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
其五
雲薄羅裾绶帶長,滿身新裛瑞龍香。
翠钿斜映豔梅妝。
佯不觑人空婉約,笑和嬌語太猖狂。
忍教牽恨暗形相。
〔注〕《香譜》:龍涎香出大食國,其龍多蟠伏于洋中之大石,卧而吐涎,涎浮水面。
土人見衆魚遊泳争噆之,則往取焉。
一曰瑞龍香。
〔校〕首句“裾”字,毛本王本均作“裙”。
吳本有小注雲,“裙”一作“裾”。
其六 碧玉冠輕袅燕钗,捧心無語步香階。
緩移弓底繡羅鞋。
暗想歡娛何計好,豈堪期約有時乖。
日高深院正忘懷。
〔注〕《莊子》:西施病心而矉其裡。
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十國詞箋》:南唐後主宮人窅娘,纖麗善舞。
後主作金蓮高六尺,飾以寶物。
令窅娘,以帛纏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蓮花中。
由是人皆效之。
為纏足之始。
《天祿志餘》:《史記》,臨淄女子彈弦跕躧。
又雲,揄修袖,蹑利屣,利者以其首之尖銳而言也。
疑古時舞人已有纏足者。
唐人詩賦,如溫庭筠“耀粲織女之束足”,白居易“小頭鞋履窄衣裳”之類,似此事已不始于五代。
〔評〕毛熙震詞“緩移弓底繡羅鞋”,當為以弓鞋入詞之始。
着一“緩”字,神态具足。
(《栩莊漫記》) 其七 半醉凝情卧繡茵,睡容無力卸羅裙。
玉籠鹦鹉厭聽聞。
慵整落钗金翡翠,象梳欹鬓月初生。
錦屏绡幌麝煙薰。
臨江仙二首 南齊天子寵婵娟,六宮羅绮三千。
潘妃嬌豔獨芳妍。
椒房蘭洞,雲雨降神仙。
縱态迷歡心不足,風流可惜當年。
纖腰婉約步金蓮。
妖君傾國,猶是至今傳。
〔注〕《南史》:東昏侯潘妃,名玉兒。
嘗鑿地為金蓮花,令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後梁武帝入建康,見妃色美,欲納之。
王茂谏曰,此尤物也,不可留。
将以賜田安啟,玉兒不從,自缢死。
〔評〕敷衍史實,味如土飯塵羹。
(《栩莊漫記》) 其二 幽閨欲曙聞莺啭,紅窗月影微明。
好風頻謝落花聲。
隔帏殘燭,猶照绮屏筝。
繡被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煙輕。
淡蛾羞斂不勝情。
暗思閑夢,何處逐雲行。
〔評〕“暗思閑夢,何處逐雲行”,似此則婉轉纏綿,情深一往。
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白雨齋詞話》) “好風頻謝落花聲”三句,與顧夐《玉樓春》後段同意。
(《芷齋詩餘偶評》) 更漏子二首 秋色清,河影澹,深戶燭寒光暗。
绡幌碧,錦衾紅,博山香炷融。
更漏咽,蛩鳴切,滿院霜華如雪。
新月上,薄雲收,映簾懸玉鈎。
其二 煙月寒,秋夜靜,漏轉金壺初永。
羅幕下,繡屏空,燈花結碎紅。
人悄悄,愁無了,思夢不成難曉。
長憶得,與郎期,竊香私語時。
〔注〕《晉書》:韓壽美姿貌,賈充女見而悅之,潛通音好。
時西域貢奇香,一著人則經月不歇。
帝惟賜充。
充女密盜以贻壽。
女冠子二首 碧桃紅杏,遲日媚籠光景。
彩霞深。
香暖薰莺語,風清引鶴音。
翠鬟冠玉葉,霓袖捧瑤琴。
應共吹箫侶,暗相尋。
〔校〕末句,王本“相”字作“香”。
其二 修蛾慢臉,不語檀心一點。
小山妝。
蟬鬓低含綠,羅衣澹拂黃。
悶來深院裡,閑步落花傍。
纖手輕輕整,玉爐香。
〔評〕“香暖”“蟬鬓”四語俱絕對。
而“薰”字“引”字,“低含”“澹拂”字,尤見精神。
(湯顯祖) 清平樂一首 春光欲暮,寂寞閑庭戶。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
含愁獨倚閨帏,玉爐煙斷香微。
正是銷魂時節,東風滿樹花飛。
〔評〕“東風”六字精湛。
凄豔。
(《白雨齋詞評》) 毛熙震詞如《清平樂》之蘊藉,《後庭花》之凄婉,豈與夫豐豔曼睩競麗者比,《菩薩蠻》亦妙。
(《栩莊漫記》) 南歌子二首 遠山愁黛碧,橫波慢臉明。
膩香紅玉茜羅輕。
深院晚堂人靜,理銀筝。
鬓動行雲影,裙遮點屐聲。
嬌羞愛問曲中名。
楊柳杏花時節,幾多情。
〔評〕風流蘊藉,妖而不妖。
(《白雨齋詞評》) 其二 惹恨還添恨,牽腸即斷腸。
凝情不語一枝芳。
獨映畫簾閑坐,繡衣香。
暗想為雲女,應憐傅粉郎。
晚來輕步出閨房。
髻慢钗橫無力,縱猖狂。
〔注〕《魏略》:何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
行步顧影。
《語林》:何平叔美姿儀而絕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
夏日,與熱湯餅,既啖,大汗随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翠钿斜映豔梅妝。
佯不觑人空婉約,笑和嬌語太猖狂。
忍教牽恨暗形相。
〔注〕《香譜》:龍涎香出大食國,其龍多蟠伏于洋中之大石,卧而吐涎,涎浮水面。
土人見衆魚遊泳争噆之,則往取焉。
一曰瑞龍香。
〔校〕首句“裾”字,毛本王本均作“裙”。
吳本有小注雲,“裙”一作“裾”。
其六 碧玉冠輕袅燕钗,捧心無語步香階。
緩移弓底繡羅鞋。
暗想歡娛何計好,豈堪期約有時乖。
日高深院正忘懷。
〔注〕《莊子》:西施病心而矉其裡。
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
《十國詞箋》:南唐後主宮人窅娘,纖麗善舞。
後主作金蓮高六尺,飾以寶物。
令窅娘,以帛纏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蓮花中。
由是人皆效之。
為纏足之始。
《天祿志餘》:《史記》,臨淄女子彈弦跕躧。
又雲,揄修袖,蹑利屣,利者以其首之尖銳而言也。
疑古時舞人已有纏足者。
唐人詩賦,如溫庭筠“耀粲織女之束足”,白居易“小頭鞋履窄衣裳”之類,似此事已不始于五代。
〔評〕毛熙震詞“緩移弓底繡羅鞋”,當為以弓鞋入詞之始。
着一“緩”字,神态具足。
(《栩莊漫記》) 其七 半醉凝情卧繡茵,睡容無力卸羅裙。
玉籠鹦鹉厭聽聞。
慵整落钗金翡翠,象梳欹鬓月初生。
錦屏绡幌麝煙薰。
臨江仙二首 南齊天子寵婵娟,六宮羅绮三千。
潘妃嬌豔獨芳妍。
椒房蘭洞,雲雨降神仙。
縱态迷歡心不足,風流可惜當年。
纖腰婉約步金蓮。
妖君傾國,猶是至今傳。
〔注〕《南史》:東昏侯潘妃,名玉兒。
嘗鑿地為金蓮花,令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後梁武帝入建康,見妃色美,欲納之。
王茂谏曰,此尤物也,不可留。
将以賜田安啟,玉兒不從,自缢死。
〔評〕敷衍史實,味如土飯塵羹。
(《栩莊漫記》) 其二 幽閨欲曙聞莺啭,紅窗月影微明。
好風頻謝落花聲。
隔帏殘燭,猶照绮屏筝。
繡被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煙輕。
淡蛾羞斂不勝情。
暗思閑夢,何處逐雲行。
〔評〕“暗思閑夢,何處逐雲行”,似此則婉轉纏綿,情深一往。
麗而有則,耐人尋味。
(《白雨齋詞話》) “好風頻謝落花聲”三句,與顧夐《玉樓春》後段同意。
(《芷齋詩餘偶評》) 更漏子二首 秋色清,河影澹,深戶燭寒光暗。
绡幌碧,錦衾紅,博山香炷融。
更漏咽,蛩鳴切,滿院霜華如雪。
新月上,薄雲收,映簾懸玉鈎。
其二 煙月寒,秋夜靜,漏轉金壺初永。
羅幕下,繡屏空,燈花結碎紅。
人悄悄,愁無了,思夢不成難曉。
長憶得,與郎期,竊香私語時。
〔注〕《晉書》:韓壽美姿貌,賈充女見而悅之,潛通音好。
時西域貢奇香,一著人則經月不歇。
帝惟賜充。
充女密盜以贻壽。
女冠子二首 碧桃紅杏,遲日媚籠光景。
彩霞深。
香暖薰莺語,風清引鶴音。
翠鬟冠玉葉,霓袖捧瑤琴。
應共吹箫侶,暗相尋。
〔校〕末句,王本“相”字作“香”。
其二 修蛾慢臉,不語檀心一點。
小山妝。
蟬鬓低含綠,羅衣澹拂黃。
悶來深院裡,閑步落花傍。
纖手輕輕整,玉爐香。
〔評〕“香暖”“蟬鬓”四語俱絕對。
而“薰”字“引”字,“低含”“澹拂”字,尤見精神。
(湯顯祖) 清平樂一首 春光欲暮,寂寞閑庭戶。
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
含愁獨倚閨帏,玉爐煙斷香微。
正是銷魂時節,東風滿樹花飛。
〔評〕“東風”六字精湛。
凄豔。
(《白雨齋詞評》) 毛熙震詞如《清平樂》之蘊藉,《後庭花》之凄婉,豈與夫豐豔曼睩競麗者比,《菩薩蠻》亦妙。
(《栩莊漫記》) 南歌子二首 遠山愁黛碧,橫波慢臉明。
膩香紅玉茜羅輕。
深院晚堂人靜,理銀筝。
鬓動行雲影,裙遮點屐聲。
嬌羞愛問曲中名。
楊柳杏花時節,幾多情。
〔評〕風流蘊藉,妖而不妖。
(《白雨齋詞評》) 其二 惹恨還添恨,牽腸即斷腸。
凝情不語一枝芳。
獨映畫簾閑坐,繡衣香。
暗想為雲女,應憐傅粉郎。
晚來輕步出閨房。
髻慢钗橫無力,縱猖狂。
〔注〕《魏略》:何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
行步顧影。
《語林》:何平叔美姿儀而絕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
夏日,與熱湯餅,既啖,大汗随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