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評注卷四

關燈
《疑雨》《疑雲》諸集,蓋導源于是。

    宋人如柳黃俳調,無此古拙之筆也。

    (《栩莊漫記》) 酒泉子一首 記得去年,煙暖杏園花正發,雪飄香。

    江草綠,柳絲長。

    钿車纖手卷簾望,眉學春山樣。

    鳳钗低袅翠鬟上,落梅妝。

     〔注〕《初學記》: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檐下,梅花落于額上,成五出之花。

    号為“梅花妝”。

     〔校〕“鳳钗”句,王本無“上”字,分作兩三字句。

     〔評〕遠山眉,落梅妝,石華袖,古語裁新,令人遐想。

    (湯顯祖) 定西番一首 紫塞月明千裡。

    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

    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注〕《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

    漢塞亦然。

    一曰雁門草皆色紫,故名紫塞。

     〔評〕牛峤《定西番》為塞下曲,《望江怨》為閨中曲,是盛唐遺音。

    及讀其“翠蛾愁不擡頭”,“莫信彩箋書裡,賺人腸斷字”,則又刻細似晚唐矣。

    (陸遊) 塞外荒寒,征人夢苦,躍然紙上。

    此亦一窮塞主乎。

    (《栩莊漫記》) 玉樓春一首 春入橫塘搖淺浪,花落小園空惆怅。

    此情誰信為狂夫,恨翠愁紅流枕上。

    小玉窗前嗔燕語,紅淚滴穿金線縷。

    雁歸不見報郎歸,織成錦字封過與。

     〔評〕隽調中時下隽句,隽句中時下隽字,讀之甘芳浃齒。

    (湯顯祖) 西溪子一首 捍撥雙盤金鳳,蟬鬓玉钗搖動。

    畫堂前,人不語,弦解語,彈到昭君怨處。

    翠蛾愁,不擡頭。

     〔注〕《漢書》:單于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賜單于。

     《西京雜記》: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

    使畫工圖形,按圖召幸。

    諸宮人皆賂畫工,獨王嫱不肯。

    後匈奴求美人為阏氏。

    上按圖以昭君行。

    召見,貌為後宮第一。

    帝悔之,而名籍已去,不複更人。

    乃窮按其事,畫工毛延壽等,同日棄市。

     《琴操》:昭君怨者,齊國王穰以其女昭君,獻之元帝,帝不之幸。

    後以一女賜單于,昭君請行。

    及至,單于大悅。

    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

     〔校〕“不擡頭”句,王本“擡”字作“回”。

     〔評〕短句頗不易作。

    此作字字的當,有意有筆,能品也。

    (《白雨齋詞評》) 江城子二首 鵁鶄飛起郡城東。

    碧江空,半灘風。

    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

    簾卷水樓漁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校〕“簾卷”句,王本“漁”字作“魚”。

     〔評〕“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九字風流悲壯。

     松卿詞筆在《花間》亦屬中流,但時有隽語,如此詞“越王宮殿”一語,不悲而神傷,自饒名貴。

    (《栩莊漫記》) 其二 極浦煙消水鳥飛。

    離筵分首時,送金卮。

    渡口楊花,狂雪任風吹。

    日暮空江波浪急,芳草岸,雨如絲。

     〔校〕“日暮”句,王本“空江”作“天空”。

     〔評〕《南史》王晞詩:日蓦當歸去,魚鳥見流連。

    俗本改“蓦”作“暮”,淺矣。

    孟蜀牛峤詞雲:“日蓦天空波浪急。

    ”正用晞語也。

    (《升庵詞品》) 《升庵詞品》謂“暮”字應為“蓦”,不知所據何本。

    今傳各本則均作“日暮”矣。

    愚謂“暮”字自佳,若作“日蓦”,便不成語。

    (《栩莊漫記》) 張泌二十三首 張泌(一作佖)字子澄。

    淮南人。

    仕南唐官至内史舍人。

    入宋遷郎中。

    歸寓毗陵。

    有集一卷。

     〔注〕張佖,常州人。

    後主朝仕為考功員外郎,進中書舍人。

    開寶五年,貶損制度,改内史舍人。

    後主雅好文事,雖當末運,猶留意于科第。

    以佖有文,使知禮部貢舉。

    揭榜之前夕,有程員者,夢人報己與王綸等五人及第。

    員驚喜詣省門,遇揚遂,張觀,曾觊,謂曰:“榜在雞行街,何忽忽至此。

    ”既寤,則聞遂等三人中選。

    其夏,後主疑佖頗任私意。

    命張洎覆試,遂再放王綸等五人。

    乃知洎雖矯佖之弊,然前定固如此。

    明年癸酉附榜,則雞行之應也。

    佖随後主入宋,以故臣見叙。

    太宗朝,佖在史館。

    一日,問曰:“卿家每食多客,叙談何事。

    ”佖曰:“臣之親舊,多客都下,困窮乏食。

    臣累輕而俸優,故常過臣飯,臣不得拒焉。

    然止菜羹而已。

    ”明日,太宗遣快行者,伺其馔客,即坐間取食以進。

    果止糁飯菜羹,仍皆陶器。

    太宗喜其不隐,遷官郎中。

    佖第宅在故裡,人稱“菜羹張家”雲。

    佖為人長者。

    後官河南,每寒食必親拜後主墓,哭之甚哀。

    李氏子孫陵替,常分俸贍給焉。

    《十國春秋》 江南張佖,為李後主内史,以《江城子》二阕得名。

    國亡仕宋,與錢俶谥議,泌每奏駁。

    其人少與鄰女浣衣善。

    經年不見,夜必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