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隐公
關燈
小
中
大
崩不記葬,必其時也。
諸侯記卒記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時也。
曷為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諸侯曰 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經三·三)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傳)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其稱尹氏何?貶。
曷為貶?譏世卿,世卿非禮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諸侯之主也。
(經三·四)秋,武氏子來求赙。
(傳)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其稱武氏子何?譏。
何譏爾?父卒子未命也。
何以不稱使?當喪未君也。
武氏子來求赙,何以書 ?譏。
何譏爾?喪事無求,求赙非禮也,蓋通于下。
(經三·五)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經三·六)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癸未,葬宋缪公。
(傳)葬者曷為或日或不日?不及時而日,渴葬也;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
過時而日,隐之也;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
當時 而不日,正也。
當時而日,危不得葬也。
此當時何危爾?宣公謂缪公曰:「以吾愛與夷,則不若愛女;以為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 女,盍終為君矣?」宣公死,缪公立,缪公逐其二子莊公馮與左師勃,曰:「爾為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
」與夷複曰:「先君 之所為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社稷宗廟主也。
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将緻國乎與夷,此非先君之意也。
且使子而可逐,則先 君其逐臣矣。
」缪公曰:「先君之不爾逐可知矣,吾立乎此攝也。
」終緻國乎與夷。
莊公馮弑與夷。
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 也。
隐公(經四·一)四年 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傳)牟婁者何?杞之邑也。
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疾始取邑也。
(經四·二)戊申,衛州籲弑其君完。
(傳)曷為以國氏?當國也。
(經四·三)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傳)遇者何?不期也。
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經四·四)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傳)翚者何?公子翚也。
何以不稱公子?貶。
曷為貶?與弑公也。
其與弑公奈何?公子翚谄乎隐公,謂隐公曰:「百姓安子,諸侯 說子,盍終為君矣?」隐曰:「吾否,吾使修塗裘,吾将老焉。
」公子翚恐若其言聞乎桓,于是謂桓曰:「吾為子口隐矣。
隐曰:『 吾不反也。
』」桓曰:「然則奈何?」曰:「請作難,弑隐公。
」于鐘巫之祭焉弑隐公也。
(經四·五)九月,衛人殺州籲于濮。
(傳)其稱人何?讨賊之辭也。
(經四·六)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傳)晉者何?公子晉也。
立者何?立者不宜立也。
其稱人何?衆立之之辭也。
然則孰立之?石碏立之。
石碏立之,則其稱人何?衆 之所欲立也。
衆雖欲立之,其立之非也。
隐公(經五·一)五年 春,公觀魚于棠。
(傳)何以書?譏。
何譏爾?遠也。
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
百金之魚公張之,登來之者何?美大之之辭也。
棠者何?濟上之邑 也。
(經五·二)夏,四月,葬衛桓公。
(經五·三)秋,衛師入盛。
(傳)曷為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将尊師衆稱某率師,将尊師少稱将;将卑師衆稱師,将卑師少稱人。
君将不言率師,書其重者也。
(經五·四)九月,考仲子之宮。
(傳)考宮者何?考猶入室也,始祭仲子也。
桓未君則曷為祭仲子?隐為桓立,故為桓祭其母也。
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
(經五·五)初獻六羽。
(傳)初者何?始也。
六羽者何?舞也。
初獻六羽何以書?譏。
何譏爾?譏始僭諸公也。
六羽之為僭奈何?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 四。
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馀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
天子之 相則何以三?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内。
始僭諸公昉于此乎?前此矣。
前此則曷為始乎?此僭諸 公猶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
(經五·六)邾婁人、鄭人伐宋。
(經五·七)螟。
(傳)何以書?記災也。
(經五·八)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宋人伐鄭,圍長葛。
(傳)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強也。
諸侯記卒記葬,有天子存,不得必其時也。
曷為或言崩或言薨?天子曰崩,諸侯曰 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經三·三)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傳)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其稱尹氏何?貶。
曷為貶?譏世卿,世卿非禮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諸侯之主也。
(經三·四)秋,武氏子來求赙。
(傳)武氏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其稱武氏子何?譏。
何譏爾?父卒子未命也。
何以不稱使?當喪未君也。
武氏子來求赙,何以書 ?譏。
何譏爾?喪事無求,求赙非禮也,蓋通于下。
(經三·五)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經三·六)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癸未,葬宋缪公。
(傳)葬者曷為或日或不日?不及時而日,渴葬也;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
過時而日,隐之也;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
當時 而不日,正也。
當時而日,危不得葬也。
此當時何危爾?宣公謂缪公曰:「以吾愛與夷,則不若愛女;以為社稷宗廟主,則與夷不若 女,盍終為君矣?」宣公死,缪公立,缪公逐其二子莊公馮與左師勃,曰:「爾為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
」與夷複曰:「先君 之所為不與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社稷宗廟主也。
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将緻國乎與夷,此非先君之意也。
且使子而可逐,則先 君其逐臣矣。
」缪公曰:「先君之不爾逐可知矣,吾立乎此攝也。
」終緻國乎與夷。
莊公馮弑與夷。
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 也。
隐公(經四·一)四年 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
(傳)牟婁者何?杞之邑也。
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疾始取邑也。
(經四·二)戊申,衛州籲弑其君完。
(傳)曷為以國氏?當國也。
(經四·三)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傳)遇者何?不期也。
一君出,一君要之也。
(經四·四)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秋,翬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傳)翚者何?公子翚也。
何以不稱公子?貶。
曷為貶?與弑公也。
其與弑公奈何?公子翚谄乎隐公,謂隐公曰:「百姓安子,諸侯 說子,盍終為君矣?」隐曰:「吾否,吾使修塗裘,吾将老焉。
」公子翚恐若其言聞乎桓,于是謂桓曰:「吾為子口隐矣。
隐曰:『 吾不反也。
』」桓曰:「然則奈何?」曰:「請作難,弑隐公。
」于鐘巫之祭焉弑隐公也。
(經四·五)九月,衛人殺州籲于濮。
(傳)其稱人何?讨賊之辭也。
(經四·六)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傳)晉者何?公子晉也。
立者何?立者不宜立也。
其稱人何?衆立之之辭也。
然則孰立之?石碏立之。
石碏立之,則其稱人何?衆 之所欲立也。
衆雖欲立之,其立之非也。
隐公(經五·一)五年 春,公觀魚于棠。
(傳)何以書?譏。
何譏爾?遠也。
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
百金之魚公張之,登來之者何?美大之之辭也。
棠者何?濟上之邑 也。
(經五·二)夏,四月,葬衛桓公。
(經五·三)秋,衛師入盛。
(傳)曷為或言率師或不言率師?将尊師衆稱某率師,将尊師少稱将;将卑師衆稱師,将卑師少稱人。
君将不言率師,書其重者也。
(經五·四)九月,考仲子之宮。
(傳)考宮者何?考猶入室也,始祭仲子也。
桓未君則曷為祭仲子?隐為桓立,故為桓祭其母也。
然則何言爾?成公意也。
(經五·五)初獻六羽。
(傳)初者何?始也。
六羽者何?舞也。
初獻六羽何以書?譏。
何譏爾?譏始僭諸公也。
六羽之為僭奈何?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 四。
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馀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
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
天子之 相則何以三?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内。
始僭諸公昉于此乎?前此矣。
前此則曷為始乎?此僭諸 公猶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
(經五·六)邾婁人、鄭人伐宋。
(經五·七)螟。
(傳)何以書?記災也。
(經五·八)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宋人伐鄭,圍長葛。
(傳)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