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亮的燈盞

關燈
和音樂等等——這些玩意兒都是為女人而設的;也是理應屬于她的。

    如果她認為這些東西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她心甘情願的話,就讓她同它們接近接近吧。

    她可不會象以掃那樣出賣自己的利益;盡管她掙得的紅豆湯往往十分有限,她卻保持着她的繼承權。

     南希呆在這種氣氛裡怡然自得。

    她堅定不移地吃她節儉的飯食,籌劃她便宜的服飾。

    她對女人已經了解,現在正從習性和入選條件兩方面來研究作為獵物的男人。

    總有一天,她會捕獲她看中的獵物;但是她早就對自己許下諾言,不下手則已,一下手就非得打中她認為是最大最好的獵物不可,小一點的都在摒棄之列。

     因此,她剪亮了燈盞,一直在等待那個到時候就會到來的新郎。

     但是,她另外學到了一個教訓,說不定是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的。

    她的價值标準開始轉移改變。

    有時候,金元的符号在她心目中變得模糊,形成了“真理”、“榮譽”等等字樣,時不時幹脆就成了“善良”兩個字。

    我們拿一個在大森林裡獵取麋鹿的人打比方吧。

    他看到了一個小幽壑,苔藓斑駁,綠蔭掩映,還有一道細流慢咽的溪水,潺潺地向他訴說着休憩和舒适。

    遇到這種情況,就連甯錄的長矛也會變得遲鈍的。

    ① ①《舊約·創世紀》第十章第九節中說甯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

     有時候,南希想知道,穿着波斯羔皮大衣的人,心裡對于波斯羔皮的估價是不是始終象市價那麼高。

     一個星期四的傍晚,南希從店裡出來,穿過六馬路,往西到洗衣作去。

    蘆和丹恩上次就約了她一起去看音樂喜劇。

     她走到的時候,丹恩正好從洗衣作裡出來。

    他臉上有一種古怪而緊張的神色。

     “我想到這裡來打聽打聽她的消息。

    ”他說。

     “打聽誰?”南希問道。

    “蘆不在洗衣作嗎?” “我以為你早知道了呢。

    ”丹恩說。

    “從星期一起,她就沒有來過這裡,也不在她的住處。

    她把所有的衣物都搬走了。

    她對洗衣作裡的一個同事說,她也許要到歐洲去。

    ” “有人見過她沒有?”南希問道。

     丹恩的堅定的灰眼睛裡閃出鋼鐵般的光芒,陰沉地咬着牙,瞅着南希。

     “洗衣作裡的人告訴我,”他嘶啞地說,“昨天他們見她經過這兒——坐在汽車裡。

    我想大概是跟一個百萬富翁一起吧,就是你和蘆念念不忘的那種百萬富翁。

    ” 南希破題兒第一遭在男人面前畏縮起來。

    她把微微發抖的手按在丹恩的袖管上。

     “你可不能對我說這種話,丹恩——我跟這件事毫無關系!” “我并不是那個意思。

    ”丹恩說,态度和緩了一些。

    他在坎肩口袋裡摸索了一陣子。

     “我有今晚的戲票。

    ”他裝作輕松的樣子說。

    “假如你——” 南希見到男子氣概總是欽佩的。

     “我跟你一起去,丹恩。

    ”她說。

     過了三個月,南希才見到蘆。

     一天黃昏,這個商店女郎順着一個幽靜的小公園的邊道匆匆趕回家去。

    她聽見有人叫她的名字,一轉身,正好抱住那個奔過來的蘆。

     她們擁抱了一下之後,象蛇那樣,往後揚起頭,仿佛準備進攻或者鎮住對方,她們迅捷的舌頭上顫動着千百句問話。

    接着,南希發現蘆的境況大為好轉,身上都是高貴的裘皮、閃爍的珠寶和裁縫藝術的成就。

     “你這個小傻瓜!”蘆親熱地大聲嚷道。

    “我看你還是在那家店裡幹活,還是穿得那麼寒酸。

    你打算獵取的對象怎麼樣啦——我猜想還沒有眉目吧?” 接着,蘆把南希打量了一下,發現有一種比好境況更好的東西降臨到了南希身上——那種東西在她眼睛裡閃爍得比寶石更明亮,在她臉頰上顯現得比玫瑰更紅潤,并且象電子一般跳躍着,随時想從她舌頭上釋放出來。

     “是啊,目前我還在店裡幹活,”南希說,“可是下星期我就要離開那兒了。

    我已經找到了我的獵物——世上最好的獵物。

    蘆,你現在不會在意了,是嗎?——我要跟丹恩結婚了——跟丹恩結婚!現在丹恩是我的了——怎麼啦,蘆!” 公園的拐角那兒慢慢走來一個新參加工作,光臉盤的年輕警察,這些年輕警察裝點着警察的隊伍,使人覺得比較好受些——至少在觀感上如此。

    他看見一個穿着華貴的皮大衣,戴着鑽石戒指的女人伏在公園的鐵欄杆上,傷心地哭泣着,而一個苗條樸素的職業婦女挨近她身邊,竭力在安慰她。

    這個新派的吉布森式①的警察裝作沒看見,自顧自地踱了過去;他的智慧也足以使他明白,以他所代表的權力而言,他對于這類事情是無能為力的,盡管他把巡夜的警棍在人行道上敲得響徹雲霄。

     ①吉布森(1867~1944):美國插圖畫家,他筆下的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時髦社會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