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選注 四

關燈
孔平仲 孔平仲(生年死年不詳)字毅父,新喻人,有《朝散集》。

    當時把他和他哥哥文仲、武仲跟蘇轼、蘇轍并稱,所謂“二蘇三孔”。

    他的詩比兩位哥哥的好,很近蘇轼的風格。

    郭祥正《青山集》續集裡的詩篇差不多全是孔平仲的作品,後人張冠李戴,錯編進去的,就像洪邁《野處類稿》裡的詩篇差不多全是朱熹父親朱松的作品一樣,這一點也許應該提起。

     霁夜 寂曆簾栊深夜明,搖回清夢戍牆鈴[1]。

    狂風送雨已何處?淡月籠雲猶未醒。

    早有秋聲随堕葉,獨将涼意伴流螢。

    明朝準拟南軒望,洗出廬山萬丈青。

     *** [1]城牆上看守人搖的鈴;古代守夜不但“擊柝”,而且“鳴铎”,《西遊記》第五十二回所說:“又有些該班坐夜的,滌滌托托,梆鈴齊響。

    ” 禾熟[1] 百裡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窦[2]谷登場。

    老牛粗了耕耘債,齧草坡頭卧夕陽。

     *** [1]清初畫家恽格《瓯香館集》卷十《村樂圖》跟這首隻有三個字不同——“鳴泉落窦”作“寒溝水落”;大約是恽格借這首詩來題畫,後人因此誤編入他的詩集裡。

     [2]因為是秋季,水退了些。

     張舜民 張舜民(生年死年不詳)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齋,邠州人,有《畫墁集》。

    他是陳師道的姊夫,和蘇轼友好,作詩師法白居易[1]。

     *** [1]《瀛奎律髓》卷二十七張舜民《次韻賦楊花》詩的批語;這首詩亦見祝穆《事文類聚》後集卷二十三,是《畫墁集》和《補遺》裡漏收的。

     打麥 打麥打麥,彭彭魄魄,聲在山南應山北。

    四[1]月太陽出東北,才離海峤麥尚青,轉到天心麥已熟。

    鹖旦[2]催人夜不眠,竹雞叫雨雲如墨。

    大婦腰鐮出,小婦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為樂,敢憚頭枯面焦黑。

    貴人薦廟已嘗新,酒醴雍容會所親;曲終厭饫勞[3]童仆,豈信田家未入唇。

    盡将精好輸公賦,次把升鬥求市人。

    麥秋正急又秧禾,豐歲自少兇歲多,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麥詞,兼作[4]插禾歌。

     *** [1]“四”字《皇朝文鑒》卷十三作“五”。

     [2]據說是一種“夜鳴求旦”的動物。

     [3]“曲”指宴會時的歌舞,“勞”是慰勞、賞給的意思。

     [4]一當兩用。

     村居[1]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2]。

     *** [1]《畫墁集》和《補遺》裡沒有收這首,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六引作舒亶的詩;現在根據胡仔《苕溪漁隐叢話》後集卷三十引《複齋漫錄》(這一條也被明人誤輯入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歸入張舜民名下。

     [2]同時有幾個詩人都寫這種景象,例如蘇邁的斷句說:“葉随流水歸何處?牛帶寒鴉過别村。

    ”(《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三《書邁詩》)賀鑄的《快哉亭朝暮寓目》詩說:“水牯負鸲鹆。

    ”(《慶湖遺老集》卷五) 賀鑄 賀鑄(1063—1120)字方回,自号慶湖遺老,衛州人,有《慶湖遺老集》。

    在當時不屬“蘇門”而也不入江西派的詩人裡,他跟唐庚算得藝術造詣最高的兩位。

    他是個詞家,有一部分受唐人李商隐、溫庭筠等影響的詩常教人想起晏殊的詞來,跟他自己的詞境也相近;但是他另有些詩絕然不是這種細膩柔軟的風調,用了許多“之”“乎”“者”“也”之類的語助詞,又像“打油”體,又像理學家邵雍的《擊壤集》體。

    他最好的作品都是開朗幹淨,沒有“頭巾氣”,也沒有“脂粉氣”的。

     清燕堂 雀聲啧啧燕飛飛,在得[1]殘紅一兩枝。

    睡思乍來還乍去,日長披卷下簾時。

     *** [1]剩下來。

     野步 津頭微徑望城斜,水落孤村格[1]嫩沙。

    黃草庵中疏雨濕,白頭翁妪坐看[2]瓜。

     *** [1]阻隔。

     [2]看守。

     題諸葛谼田家壁地名諸葛亮谼,在烏江北八十裡,與江南石頭城相望[1] 晚度孔間谼,林間訪老農。

    行沖落葉徑,坐聽隔江鐘[2]。

    後舍燈猶織,前溪水自舂[3]。

    無多遊宦興,蔔隐幸相容。

     *** [1]“谼”音“洪”,烏江在安徽和縣東北,石頭城就是南京。

     [2]《慶湖遺老集》卷三《宿寶泉山慧日寺》詩也說:“風從何許來,曆曆江南鐘。

    ” [3]指水碓,參看岑參《題山寺僧房》:“山碓水能舂”,白居易《尋郭道士不遇》:“雲碓無人水自舂。

    ” 宿芥塘佛祠 壁間得魏湘、畢平仲、張士宗回所留字,皆吾故人也。

     青青麥[1]欲抽芒,浩蕩東風晚更狂。

    微徑斷橋尋古寺,短籬高樹隔橫塘。

    開門未掃楊花雨,待晚[2]先燒柏子香。

    底許暫忘行役倦,故人題字滿長廊。

     *** [1]大麥,“”音“礦”。

     [2]一作“曉”,恐怕是後人看見這首詩用了兩個“晚”字亂改的。

    這首詩都是寫當日的情事,層次分明:隔堤看見寺院,覓路到門口,一進去隻見滿地楊花,天還沒黑,佛像前早已點起夜香。

    假使改為“曉”字,不但突兀不連貫,而且剛休息了一宵,就說“底許暫忘行役倦”,也說不過去。

    “楊花雨”襯出第二句“東風狂”來。

    結尾兩句的情景可參觀周邦彥《浣溪沙》:“下馬先尋題壁字。

    ” 唐庚 唐庚(1071—1121)字子西,丹稜人,有《眉山唐先生文集》。

    他和蘇轼算得小同鄉,也貶斥在惠州多年,身世有點相像,而且很佩服蘇轼。

    可是他們兩人講起創作經驗來,一個是歡天喜地,一個是愁眉苦臉。

    蘇轼說:“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逾此者”[1];唐庚的話恰好相反:“詩最難事也!吾……作詩甚苦,悲吟累日,然後成篇……明日取讀,瑕疵百出,辄複悲吟累日,返複改正……複數日取出讀之,病複出,凡如此數四”[2]。

    唐庚還有句名言:“詩律傷嚴似寡恩”[3],若用朱熹的生動的話來引申,就是:“看文字如酷吏治獄,直是推勘到底,決不恕他,用法深刻,都沒人情”[4]。

    因此,他在當時可能是最簡煉、最緊湊的詩人,雖然也搬弄故典,還不算厲害,隻是煉字煉句常有弄巧成拙的地方。

     *** [1]何薳《春渚紀聞》卷六。

     [2]《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二十八《自說》。

     [3]見《文集》卷三《遣興》詩,強幼安《唐子西文錄》裡有說明。

     [4]《語類》卷十,又卷一百一、卷一百四。

     訊囚[1] 參軍[2]坐廳事,據案嚼齒牙。

    引囚到庭下,囚口争喧嘩。

    參軍氣益振,聲厲語更切:“自古官中财,一一民膏血。

    為吏掌管鑰,反竊以自私;人不汝誰何,如摘颔下髭[3]。

    事老惡自張,證佐日月明。

    推窮見毛脈,那可口舌争?”[4]有囚奮然出,請與參軍辨:“參軍心如眼,有睫不自見[5]。

    參軍在場屋[6],薄薄有聲稱。

    隻今作參軍,幾時得骞騰[7]?無功食國祿,去竊能幾何?上官乃容隐[8],曾不加譴诃。

    囚今信有罪,參軍宜揣分;等是為貧計,何苦獨相困!”參軍噤無語,反顧吏卒羞;包裹琴與書,明日吾歸休[9]。

     *** [1]這是寫大小官吏都是盜賊;小吏因貪污受處分,可是審問他的上官其實也是彼此彼此。

     [2]“參軍”在這裡指排場十足的官員,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