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燈
詞源二卷,宋張炎著。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南宋初年大將張俊的六世孫。

    他的祖先裏出了好幾位詞人:高祖輩張鎡(功甫)、張鑑(平甫),都是姜夔(白石)的好友,鑑有南湖集、南湖詩餘;父樞(鬥南)暢曉音律,詞名寄閒集,旁綴音譜,大概和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同樣的書(今已失傳)。

    張炎生於宋理宗淳祐八年(一二四八),宋亡時三十三歲。

    一度北遊燕京,失意而歸,在四明設過蔔肆。

    卒於元代延祐、至治間(一三二○年前後),約七十多歲。

    詞集八卷,名山中白雲,清人江昱爲作疏證。

     詞源有錢良祐序,作於丁巳正月,丁巳是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年);陸文圭跋有『梨園白髮,濞宮蛾眉,餘情哀思,聽者淚落;君亦因是棄家客遊無方三十年矣』的話,那時上距宋亡四十多年,張炎已年過七十,這書大概是他的最後著作了(詞源成於山中白雲結集之後,予另有説,詳在詞林繫年)。

     鄧牧作山中白雲序,拿周邦彥和姜夔來比張炎,説他『無兩家所短而兼所長』。

    我們讀詞源下卷『句法』、『字面』、『用字』、『詠物』各節,都是關於文學形式方面的;他的弟子陸輔之作詞旨,立『詞眼』一節,羅列許多工巧的字句,就出於這書論『字面』及『雜論』所謂『須用功著一字眼』之説;這些原都不脫周、姜兩派詞的末流窠臼;但張炎對周、姜兩家是有軒輊之論的:他讚賞周詞的『渾厚和雅,善於融化詩句』,而不滿他『意趣不高遠』,不免『失雅正之音』、『軟媚而無所取』;對姜夔則讚不容口,並且專立『清空』一節來推尊他。

     張炎論詞的最高標準是『意趣高遠』、『雅正』和『清空』。

    前二者還是南宋詞人一般的論調(那時出了好幾部詞選,多是以『雅』命名的,如復雅歌詞、樂府雅詞等,這是對柳永一派詞的末流而發的);『清空』則是他獨創的主張。

     他在『清空』節裏説:『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

    』他舉姜夔的疏影、暗香、揚州慢等詞作例,説它『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

    又説:姜夔詞清空之作,好像『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吳文英詞太質實,好像『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

    張炎揚姜抑吳,就是他揚姜抑周(邦彥)的主張;吳詞濃麗綿密,本近周詞;周詞晦澀之弊,表現在吳詞裏最爲突出;又周詞『軟媚』的風格,在張炎看來,是『澆風』,是『失雅正之音』,張炎針對他們的末流爲補偏救弊之論,原是有意義的。

    不過,『所貴乎清空者,曰氣骨而已』(清鄭文焯語);而我們細繹詞源全書,知道他對『清空』這個主張的要求,隻是屬辭疏快(『清空』節)、融化典故(『用事』節)等等;他指摘吳文英的質實詞,舉『檀欒金碧,婀娜蓬萊』等句爲例,也隻是字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