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五

關燈
坦散于西,爾知其所以然耶。

    蓋以卯年未至,故以二軍開飲江之路耳。

    先是童謡雲:胡馬飲江水,佛貍死卯年。

    故質雲:然佛貍魏主小字,魏人凡破南、兖、徐、豫、青、冀六州,殺掠不可勝計,丁壯者即加斬戮,嬰兒貫于槊上,盤旋以為戯。

    〇滑臺,今直隷大名府滑縣。

    〇盱眙,今鳳陽府屬縣。

     興道法,立天師,尊崇孔聖。

     禁巫術,毀佛教,剪滅沙門。

     嵩山道士冠謙之,修張道陵之術,自言遇老子,命繼道陵為天師。

    魏光祿大夫崔浩師受其術,魏主遣使迎之,起天師道場于平城。

    浩素不信佛法,說魏主悉誅沙門,焚毀經像。

    〇至魯,以太牢祀孔子。

     笑崔浩,比子房,自招赤族。

     欽高允,秉忠直,死不欺君。

     浩自謂才比張良,而稽古過之。

    魏主命浩修國史,以侍郎高允參典著作。

    浩所書魏先世事皆詳寔,請刋石以彰直筆。

    北人皆忿恚,譖浩暴揚國惡。

    魏主怒,族誅浩。

    允嘗授太子經,至是太子謂允曰:吾自導卿至尊有問,但依吾語。

    太子入,言允小心慎密,制由崔浩,請赦其死。

    魏主問允國書皆浩所為乎,對曰:浩總裁而已。

    至于著述,臣多于浩。

    魏主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

    太子懼曰:天威嚴重,小臣迷亂失次耳。

    臣向問雲,皆浩所為。

    魏主問:信如東宮所言乎。

    對曰:臣罪當族滅,殿下哀臣,欲匄其生耳。

    魏主曰:直哉!臨死不易辭,信也;為臣不欺君,貞也。

    宜特除其罪。

    遂赦之。

     能斬斷,殺心多,先誅有足。

     魏主性嚴斷,然果于誅戮,後多悔之。

    〇魏主侵宋,師還,遺宋主書曰:我今先除有足之寇,來秋當取掦州。

    以彼無足,故不先討耳。

    有足之寇,謂柔然,以其多馬,故雲有足。

    彼,謂宋也。

     信讒言,惑宗愛,夭喪賢儲。

     太子晃監國,為政精察。

    中常侍宗愛多不法,晃惡之。

    給事中仇尼道盛有寵于晃,愛構其罪,魏主怒,斬道盛,東宮官屬多坐死。

    晃以憂卒,魏主徐知其無罪,悔之。

    晃子濬生四年,聰達過人,魏主愛之,常置左右。

     奴欺主,再行兇,蕭牆禍起。

     隴西王,誅賊子,奉立皇孫。

     魏主追悼太子不已,宗愛懼誅,遂弒之而立太武之子安南王餘,愛為相專恣。

    餘患之,謀奪其權。

    愛怒,使小黃門賈周弒之。

    尚書源賀等迎立晃子濬,是為文成帝。

    誅愛周,賀後進爵隴西王。

     文成帝,善安民,重興佛教。

     初,太武經營四方,國頗虛耗。

    帝嗣位,懷集中外,民心復安。

    〇復聽民出家,向之所毀,令皆脩復。

     察誣言,誅有罪,保護忠臣。

     人告源賀謀反,魏主曰:賀竭誠事國,朕為卿等保之。

    訊騐果誣,乃誅告者。

    定州刺史許宗之求取不節,毆殺州民馬超,恐其家人告狀,上超詆訕朝政。

    魏主曰:此必妄也。

    案騐果然,遂誅宗之。

    魏主殂,長子弘立,是為獻文帝。

     獻文帝,挺雄姿,肅清朝野。

     魏主賞罰嚴明,拔清節,黜貪污,由是牧守始有以廉潔聞者。

    立三等輸租法,除其雜調,民稍瞻給。

     好浮屠,悅黃老,厭世遺塵。

     傳位與,五歲兒,自稱太上。

     魏主好黃老浮圖之學,常有遺世之心。

    乃傳位于太子宏,生五年矣,是為孝文帝。

    自稱太上皇,建浮圖于北苑,與禪僧居之。

     馮太後,起邪謀,酖死宮庭。

     文成帝後馮氏,内寵李奕,太上因事誅之,後密行酖毒,太上殂。

     孝文帝,性寬慈,精勤庶務。

     魏主性寛慈,始罷門房之誅,都下決大辟,嵗不過五六人。

    〇謂司空穆亮曰:自今朝政,日中以前,公等自先論議,日中以後,朕與卿等決之。

     重文學,滅圖讖,儉素持身。

     脩堯、舜、禹、周公、孔子之祀,諡孔子曰文聖尼父,親行拜祭。

    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禁讖緯巫蔔,非經典所載者鹹焚之。

    罷尚方錦繡綾羅之工。

     遷大駕,入洛陽,改稱元氏。

     遷都洛陽,詔以魏之出自黃帝,以土德王。

    土者,萬物之元,改姓元氏。

     廢中宮,誅太子,頗礙人倫。

     後馮氏有德操,其姊為昭儀。

    後寵浸衰,昭儀譖而廢之,立昭儀為後。

    〇太子恂有過,廢為庶人,頗自悔過。

    中尉李彪,表恂與左右謀逆,賜死,更立子恪為太子。

    魏主殂,恪立,是為宣武帝。

     宣武帝,任宗親,奸邪亂政。

     民生離,反叛起,國勢侵淩。

     魏主即位,時年十六,不能親決庶務,倖臣茹皓等。

    及外戚高肇用事,魏政浸衰。

    司徒北海王詳,貪冐無厭,請託公行,中外嗟怨。

    魏主殂,太子詡立,生五年矣,是為孝明帝。

     孝明帝,沖幼年,承傳大寶。

     胡太後,稱制命,穢德彰聞。

     尊生母胡貴嬪為太後。

    太後稱制。

    太傅清河王懌美風儀,太後逼而幸之。

    中書舍人鄭儼、李神軌皆得幸。

     羽林軍,焚近臣,英雄竊歎。

     將軍張彜之子仲瑀上書,請銓削選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

    于是羽需要虎賁近千人,至尚書省詬駡,曳彜捶辱,焚其第舍。

    彜再宿死。

    太後收兇強者八人斬之,餘不復窮治,大赦以安之。

    渤海人高歡,字賀六渾,在洛陽見彜之死,還家傾貲結客。

    或問其故,曰:宿衛相帥焚大臣之第,朝廷懼其亂而不問。

    為政如此,事可知矣。

    財物豈可常守耶。

     葛榮亂,戒嚴討,屢不成行。

     五原降戶鮮于脩禮反,賊帥元洪業殺之,以降其黨。

    葛榮復殺洪業而自領其衆。

    魏主屢戒嚴討賊,皆不果行。

    〇五原,在今榆林衛西北,即秦九原郡。

     爾朱榮,賀六渾,入清君側。

     衆奸臣,唆太後,酖弒其君。

     臨洮釗,纔三齡,被沉水底。

     縱胡騎,殺朝士,至二千人。

     時車騎將軍爾朱榮兵強,。

    高歡說榮曰:今天子闇弱,太後淫亂,明公討鄭儼等,以清帝側,霸業可成也。

    榮大悅,謀舉兵入洛。

    魏主亦惡儼等而不能去,密詔榮舉兵向内,欲以脅太後。

    榮以歡為前鋒,至上黨,魏主復止之。

    儼等恐禍及,與太後酖殺魏主,而立孝文曾孫臨洮世子釗,生三年矣。

    榮聞之怒,舉兵晉陽,立長樂王子攸,是為孝莊帝。

    遣騎執太後及釗至,沉之河,縱兵殺王公以下二千人。

     範黃金,鑄不就,帝王形像。

     高歡勸榮稱帝,榮乃鑄金為像,四鑄不成,乃止。

     肅宗嬪,新皇後,重耳辰嬴。

     榮女先為肅宗嬪。

    榮欲魏主納為後,魏主疑之。

    侍郎祖瑩曰:昔文公在秦,懷嬴入侍,事有反經合義,獨何疑焉?遂從之。

    肅宗,孝明廟號。

     孝莊帝,志雄剛,難禁劫制。

     定計策,手刃了,天柱將軍。

     榮自為天柱大將軍,雖居外藩,遙制朝政。

    魏主與城陽王徽等謀,聲言皇子生,榮入,魏主手刃之。

     爾朱兆,合世隆,連兵向闕。

     被幽囚,及其子,死在空門。

     曄恭朗,一年中,浮漚起滅。

     高丞相,扶孝武,自總朝廷。

     榮從子兆,從弟世隆,舉兵反。

    推長廣王曄即位,遂入洛陽,執魏主,遷于晉陽。

    撲殺皇子,尋弒魏主于佛寺。

    世隆兄弟以曄疏遠無人望,乃廢之,而立廣陵王恭,是為節閔帝,以高歡為渤海王。

    歡起兵討爾朱氏,立渤海太守元朗,是為廢帝。

    歡自為丞相,敗兆等軍。

    歡以朗疏遠,使人觀魏主恭之為人,欲復奉之。

    以恭神采高明,恐後難制,遂幽之,而立平陽王脩,是為孝武帝。

    曄恭朗皆遇弒。

     縱蛟龍,得雲雨,掌兵六鎮。

     初,葛榮就擒,其部衆流入并肆者二十馀萬,皆不聊生。

    大小二十六反,誅夷者半,猶謀亂不止。

    爾朱兆患之,乃使歡統六鎮。

    慕容紹宗諫曰:高公雄才蓋世,復使握大兵,譬如借蛟龍以雲雨,將不可制。

    兆不聽。

    〇初,魏太武破柔然,高車列置降人于漠南,分為六鎮,曰沃野、懷朔、武川、薄骨、律懷荒、禦奚。

    〇并,今太原縣。

    肆,今忻州。

     滅爾朱,調番漢,善任知人。

     歡襲殺爾朱兆。

    〇歡每號令軍士,其語鮮卑曰:漢民是汝奴,令汝溫飽,汝何為淩之。

    語華人則曰:鮮卑是汝作客,為汝擊賊,令汝安甯,汝何為疾之。

     納君後,復夷婚,健誇兩婦。

     歡納孝莊爾朱後為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