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為我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在外地演出。
今晚在布達佩斯,明晚可能在倫敦或巴黎或東京。
” 拉臘感到如釋重負。
“噢。
菲利普,給我談談你的情況。
” “哪方面的?” “所有方面的。
” 菲利普笑道:“那至少也得5分鐘。
” “不,我可不是跟你說着玩兒。
我真的想了解你。
” 他深深吸了口氣。
“好吧。
我父母都是維也納人,父親是樂隊指揮,母親是鋼琴教師。
為逃脫希特勒的魔爪,他們離開了維也納,定居波士頓,在那兒生下了我。
” “你從小就知道你想成為鋼琴家嗎?” “是的。
” 6歲的時候,一天,他正在練鋼琴,父親怒氣沖沖地沖進琴房。
“錯啦,錯啦,錯啦!你難道連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分不清嗎?”他毛茸茸的手指在樂譜上使勁戳着。
“這是小三和弦,小三和弦,懂了嗎?” “爸,求您放我出去吧?夥伴們在外面等我。
” “不行!你必須坐在這裡直到練準為止”。
8歲時,那天上午他練了四個鐘頭,跟父母親大吵了一場。
“我恨鋼琴!”他哭喊着說,“我決不想再碰一下。
” 他母親說:“那好。
你這就把小行闆再彈給我聽聽。
” 10歲時,公寓裡坐滿了客人,大多是他父母過去在維也納的朋友,全是音樂家。
“菲利普準備這就彈點什麼給我們聽聽。
”他母親宣布說。
“我們很想聽聽小菲利普彈奏。
”他們以一副施恩于人的口吻齊聲說。
“彈莫紮特,菲利普。
” 菲利普盯着一張張不耐煩的臉,在鋼琴前坐了下來,十分生氣。
客人們繼續閑聊着。
他彈了起來,手指在鍵琴上跳動着。
閑談頓時停住了。
他彈的是一支莫紮特協奏曲,他把這曲子彈活了。
此刻他就是莫紮特,屋子裡充溢着這位大師的魔力。
菲利普的手指敲完最後一組和弦時,屋子裡一派肅靜。
父母的朋友們一齊沖到鋼琴前。
誇他、捧他,興奮不已。
聽着他們的掌聲和贊語,他頓然悟到:這就是他的才能所在,他的一生将注定與鋼琴為伴。
“是的,我從小就知道我想成為鋼琴家。
”菲利普告訴拉臘說。
“你在哪裡學的鋼琴?” “14歲前一直跟母親學,然後父母送我到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深造。
” “那段時光愉快嗎?” “非常愉快。
” 14歲時。
他隻身一人來到舉目無親的費城。
柯蒂斯音樂學院就在裡滕豪斯廣場附近的四幢建築内。
這是美國堪與莫斯科音樂學院媲美的高等音樂學府。
它的畢業生中有塞缪爾·巴伯①、倫納德·伯恩斯坦②、吉安-卡洛·梅諾蒂③,彼特·塞金等一二十位傑出音樂家。
『①美國著名作曲家。
』 『②美國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 『③意裔美籍名作曲家。
』 “你在那裡孤獨嗎?” “不。
” 他很傷心,這以前他不曾離開過家。
他報考了柯蒂斯音樂學院,到被錄取時,他才意識到他将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
再也不能回家了。
老師們很快認識到這個少年學子是位天才。
教他鋼琴課的是伊莎貝拉·文格羅娃和魯道夫·塞金。
菲利普既修鋼琴,又修樂理、和聲學、配器、長笛等。
課餘,他和其他同學一道演奏室内樂。
鋼琴,這從他3歲起父母就強迫他練習的樂器,如今成了他生活的中心;鋼琴在他手中變成了神奇的樂器,手指一動,他能從中喚起激情,喚出羅曼司,喚出風雨雷電。
它說的是一種宇宙語言。
“18歲那年我和底特律交響樂團合作舉辦了第一場個人音樂會。
” “當時你害怕嗎?” 他害怕極了。
他發覺在一幫朋友面前演奏是一回事,而面對偌大的禮堂,面對台下掏錢來聽他演奏的黑壓壓的觀衆,卻是另一回事。
他緊張得在後台踱來踱去,突然舞台經理一把拉住他的臂膀,說:“去呀,該你上場了!”他永遠忘不了他走上前台時的感覺,當時,觀衆對他報以熱烈掌聲。
他在鋼琴前坐下,緊張感頃刻飛到了九霄雲外。
自那以後,他的生活便成了音樂會馬拉松。
他到歐洲各地巡回演出,每到一處,聲名與日俱增。
威廉·埃勒比,一位對藝術家舉足輕重的經理人,答應出任他的代理。
兩年時間,菲利普·阿
今晚在布達佩斯,明晚可能在倫敦或巴黎或東京。
” 拉臘感到如釋重負。
“噢。
菲利普,給我談談你的情況。
” “哪方面的?” “所有方面的。
” 菲利普笑道:“那至少也得5分鐘。
” “不,我可不是跟你說着玩兒。
我真的想了解你。
” 他深深吸了口氣。
“好吧。
我父母都是維也納人,父親是樂隊指揮,母親是鋼琴教師。
為逃脫希特勒的魔爪,他們離開了維也納,定居波士頓,在那兒生下了我。
” “你從小就知道你想成為鋼琴家嗎?” “是的。
” 6歲的時候,一天,他正在練鋼琴,父親怒氣沖沖地沖進琴房。
“錯啦,錯啦,錯啦!你難道連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分不清嗎?”他毛茸茸的手指在樂譜上使勁戳着。
“這是小三和弦,小三和弦,懂了嗎?” “爸,求您放我出去吧?夥伴們在外面等我。
” “不行!你必須坐在這裡直到練準為止”。
8歲時,那天上午他練了四個鐘頭,跟父母親大吵了一場。
“我恨鋼琴!”他哭喊着說,“我決不想再碰一下。
” 他母親說:“那好。
你這就把小行闆再彈給我聽聽。
” 10歲時,公寓裡坐滿了客人,大多是他父母過去在維也納的朋友,全是音樂家。
“菲利普準備這就彈點什麼給我們聽聽。
”他母親宣布說。
“我們很想聽聽小菲利普彈奏。
”他們以一副施恩于人的口吻齊聲說。
“彈莫紮特,菲利普。
” 菲利普盯着一張張不耐煩的臉,在鋼琴前坐了下來,十分生氣。
客人們繼續閑聊着。
他彈了起來,手指在鍵琴上跳動着。
閑談頓時停住了。
他彈的是一支莫紮特協奏曲,他把這曲子彈活了。
此刻他就是莫紮特,屋子裡充溢着這位大師的魔力。
菲利普的手指敲完最後一組和弦時,屋子裡一派肅靜。
父母的朋友們一齊沖到鋼琴前。
誇他、捧他,興奮不已。
聽着他們的掌聲和贊語,他頓然悟到:這就是他的才能所在,他的一生将注定與鋼琴為伴。
“是的,我從小就知道我想成為鋼琴家。
”菲利普告訴拉臘說。
“你在哪裡學的鋼琴?” “14歲前一直跟母親學,然後父母送我到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深造。
” “那段時光愉快嗎?” “非常愉快。
” 14歲時。
他隻身一人來到舉目無親的費城。
柯蒂斯音樂學院就在裡滕豪斯廣場附近的四幢建築内。
這是美國堪與莫斯科音樂學院媲美的高等音樂學府。
它的畢業生中有塞缪爾·巴伯①、倫納德·伯恩斯坦②、吉安-卡洛·梅諾蒂③,彼特·塞金等一二十位傑出音樂家。
『①美國著名作曲家。
』 『②美國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
』 『③意裔美籍名作曲家。
』 “你在那裡孤獨嗎?” “不。
” 他很傷心,這以前他不曾離開過家。
他報考了柯蒂斯音樂學院,到被錄取時,他才意識到他将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
再也不能回家了。
老師們很快認識到這個少年學子是位天才。
教他鋼琴課的是伊莎貝拉·文格羅娃和魯道夫·塞金。
菲利普既修鋼琴,又修樂理、和聲學、配器、長笛等。
課餘,他和其他同學一道演奏室内樂。
鋼琴,這從他3歲起父母就強迫他練習的樂器,如今成了他生活的中心;鋼琴在他手中變成了神奇的樂器,手指一動,他能從中喚起激情,喚出羅曼司,喚出風雨雷電。
它說的是一種宇宙語言。
“18歲那年我和底特律交響樂團合作舉辦了第一場個人音樂會。
” “當時你害怕嗎?” 他害怕極了。
他發覺在一幫朋友面前演奏是一回事,而面對偌大的禮堂,面對台下掏錢來聽他演奏的黑壓壓的觀衆,卻是另一回事。
他緊張得在後台踱來踱去,突然舞台經理一把拉住他的臂膀,說:“去呀,該你上場了!”他永遠忘不了他走上前台時的感覺,當時,觀衆對他報以熱烈掌聲。
他在鋼琴前坐下,緊張感頃刻飛到了九霄雲外。
自那以後,他的生活便成了音樂會馬拉松。
他到歐洲各地巡回演出,每到一處,聲名與日俱增。
威廉·埃勒比,一位對藝術家舉足輕重的經理人,答應出任他的代理。
兩年時間,菲利普·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