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新詩應該是自由詩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我想從《嘗試集》裡挑出一兩首詩來,這種詩都是作者自己認為“白話新詩”的,然而我覺得這種新詩的詩的内容不夠,從反面來說明我所認定的詩的内容要緊。
例如《一笑》這一首: 一笑 十幾年前, 一個人對我笑了一笑。
我當時不懂得什麼, 隻覺得他笑的很好。
那個人後來不知怎樣了, 隻是他那一笑還在: 我不但忘不了他, 還覺得他越久越可愛。
我借他做了許多情詩, 我替他想出種種境地: 有的人讀了傷心, 有的人讀了歡喜。
歡喜也罷,傷心也罷, 其實隻是那一笑。
我也許不會再見着那笑的人, 但我很感謝他笑的真好。
這首詩,我從前也曾喜歡過,後來有一回無意間翻閱到這一首詩,我覺得這種詩隻是調子,即是可以不必寫那麼的四節十六行,作者将一點“煙士披裡純”敷衍成許多行的文字而已。
我說“敷衍”,一點沒有含不好的意思,我隻是說這首詩乃作者鋪張成篇而已。
第一節裡的四行還沒有什麼,到了第二節三四兩句,“我不但忘不了他,還覺得他越久越可愛”,我以為是湊句子葉韻。
第三節也不切實,到了“歡喜也罷,傷心也罷,其實隻是那一笑”,簡直是做題目,雖然作者未必是成心做這一個題目。
總之這個詩的内容不夠,因之這首白話新詩失敗了。
又如這一首: “應該” 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 但他總勸我莫再愛他。
他常常怪我; 這一天,他眼淚汪汪的望着我, 說道:“你如何還想着我? 想着我,你又如何能對他? 你要是當真愛我, 你應該把愛我的心愛他, 你應該把待我的情待他。
” 他的話句句都不錯:—— 上帝幫我! 我“應該”這樣做! 作者自己在《談新詩》一文裡引了這首詩,他說“這一首詩的意思神情都是舊體詩所達不出的。
别的不消說,單說‘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可是舊體詩能表得出的嗎?”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舊體詩大約表達不出,可是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新詩裡确最容易表達得出,若以之作新詩,結果隻有幾層意思,似乎沒有什麼詩的情緒了。
中國的舊詩似乎根本上就不表現“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這些意思,若其所能表現的東西确乎比《“應該”》更成其為詩。
唐詩人張籍有一首詩,胡适之先生曾用白話翻譯過,原作末二句,“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雖然不像白話詩《“應該”》那樣表達許多意思,卻是很能表情的了。
《嘗試集》裡有一首《小詩》,“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又如“豈不愛自由,此意無人曉: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我讀之都能感着真實。
若《“應該”》這一首,雖然詩體是解放了,但這個解放的詩體最不容易羼假,一定要詩的内容充實。
如果逢場作戲,随便寫點玩玩,(但不能随便說舊體詩)當然也沒有什麼,如《嘗試集》裡《夢與詩》這一首: 都是平常經驗,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湧到夢中來, 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語, 偶然碰着個詩人, 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這隻可謂之在詩國裡過屠門而大嚼了。
因了這個《夢與詩》,還有一首《醉與愛》,我現在也不抄引,免得多占篇幅,我隻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的新詩一定要表現着一個詩的内容,有了這個詩的内容,然後“有什麼題目,做什麼詩;詩該怎樣做,就怎樣做。
”要注意的這裡乃是一個“詩”字,“詩”該怎樣做就怎樣做。
其實在古人
例如《一笑》這一首: 一笑 十幾年前, 一個人對我笑了一笑。
我當時不懂得什麼, 隻覺得他笑的很好。
那個人後來不知怎樣了, 隻是他那一笑還在: 我不但忘不了他, 還覺得他越久越可愛。
我借他做了許多情詩, 我替他想出種種境地: 有的人讀了傷心, 有的人讀了歡喜。
歡喜也罷,傷心也罷, 其實隻是那一笑。
我也許不會再見着那笑的人, 但我很感謝他笑的真好。
這首詩,我從前也曾喜歡過,後來有一回無意間翻閱到這一首詩,我覺得這種詩隻是調子,即是可以不必寫那麼的四節十六行,作者将一點“煙士披裡純”敷衍成許多行的文字而已。
我說“敷衍”,一點沒有含不好的意思,我隻是說這首詩乃作者鋪張成篇而已。
第一節裡的四行還沒有什麼,到了第二節三四兩句,“我不但忘不了他,還覺得他越久越可愛”,我以為是湊句子葉韻。
第三節也不切實,到了“歡喜也罷,傷心也罷,其實隻是那一笑”,簡直是做題目,雖然作者未必是成心做這一個題目。
總之這個詩的内容不夠,因之這首白話新詩失敗了。
又如這一首: “應該” 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 但他總勸我莫再愛他。
他常常怪我; 這一天,他眼淚汪汪的望着我, 說道:“你如何還想着我? 想着我,你又如何能對他? 你要是當真愛我, 你應該把愛我的心愛他, 你應該把待我的情待他。
” 他的話句句都不錯:—— 上帝幫我! 我“應該”這樣做! 作者自己在《談新詩》一文裡引了這首詩,他說“這一首詩的意思神情都是舊體詩所達不出的。
别的不消說,單說‘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可是舊體詩能表得出的嗎?”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舊體詩大約表達不出,可是這十個字的幾層意思新詩裡确最容易表達得出,若以之作新詩,結果隻有幾層意思,似乎沒有什麼詩的情緒了。
中國的舊詩似乎根本上就不表現“他也許愛我,——也許還愛我”這些意思,若其所能表現的東西确乎比《“應該”》更成其為詩。
唐詩人張籍有一首詩,胡适之先生曾用白話翻譯過,原作末二句,“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雖然不像白話詩《“應該”》那樣表達許多意思,卻是很能表情的了。
《嘗試集》裡有一首《小詩》,“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幾次細思量,情願相思苦!”又如“豈不愛自由,此意無人曉: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我讀之都能感着真實。
若《“應該”》這一首,雖然詩體是解放了,但這個解放的詩體最不容易羼假,一定要詩的内容充實。
如果逢場作戲,随便寫點玩玩,(但不能随便說舊體詩)當然也沒有什麼,如《嘗試集》裡《夢與詩》這一首: 都是平常經驗,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湧到夢中來, 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語, 偶然碰着個詩人, 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這隻可謂之在詩國裡過屠門而大嚼了。
因了這個《夢與詩》,還有一首《醉與愛》,我現在也不抄引,免得多占篇幅,我隻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的新詩一定要表現着一個詩的内容,有了這個詩的内容,然後“有什麼題目,做什麼詩;詩該怎樣做,就怎樣做。
”要注意的這裡乃是一個“詩”字,“詩”該怎樣做就怎樣做。
其實在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