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
關燈
小
中
大
怎麼能知曉它們之間的分别!”
齧缺說:“你不了解利與害,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難道也不知曉利與害嗎?”王倪說:“進入物我兩忘境界的至人實在是神妙不測啊!林澤焚燒不能使他感到熱,黃河、漢水封凍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風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驚。
假如這樣,便可駕馭雲氣,騎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遊,死和生對于他自身都沒有變化,何況利與害這些微不足道的端緒呢!” 【原文】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①:“吾聞諸夫子②,聖人不從事于務③,不就利④;不違害⑤,不喜求,不緣道⑥;無謂有謂⑦,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
夫子以為孟浪之言⑧,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為奚若⑨?” 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⑩,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11),見卵而求時夜(12),見彈而求鸮炙(13)。
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奚旁日月(14),挾宇宙?為其脗合(15),置其滑涽(16),以隸相尊(17)。
衆人役役(18),聖人愚芚(19),參萬歲而一成純(20)。
萬物盡然(21),而以是相蘊(22)。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23)!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24)!麗之姬(25),艾封人之子也(26)。
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27),與王同筐床(28),食刍豢,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29)!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30)。
方其夢也(31),不知其夢也。
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
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32)。
君乎、牧乎,固哉(33)!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34)。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35)! “既使我與若辯矣(36),若勝我,我不若勝(37),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38)?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39),吾誰使正之(40)?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41)?化聲之相待(42),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43),因之以曼衍(44),所以窮年也(45)。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
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
忘年忘義(46),振于無竟(47),故寓諸無竟(48)”。
【注釋】 ①瞿鵲子、長梧子:杜撰的人名。
②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創始人。
③務:事,含有瑣細事務的意思。
④就:趨赴,追求。
⑤違:避開。
⑥緣:因循。
“不緣道”即不拘于道。
⑦謂:說,言談。
⑧孟浪:言語輕率不當。
⑨奚若:何如,怎麼樣。
⑩聽熒(yíng):疑惑不明。
(11)大早:過早。
計:考慮。
(12)時夜:司夜,即報曉的雞。
(13)鸮(xiāo):一種肉質鮮美的鳥,俗名斑鸠。
炙:烤肉。
(14)奚:這裡用同“盍”,意思是“怎麼不”。
旁(bàng):依傍。
(15)脗:“吻”字的異體。
(16)滑(gǔ):通作“汩”,淆亂的意思。
涽(hūn):亂。
一說講作暗。
(17)隸:奴仆,這裡指地位卑賤,與“尊”相對。
(18)役役:馳鹜于是非之境,意思是一心忙于分辨所謂是與非。
(19)芚(chūn):渾然無所覺察和識别的樣子。
(20)參:糁糅。
萬歲:年代久遠。
“參萬歲”意思是糅合曆史的長久變異與沉浮。
純:精粹不雜,指不為紛亂和差異所亂。
(21)盡:皆、全。
(22)以是:因此,因為這個緣故。
蘊:積。
(23)說(yuè):通“悅”;喜悅。
(24)惡死:讨厭死亡。
弱:年少。
喪(sàng):喪失,這裡指流離失所。
(25)麗:麗戎,春秋時的小國。
姬:美女。
“麗之姬”即麗姬,寵于晉獻公,素以美貌稱于世。
(26)艾:地名。
封人,封疆守土的人。
子:女兒。
(27)及:等到。
(28)筐床:亦寫作“匡床”,方正而又安适的床。
(29)蕲(qí):祈,求的意思。
(30)田:打獵。
這個意義後代寫作“畋”。
“田獵”即畋獵。
(31)方:正當。
(32)竊竊然:明察的樣子。
(33)牧:牧夫,用指所謂卑賤的人,與高貴的“君”相對。
固:鄙陋。
(34)吊(dì)詭:奇特、怪異。
(35)旦暮:很短的時間,含有偶然的意思。
(36)若:你,即說話人的對方瞿鵲子;“我”則為說話人長梧子。
(37)不若勝:即不勝你。
(38)而:你。
(39)黮(dǎn):昏暗不明的樣子。
“”是“暗”字的異體。
(40)誰使:使誰。
(41)彼:這裡講作另外的什麼人。
(42)化聲:變化的聲音,這裡指是非不同的言論。
這一句及至“所以窮年也”,計五句二十五字,舊本原在下段中部“然若果然也”之前,今據上下文意和多本校勘意見前移于此。
(43)倪:分,“天倪”即天然的分際。
(44)因:順應。
曼衍:變化發展。
(45)所以:這裡講作“用這樣的辦法來……”。
窮:盡,終了。
(46)年:概指生死。
義:概指是非。
(47)振:暢。
竟:通“境”;境界、境地。
(48)寓:寄托。
【譯文】 瞿鵲子向長梧子問道:“我從孔夫子那裡聽到這樣的談論:聖人不從事瑣細的事務,不追逐私利,不回避災害,不喜好貪求,不因循成規;沒說什麼又好像說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說,因而遨遊于世俗之外。
孔夫子認為這些都是輕率不當的言論,而我卻認為是精妙之道的實踐和體現。
先生你認為怎麼樣呢?” 長梧子說:“這些話黃帝也會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麼能夠知曉呢!而且你也謀慮得太早,就好像見到雞蛋便想立即得到報曉的公雞,見到彈子便想立即獲取烤熟的斑鸠肉。
我姑且給你胡亂說一說,你也就胡亂聽一聽。
怎麼不依傍日月,懷藏宇宙?跟萬物吻合為一體,置各種混亂紛争于不顧,把卑賤與尊貴都等同起來。
人們總是一心忙于去争辯是非,聖人卻好像十分愚昧無所覺察,糅合古往今來多少變異、沉浮,自身卻渾成一體不為紛雜錯異所困擾。
萬物全都是這樣,而且因為這個緣故相互蘊積于渾樸而又精純的狀态之中。
“我怎麼知道貪戀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麼知道厭惡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鄉而老大還不知回歸呢?麗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兒,晉國征伐麗戎時俘獲了她,她當時哭得淚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晉國進入王宮,跟晉侯同睡一床而寵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後悔當初不該那麼傷心地哭泣了。
我又怎麼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會後悔當初的求生呢?睡夢裡飲酒作樂的人,天亮醒來後很可能痛哭飲泣;睡夢中痛哭飲泣的人,天亮醒來後又可能在歡快地逐圍打獵。
正當他在做夢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睡夢中還會蔔問所做之夢的吉兇,醒來以後方知是在做夢。
人在最為清醒的時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好像什麼都知曉什麼都明了。
君尊牧卑,這種看法實在是淺薄鄙陋呀!孔丘和你都是在做夢,我說你們在做夢,其實我也在做夢。
上面講的這番話,它的名字可以叫作奇特和怪異。
萬世之後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大聖人,悟出上述一番話的道理,這恐怕也是偶而遇上的吧! “倘使我和你展開辯論,你勝了我,我沒有勝你,那麼,你果真對,我果真錯嗎?我勝了你,你沒有勝我,我果真對,你果真錯嗎?難道我們兩人有誰是正确的,有誰是不正确的嗎?難道我們兩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嗎?我和你都無從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與晦暗,我們又能讓誰作出正确的裁定?讓觀點跟你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跟我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不同于我和你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如此,那麼我和你跟大家都無從知道這一點,還等待别的什麼人呢?辯論中的不同言辭跟變化中的不同聲音一樣相互對立,就像沒有相互對立一樣,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評判。
用自然的分際來調和它,用無盡的變化來順應它,還是用這樣的辦法來了此一生吧。
“什麼叫調和自然的分際呢?對的也就像是不對的,正确的也就像是不正确的。
對的假如果真是對的,那麼對的不同于不對的,這就不須去争辯;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麼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這也不須去争辯。
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達無窮無盡的境界,因此聖人總把自己寄托于無窮無盡的境域之中。
” 【原文】 罔兩問景曰①:“曩子行②,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
何其無特操與③?”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④?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⑤?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⑥,栩栩然胡蝶也⑦,自喻适志與⑧!不知周也。
俄然覺⑨,則蘧蘧然周也⑩。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11)。
【注釋】 ①罔兩:影子之外的微陰。
景:影子;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影”。
②曩(nǎng):以往,從前。
③特:獨。
操:操守。
④待:依靠,憑借。
⑤蚹(fù):蛇肚腹下的橫鱗,蛇賴此行走。
蜩:蟬。
⑥胡蝶:亦作蜩蝶。
⑦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
⑧喻:通作“愉”,愉快。
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⑨俄然:突然。
⑩蘧(qú)蘧然:驚惶的樣子。
(11)物化:事物自身的變化。
根據本段文意,所謂變化即外物與自我的交合,推進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将渾而為一。
【譯文】 影子之外的微陰問影子:“先前你行走,現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來。
你怎麼沒有自己獨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說:“我是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又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難道像蛇的蚹鱗和鳴蟬的翅膀嗎?我怎麼知道因為什麼緣故會是這樣?我又怎麼知道因為什麼緣故而不會是這樣?”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着的一隻蝴蝶,感到多麼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
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
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别的。
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假如這樣,便可駕馭雲氣,騎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遊,死和生對于他自身都沒有變化,何況利與害這些微不足道的端緒呢!” 【原文】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①:“吾聞諸夫子②,聖人不從事于務③,不就利④;不違害⑤,不喜求,不緣道⑥;無謂有謂⑦,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
夫子以為孟浪之言⑧,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為奚若⑨?” 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⑩,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計(11),見卵而求時夜(12),見彈而求鸮炙(13)。
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以妄聽之。
奚旁日月(14),挾宇宙?為其脗合(15),置其滑涽(16),以隸相尊(17)。
衆人役役(18),聖人愚芚(19),參萬歲而一成純(20)。
萬物盡然(21),而以是相蘊(22)。
“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23)!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24)!麗之姬(25),艾封人之子也(26)。
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27),與王同筐床(28),食刍豢,而後悔其泣也。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29)!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30)。
方其夢也(31),不知其夢也。
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
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32)。
君乎、牧乎,固哉(33)!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34)。
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35)! “既使我與若辯矣(36),若勝我,我不若勝(37),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38)?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39),吾誰使正之(40)?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41)?化聲之相待(42),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43),因之以曼衍(44),所以窮年也(45)。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
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
忘年忘義(46),振于無竟(47),故寓諸無竟(48)”。
【注釋】 ①瞿鵲子、長梧子:杜撰的人名。
②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創始人。
③務:事,含有瑣細事務的意思。
④就:趨赴,追求。
⑤違:避開。
⑥緣:因循。
“不緣道”即不拘于道。
⑦謂:說,言談。
⑧孟浪:言語輕率不當。
⑨奚若:何如,怎麼樣。
⑩聽熒(yíng):疑惑不明。
(11)大早:過早。
計:考慮。
(12)時夜:司夜,即報曉的雞。
(13)鸮(xiāo):一種肉質鮮美的鳥,俗名斑鸠。
炙:烤肉。
(14)奚:這裡用同“盍”,意思是“怎麼不”。
旁(bàng):依傍。
(15)脗:“吻”字的異體。
(16)滑(gǔ):通作“汩”,淆亂的意思。
涽(hūn):亂。
一說講作暗。
(17)隸:奴仆,這裡指地位卑賤,與“尊”相對。
(18)役役:馳鹜于是非之境,意思是一心忙于分辨所謂是與非。
(19)芚(chūn):渾然無所覺察和識别的樣子。
(20)參:糁糅。
萬歲:年代久遠。
“參萬歲”意思是糅合曆史的長久變異與沉浮。
純:精粹不雜,指不為紛亂和差異所亂。
(21)盡:皆、全。
(22)以是:因此,因為這個緣故。
蘊:積。
(23)說(yuè):通“悅”;喜悅。
(24)惡死:讨厭死亡。
弱:年少。
喪(sàng):喪失,這裡指流離失所。
(25)麗:麗戎,春秋時的小國。
姬:美女。
“麗之姬”即麗姬,寵于晉獻公,素以美貌稱于世。
(26)艾:地名。
封人,封疆守土的人。
子:女兒。
(27)及:等到。
(28)筐床:亦寫作“匡床”,方正而又安适的床。
(29)蕲(qí):祈,求的意思。
(30)田:打獵。
這個意義後代寫作“畋”。
“田獵”即畋獵。
(31)方:正當。
(32)竊竊然:明察的樣子。
(33)牧:牧夫,用指所謂卑賤的人,與高貴的“君”相對。
固:鄙陋。
(34)吊(dì)詭:奇特、怪異。
(35)旦暮:很短的時間,含有偶然的意思。
(36)若:你,即說話人的對方瞿鵲子;“我”則為說話人長梧子。
(37)不若勝:即不勝你。
(38)而:你。
(39)黮(dǎn):昏暗不明的樣子。
“”是“暗”字的異體。
(40)誰使:使誰。
(41)彼:這裡講作另外的什麼人。
(42)化聲:變化的聲音,這裡指是非不同的言論。
這一句及至“所以窮年也”,計五句二十五字,舊本原在下段中部“然若果然也”之前,今據上下文意和多本校勘意見前移于此。
(43)倪:分,“天倪”即天然的分際。
(44)因:順應。
曼衍:變化發展。
(45)所以:這裡講作“用這樣的辦法來……”。
窮:盡,終了。
(46)年:概指生死。
義:概指是非。
(47)振:暢。
竟:通“境”;境界、境地。
(48)寓:寄托。
【譯文】 瞿鵲子向長梧子問道:“我從孔夫子那裡聽到這樣的談論:聖人不從事瑣細的事務,不追逐私利,不回避災害,不喜好貪求,不因循成規;沒說什麼又好像說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有說,因而遨遊于世俗之外。
孔夫子認為這些都是輕率不當的言論,而我卻認為是精妙之道的實踐和體現。
先生你認為怎麼樣呢?” 長梧子說:“這些話黃帝也會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麼能夠知曉呢!而且你也謀慮得太早,就好像見到雞蛋便想立即得到報曉的公雞,見到彈子便想立即獲取烤熟的斑鸠肉。
我姑且給你胡亂說一說,你也就胡亂聽一聽。
怎麼不依傍日月,懷藏宇宙?跟萬物吻合為一體,置各種混亂紛争于不顧,把卑賤與尊貴都等同起來。
人們總是一心忙于去争辯是非,聖人卻好像十分愚昧無所覺察,糅合古往今來多少變異、沉浮,自身卻渾成一體不為紛雜錯異所困擾。
萬物全都是這樣,而且因為這個緣故相互蘊積于渾樸而又精純的狀态之中。
“我怎麼知道貪戀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麼知道厭惡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鄉而老大還不知回歸呢?麗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兒,晉國征伐麗戎時俘獲了她,她當時哭得淚水浸透了衣襟;等她到晉國進入王宮,跟晉侯同睡一床而寵為夫人,吃上美味珍馐,也就後悔當初不該那麼傷心地哭泣了。
我又怎麼知道那些死去的人不會後悔當初的求生呢?睡夢裡飲酒作樂的人,天亮醒來後很可能痛哭飲泣;睡夢中痛哭飲泣的人,天亮醒來後又可能在歡快地逐圍打獵。
正當他在做夢的時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睡夢中還會蔔問所做之夢的吉兇,醒來以後方知是在做夢。
人在最為清醒的時候方才知道他自身也是一場大夢,而愚昧的人則自以為清醒,好像什麼都知曉什麼都明了。
君尊牧卑,這種看法實在是淺薄鄙陋呀!孔丘和你都是在做夢,我說你們在做夢,其實我也在做夢。
上面講的這番話,它的名字可以叫作奇特和怪異。
萬世之後假若一朝遇上一位大聖人,悟出上述一番話的道理,這恐怕也是偶而遇上的吧! “倘使我和你展開辯論,你勝了我,我沒有勝你,那麼,你果真對,我果真錯嗎?我勝了你,你沒有勝我,我果真對,你果真錯嗎?難道我們兩人有誰是正确的,有誰是不正确的嗎?難道我們兩人都是正确的,或都是不正确的嗎?我和你都無從知道,而世人原本也都承受着蒙昧與晦暗,我們又能讓誰作出正确的裁定?讓觀點跟你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你相同,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跟我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我相同,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不同于我和你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不同于我和你,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讓觀點跟我和你都相同的人來判定嗎?既然看法跟我和你都相同,又怎麼能作出公正的評判!如此,那麼我和你跟大家都無從知道這一點,還等待别的什麼人呢?辯論中的不同言辭跟變化中的不同聲音一樣相互對立,就像沒有相互對立一樣,都不能相互作出公正的評判。
用自然的分際來調和它,用無盡的變化來順應它,還是用這樣的辦法來了此一生吧。
“什麼叫調和自然的分際呢?對的也就像是不對的,正确的也就像是不正确的。
對的假如果真是對的,那麼對的不同于不對的,這就不須去争辯;正确的假如果真是正确的,那麼正确的不同于不正确的,這也不須去争辯。
忘掉死生忘掉是非,到達無窮無盡的境界,因此聖人總把自己寄托于無窮無盡的境域之中。
” 【原文】 罔兩問景曰①:“曩子行②,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
何其無特操與③?”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④?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⑤?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⑥,栩栩然胡蝶也⑦,自喻适志與⑧!不知周也。
俄然覺⑨,則蘧蘧然周也⑩。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11)。
【注釋】 ①罔兩:影子之外的微陰。
景:影子;這個意義後代寫作“影”。
②曩(nǎng):以往,從前。
③特:獨。
操:操守。
④待:依靠,憑借。
⑤蚹(fù):蛇肚腹下的橫鱗,蛇賴此行走。
蜩:蟬。
⑥胡蝶:亦作蜩蝶。
⑦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
⑧喻:通作“愉”,愉快。
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⑨俄然:突然。
⑩蘧(qú)蘧然:驚惶的樣子。
(11)物化:事物自身的變化。
根據本段文意,所謂變化即外物與自我的交合,推進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将渾而為一。
【譯文】 影子之外的微陰問影子:“先前你行走,現在又停下;以往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來。
你怎麼沒有自己獨立的操守呢?”影子回答說:“我是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又有所依憑才這樣的嗎?我所依憑的東西難道像蛇的蚹鱗和鳴蟬的翅膀嗎?我怎麼知道因為什麼緣故會是這樣?我又怎麼知道因為什麼緣故而不會是這樣?”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着的一隻蝴蝶,感到多麼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
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
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别的。
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