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第二之四章題目正名 張君瑞破賊計 莽和尚殺人心 小紅娘晝請客 崔莺莺夜聽琴 二之一寺警 文章有“移堂就樹”之法。

    如長夏讀書,已得爽垲,而堂後有樹,更多嘉蔭,今欲棄此樹于堂後,誠不如移此樹來堂前。

    然大樹不可移而至前,則莫如新堂可以移而去後,不然,而樹在堂後,非不堂是好堂,樹亦好樹,然而堂已無當于樹,樹尤無當于堂。

    今誠相厥便宜,而移堂就樹,則樹固不動而堂已多蔭,此真天下之至便也。

    此言莺莺之于張生,前于酬韻夜本已默感于心,已又于鬧齋日複自明睹其人,此真所謂口雖不吐,而心無暫忘也者。

    今乃不端不的,出自意外,忽然鼓掌應募,馳書破賊,乃正是此人。

    此時則雖欲矯情箝口,假不在意,其奚可得?其理、其情、其勢,固必當感天謝地,心蕩口說,快然一瀉其胸中沉憂,以見此一照眼之妙人,初非兩廊下之無數無數人所可得而比。

    然而一則太君在前,不可得語也;二則僧衆實繁,不可得而語也;三則賊勢方張,不可得語也。

    夫不可得語而竟不語,彼讀書者至此,不将疑莺莺此時其視張生應募,不過一如他人應募,淡淡焉了不系于心乎?作者深悟文章舊有移就之法,因特地于未聞警前,先作無限相關心語,寫得張生已是莺莺心頭之一滴血,喉頭之一寸氣,并心、并膽、并身、并命,殆至後文則隻須順手一點,便将前文無限心語隐隐然都借過來。

    此為後賢所重善學者,其一也。

    左氏最多經前起傳之文,立是此法也。

     又有“月度回廊”之法。

    如仲春夜和,美人無眠,燒香卷簾,玲珑待月。

    其時初昏,月始東升,泠泠清光,則必自廊檐下度廊柱,又下度曲欄,然後漸漸度過間階,然後度至瑣窗,而後照美人。

    雖此多時,彼美人者,亦既久矣明明伫立,暗中略複少停其勢,月亦必不能不來相照。

    然而月之必由廊而欄、而階、而窗、而後美人者,乃正是未照美人以前之無限如迤如逦,如隐如躍,别樣妙境。

    非此即将極嫌此美人何故突然便在月下,為了無身分也。

    此言莺莺之于張生,前于酬韻夜雖已默感于心,已于鬧齋日複又明睹其人,然而身為千金貴人,上奉慈母,下凜師氏,彼張生則自是天下男子,此豈其珠玉心地中所應得念?豈其蓮花香口中所應得誦裁?然而作者則無奈何也。

    設使莺莺真以慈母、師氏之故,而珠玉心地終不敢念,蓮花香口終不敢誦,則将終《西廂記》,乃不得以一筆寫莺莺愛張生也乎!作者深悟文章舊有漸度之法,而于閑閑然先寫殘春,然後閑閑然寫有隔花之一人,然後閑閑然寫到前後酬韻之事,至此卻忽然收筆雲,身為千金貴人,吾愛吾寶,豈須别人堤備,然後又閑閑然“獨與那人兜的便親”。

    要知如此一篇大文,其意原來卻隻要寫得此一句于前,以為後文張生忽然應募,莺莺驚心照眼作地;而法必閑閑漸寫,不可一口便說者,蓋是行文必然之次第。

    此為後賢所宜善學者,又一也。

     文章有“羯鼓解穢”之法。

    如李三郎三月初三坐花萼樓下,敕命青玻璃酌西涼葡萄酒,與妃子小飲。

    正半酣,一時五王、三姨适然俱至,上心至喜,命工作樂。

    是日恰值太常新制琴操成,名曰《空山無愁》之曲,上命對禦奏之。

    每一段畢,上攢眉視妃子,或視三姨,或視五王,天顔殊悒悒不得暢。

    既而将入第十一段,上遽躍起,口自傳敕曰:“花奴,取褐鼓速來,我快欲解穢。

    ”便自作《漁陽摻撾》,淵淵之聲,一時欄中未開衆花,頃刻盡開。

    此言莺莺聞賊之頃,法不得不亦作一篇,然而勢必淹筆漬墨,了無好意。

    作者既自折盡便宜,讀者亦複乾讨氣急也。

    無可如何,而忽悟文章舊有解穢之法,因而放死筆、捉活筆,鬥然從他遞書人身上,憑空撰出一莽惠明,以一發洩其半日筆尖嗚嗚咽咽之積悶。

    杜工部詩雲:“豫章翻風白日動,鲸魚跋浪滄溟開。

    ”又雲:“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便是此一副奇筆,便使通篇文字立地煥若神明。

    此為後賢所宜善學者又一也。

     (孫飛虎領卒子上雲)自家孫飛虎的便是。

    方今天下擾攘,主将丁文雅失政,俺分統五千人馬,鎮守河橋。

    探知相崔珏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色,現在河中府普救寺停喪借居。

    前日二月十五,做好事追薦父親,多曾有人看見。

    俺心中想來,首将尚然不正,俺獨何為哉!大小三軍,聽吾号令:人盡銜枚,馬皆勒口,連夜進兵河中府!擄掠莺莺為妻,是我平生願足。

    (引卒子下)問曰:當時若不寫惠明,竟寫飛虎亦得耶?答曰:如寫而不極暢,是不如勿寫也。

    然一欲寫得極暢,而遂忍以莺莺一任飛虎口中恣其诋侮,于我心有戚戚焉,故不為也。

     (法本慌上雲)禍事到!誰想孫飛虎領半萬賊兵圍住寺門,猶如鐵桶,鳴鑼擊鼓,呐喊搖旗,耍擄小姐為妻。

    老僧不敢違誤,隻索報知與夫人、小姐。

     (夫人慌上雲)如此卻怎了!怎了!長老,俺便同到小姐房前商議去。

    (俱下) (莺莺引紅娘上雲)前日道場,親見張生,神魂蕩漾,茶飯少進。

    況值暮春天氣,好生傷感也呵!正是:好句有情憐皓月,落花無語怨東風。

    于白中則雲前日道聲親見張生,于曲中則止反複追憶酬韻之夜,命意措辭俱有法。

     〔仙呂〕【八聲甘州】(莺莺唱)恹恹痩損,早是多愁,那更殘春!羅衣寬褪,能消幾個黃昏?我隻是風袅香煙不卷簾,雨打梨花深閉門;莫去倚闌幹,極目行雲。

    都是絕妙好辭,所謂千狐之白,萃而為裘者也。

     右第一節。

    此言早是多愁也。

     【混江龍】況是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

    昨夜池塘夢曉,今朝闌檻辭春;蝶粉乍沾飛絮雪,燕泥已盡落花塵;系春情短柳絲長,妙句。

    隔花人遠天涯近。

    妙句。

    有幾多六朝金粉,三楚精神!逐句千狐之白,而又無補接痕。

     右第二節。

    此言那更殘春也。

    看其第一節隻空空說愁,第二節方略逗隔花一人字。

    筆墨最為委婉,有好緻也。

     (紅娘雲)小姐情思不快,我将這被兒熏得香香的,小姐睡些則個。

     【油萌蘆】翠被生寒壓繡裀,“生寒”是雙字,不得将“生”字作活用,須知。

    休将蘭麝熏;便将蘭麝熏盡,我不解自溫存。

    然則不能睡也。

    妙妙!分明錦囊佳句來勾引,為何玉堂人物難親近?這些時坐又不安,立又不穩,登臨又不快,閑行又困。

    鎮日價情思睡昏昏。

    【天下樂】我依你搭伏定,鲛绡枕頭兒上盹。

    然則仍又睡也。

    妙妙! 右第三節。

    紅娘請之睡,則不可睡;及至無可奈何,則仍睡。

    隻一“睡”字中間乃有如許袅娜,如許跌宕,寫情種真是情種,寫小姐亦真是小姐。

    〇看其第二節,隻空空逗一“人”字;第三節,便輕吐是前夜吟詩那人,筆墨最為委婉有好緻也。

     我但出閨門,你是影兒似不離身。

    斫山雲:若不得聖歎注,則此一行與下“小梅香”句,豈不重複哉。

    我聖歎讀書,真異事也。

     右第四節。

    上文口中方吐吟詩那人實萦懷抱,忽然自嫌我則豈如世間懷春女子,心蕩不制,故驟見一人,便作如是傾倒者哉?因急轉筆,牽入紅娘,雲:“他人不知,你豈不曉?”其下便欲直接“見個客人,愠的早嗔”等文,以深明已之實不容易動心;卻又因遂嫌此意未暢,故又轉筆,再将夫人堤防反證已語,言我母之知我,猶尚不及你之知我,如下文雲雲,以深明紅娘是真正知我者,而後莺莺之不容易動心,始非莺莺自己一人之私言。

    蓋其筆态之曲折,有如此也。

    斫山雲:若不如聖歎注,則莺莺不欲夫人堤防,其意乃欲雲何?此豈複成人語哉!〇看書人心苦何足道,既已有此書,便應看出來耳。

    莫心苦于作書之人,真是将三寸肚腸直曲折到鬼神猶曲折不到之處,而後成文。

    聖歎稽首:普天下及後世才子,慎勿輕視古人之書也。

     這些時他恁般堤備人;小梅香服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緊,不信俺女兒家折了氣分。

    【那吒令】你知道我但見個客人,愠的早嗔;便見個親人,厭的倒褪。

     右第五節,反複以明已之實不容易動心,上文已明。

     獨見了那人,兜的便親。

    我前夜詩,依前韻,酬和他清新。

    【鵲踏枝】不但字兒真,不但句兒勻,我兩首新詩,便是一合回文。

    誰做針兒将線引,向東牆通個殷勤。

     右第六節。

    直至此方快吐“獨見那人,兜的便親”之一言。

    看他上文,凡用無數層折,無數跌頓,真乃一篇隻是一句。

    〇讀此文,能将眼色句句留向張生鼓掌應募時用,便是與作者一鼻孔出氣人。

    〇“誰做針兒将線引”,亦奇筆也。

    詩雲:“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隻知其一者,隻知決無人“做針兒将線引”;不知其二者,不知即刻有孫飛虎“做針兒将線引”也。

    用意之妙,一至于此。

     【寄生草】風流客,蘊藉人。

    相你臉兒清秀身兒韻,一定性兒溫克情兒定,不由人不口兒作念心兒印。

    我便知你一天星鬥煥文章,誰可憐你十年窗下無人問。

     右第七節。

    已至篇盡矣。

    又略露鬧齋日曾親見其人,以為下文鼓掌應募時,正是此人如玉山照眼作地。

    通篇蓋并無一句一字是虛發也。

    〇“一天星鬥”二句,又奇筆也。

    即刻馳書破賊,兩廊下僧俗若幹人等,無有一人不知了也。

    用意之妙,一至于此。

     (夫人法本同上敲門科)(紅雲)小姐,夫人為何請長老直來到房門外?(莺莺見夫人科)(夫人雲)我的孩兒,你知道麼?如今孫飛虎領半萬賊兵圍住寺門,道你眉黛青颦,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色,要擄你去做壓寨夫人,我的孩兒,怎生了也! 【六幺序】我魂離殼,這禍滅身,袖梢兒揾不住啼痕。

    —時去住無因,進退無門,教我那埚兒人急偎親?妙!挑到張生。

    孤孀母子無投奔,赤緊的先亡了我的有福之人。

    妙妙!句句挑到張生。

     右第八節。

    文自明。

     耳邊金鼓連天震,征雲冉冉,土雨紛紛。

    【後】風聞,即二月十五做好事,多曾有人看見也。

    胡雲,道我眉黛青颦,蓮臉生春,傾國傾城,西子太真;把三百僧人,他半萬賊軍,半霎兒便待剪草除根?那厮于家于國無忠信,恣情的擄掠人民。

    他将這天宮般蓋造誰偢問,便做出諸葛孔明博望燒屯。

     右第九節。

    正寫賊勢之披猖,以起下文匆匆定計也。

    文自明。

     (夫人雲)老身年紀五旬,死不為夭,奈孩兒年少,未得從夫,早罹此難,如之奈何?(莺莺雲)孩兒想來隻是将我獻與賊漢,庶可免一家性命。

    豈有此理!然而作者之為此言,一則極寫匆匆無策,一則故作下下策,乃所以左折右折,折而至于下中策也,夫兩廊下衆人但退賊兵便與莺莺,猶策之下也。

    (夫人哭雲)俺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獻與賊漢?卻不辱沒了俺家譜!(莺莺雲)母親休要愛惜孩兒,還是獻與賊漢,其便有五: 【元和令帶後庭花】第一來,免摧殘國太君;第二來,免堂殿作灰塵;第三來,諸僧無事得安存;第四來,先公的靈柩穩;第五來,歡郎雖是未成人,算崔家後代兒孫。

     右第十節。

    此下下策也!聖歎今日述之,猶不忍述也。

    顧作者當日喪心害理,俨然竟布如此筆墨者,彼豈非為下文漫然高叫“兩廊僧俗,但能退兵便許成婚”,此猶是策之最下,然而不免作是孟浪之舉,則獨為轉出張生發書請将故耳。

    夫下文雖得轉出張生發書請将,然其策既出最下,則于其前文欲先作跌頓勢,固不得不出于下下也。

    蓋行文苦,每每遇如此難處也。

    世有《班馬異同》一書。

    宜熱精讀之,是書深悉此苦。

     若莺莺惜己身,不行從亂軍:伽藍火内焚,諸僧血污痕,先靈為細塵,可憐愛弟親,痛哉慈母恩。

    【柳葉兒】俺—家兒不留龆龀,末三句,作一句讀。

     右第十一節。

    反複明之。

     待從軍,果然辱沒家門。

    俺不如白練套頭,尋個自盡,将屍榇獻賊人,你們得遠害全身。

     右第十二節。

    此又一策,亦下策也。

    然後下文再出一策。

     (法本雲)咱每同到法堂上,問兩廊下僧俗,有高見的,一同商議個長策。

    (同到科)(夫人雲)我的孩兒,卻是怎的是?你母親有一句話:本不舍得你,卻是出于無奈,如今兩廊下衆人,不問僧俗,但能退得賊兵的,你母親做主,倒陪房奁,便欲把你送與為妻,雖不門當戶對,還強如陷于賊人。

    (夫人哭雲)長老,便在法堂上将此言與我高叫者。

    我的孩兒,隻是苦了你也!(本雲)此計較可。

     【青歌兒】母親,你都為了莺莺身分,你對人一言難盡。

    你更莫惜莺莺這一身。

    不揀何人,建立功勳,殺退賊軍,掃蕩煙塵;倒陪家門,願與英雄結婚姻,為秦晉。

     右第十三節。

    此方是第三主策也。

    文自明。

     (法本叫科)(張生鼓掌上雲)我有退兵之計,何不問我?(見夫人科)(本雲)禀夫人,這秀才便是前十五日附齋的敝親。

    (夫人雲)計将安在?(張生雲)禀夫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夫人雲)恰才與長老說下,但有退得賊兵的,便将小女與他為妻。

    (張生雲)既是恁的,小生有計,先用着長老。

    (本雲)老僧不會厮殺,請先生别換一個。

    (張生雲)休慌,不要你厮殺。

    你出去與賊頭說:“夫人鈞命,小姐孝服在身。

    将軍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箭之地。

    等三日功德圓滿,拜别相國靈柩,改換禮服,然後方好送與将軍。

    不争便送來呵,一來孝服在身,二來于軍不利。

    ”你去說來。

    (本雲)三日後如何?(張生雲)小生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為白馬将軍,見統十萬大軍,鎮守蒲關。

    小生與他八拜至交,我修書去,必來救我。

    (本雲)禀夫人,若果得白馬将軍肯來時,何慮有一百孫飛虎!夫人請放心者。

    (夫人雲)如此,多謝先生。

    紅娘,你伏侍小姐回去者。

    (莺莺雲)紅娘,真難得他也! 【賺煞尾】諸僧伴,各逃生,衆家眷,誰愀問,他不相識橫枝兒着緊。

    非是他書生明議論,也自防玉石俱焚。

    便代他辯。

    妙絕!甚姻親,可憐咱命在逡巡。

    濟不濟,權将這秀才來盡。

    又為自辯。

    妙絕!〇是避嫌,是護短,必有辯之者。

    他真有出師的表文,下燕的書信,隻他這筆尖兒敢橫掃五千人。

    愛之信之,一至于此,亦全從酬韻一夜來。

     (莺莺引紅娘下) 右第十四節。

    寫莺莺早為張生護短,早為自己避嫌。

    接連二筆,便妮妮然分明是兩口兒。

    此稱入神之筆。

     (法本叫雲)請将軍打話。

    (虎引卒子上雲)快送莺莺出來。

    (本雲)将軍息怒。

    有夫人鈞命,使老僧來與将軍說。

    (雲雲)(虎雲)既然如此,限你三日;若不送來,我着你人人皆死,個個不存!你對夫人說去,恁般好性兒的女婿,教他招了者!(虎引卒子下) (法本雲)賊兵退了也,先生作速修書者。

    (張生雲)書已先修在此,隻是要一個人送去。

    (本雲)俺這廚房下有一個徒弟,喚做惠明,最要吃酒厮打。

    若央他去,他便必不肯,若把言語激着他,他卻偏要去。

    隻有他,可以去得。

    三四語耳,寫出好和尚。

    (張生叫雲)我有書送與白馬将軍,隻除廚房下惠明不許他去,其餘僧衆,誰敢去得?(惠明上雲)惠明定要去,定要去! 〔正宮〕【端正好】(惠明唱)不念《法華經》,是,是!念他做甚!我見念經者矣!不禮《梁皇忏》是,是!我見禮懺者矣!颩了僧帽,袒下了偏衫。

    是,是!我見戴僧帽着偏衫者矣!〇農夫力而收于田,諸奴坐而食于寺,有王者作,比而誅之,所不待再計也,而愚之夫,尚憂罪業。

    夫今日之秃奴,其遊手好閑,無惡不作,正我昔者釋迦世尊于《涅磐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