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變文

關燈
昔周國欲末,六雄競起,八□诤(争)侵。

     南有楚國平王,安仁(人)治化者也。

    王乃朝庭萬國,神威遠振,統領諸邦。

    外典明台,内昇宮殿。

    南與天門作鎮,北以淮海為關,東至日月為邊,西與佛國為境。

    開山川而地軸,調律呂以辯陰陽。

    駕紫極以定天阙,撼黃龍而來負翼。

    六龍降瑞,地像嘉和,風不鳴條,雨不破塊。

    街衢道路,濟濟锵锵,蕩蕩坦坦然,留名萬代。

     楚之上相,姓仵(伍)名奢,文武附身,情存社稷。

    手提三尺之劍,清(請)讬六尺之軀。

    萬邦受命,性行淳直,議(儀)節忠貞,意若風雲,心如鐵石,恒懷匪懈,宿夜兢兢。

    事君□緻為美,順而成之;主若有僣,犯顔而谏。

     伍奢乃有二子,見事於君。

    小者子胥,大名子尚。

    一事梁國,一事鄭邦,并悉忠貞,為人洞達。

     楚王太子,長大未有妻房。

    王問百官:“誰有女堪為妃後?朕聞國無東宮,半國曠地,東海流泉溢,樹無枝,半樹死;太子為半國之尊,未有妻房,卿等如何?”大夫魏陵啟言王曰:“臣聞秦穆公之女,年登二八,美麗過人。

    眉如盡月,頰似凝光,眼似流星,面如花色。

    發長七尺,鼻直顔方,耳似珰珠,手垂過膝,拾指纖長。

    願王出敕,與太子平章。

    傥若得稱聖情,萬國和光善事。

    ”遂遣魏陵,召募秦公之女。

    楚王喚其魏陵曰:“勞卿遠路,冒涉風霜。

    ” 其王見女,姿容麗質,忽生狼虎之心。

    魏陵曲取王情:“願陛下自納為紀後。

    東宮太子,别與外求。

    美女無窮,豈妨大道。

    ”王聞魏陵之語,喜不自昇(勝),即納秦女為妃,在内不朝三日。

     伍奢聞之,忿怒。

    不懼雷電之威,披發直至殿前,觸聖情而直谏。

    王即驚懼,問曰:“有何不祥之事?”伍奢啟曰:“臣今見王無道,慮恐失國喪邦。

    忽若國亂臣逃,豈不由秦公之女!與子娶婦,自納為妃,共子争妻,可不慚於天地!此乃混沌法律,颠倒禮儀。

    臣若谏交,恐社稷難存!”王乃面慚失色,羞見群臣。

    “國相,可不聞道,成謀不說,覆水難收;事已如斯,勿複重谏!” 伍奢見王無道,自納秦女為妃,不懼雷電之威,觸聖情而直谏:“陛下是萬人之主,統領諸邦,何得信受魏陵之言!”(下阙) 孝之心,□果救吾之難,幽冥懸……别。

    子尚遠承父書相喚,悲泣将……平王囚禁,遠書相命,欲救慈父,……王曰:“卿父今被嚴刑,囚系□於阱……救父愆,何名孝子?卿須急去,更莫再三。

    ”子尚即辭鄭王,星夜奔於梁國,見弟子胥,具言書意。

    “今為平王無道,信受佞臣之言,因系慈父之身,拟将嚴峻,吾今遠至,喚弟相随。

    事意不得久停,願弟急須裝束。

    ”子胥見兄所說,遙知父被勾留,逆委事由,書當多僞。

    報其兄曰:“平王無道,乃用賊臣之言,囚禁父身,拟将誅剪。

    見我兄弟在外,慮恐在後雠宛(怨),詐作慈父之書,違道妄相下脫,此之情況,足得一……誅戮,駝(馳)書相命,必是妖言,拟收……不可登途,由如鈍鳥蕩羅,泉魚(下阙) “今卻返具述胥言。

    適有粗疏,請君勿責。

    ”使人得語,便即卻回,将繩自縛,乃見平王。

    啟平王曰: “奉命身充為急使,月夜奔波曆數州, 會稽山南相趁及,拔劍拟欲斬臣頭。

     臣懼子胥手中劍,子胥怕臣俱總收。

     彼此相拟不相近,遙語聲聲說事由。

     卻回報你平王道,即日興兵報父雠。

    ”楚帝聞此語,怕(拍)陛大嗔:“勃逆小人,何由可耐。

    一寸之草,豈合量天;一笙毫毛,拟拒爐炭。

    子胥狂語,何足可觀;風裡野言,不須采拾!”楚王使獄中喚出仵奢、子尚,處法徒刑。

    子尚臨死之前,仰面向天歎而言曰:“吾當不用弟語,遠來就父同誅,奈何!奈何!更知何道?吾死之後,願弟得存。

    忽爾天道開通,為父雠冤殺楚。

    ”遺語已訖,便即殺之。

    父子二人,同時誅戮。

     楚王出敕,遂捉子胥處,若為? 敕曰:“梁國之臣,逆賊子胥,父事於君,不能忠謹,徒(圖)謀社稷,暴虎貪殘。

    子尚鄭國之臣,并父同時殺訖。

    唯有子胥逃逝,目下未獲。

    如能捉獲送身,賞金千斤,封邑萬戶。

    隐藏之者,法有常刑。

    先斬一身,然誅九族。

    所由寬縱,解任科徵,盡日奏聞。

    固(锢)身送上。

    ”敕既行下,水楔(洩)不通,州縣相知,榜标道路。

    村坊搜括,誰敢隐藏;競拟追收,以貪重賞。

     子胥行至莽蕩山間,按劍悲歌而歎曰: 子胥發分(忿)乃長籲,大丈夫屈厄何嗟歎。

     天網恢恢道路窮,使我恓惶沒投竄。

     渴乏無食可充腸,回野連翩而失伴。

     遙聞天漸(塹)足風波,山嶽岧峣接雲漢。

     窮洲旅際絕舟船,若為得達江南岸, 上倉(蒼)傥若逆人心,不免此處生留難。

    悲歌以(已)了,更複前行,信業随緣,至於颍水。

    風來拂耳,聞有打沙(紗)之聲,不敢前蕩,隈形即立。

     子胥行至颍水旁,渴乏饑荒難進路, 遙聞空裡打紗聲,屈節斜身便即住。

     慮恐此處人相掩,撚腳攢形而映樹; 量久穩審不須驚,漸向樹間偷眼觑。

     津傍更亦沒男夫,唯見輕盈打紗女, 水底将頭百過窺,波上玉腕千回舉。

     即欲向前從乞食,心意懷疑生遊(猶)豫, 進退不敢辄谘量,踟蹰即欲低頭去。

     女子泊(拍)紗於水,舉頭忽見一人。

    行步獐狂,精神恍惚,面帶饑色,腰劍而行,知是子胥。

    乃懷悲曰:“兒聞桑間一食,靈辄為之扶輪;黃雀得藥封瘡,銜白環而相報。

    我雖貞潔,質素無虧,今於水上泊紗,有幸得逢君子,雖即家中不被(備),何惜此之一餐。

    ”緩步岸上而行,乃喚:“遊人且住,劍客是何方君子?何國英才?相貌精神,容儀聳幹。

    緣何急事,步涉長途。

    失伴周章,精神恍惚。

    觀君面色,必然心有所求。

    若非俠客懷冤,定被平王捕捉?兒有貧家一惠,敢屈君餐。

    情裡如何?希垂降步。

    ”子胥答曰:“仆是楚人,身充越使,比緣貢獻,西進楚王。

    及與梁鄭二國計會軍國,乘肥卻返,行至小江,遂被狂賊侵欺,有幸得存。

    今日登山蓦嶺,糧食罄窮,空中聞娘子打紗之聲,觸處尋聲訪覓。

    下官形骸若此,自拙為人,恐失王逞(程),奔波有實;今遊會稽之路,從何可通?乞為指南,不敢忘(望)食!”女子答曰:“兒聞古人之語,蓋不虛言。

    情去意實難留。

    斷弦由可續,君之行李,足亦可知。

    見君盼後看前,面帶愁容而步涉,江山迢遞,冒染風塵,今乃不棄卑微,敢欲邀君一食: 兒家本住南陽縣,二八容光如皎練, 泊紗潭下照紅妝,水上荷花不如面。

     客行由同海泛舟,博(薄)暮皈巢畏日晚, 傥若不棄是卑微,願君努力當餐飯。

    ” 子胥即欲前行,再三苦被留連,人情實亦難通,水畔蹲身,即坐吃飯。

    三口便即停餐,醜賀(荷)女人,即欲進發。

    更蒙女子勸谏,盡足食之。

    慚愧彌深,乃論心事。

    子胥答曰: “下官身是仵子胥,避楚逃逝入南吳, 慮恐平王相捕逐,為此星夜涉窮途。

     蒙賜一餐堪充飽,未審将何得相報! 身輕體健目精明,即欲取别登長路。

     仆是棄背帝鄉賓,今被平王見尋讨, 恩澤不用語人知,幸願娘子知懷抱。

    ” 子胥語已向前行,女子号咷發哭聲: “旅客惸惸實可念,以死匍匐乃貪生。

     食我一餐由未足,婦人不惬丈夫情。

     君雖貴重相辭謝,兒意慚君亦不輕。

    ” 語已含啼而拭淚,“君子容儀頓憔悴, 傥若在後被追收,必道女子相帶累。

     三十不與丈夫言,與母同居住鄰裡, 嬌愛容光在目前,列(烈)女忠貞浪虛棄。

    ” 喚言仵相物(勿)懷拟(疑),遂即抱石投河死。

     子胥回頭聊長望,憐念女子懷惆怅, 遙見抱石透河亡,不覺失身稱冤枉。

     無端颍水滅人蹤,落淚悲嗟倍凄怆: 傥若在後得高遷,唯贈百金相殡葬!” 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