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宋詩詞短說三章

關燈
一山谷詩之學力 “江西詩派”之“一祖”為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後山)、陳與義(簡齋)。

     詩以學力見長者,可以黃山谷為代表。

     詩中之學力,此乃震懾人、唬人。

    學力表現有兩種: 其一,不用典故。

    如《下棋》: 心似蛛絲遊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其二,用典。

    如《登快閣》: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裡歸舟橫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清華喦《西園雅集圖》 詩當經過感情滲透,然後思想不幹枯。

    黃未經感情滲透,後人學之震于其學力。

     二少遊詞好語言 少遊寫景之作如《滿庭芳》:“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 雖不識字人,亦知其為好語言。

    歐陽“一點滄洲白鹭飛”(《采桑子》)寫得大,自在;少遊此詞凄冷、荒涼,可代表秋天凄冷的一面。

     欲見回腸,斷盡薰爐小篆香。

    (秦少遊《減字木蘭花》) 若隻說柔腸寸斷,則隻是說明,不是表現,不成文學。

     三從程垓《小桃紅》說到詠夏 程垓,字正伯,有《書舟詞》。

    其《小桃紅》曰: 不恨殘花妥,不恨殘春破。

    隻恨流光,一年一度,又催新火。

    縱青天白日系長繩,也留得春麼。

    花院重教鎖,春事從教過。

    燒筍園林,嘗梅台榭,有何不可。

    已安排、珍簟小胡床,待日長閑坐。

     詞,偶爾讀一讀,寫一寫,當無不可,但不可以此安身立命,算“文章事業詞人小”(餘之《采桑子·題百因詞集》)。

    若性之所近,習之所好,偶爾一填,第一須摸着詞的調子。

    所謂調子即音節,每詞有每詞的音節。

    想填某一調子,最好取所愛詞人之詞先念幾遍。

    俗說“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于人”,就因社會愛笑人,使得想說實話的人都不敢說了。

     餘前數年有《灼灼花》[65]: 不是昏昏睡,就是沉沉醉。

    誰信平生,年來方識,别離滋味。

    更哪堪酒醒夢回時,剩枕邊清淚。

    此恨何時已,此意無人會。

    南望中原,青山一發,江湖遍地。

    縱相逢已是鬓星星,莫相逢無計。

    [66]此詞即從程詞變來,但比他有力。

    程氏“縱青天白日系長繩,也留得春麼”,系不住,放下了,這是中國人看家本領,順應。

    順應不是反抗。

    餘詞“南望中原,青山一發”,由東坡詩“杳杳天低鹘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澄邁驿通潮閣》)之後句而來。

    唯東坡是北望,餘是南望。

    蘇東坡有時太不在乎,但此首字音好。

     中國舊詩寫夏的少,縱有也隻是寫天之舒長、人之安閑;要不然就是對不得安閑者的憐憫。

    程垓《小桃紅》從春歸寫到夏至,寫到天之舒長、人之安閑。

    天氣可影響人的性情、思想,冬天雖有嚴寒壓迫,還可幹點什麼,夏天人精神易渙散,故有此等作。

     寫夏天的詞,即如東坡之《洞天歌》,也隻是天之舒長、人之安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水殿風涼暗香滿。

     全詞也隻是這三句好。

    [67]前二句寫人,至于寫夏景,第三句真絕了。

    李之儀《鹧鸪天》下阕雲: 随定我,小蘭堂。

    金盆盛水繞牙床。

    時時浸手心頭熨,受盡無人知處涼。

     這是對夏之安閑的享受。

    “受盡無人知處涼”,差不多福都是如此,除此,就不是福。

    夏天什麼地方最涼快?是高粱地頭,是廚房門口。

    所以說,福看你會享不會享。

    雖然福不多,可是人人都有,但說到享福,卻是“受盡無人知處涼”,沒法告訴人。

    現在人不會享福,享福是受用,現在隻知炫耀,不知享福。

    現在人最自私,可又不會自私。

     中國傳統寫詩是要能忍受、能欣賞,故寫夏亦然。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李紳《憫農》)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内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水浒傳》) 這是對不得安閑者的憐憫。

    郭沫若題己集之扉頁有言:“……炎炎的夏日當頭。

    ”[68]此言不是安閑、不是憐憫,是擔當。

    餘之《浣溪沙》: 赤日當頭熱不支,長空降火地流脂。

    人天雞犬盡如癡。

    已沒半星兒雨意,更無一點子風絲。

    這般耐到幾何時。

     此既非安閑之享受,也非對不得安閑者之憐憫,然此亦當與郭氏之擔當不同,此乃描寫,前人不但不敢擔當,且不敢描寫。

     郭氏扉頁題辭非傳統境界,餘之《浣溪沙》亦非傳統境界。

     四姜白石之“幹淨” 姜白石是太“幹淨”。

     其《揚州慢》寫“黍離之悲”,雲:“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

    ” 白石太愛修飾,沒什麼感情。

    白襪子不踩泥,此種人不肯出力、不肯動情。

    姜白石太幹淨,水清無大魚。

    人太幹淨了,不能幹大事,小事留心,大事不成。

    《西遊記》豬八戒過稀柿同,不幹淨,真出力,可佩服。

    “春風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