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詞九首

關燈
清平樂 别來春半。

    觸目愁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

    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此首即景生情,妙在無一字一句之雕琢,純是自然流露,豐神秀絕。

    起點時間,次寫景物。

    “砌下”兩句,即承“觸目”二字寫實。

    落花紛紛,人立其中;境乃靈境,人似仙人。

    拂了還滿,既見落花之多,又見描摹之生動。

    愁腸之所以斷者,亦以此故。

    中主是寫風裡落花,後主是寫花裡愁人,各極其妙。

    下片,承“别來”二字深入,别來無信一層,别來無夢一層。

    着末,又融合情景,說出無限離恨,眼前景,心中恨,打并一起,意味深長。

    少遊詞雲:“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

    ”周止庵以為神來之筆,實則亦襲此詞也。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此首憶舊詞,一片神行,如駿馬馳坂,無處可停。

    所謂“恨”,恨在昨夜一夢也。

    昨夜所夢者何?“還似”二字領起,直貫以下十七字,實寫夢中舊時遊樂盛況。

    正面不着一筆,但以舊樂反襯,則今之愁極恨深,自不待言。

    此類小詞,純任性靈,無迹可尋,後人亦不能規摹其萬一。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鬓銷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别離歌。

    揮淚對宮娥。

     此首後主北上後追賦之詞。

    上片,極寫當年江南之豪華,氣魄沉雄,實開宋人豪放一派。

    換頭,驟轉被虜後之凄涼與被虜後之憔悴。

    今昔對照,警動異常。

    “最是”三句,忽憶當年臨别時最慘痛之事。

    當年江南陷落之際,後主哭廟,宮娥哭主,哀樂聲、悲歌聲、哭聲合成一片,直幹雲霄,甯複知人間何世耶!後主于此事,印象最深,故歸汴以後,一念及之,辄為腸斷。

    論者謂此詞凄怆,與項羽拔山之歌,同出一揆。

    後主聰明仁恕,不獨笃于父子昆弟夫婦之情,即臣民宮娥,亦無不一體愛護。

    故江南人聞後主死,皆巷哭失聲,設齋祭奠。

    而宮娥之入掖庭者,又手寫佛經,為後主資冥福,亦可見後主感人之深矣。

     搗練子 深院靜,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栊。

     此首聞砧而作。

    起兩句,叙夜間庭院之寂靜。

    “斷續”句,叙風送砧聲,庭愈空,砧愈響,長夜迢迢,人自難眠,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

    “無奈”二字,曲筆徑轉,貫下十二字,四層含意。

    夜既長,人又不寐,而砧聲、月影,複并赴目前,此境凄迷,此情難堪矣。

    楊升庵謂此乃《鹧鸪天》下半阕。

    然平仄不合,楊說殊不可信。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鈎。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此首寫别愁,凄惋已極。

    “無言獨上西樓”一句,叙事直起,畫出後主愁容。

    其下兩句,畫出後主所處之愁境。

    舉頭見新月如鈎,低頭見桐陰深鎖,俯仰之間,萬感萦懷矣。

    此片寫景亦妙,惟其桐陰深黑,新月乃愈顯明媚也。

    下片,因景抒情。

    換頭三句,深刻無匹,使有千絲萬縷之離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斷。

    理還亂”,則離愁之紛繁可知。

    所謂“别是一般滋味”,是無人嘗過之滋味,惟有自家領略也。

    後主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