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使人們樂意做你所要的事

關燈
一九一五年,美國舉國震驚,因為就在一年間,歐洲各國彼此殘殺;規模之大,為人類戰争史上所罕見。

    和平能實現嗎?沒有人知道。

    可是,威爾遜總統決心要為這件事而努力,他要派一個代表,一個和平專使,去和歐洲那些軍閥們會商。

     當時國務卿勃雷恩,是主張和平最有力的人,他希望為這件事奔走。

    他看出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可以完成一樁名垂後世的偉大任務。

    可是威爾遜總統卻派了另外一個人那是勃雷恩的好友郝斯上校。

    郝斯上校如果把這件事告欣勃雷恩,而不惹起勃雷恩的憤怒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

     郝斯上校的日記上寫着:「當勃雷恩聽說我要去歐洲擔任和平專使,顯然他感到極大的失望。

    勃雷恩表示,這件事原本他是準備自己去的。

     我回答說,總統認為一位政府大員擔任這件事,是非常不适宜的。

    如果去了那裡,會引起人們極大的注意--美國政府怎麼派一個國務卿來參商此事?」 你是否有看出這話中的暗示?郝斯上校似乎就在告訴勃雷恩他的職位是何等重要,擔任那項工作是極不适宜的。

    而勃雷恩滿意了。

     機警而富于社會處世經驗的郝斯上校,他做到了人與人之間關系中,一項重要的規則, 那是:「永遠使人們樂意去做你所建議的事。

    」 威爾遜總統請麥克杜,做他的閣員時,也運用了這項規則!那是他能給任何人的最高榮譽,可是威爾遜總統的做法,更使别人感覺到自己加倍的重要。

    這裡是麥克杜自己叙述的故事: 「威爾遜總統說他正在組織内合,如果我答應擔任财政部長一職,會使他非常高興。

    他把這件事說得叫人非常地開心;他使我覺得我如果接受這項榮譽,就好象我幫了他一個大忙。

    」 可是不幸的,威爾遜總統沒有永遠運用那一種手腕,如果他運用了的話,曆史的演變,或許跟現在就不一樣了。

     例如:關于美國加入國際聯盟,并沒有獲得議院和共和黨的贊同。

    威爾遜總統拒絕帶洛德、休士,或是其它著名的共和黨黨員随行,參加和平會議;反而帶了兩個黨内并沒有名望的人,去參加會議。

    他冷落了共和黨,不使他們覺得創辦國聯是他們的意見;這是他的意思,不要他們插手。

    威爾遜粗率的處置,摧毀了他自己的事業、損害了他的健康,甚至影響到他的壽命。

    使美國始終未加入國聯,并且改變了以後世界的曆史。

     著名的「雙日頁」出版商,永遠遵守這項規則:「使人們樂意去做你所建議的事。

    」他們明确的履行這項規則名作家亨利說,那家「雙日頁」,有時拒絕替他出版某一部書,可是拒絕得非常謙沖得體,決不使人有不愉快的感覺。

    亨利覺得二雙日頁」雖然拒絕了,可是比别家接受他的小說還值得高興。

     我認識一個人,有許多人請他去演說,因此,他必須拒絕不少人。

    來邀請他去的,都是他的朋友,或是那此一一極有交往的人。

    然而,他婉辭得非常巧妙,對方雖然遭他拒絕,可是還感到滿意。

     他是如何應付他們的?是告訴他的朋友,太忙抽不出時閑?或是其它什麼原困。

    不,不是的。

    他表示感激對方的邀請,同時感到非常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