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後秦錄
關燈
小
中
大
堂。
尚書廣平公弼潛謀為亂,招集數千人,持兵于第,興疾損,升前殿,百官鹹會。
征虜劉羌泣曰:"陛下寝疾數旬,奈何忽有斯事。
"興曰:"朕過庭無訓,使諸子不穆,愧于四海"。
興以弼文武兼才,未忍緻法,免其尚書令,以公就第。
十七年十二月,興疾重,廣平公弼告病不朝,集兵于第。
興怒,乃收弼囚之。
十二月,興疾甚,遣收廣平公弼第中甲杖,納之武庫。
于是弼黨率甲士攻端門,殿中上将軍斂曼高勒兵拒戰,不得入,遂燒端門。
興力疾臨前殿,賜弼死。
丁未,薨于殿。
年五十三。
谥文桓皇帝,廟号高祖,墓曰偶陵。
姚泓 姚泓字元子,興長子也。
孝友寬和,而無經世之用,又多疾病。
興将以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為太子。
泓嘗受經博士淳于岐,岐病,泓親省疾,拜于床下。
自是公侯見師傅,皆拜焉。
興如平涼,留泓總後事,馮翊人劉厥聚衆據萬年以叛,泓遣鎮軍彭白狼率東宮禁兵讨之,斬厥,赦其餘黨。
興薨,泓即位,大赦,改元為永和元年,廬于谘議堂。
既葬,乃親庶政,内外百寮,增位一級。
令文武各盡直言,勿有所諱。
仇池公楊盛攻陷祁山,遂逼秦川,泓遣姚平救之。
盛引退,姚嵩與平追盛,及于竹領,姚讃率隴西太守姚秦都、略陽太守王煥以禁兵赴之。
讃為盛所敗,秦都、王煥皆戰死。
讃至秦州,退還仇池。
先是,天水冀縣石鼓鳴,聲聞數百裡,野雞皆雊。
秦州地震者三十二,殷殷有聲者八,山崩舍壞,鹹以為不祥。
及嵩将出,群僚固谏,不聽。
識者以為:秦州泓之故鄉,将滅之征也。
赫連勃勃攻陷陰密,執秦州刺史姚軍都,坑将士五千餘人,進兵侵雍,遂據抄掠鄜城。
姚紹及征虜尹昭、鎮軍姚洽等率步騎五萬讨之,戰于馬鞍坂,勃勃兵敗,走還秦。
而晉相劉裕總大軍伐泓,次于彭城,遣檀道濟、王鎮惡入自淮肥,攻漆丘、項城。
沈林子自汴入河,攻倉垣。
泓将王苟生以漆丘降鎮惡。
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降道濟。
晉師遂入颍口,所至多降服。
姚紹聞晉師之至也,馳還長安,言于泓曰:"晉師已過許昌、豫州,安定孤遠,卒難救衛。
宜遷諸鎮戶,内實京畿,可得精兵十萬,足以橫行天下。
假使二寇交侵,無能為也。
如其不爾,晉侵豫州,勃勃寇安定者,将若之何?"吏部郎懿橫又以齊公姚恢有忠勳于國家,未有殊賞,今緻之死地,安定人人自危恐,必生變,宜征還朝廷,以慰其心。
"泓并不從,晉師至成臯,征南姚洸時鎮洛陽,部将趙玄說洸曰:"今寇逼已深,百姓駭懼,衆寡勢殊,難以應敵。
宜攝諸戍兵士,固守金墉,以待京師之援。
不可出戰,如戰不捷,大事去矣。
金墉既固,師無損敗,吳寇終不敢越金墉而西,困之于堅城之下,可以坐制其弊。
"洸用姚禹、閻恢之谮,卒遣玄出戰,會陽城、成臯、荥陽、虎牢諸城,悉皆降于道濟。
玄戰敗,死于百谷。
道濟進至洛陽,洸懼出降。
泓母弟懿險薄,用其司馬孫暢謀,欲襲長安,誅姚紹,廢泓而自立。
遂舉兵僭号,傳檄州郡,時征北姚恢說率安定鎮戶三萬八千焚燒室宇,以車為方陣,自北雍州趨長安,自稱大都督、建義大将軍,移檄欲除君側之惡,軍勢甚盛。
泓見内外離叛,晉師漸逼,歲旦朝群臣于前殿,凄然流涕,群臣皆泣。
姚紹率輕騎先赴難,姚讠贊亦率諸軍還長安,遂擊殺恢及其三子。
泓乃進紹太宰、大将軍、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钺,改封魯公。
率武衛姚鸾等距晉師于潼關,道濟固壘不戰,紹遣左長史姚洽等屯于河北,欲絕道濟租輸,為沈林子所敗,衆皆沒焉。
紹忿恚發病,嘔血而死。
泓遣使乞師于魏,魏遣司徒南平公拔,拔等進據河内,為泓聲援。
劉裕次于陝城,泓使姚裕率步騎八千距之,泓躬将大衆繼發。
裕為沈田子所敗,泓退次于灞上,姚讃距晉師于關西,姚難屯于杏城。
時大霖雨,渭水汛溢,王鎮惡水陸兼進,追及姚難。
泓自灞上還軍,次于石橋以援之。
晉師進據鄭城,泓使姚裕、尚書龐統屯兵宮中,姚洗屯于沣西,尚書姚白瓜徙四軍雜戶入長安,姚丕守渭橋,胡翼度屯石積,姚贊屯灞東,泓軍于逍遙園。
鎮惡夾渭進兵,破姚丕于渭橋,泓自赴之,逼水地狹,因丕之敗,遂相見而退。
姚谌、姚烈、姚寶等皆死于陣。
泓單馬還宮,鎮惡入自平朔門,泓與姚裕數百騎出奔于石橋。
讃聞泓敗,召将士告之,皆以戈擊地,攘袂大哭。
胡翼度棄衆奔晉。
讃夜率諸軍會泓于石橋,晉師已固諸門,讃軍不得入,衆皆驚散。
泓計無所出,謀欲降晉,其子佛念年十二,謂泓曰:"陛下今雖降晉,劉裕待人無禮,終必不全。
願自我決。
"怃然不答,遂登宮牆自投而死。
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坂降晉。
東平公讃率宗室子弟百餘人亦降于裕,裕盡殺之。
九月,裕至長安,送泓于建康市而戮之,時年三十。
建康百裡之内,草木焦死。
自姚苌白雀元年歲在甲申至于是歲在丙辰,三十有三歲。
尚書廣平公弼潛謀為亂,招集數千人,持兵于第,興疾損,升前殿,百官鹹會。
征虜劉羌泣曰:"陛下寝疾數旬,奈何忽有斯事。
"興曰:"朕過庭無訓,使諸子不穆,愧于四海"。
興以弼文武兼才,未忍緻法,免其尚書令,以公就第。
十七年十二月,興疾重,廣平公弼告病不朝,集兵于第。
興怒,乃收弼囚之。
十二月,興疾甚,遣收廣平公弼第中甲杖,納之武庫。
于是弼黨率甲士攻端門,殿中上将軍斂曼高勒兵拒戰,不得入,遂燒端門。
興力疾臨前殿,賜弼死。
丁未,薨于殿。
年五十三。
谥文桓皇帝,廟号高祖,墓曰偶陵。
姚泓 姚泓字元子,興長子也。
孝友寬和,而無經世之用,又多疾病。
興将以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為太子。
泓嘗受經博士淳于岐,岐病,泓親省疾,拜于床下。
自是公侯見師傅,皆拜焉。
興如平涼,留泓總後事,馮翊人劉厥聚衆據萬年以叛,泓遣鎮軍彭白狼率東宮禁兵讨之,斬厥,赦其餘黨。
興薨,泓即位,大赦,改元為永和元年,廬于谘議堂。
既葬,乃親庶政,内外百寮,增位一級。
令文武各盡直言,勿有所諱。
仇池公楊盛攻陷祁山,遂逼秦川,泓遣姚平救之。
盛引退,姚嵩與平追盛,及于竹領,姚讃率隴西太守姚秦都、略陽太守王煥以禁兵赴之。
讃為盛所敗,秦都、王煥皆戰死。
讃至秦州,退還仇池。
先是,天水冀縣石鼓鳴,聲聞數百裡,野雞皆雊。
秦州地震者三十二,殷殷有聲者八,山崩舍壞,鹹以為不祥。
及嵩将出,群僚固谏,不聽。
識者以為:秦州泓之故鄉,将滅之征也。
赫連勃勃攻陷陰密,執秦州刺史姚軍都,坑将士五千餘人,進兵侵雍,遂據抄掠鄜城。
姚紹及征虜尹昭、鎮軍姚洽等率步騎五萬讨之,戰于馬鞍坂,勃勃兵敗,走還秦。
而晉相劉裕總大軍伐泓,次于彭城,遣檀道濟、王鎮惡入自淮肥,攻漆丘、項城。
沈林子自汴入河,攻倉垣。
泓将王苟生以漆丘降鎮惡。
徐州刺史姚掌以項城降道濟。
晉師遂入颍口,所至多降服。
姚紹聞晉師之至也,馳還長安,言于泓曰:"晉師已過許昌、豫州,安定孤遠,卒難救衛。
宜遷諸鎮戶,内實京畿,可得精兵十萬,足以橫行天下。
假使二寇交侵,無能為也。
如其不爾,晉侵豫州,勃勃寇安定者,将若之何?"吏部郎懿橫又以齊公姚恢有忠勳于國家,未有殊賞,今緻之死地,安定人人自危恐,必生變,宜征還朝廷,以慰其心。
"泓并不從,晉師至成臯,征南姚洸時鎮洛陽,部将趙玄說洸曰:"今寇逼已深,百姓駭懼,衆寡勢殊,難以應敵。
宜攝諸戍兵士,固守金墉,以待京師之援。
不可出戰,如戰不捷,大事去矣。
金墉既固,師無損敗,吳寇終不敢越金墉而西,困之于堅城之下,可以坐制其弊。
"洸用姚禹、閻恢之谮,卒遣玄出戰,會陽城、成臯、荥陽、虎牢諸城,悉皆降于道濟。
玄戰敗,死于百谷。
道濟進至洛陽,洸懼出降。
泓母弟懿險薄,用其司馬孫暢謀,欲襲長安,誅姚紹,廢泓而自立。
遂舉兵僭号,傳檄州郡,時征北姚恢說率安定鎮戶三萬八千焚燒室宇,以車為方陣,自北雍州趨長安,自稱大都督、建義大将軍,移檄欲除君側之惡,軍勢甚盛。
泓見内外離叛,晉師漸逼,歲旦朝群臣于前殿,凄然流涕,群臣皆泣。
姚紹率輕騎先赴難,姚讠贊亦率諸軍還長安,遂擊殺恢及其三子。
泓乃進紹太宰、大将軍、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钺,改封魯公。
率武衛姚鸾等距晉師于潼關,道濟固壘不戰,紹遣左長史姚洽等屯于河北,欲絕道濟租輸,為沈林子所敗,衆皆沒焉。
紹忿恚發病,嘔血而死。
泓遣使乞師于魏,魏遣司徒南平公拔,拔等進據河内,為泓聲援。
劉裕次于陝城,泓使姚裕率步騎八千距之,泓躬将大衆繼發。
裕為沈田子所敗,泓退次于灞上,姚讃距晉師于關西,姚難屯于杏城。
時大霖雨,渭水汛溢,王鎮惡水陸兼進,追及姚難。
泓自灞上還軍,次于石橋以援之。
晉師進據鄭城,泓使姚裕、尚書龐統屯兵宮中,姚洗屯于沣西,尚書姚白瓜徙四軍雜戶入長安,姚丕守渭橋,胡翼度屯石積,姚贊屯灞東,泓軍于逍遙園。
鎮惡夾渭進兵,破姚丕于渭橋,泓自赴之,逼水地狹,因丕之敗,遂相見而退。
姚谌、姚烈、姚寶等皆死于陣。
泓單馬還宮,鎮惡入自平朔門,泓與姚裕數百騎出奔于石橋。
讃聞泓敗,召将士告之,皆以戈擊地,攘袂大哭。
胡翼度棄衆奔晉。
讃夜率諸軍會泓于石橋,晉師已固諸門,讃軍不得入,衆皆驚散。
泓計無所出,謀欲降晉,其子佛念年十二,謂泓曰:"陛下今雖降晉,劉裕待人無禮,終必不全。
願自我決。
"怃然不答,遂登宮牆自投而死。
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坂降晉。
東平公讃率宗室子弟百餘人亦降于裕,裕盡殺之。
九月,裕至長安,送泓于建康市而戮之,時年三十。
建康百裡之内,草木焦死。
自姚苌白雀元年歲在甲申至于是歲在丙辰,三十有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