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70年代末期,是一個經濟增長、風雲變幻和令人鼓舞的年代。

    1976年以色列成功地襲擊了恩德培機場①。

    毛澤東在這一年去世。

    詹姆斯·厄爾·卡特當選為美國總統。

     『①以色列突擊隊突襲烏幹達恩德培機場,營救了扣押在那裡的人質。

    』 拉臘又建造了一幢寫字樓。

     1977年,查利·卓别林逝世。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于同年猝死。

     拉臘建造了芝加哥最大的購物商場。

     1978年,吉姆·瓊斯教士及其911名“人民聖殿教”追随者在圭亞那集體自殺。

    美國承認了中國。

    巴拿馬運河條約獲得批準。

     拉臘在羅傑斯公園建造了一大片高層住宅小區。

     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在戴衛營簽署和約。

    美國三哩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

    伊朗原教旨主義信徒攻占了美國大使館。

     拉臘在芝加哥市北的迪爾菲爾德區建造了一幢摩天大樓、一處景色迷人的旅遊勝地和一家鄉村俱樂部。

     拉臘很少出外參加社交活動。

    偶爾想輕松一下時,通常去找一家演奏爵士樂的俱樂部消遣消遣。

    她喜歡去安迪斯俱樂部,那裡有第一流的爵士樂演奏家。

    她愛聽馮·弗裡曼大師的薩克管演奏,愛聽安東尼·布拉克斯頓的雙簧管演奏,還有阿爾特·霍迪斯的鋼琴演奏。

     拉臘實在無暇去孤獨。

    她每天都要和她的“家人們”聚會。

    建築師、建築工、木工、電工、測量員、管子工。

    她的全部心思都凝聚在她的建築工程上了。

    芝加哥就是她的舞台,而她就是這舞台上的明星。

     她的事業如日中天,比她夢想的還要飛黃騰達。

    然而她卻沒有個人的生活。

    她與肖恩·麥卡利斯特的那段經曆,敗壞了她對兩性關系的胃口。

    她迄今未能遇上一個能使她看上一兩天而不感覺膩味的男人。

    在拉臘的意識深層裡,藏着一張朦朦胧胧的面孔。

    她曾經在哪兒見到過這張面孔,并且渴望還能見到它,但似乎永遠也無法清晰地抓住這張面孔。

    有時候,刹那間,她剛要捕捉住這張面孔,它卻轉瞬即逝。

     她的身後有無數追求者:從商業經理、石油大腕到詩人,甚至還有幾位她的雇員。

    拉臘對他們都很友好,但從不允許這種友誼超過晚上在門檻外握手道别的界限。

     就在此時,拉臘發現一個迷上了自己的人——彼得·瑞安。

    瑞安是她某個建築工程上的工段長,是一位身材魁梧、長得很帥的小夥子,說話時帶着愛爾蘭口音,很愛笑。

    拉臘開始經常往瑞安幹活的工段跑,而且越來越頻繁。

    他們表面上是在讨論工程上的事情,但内心裡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能請你一塊兒吃晚飯嗎?”瑞安有一次問她,在發“晚飯”這個詞的尾音時,他拉得長長的。

     拉臘感到心頭微微發跳,“可以。

    ” 瑞安開車到公寓來接拉臘,但是他倆壓根就沒有出去吃飯。

    “天哪,你真是個尤物!”他說道,一雙強有力的臂膀摟住了她。

     她已準備委身于他。

    他倆之間的前奏已持續了數月之久。

    瑞安抱起她進了卧室,他們迫不及待地同時脫掉了衣服。

    瑞安身體強健,肌肉結實,這忽然令拉臘想起了肖恩·麥卡利斯特矮胖沉重的軀體。

    須臾間瑞安已将她放到了床上,俯在她的身上。

    他用手和舌頭觸遍了她的全身,使她發出快活的尖叫聲。

     當他們都過去了之後,便彼此偎依在對方的臂彎裡。

    “我的天呀,”瑞安輕聲說,“你簡直不可思議。

    ” “你也是。

    ”拉臘細語道。

     她記不得自己是否曾有過比這更快樂的時刻。

    瑞安就是她渴望的人,他聰明熱情,他倆彼此都理解對方,說着同一種語言。

     瑞安捏了捏她的手,“我餓了。

    ” “我也餓了。

    我去做些三明治。

    ” “明天晚上,”瑞安許諾道,“我帶你出去吃一頓像樣的晚飯。

    ” 拉臘緊緊地抱着他,“是我們的約會。

    ” ※※※ 第二天早上,拉臘到建築工地上來找瑞安。

    她見他站在一根高高的鋼梁上,向他的人交待活兒。

    當拉臘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