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如何使人很快的喜歡你
關燈
小
中
大
我在紐約的三十三号街第八号路的郵局裡,依次排列等着要發一封挂号信,我發現裡面那個郵務員,對他的工作顯得很苦惱………。
秤情的重量,遞出郵票,找給零錢,分發收據,這樣單調的工作,一年接一年的下去。
所以我對自己說:「我過去試一試要讓那人喜歡我,我必須要說些有趣的事,那是關于他的,不是我的。
」于是我又問自己:「他有什麼地方,可以值得贊賞的?」這是個很不容易找出答案的難題,尤其對方是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可是很容易的,我有了一個發現,我從這郵務員身上,找出一椿值得稱贊的事了。
當他秤我的信時,我很熱忱的說:「我真希望有你這樣一頭好頭發!」 那郵務員把頭擡了起來,他的臉色神情,從驚訝中換出一副笑容來,很客氣的說:「沒有以前那樣好了!」我很确切的告訴他或許沒有過去的光澤,不過現在看來,依然很美觀。
他非常高興,我們愉快的談了幾句,最後他對我這樣說:「許多人都稱贊過我的頭發。
」 我敢打賭,那位郵務員中午下班去吃午飯的時候,他腳步就像騰雲駕霧般的輕松。
晚上回去家裡,他會跟太太提到這事,而且還會對着鏡子說:「嗯,我的頭發确實不錯。
」 我曾在公共場所,講過這個故事,後來有人問我:「你想從那個郵務員身上,得到些什麼?」 我想得到些什麼?我想要從那個郵務員身上,得到些什麼? 如果我們是那樣的卑賤自私,不從别人身上得到什麼,就不願意分給别人一點快樂,假如我們的氣量比一個酸蘋果還小,那我們所要遭遇到的,也絕對是失敗。
嗯,是的,我确實想要從那人身上,得到些什麼!我想要獲得一些極貴重的東西,而我已經得到了——我使他感覺到,我替他做了一件不需要他報答的事。
那件事,即使過了很久以後,但在他回憶中,依然閃耀出光芒來。
人們的行為,有一項絕對重要的定律,如果我們遵守這項定律,差不多永遠不會遇到煩憂。
事實上,如果遵守這項定律,會替我們帶來無數的朋友,和永久的快樂。
可是如果違反了那項定律,我們就會遭遇到無數的困難。
這項定律是.永遠使别人感覺重要. 社威教授曾這樣說過:「自重的欲望,是人們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
」賈姆斯博士說:「人們天性的至深本質,是渴求為人所重視。
」我曾經說過,人與動物相異之處,就在于自重感的有與無,而人類的文化也由此而起的。
哲學家們對于人類關系的定律,思考了數千年。
而所有的思考中,結果祇引證出一條定律。
那項定律不是新的,它跟曆史一樣的古老!三千多年前,瑣羅斯特把那條定律教給所有拜火教徒。
二十四個世紀前,孔子在中國宣講,道教始祖老子教他的門徒。
紀元前五百年,釋迦牟尼也把那條定律留傳人間。
耶稣把那條定律,綜合在一個思想中——那是世界上一項 最重要的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樣待你,你就該怎樣去對待别人。
」 你想要跟你接觸的人都贊同你,你想要别人承認你的價值,你想要在你的小世界裡,有一種自重感。
你不希望受到沒有價值、不真誠的阿谀,你渴求真誠的贊賞。
你希望你的朋友,就像司華伯所說的,「誠于嘉許,寬于稱道」。
所有的人都需要這些。
所以讓我們遵守這條金科玉律以希望别人所給我的,而去給别人。
如何做?何時做?在什麼地方做?這個答案是:「所有的時間,任何地點。
」 例如:有一次,我去無線電城詢問處,打聽蘇文的辦公室号碼。
那個穿著整潔制服的詢問員,似乎自己顯得很高貴,他很清晰的回答:「亨利.蘇文(頓了頓),十八樓(頓了頓),一八一六室。
」 我走向電梯,想了想,接着又走了回來,向那個詢問員說:「你回答問題的方法很漂亮,很清楚、恰當,你像一個藝術家,實在不簡單。
」 他臉上現出愉快的光芒,他告訴我,為什麼在答話時,中間要頓一頓,為什麼每句話的幾個字,要那麼說。
他聽了我那些話後,高興得把領帶略為往上拉高些。
當我搭乘電梯上了十八樓時,我覺得人們快樂的總量上,我又加上了一點。
你不需要等到職任駐法大使,或是做了一個很大俱樂部主席時,才去稱贊别人,你幾乎每天都可以應用它。
譬如:我們要一客法式的煎馬鈴薯,而那個女服務生替你端來了煮的馬鈴薯,在那時候,我們就不妨這樣說:「對不起,要麻煩妳了——我喜歡的是法式的煎馬鈴薯。
」她會回答一點也不麻煩」,并且很樂意的替你去更換,因為你先尊重了她。
平時客氣的話,像「對不起,麻煩你,請你,你會介意嗎..謝謝你!」這些簡短的話,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同時也自
秤情的重量,遞出郵票,找給零錢,分發收據,這樣單調的工作,一年接一年的下去。
所以我對自己說:「我過去試一試要讓那人喜歡我,我必須要說些有趣的事,那是關于他的,不是我的。
」于是我又問自己:「他有什麼地方,可以值得贊賞的?」這是個很不容易找出答案的難題,尤其對方是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可是很容易的,我有了一個發現,我從這郵務員身上,找出一椿值得稱贊的事了。
當他秤我的信時,我很熱忱的說:「我真希望有你這樣一頭好頭發!」 那郵務員把頭擡了起來,他的臉色神情,從驚訝中換出一副笑容來,很客氣的說:「沒有以前那樣好了!」我很确切的告訴他或許沒有過去的光澤,不過現在看來,依然很美觀。
他非常高興,我們愉快的談了幾句,最後他對我這樣說:「許多人都稱贊過我的頭發。
」 我敢打賭,那位郵務員中午下班去吃午飯的時候,他腳步就像騰雲駕霧般的輕松。
晚上回去家裡,他會跟太太提到這事,而且還會對着鏡子說:「嗯,我的頭發确實不錯。
」 我曾在公共場所,講過這個故事,後來有人問我:「你想從那個郵務員身上,得到些什麼?」 我想得到些什麼?我想要從那個郵務員身上,得到些什麼? 如果我們是那樣的卑賤自私,不從别人身上得到什麼,就不願意分給别人一點快樂,假如我們的氣量比一個酸蘋果還小,那我們所要遭遇到的,也絕對是失敗。
嗯,是的,我确實想要從那人身上,得到些什麼!我想要獲得一些極貴重的東西,而我已經得到了——我使他感覺到,我替他做了一件不需要他報答的事。
那件事,即使過了很久以後,但在他回憶中,依然閃耀出光芒來。
人們的行為,有一項絕對重要的定律,如果我們遵守這項定律,差不多永遠不會遇到煩憂。
事實上,如果遵守這項定律,會替我們帶來無數的朋友,和永久的快樂。
可是如果違反了那項定律,我們就會遭遇到無數的困難。
這項定律是.永遠使别人感覺重要. 社威教授曾這樣說過:「自重的欲望,是人們天性中最急切的要求。
」賈姆斯博士說:「人們天性的至深本質,是渴求為人所重視。
」我曾經說過,人與動物相異之處,就在于自重感的有與無,而人類的文化也由此而起的。
哲學家們對于人類關系的定律,思考了數千年。
而所有的思考中,結果祇引證出一條定律。
那項定律不是新的,它跟曆史一樣的古老!三千多年前,瑣羅斯特把那條定律教給所有拜火教徒。
二十四個世紀前,孔子在中國宣講,道教始祖老子教他的門徒。
紀元前五百年,釋迦牟尼也把那條定律留傳人間。
耶稣把那條定律,綜合在一個思想中——那是世界上一項 最重要的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樣待你,你就該怎樣去對待别人。
」 你想要跟你接觸的人都贊同你,你想要别人承認你的價值,你想要在你的小世界裡,有一種自重感。
你不希望受到沒有價值、不真誠的阿谀,你渴求真誠的贊賞。
你希望你的朋友,就像司華伯所說的,「誠于嘉許,寬于稱道」。
所有的人都需要這些。
所以讓我們遵守這條金科玉律以希望别人所給我的,而去給别人。
如何做?何時做?在什麼地方做?這個答案是:「所有的時間,任何地點。
」 例如:有一次,我去無線電城詢問處,打聽蘇文的辦公室号碼。
那個穿著整潔制服的詢問員,似乎自己顯得很高貴,他很清晰的回答:「亨利.蘇文(頓了頓),十八樓(頓了頓),一八一六室。
」 我走向電梯,想了想,接着又走了回來,向那個詢問員說:「你回答問題的方法很漂亮,很清楚、恰當,你像一個藝術家,實在不簡單。
」 他臉上現出愉快的光芒,他告訴我,為什麼在答話時,中間要頓一頓,為什麼每句話的幾個字,要那麼說。
他聽了我那些話後,高興得把領帶略為往上拉高些。
當我搭乘電梯上了十八樓時,我覺得人們快樂的總量上,我又加上了一點。
你不需要等到職任駐法大使,或是做了一個很大俱樂部主席時,才去稱贊别人,你幾乎每天都可以應用它。
譬如:我們要一客法式的煎馬鈴薯,而那個女服務生替你端來了煮的馬鈴薯,在那時候,我們就不妨這樣說:「對不起,要麻煩妳了——我喜歡的是法式的煎馬鈴薯。
」她會回答一點也不麻煩」,并且很樂意的替你去更換,因為你先尊重了她。
平時客氣的話,像「對不起,麻煩你,請你,你會介意嗎..謝謝你!」這些簡短的話,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同時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