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的《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關燈
小
中
大
陸遊是南宋的一位大詩人,他的詞數量上雖然比詩少得多,但是有不少感慨國事的作品,風格與辛棄疾相近。他是蘇辛詞派中一位重要的作家。
陸遊集裡有許多記夢的詩,這些詩未必真是記夢,大都是詠懷之作。詩裡寫他有時夢到國防邊境:“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有時夢見戰場上敵人投降的情形:“三更窮虜送降款,天明積甲如丘陵”(《胡無人》),等等。這些詩都充分表現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因為壯志不酬,隻得托之夢寐,所以這些作品又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在他的詞裡,也有這類作品,這首《夜遊宮》就是其中之一: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裡,有誰知,鬓雖殘,心未死!
這首詞是他寄給朋友師伯渾的,師伯渾也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作家,陸遊曾寫了許多詩寄給他。
這首詞開頭三句,“雪曉清笳亂起”是所聞,“鐵騎無聲望似水”是所見。中間插入“夢遊處不知何地”一句,點出是夢中。把第一與第三原來應該連在一起的兩句拆開安排,這樣做并不是因為押韻的緣故,而是使詞的聲情起頓挫作用。“鐵騎無聲望似水”七個字,寫出了軍容的整齊嚴肅,看去好像一條無聲的河流,形象性很強。下面“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是回答上面的“夢遊處不知何地”句,是猜想之辭,也是寫夢境。這幾句通過景語,點出他自己念念不忘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
下片是寫夢醒後失望的感情。所寫的景象與上片恰成為相反的映襯。“寒燈”、“漏聲”和“月斜窗紙”,都是襯托失望和怅惘。“自許封侯在萬裡”一句,語氣振起,而接下來是“鬓雖殘,心未死”兩句,中間插入“有誰知”三個字,也是頓挫作勢,使末二語—人雖然老了,而殺敵雄心依然未死—更顯郁郁不平。若去掉這三個字,語意雖也連屬,而究竟要相形減色。
北宋的周邦彥也有一首《夜遊宮》詞,它的下片是:“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末三句也用“有誰知”三個字。陸遊這首詞可能是受周邦彥的影響,因為周詞是當時一首傳誦的名作。但周詞隻是寫兒女戀情,而陸遊拿它表達愛國思想,字面形式雖同,而内容的思想性大大提高了。并且由于内容不同,在陸遊詞中的“有誰知”三個字,分量也就不同了。這可以說明文字的形式和内容的關系,也可以說明大作家是怎樣善于學習前人的遺作,并從而發展它,提高它。
陸遊集裡有許多記夢的詩,這些詩未必真是記夢,大都是詠懷之作。詩裡寫他有時夢到國防邊境:“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有時夢見戰場上敵人投降的情形:“三更窮虜送降款,天明積甲如丘陵”(《胡無人》),等等。這些詩都充分表現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因為壯志不酬,隻得托之夢寐,所以這些作品又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在他的詞裡,也有這類作品,這首《夜遊宮》就是其中之一: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裡,有誰知,鬓雖殘,心未死!
這首詞是他寄給朋友師伯渾的,師伯渾也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作家,陸遊曾寫了許多詩寄給他。
這首詞開頭三句,“雪曉清笳亂起”是所聞,“鐵騎無聲望似水”是所見。中間插入“夢遊處不知何地”一句,點出是夢中。把第一與第三原來應該連在一起的兩句拆開安排,這樣做并不是因為押韻的緣故,而是使詞的聲情起頓挫作用。“鐵騎無聲望似水”七個字,寫出了軍容的整齊嚴肅,看去好像一條無聲的河流,形象性很強。下面“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是回答上面的“夢遊處不知何地”句,是猜想之辭,也是寫夢境。這幾句通過景語,點出他自己念念不忘沙場殺敵的雄心壯志。
下片是寫夢醒後失望的感情。所寫的景象與上片恰成為相反的映襯。“寒燈”、“漏聲”和“月斜窗紙”,都是襯托失望和怅惘。“自許封侯在萬裡”一句,語氣振起,而接下來是“鬓雖殘,心未死”兩句,中間插入“有誰知”三個字,也是頓挫作勢,使末二語—人雖然老了,而殺敵雄心依然未死—更顯郁郁不平。若去掉這三個字,語意雖也連屬,而究竟要相形減色。
北宋的周邦彥也有一首《夜遊宮》詞,它的下片是:“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末三句也用“有誰知”三個字。陸遊這首詞可能是受周邦彥的影響,因為周詞是當時一首傳誦的名作。但周詞隻是寫兒女戀情,而陸遊拿它表達愛國思想,字面形式雖同,而内容的思想性大大提高了。并且由于内容不同,在陸遊詞中的“有誰知”三個字,分量也就不同了。這可以說明文字的形式和内容的關系,也可以說明大作家是怎樣善于學習前人的遺作,并從而發展它,提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