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十

關燈
毛熙震十三首 河滿子二首 寂寞芳菲暗度,歲華如箭堪驚。

    緬想舊歡多少事,轉添春思難平。

    曲檻絲垂金柳,小窗弦斷銀筝。

    深院空聞燕語,滿園閑落花輕。

    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長日愁生。

    誰見夕陽孤夢,覺來無限傷情。

     〔評〕“誰見夕陽孤夢”二句稍有情味。

    (《栩莊漫記》) 其二 無語殘妝澹薄,含羞亸袂輕盈。

    幾度香閨眠過曉,绮窗疏日微明。

    雲母帳中偷惜,水精枕上初驚。

    笑靥嫩疑花坼,愁眉翠斂山橫。

    相望隻教添怅恨,整鬟時見纖瓊。

    獨倚朱扉閑立,誰知别有深情。

     〔校〕“幾度”句,王本無“過”字。

     小重山一首 梁燕雙飛畫閣前。

    寂寥多少恨,懶孤眠。

    曉來閑處想君憐。

    紅羅帳,金鴨冷沉煙。

    誰信損婵娟。

    倚屏啼玉箸,濕香钿。

    四肢無力上鞦韆。

    群花謝,愁對豔陽天。

     〔校〕“四肢”句,毛本王本“肢”作“支”。

     〔評〕春思無限,而以“愁對豔陽天”點出,故是有緻。

    (《栩莊漫記》) 定西番一首 蒼翠濃陰滿院。

    莺對語,蝶交飛,戲薔薇。

    斜日倚闌風好,餘香出繡衣。

    未得玉郎消息,幾時歸。

     木蘭花一首 掩朱扉,鈎翠箔,滿院莺聲春寂寞。

    勻粉淚,恨檀郎,一去不歸花又落。

    對斜晖,臨小閣,前事豈堪重想著。

    金帶冷,畫屏幽,寶帳慵薰蘭麝薄。

     後庭花三首 莺啼燕語芳菲節,瑞庭花發。

    昔時歡宴歌聲揭,管弦清越。

    自從陵谷追遊歇,畫梁塵黦。

    傷心一片如珪月。

    閑鎖宮阙。

     〔校〕《詞律》雲,“瑞庭”應作“後庭”。

     〔評〕周密《齊東野語》稱毛詞新警而不為儇薄。

    餘尤愛其《後庭花》。

    不獨意勝,即以調論,亦有隽上清越之緻。

    視文錫蔑如也。

    (王國維) 其二 輕盈舞伎含芳豔,競妝新臉。

    步搖珠翠斂羞蛾,膩鬟雲染。

    歌聲慢發開檀點,繡衫斜掩。

    時将纖手勻紅臉,笑拈金靥。

     〔評〕堆綴麗字,羌無情緻。

    (《栩莊漫記》) 其三 越羅小袖新香蒨,薄籠金钏。

    倚闌無語搖輕扇,半遮勻面。

    春殘日暖莺嬌懶,滿庭花片。

    争不教人長相見,畫堂深院。

     酒泉子二首 閑卧繡帏,慵想萬般情寵。

    錦檀偏,翹股重,翠雲欹。

    暮天屏上春山碧,映香煙霧隔。

    蕙蘭心,魂夢役。

    斂蛾眉。

     其二 钿匣舞鸾,隐映豔紅脩碧。

    月梳斜,雲鬓膩,粉香寒。

    曉花微斂輕呵展,袅钗金燕軟。

    日初升,簾半卷。

    對妝殘。

     〔校〕“卷”字,王本作“掩”。

     末句,各本作“對殘妝”此從《詞律》校改。

     菩薩蠻三首 梨花滿院飄香雪,高樓夜靜風筝咽。

    斜月照簾帏,憶君和夢稀。

    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态。

    屏掩斷香飛,行雲山外歸。

     〔評〕凄清怨抑。

    (《栩莊漫記》) 其二 繡簾高軸臨塘看,雨翻荷芰真珠散。

    殘暑晚初涼,輕風渡水香。

    無聊悲往事,争那牽情思。

    光影暗相催,等閑秋又來。

     〔評〕“等閑秋又來”,無限惆怅。

    (《栩莊漫記》) 其三 天含殘碧融秋色,五陵薄幸無消息。

    盡日掩朱門,離愁暗斷魂。

    莺啼芳樹暖,燕拂回塘滿。

    寂寞對屏山,相思醉夢間。

     李珣三十七首 李珣字德潤。

    先世波斯人。

    蜀秀才。

    著有《瓊瑤集》若幹卷。

     〔注〕李珣字德潤。

    梓州人。

    昭儀李舜弦之兄也。

    珣以小詞為後主所賞。

    嘗制《浣溪沙》詞有“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

    詞家互相傳誦。

    所作有《瓊瑤集》若幹卷。

    (《十國春秋》) 陳垣《回回教進中國源流》雲,《舊唐書·李漢傳》謂敬宗好治宮室,波斯賈人李蘇沙獻沉香亭子材,其後人有李珣及珣兄玹,而《茅亭客話》雲,李四郎名玹,字廷儀,其先波斯國人。

    随僖宗入蜀,授率府率。

    王衍納珣妹為昭儀,而《花間集》僅稱為李秀才,則珣并未為顯宦也,所著《瓊瑤集》今不存,惟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引其所作《海藥本草》,是珣兼通醫藥也。

    《客話》又稱其所吟詩,往往動人。

    國亡不仕,詞多感慨之音。

    是珣之人品亦佼佼者也。

    尹鹗嘗以詩嘲之雲:“異域從來不亂常,李波斯強學文章。

    假饒折得東堂桂,胡臭薰來也不香。

    ”嗟乎。

    五代十國之際,士人風骨掃地,有愧李波斯者多矣。

    珣妹舜弦亦能詩,《随駕遊青城》詩曰:“因随八馬上仙山,頓隔塵埃物象閑。

    隻恐西追王母宴,卻憂難得到人間。

    ”正複琅琅可誦。

    (《栩莊漫記》) 〔評〕雜傳紛紛定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