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被衣
被衣者,堯時人也。
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
齧缺問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将至。
攝汝知,一汝度,神将來舍,德将為汝美,道将為汝居。
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言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悅,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無心而不可與謀,彼何人哉!” ○王倪 王倪者,堯時賢人也,師被衣。
齧缺又學於王倪,問道焉。
齧缺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
”“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
雖然,嘗試言之。
庸讵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汝,民濕寝則腰疾偏死,鱿然乎哉?木處則惴栗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刍豢,麇鹿食薦,卿且甘帶,鸱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鱿與魚遊。
毛嫱麗姬,人之所美也。
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曰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已,而況利害之端乎?” ○齧缺 齧缺者,堯時人也。
許由師事齧缺,堯問於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
”許由曰:“殆哉,圾乎天下。
齧缺之為人也,聰明睿知,給數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
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無天。
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方且應衆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 ○巢父 巢父者,堯時隐人也。
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寝其上,故時人号曰巢父。
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擊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
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聞貪言,負吾之友矣!”遂去,終身不相見。
○許由 許由,字武仲,陽城槐裡人也。
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後隐於沛澤之中。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曰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緻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将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将為賓乎?鹪鹩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
齧缺遇許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堯。
”曰:“奚謂邪?”曰:“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
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由於是遁耕於中嶽颍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
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颍水濱。
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
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
”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
子故浮遊,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
”牽犢上流飲之。
許由沒,葬箕山之巅,亦名許由山,在陽城之南十馀裡。
堯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嶽,世世奉祀,至今不絕也。
○善卷 善卷者,古之賢人也。
堯聞得道,乃北面師之。
及堯受終之後,舜又以天下讓卷。
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從之,不賞而民勸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靜,不知怨,不知喜。
今子盛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調五音之聲以亂民耳,丕作皇韶之樂以愚民心,天下之亂,從此始矣。
吾雖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絺葛,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曰出而作,曰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餘也。
”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處。
○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者,堯時人也。
堯以天下讓許由。
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
雖然,我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舜又讓之,亦對之曰:“予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 ○壤父 壤父者,堯時人也。
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
壤父年八十馀,而擊壤於道中。
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
”壤父曰:“吾曰出而作,曰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 ○石戶之農 石戶之農,不知何許人也,與舜為友。
舜以天下讓之石戶之農,石戶之農曰:“卷卷乎後之為人葆力之士也。
”
堯之師曰許由,許由之師曰齧缺,齧缺之師曰王倪,王倪之師曰被衣。
齧缺問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将至。
攝汝知,一汝度,神将來舍,德将為汝美,道将為汝居。
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言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悅,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無心而不可與謀,彼何人哉!” ○王倪 王倪者,堯時賢人也,師被衣。
齧缺又學於王倪,問道焉。
齧缺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
”“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
雖然,嘗試言之。
庸讵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汝,民濕寝則腰疾偏死,鱿然乎哉?木處則惴栗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刍豢,麇鹿食薦,卿且甘帶,鸱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鱿與魚遊。
毛嫱麗姬,人之所美也。
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曰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已,而況利害之端乎?” ○齧缺 齧缺者,堯時人也。
許由師事齧缺,堯問於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吾藉王倪以要之。
”許由曰:“殆哉,圾乎天下。
齧缺之為人也,聰明睿知,給數以敏,其性過人,而又乃以人受天。
彼審乎禁過,而不知過之所由生,與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無天。
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方且四顧而物應,方且應衆宜,方且與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 ○巢父 巢父者,堯時隐人也。
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寝其上,故時人号曰巢父。
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擊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
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聞貪言,負吾之友矣!”遂去,終身不相見。
○許由 許由,字武仲,陽城槐裡人也。
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後隐於沛澤之中。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曰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緻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将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将為賓乎?鹪鹩巢於深林,不過一枝。
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
齧缺遇許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堯。
”曰:“奚謂邪?”曰:“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
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由於是遁耕於中嶽颍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
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颍水濱。
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
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
”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
子故浮遊,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
”牽犢上流飲之。
許由沒,葬箕山之巅,亦名許由山,在陽城之南十馀裡。
堯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嶽,世世奉祀,至今不絕也。
○善卷 善卷者,古之賢人也。
堯聞得道,乃北面師之。
及堯受終之後,舜又以天下讓卷。
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從之,不賞而民勸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靜,不知怨,不知喜。
今子盛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調五音之聲以亂民耳,丕作皇韶之樂以愚民心,天下之亂,從此始矣。
吾雖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絺葛,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曰出而作,曰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餘也。
”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處。
○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者,堯時人也。
堯以天下讓許由。
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
雖然,我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舜又讓之,亦對之曰:“予适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 ○壤父 壤父者,堯時人也。
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
壤父年八十馀,而擊壤於道中。
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
”壤父曰:“吾曰出而作,曰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 ○石戶之農 石戶之農,不知何許人也,與舜為友。
舜以天下讓之石戶之農,石戶之農曰:“卷卷乎後之為人葆力之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