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前涼錄
關燈
小
中
大
張軌
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人,漢常山王耳十七世孫。
祖烈,魏外黃令,父溫,太官令。
母隴西辛氏。
軌少好學明經與同郡皇甫士安友善,拜太子舍人,與京兆杜預善,以所注《易》遺之。
太康中,為尚書郎、太子洗馬、中庶子,遷散騎常侍,征西将軍司馬。
軌以晉室多難,陰圖保據河西,追窦融故事。
筮之,遇泰之觀,軌喜曰:"霸者之兆。
"乃求為涼州。
公卿亦舉軌,拜涼州剌史,課農桑,拔賢才,置崇文祭酒,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學校以教之。
永興二年,拜安西将軍封樂鄉侯。
惠帝崩,遣長史北宮純、司馬纂、别駕陰監奉表京師。
是歲,大城姑臧,其城本匈奴所築也,南北七裡,東西三裡,地有龍形,故名卧龍城。
永嘉四年十一月,黃龍出于臨羌河,發水升天,身長十餘丈。
五年,帝遣使拜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榮命未至,而劉曜攻陷長安,遷晉帝于平陽。
建興元年,晉愍帝即位于長安,遣使者拜軌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封西平郡公,固讓不受。
三年,進拜太尉、涼州牧。
以軌年老多疾,拜子寔行撫軍,副涼州剌史。
五月,軌寝疾,立子寔為世子。
己醜,薨于正寝,年六十。
葬建陵,冊贈侍中、太尉,谥武穆,張祚僭号,追尊武王,廟号太宗。
張寔 張寔字安遜,軌之世子也。
學尚明察,敬賢愛士,晉舉秀才,除尚書郎。
永嘉元年,固辭骁騎将軍,請還涼州,帝許之。
改授議郎、西中郎将。
建興元年,長史張玺等表嗣位。
十月,帝遣使授西中郎将涼州剌史西平公。
二年十一月,帝将降劉曜,進寔侍中、司空、涼州牧。
三年,始知劉曜逼遷天子平陽,大臨三日。
五年,南陽王寶聞愍帝崩,自稱晉王,年号建康,置百官,遣使拜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增邑三千戶。
六年六月,京兆人劉弘挾左道以眩惑百姓,密與寔左右十餘人謀殺寔,懷刀入内,斬寔于外寝,時年五十。
葬甯陵,晉王寶冊贈寔大司馬,涼州牧,谥曰元公。
張祚僭号,追尊曰明王,廟号高祖。
母弟茂嗣、以寔子幼嗣。
茂字成遜,實之母弟,虛靖好學,不以勢利為心。
建興元年,相國南陽王寶辟從事中郎,又薦為給事黃門侍郎,皆不就。
二年,征為侍中,又以疾固辭。
四年,拜秦州剌史,加散騎常侍:領雍州,皆不受。
寔左司馬陰元等以寔既被害,子駿沖幼,宜立長君,乃推茂為大都督、太尉、涼州牧。
茂不從,以平西将軍行都督涼州諸軍事、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大赦境内。
九月,立寔子駿為世子。
三年,劉曜遣鴻胪拜茂太師、涼王。
四年,茂寝疾,執駿手泣曰:"吾先人以孝友見稱,自漢以來,世執忠順,汝謹守忠節,毋或失堕。
"薨于正寝,年四十八。
劉曜遣使贈太宰,谥成烈王。
張祚僭号,追尊曰成王,廟号太宗。
張駿 張駿字公庭,寔之世子。
永嘉元年生,幼而奇偉,十歲能屬文。
茂之四年,拜使持節大都督、大将軍、涼州牧、西平公,大赦境内。
劉曜遣使拜大将軍、涼州牧。
元年正月,親耕藉田。
二月,始承晉元帝崩問,大臨三日。
四年十二月,劉曜為勒所擒,曜太子毗及劉胤等率衆奔上邽。
六年二月,石勒稱天王。
遣使拜駿征西大将軍、涼州牧,加五錫之禮。
八年,群僚勸駿稱涼王,置百官。
駿曰:"此非人臣所言,敢有此言,罪在不赦。
"又請立世子,乃立重華為世子。
十二月,鄯善王元禮獻女姝好,号曰美人,立賓遐觀以處之。
十四年五月,雨雪降霜,駿避正殿,素服,命群寮極言得失。
十五年,以右長史任處領國子祭酒,立辟雍、明堂而行禮焉。
命西曹掾集閣内外事付索綏,以著《涼春秋》。
十一月以世子重華行涼州事。
十九年田于建西,逾玉石縣。
九月,改玉石縣為金澤縣。
二十一年,始置百官,官号皆拟天朝,車服旌旗一如王者。
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既昆侖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
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飾,煥若神宮。
《禹貢》:"昆侖在臨江之西,即此明矣。
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
"駿從之。
二十二年六月,薨于正德前殿,年四十。
晉遣策贈大司馬,谥忠成公。
七月,葬大陵,張祚僭号,追尊文王,廟号世祖。
張重華 張重華字泰臨,駿第二子,寬和懿重,沉毅少言。
駿薨,右長史任處上華為使持節、大都督、太尉、涼州牧、護羌校尉、西平公、假涼王,大赦境内。
三年九月,晉遣使者拜侍中大都督隴右諸軍事、大将軍、涼州剌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
重華以位号未稱,怒不受诏。
群寮上重華為丞相、涼王、雍秦涼三州牧。
五年重華宴群寮
祖烈,魏外黃令,父溫,太官令。
母隴西辛氏。
軌少好學明經與同郡皇甫士安友善,拜太子舍人,與京兆杜預善,以所注《易》遺之。
太康中,為尚書郎、太子洗馬、中庶子,遷散騎常侍,征西将軍司馬。
軌以晉室多難,陰圖保據河西,追窦融故事。
筮之,遇泰之觀,軌喜曰:"霸者之兆。
"乃求為涼州。
公卿亦舉軌,拜涼州剌史,課農桑,拔賢才,置崇文祭酒,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學校以教之。
永興二年,拜安西将軍封樂鄉侯。
惠帝崩,遣長史北宮純、司馬纂、别駕陰監奉表京師。
是歲,大城姑臧,其城本匈奴所築也,南北七裡,東西三裡,地有龍形,故名卧龍城。
永嘉四年十一月,黃龍出于臨羌河,發水升天,身長十餘丈。
五年,帝遣使拜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榮命未至,而劉曜攻陷長安,遷晉帝于平陽。
建興元年,晉愍帝即位于長安,遣使者拜軌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封西平郡公,固讓不受。
三年,進拜太尉、涼州牧。
以軌年老多疾,拜子寔行撫軍,副涼州剌史。
五月,軌寝疾,立子寔為世子。
己醜,薨于正寝,年六十。
葬建陵,冊贈侍中、太尉,谥武穆,張祚僭号,追尊武王,廟号太宗。
張寔 張寔字安遜,軌之世子也。
學尚明察,敬賢愛士,晉舉秀才,除尚書郎。
永嘉元年,固辭骁騎将軍,請還涼州,帝許之。
改授議郎、西中郎将。
建興元年,長史張玺等表嗣位。
十月,帝遣使授西中郎将涼州剌史西平公。
二年十一月,帝将降劉曜,進寔侍中、司空、涼州牧。
三年,始知劉曜逼遷天子平陽,大臨三日。
五年,南陽王寶聞愍帝崩,自稱晉王,年号建康,置百官,遣使拜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增邑三千戶。
六年六月,京兆人劉弘挾左道以眩惑百姓,密與寔左右十餘人謀殺寔,懷刀入内,斬寔于外寝,時年五十。
葬甯陵,晉王寶冊贈寔大司馬,涼州牧,谥曰元公。
張祚僭号,追尊曰明王,廟号高祖。
母弟茂嗣、以寔子幼嗣。
茂字成遜,實之母弟,虛靖好學,不以勢利為心。
建興元年,相國南陽王寶辟從事中郎,又薦為給事黃門侍郎,皆不就。
二年,征為侍中,又以疾固辭。
四年,拜秦州剌史,加散騎常侍:領雍州,皆不受。
寔左司馬陰元等以寔既被害,子駿沖幼,宜立長君,乃推茂為大都督、太尉、涼州牧。
茂不從,以平西将軍行都督涼州諸軍事、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大赦境内。
九月,立寔子駿為世子。
三年,劉曜遣鴻胪拜茂太師、涼王。
四年,茂寝疾,執駿手泣曰:"吾先人以孝友見稱,自漢以來,世執忠順,汝謹守忠節,毋或失堕。
"薨于正寝,年四十八。
劉曜遣使贈太宰,谥成烈王。
張祚僭号,追尊曰成王,廟号太宗。
張駿 張駿字公庭,寔之世子。
永嘉元年生,幼而奇偉,十歲能屬文。
茂之四年,拜使持節大都督、大将軍、涼州牧、西平公,大赦境内。
劉曜遣使拜大将軍、涼州牧。
元年正月,親耕藉田。
二月,始承晉元帝崩問,大臨三日。
四年十二月,劉曜為勒所擒,曜太子毗及劉胤等率衆奔上邽。
六年二月,石勒稱天王。
遣使拜駿征西大将軍、涼州牧,加五錫之禮。
八年,群僚勸駿稱涼王,置百官。
駿曰:"此非人臣所言,敢有此言,罪在不赦。
"又請立世子,乃立重華為世子。
十二月,鄯善王元禮獻女姝好,号曰美人,立賓遐觀以處之。
十四年五月,雨雪降霜,駿避正殿,素服,命群寮極言得失。
十五年,以右長史任處領國子祭酒,立辟雍、明堂而行禮焉。
命西曹掾集閣内外事付索綏,以著《涼春秋》。
十一月以世子重華行涼州事。
十九年田于建西,逾玉石縣。
九月,改玉石縣為金澤縣。
二十一年,始置百官,官号皆拟天朝,車服旌旗一如王者。
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既昆侖之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
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飾,煥若神宮。
《禹貢》:"昆侖在臨江之西,即此明矣。
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
"駿從之。
二十二年六月,薨于正德前殿,年四十。
晉遣策贈大司馬,谥忠成公。
七月,葬大陵,張祚僭号,追尊文王,廟号世祖。
張重華 張重華字泰臨,駿第二子,寬和懿重,沉毅少言。
駿薨,右長史任處上華為使持節、大都督、太尉、涼州牧、護羌校尉、西平公、假涼王,大赦境内。
三年九月,晉遣使者拜侍中大都督隴右諸軍事、大将軍、涼州剌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
重華以位号未稱,怒不受诏。
群寮上重華為丞相、涼王、雍秦涼三州牧。
五年重華宴群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