韻,中段六平韻,三仄韻,後段六平韻,三仄韻,同部參錯互葉。
定格 |--(平韻)||-||--(葉平)||--(句)|--|(仄韻)|--(葉平)--(葉平)|--(葉平)--|||--(葉平)--||-|(句)||-||--(葉平)||-|(句)---|(句)|-||--(葉平)|--||(句)-|-|(句)-|--(葉平) -|(葉仄)||--(葉平)-|||(葉仄)|||--(葉平)--|(句)|--|(葉仄)||--(葉平)|--(葉平)||||(句)--||(句)||--(葉平)|-||(句)||--(句)||-|--(葉平) ||--|(句)--||(句)||--(葉平)||--||(句)|--|||--(葉平)|-||--(句)|-||(句)-|--|(葉仄)||--|--|(葉仄)-||(豆)-|--(葉平)||-(豆)||--(葉平)|-||||--(葉平)|--|(葉仄)--||(句)||--(葉平) 例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
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
凄然,望江關,飛雲黯淡夕陽間。
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
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
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
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
長天淨,绛河清淺,皓月婵娟。
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
未名未祿,绮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裡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
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
别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萦絆,追往事、空慘愁顔。
漏箭移、稍覺輕寒。
漸嗚咽畫角數聲殘。
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柳永 附注:第一段“正”字,第三段“遇”、“念”、“漸”、“對”等字皆領格,宜用去聲。
又“當年少日”與“對閑窗畔”二句,皆上一、下三句式。
在長調慢詞中,此等處最宜注意,須于曼聲長吟之際,細加玩味,方能有所領悟,掌握節奏聲容。
此類甚多,讀者推尋自得,未一一例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