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輯自《太平禦覽》)
關燈
小
中
大
一、梁元帝在江陵即位,欲還都建康。
領軍将軍胡僧祐、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懔、禦史中丞劉谏等曰:“建業王氣已盡,與虜止隔一江,若有不虞,悔無及也。
且渚宮洲數滿百,當出天子。
陛下龍飛,是其應乎?”梁主令朝臣議之。
黃門侍郎周弘正、尚書左仆射王褒曰:“帝王所都,本無定處,其如黔首萬姓,未見輿駕入建業,謂是列國諸王。
宜順百姓之心,從四海之望。
”時江陵人士鹹雲:“弘正等皆是東人,志願東下,恐非良計。
”弘正面折之曰:“若東人勸東,謂為非計,君等西人欲西,豈成良策?”梁主笑之。
又于後堂大會文武五百人,問之曰:“吾欲還業,諸卿以為何如?”衆皆愕然,莫敢先對。
梁主曰:“勸吾去者左袒。
”于是左袒者過半。
武昌太守朱買臣入勸梁主,雲:“建業舊都,瑩陵猶在,荊鎮邊疆,非王者宅。
願陛下弗疑,緻後悔也。
臣家在荊州,豈不願陛下住,但恐是臣富貴,非陛下富貴耳。
”乃召蔔者杜景豪,決其去留。
遇兆不吉,答雲:“未去。
”景豪退而言曰:“此兆為鬼賊所留也。
”(卷一五六) 二、東魏薛淑嘗夢山上挂絲,以告所善張亮。
曰:“山上絲,幽字也。
君必為幽州。
”後果如之。
(卷一六二) 三、齊許惇,護之子也。
性識敏速,達于從政。
嘗為司徒主簿,以能判,時人号為“入鐵主簿”。
(卷二○九) 四、齊以并省尚書令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
那肱才伎庸劣,不涉文史。
尚書郎中源師常(嘗)白那肱雲:“龍見當雩。
”那肱問曰:“何處龍見?作何顔色?”師答曰:“此是龍星,須雩祭也,非是真有龍見。
”那肱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
”(卷二一○) 五、東魏以孫騰兼尚書左仆射。
府庫關鑰,一以委之。
(卷二一一) 六、北齊王晉明,豪侈有氣俠,留心經史,招引賓客。
嘗為尚書右仆射,百餘日,便謝病而退。
告人雲:“廢人飲酒,安能作刀筆吏,披故紙乎?”(卷二一一) 七、北齊張耀嘗為尚書左丞。
文宣近出,令耀居守。
文宣夜還,耀不開門,勒兵嚴備,火至看面,然後開迎。
文宣笑曰:“卿欲學郅君章也。
”賜以錦袍。
以其忠勤,深見親待。
(卷二一三) 八、東魏以楊愔典選,嘗六十人為一甲。
愔令其自叙迄,不省文簿,便次第呼之。
呼誤以慕容為長孫一人,有識人魯漫漢自言微賤,不蒙記。
愔曰:“卿前在元子思坊乘驢,遙見我,不下,以方曲障面,我何不識卿耶?”漫漢驚服。
愔又謂之曰:“名以定體,果自不虛。
”令史唱名,誤以盧士深為士琛。
深自言其名,愔曰:“盧郎朗潤,所以加玉。
”(卷二一四) 九、齊王命百司各列勤惰。
尚書郎皇甫亮三日不上,齊主親诘其故,亮對曰:“一日雨,一日病酒。
”齊主以其言實,遂優容之,令杖胫三十。
(卷二一五) 一○、裴讓之十七舉秀才,為屯田郎中,與祖班珽俱聘宋邢劭。
省中語曰:“多奇多能,祖孝征,能賦能詩,裴讓之。
”讓之弟獻之、謀之、讷之、谒之,并清立。
楊情曰:“河東士族,京官不少,裴讓兄弟,都無鄉音。
裴文季為不亡也。
”(卷二一八) 一一、齊遣散騎常侍崔瞻聘于陳。
瞻辭韻溫雅,南人欽服,力謂之曰:“常侍前朝何竟不來,今日誰相對者?”(卷二二四) 一二、賀琛為梁散騎常侍。
梁主與語,常移冕刻。
故省中語曰:“上殿不下有賀雅。
”琛容止都雅,故人呼之。
(卷二二四) 一三、梁張绾字孝卿,雍州刺史績之弟也。
梁主策其百事,绾對阙其六,乃号為百六公。
常為禦史中丞,兄績為仆射,元日朝會,及百司就列,兄弟并道趨兩途。
前世未有,時人榮之。
(卷二二六) 一四、齊宋世良字元友。
魏孝莊時為殿中侍禦史,詣河北括戶,大獲遊惰。
至汲郡旁,見有骸骨,移書瘗之。
其夜有雨滂沱,孝莊勞之曰:“卿所括得丁,倍于本帳。
若官人皆如此,便是更生出一天下也。
”(卷二百二十七) 一五、齊太常少卿袁聿修,巡省河南諸州。
兖州刺史刑部與聿修故舊,嘗于省中盛呼聿修為清郎。
至是,遣送白紬為信。
聿修不受,與邵書郎曰:“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願表此心,不贻厚責。
”邵亦忻然報書曰:“一日之贈,率爾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
敬丞來旨,吾無間然。
弟昔為清郎,今作清卿矣!”(卷二二九)。
一六、齊主以其著作郎祖珽數上密啟,命中書、門下二省斷珽奏事。
初,珽為秘書郎,用《芳林遍略》質摴蒲錢。
又,陳元康被傷将死,憑珽作書,屬家累,并雲:“祖喜邊有少許物,宜早索取”,珽不通此書,喚喜私問,得金二十五铤,唯與喜二铤,餘并自入。
祖喜告元康二弟叔谌、季琚等,叔谌以語楊愔,愔嚬眉答曰:“恐不益亡者。
”因此得停。
其後齊文宣以珽為秘書丞,盜遍略事發,付平陽王淹,令錄珽付禁。
淹遣使收珽,珽便私逃。
黃門侍郎高德正謀雲:“但宣向秘書,稱奉并州進止,須經史各部。
仰丞親自檢校催遣,如此,則珽意自安,夜當還宅,然後掩捉之。
”果如德正所圖。
遂縛送廷尉。
據犯當死。
文宣以其伏事先代,除名為民。
愛其才伎,令直中書,普選勞舊、遷為著作。
(卷二三四) 一七、齊左仆射祖珽附陸令萱,求為領軍,齊主許之。
侍中斛律孝卿謂上洛王元海侯呂芬等雲:“珽是漢兒,兩眼盲,豈合作領軍也。
”元海遂入啟之。
珽言于齊主雲:“元海與臣素有隙,必是元海谮臣。
”齊主曰:“然。
”珽列元海共太府少卿李叔元、平準令張叔略等結朋樹黨,陸令萱又唱和之。
遂除元海為鄭州刺史、叔元為襄城郡守、叔略為南營州錄事參軍。
珽遂獨處機衡,總知兵事。
齊王亦令中要人扶侍出入,每同禦榻,論決朝政。
(卷二四○) 一八、陳殷不害字長卿,尚書右丞不佞兄也。
長于政事,飾以儒術。
梁武帝時,與庾肩吾俱為東宮通事舍人,直日奏事。
梁武謂肩吾曰:“卿是文學,吏事非所長,可使不害來耶。
”(卷二四六) 一九、顔晃字克明,琅邪臨沂人也。
少孤貧,有詞彩。
解褐梁邵陵王綸兼記室參軍。
時東宮學士庾信常使于府,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尚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答曰:“猶少于宮中學士。
”(卷二四九) 二○、杜龛為吳興太守,專好勇力。
梁元患之。
及使晃管其書翰,仍謂龛曰:“顔晃,文學之士,使相毗左,造次之間,必宜谘禀。
”(卷二四九) 二一、梁太祖制,以南汾州刺史韋孝寬為雍州刺史。
先是,路側一裡置一土堠,經雨頹毀,每須修補。
孝寬臨州,乃勒部内,當土堆之處,植樹以代之,既免修複之勞,旋又得庇蔭。
太祖後見之,怪而問焉,人以狀對,太祖嘉之:“豈得一州獨爾,當令天下同之。
”于是令諸州夾道一裡種一樹,十裡種二樹,百裡五樹焉。
(卷二五四) 二二、梁蕭恪字敬則,南平元襄王偉之子也。
初,恪為雍州刺史,賓客有江仲舉、蔡薳、王台卿、庾仲容四人,俱被接遇,并有蓄積。
故樊鄧謌之雲:“江千萬,蔡五百,正新車,庾大宅。
”梁武聞而接之,曰:“主人愦愦,不如客。
”及恪還,梁武問之,恪甚慚恧。
(卷二五四) 二三、周陸逞,字季明。
嘗為宜州刺史。
故事,刺史奉辭,例備鹵簿。
逞以時屬農要,奏請停之。
制曰:“逞雖未臨人,已存優恤,宜遂所請,彰其雅操。
”(卷二五四) 二四、周帝制:于玉壁置勳州,以孝寬為刺史,為其立勳于此,因以名之。
(卷二五四) 二五、賀拔嶽引軍西次平涼。
嶽以夏州鄰接寇賊,欲求良牧以鎮之。
衆鹹曰:“宇文左丞即其人也。
”嶽曰:“宇文左丞,吾之左右手,不可廢也。
”沉吟累日,乃從衆議,表太祖為夏州刺史。
(卷二五四) 二六、賀樣為荊州刺史。
祥有惠政,遠近款附。
梁嶽陽王詧欽其清素,乃贈以竹屏風。
祥難違其意,取付所司。
太祖聞之,并以賜祥。
(卷二五七) 二七、王慶籍為京兆太守。
太祖以其精勤,赉以紫袍及绫裳一襲,謂百官曰:“王慶籍,一世清人也。
”(卷二百五十九) 二八、陰铿為招遠将軍、晉陵太守。
铿嘗與賓友宴飲,見行觞者,因回酒矣以授之,衆坐皆笑。
铿曰:“吾侪終日酣酒,而執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
”及侯景之亂,铿嘗為賊所擒,或救之,獲免。
铿問其故,乃前所行觞者。
(卷二五九) 二九、齊廣陵太守敬長瑜,多受财賄。
刺史陸駿将啟劾之。
長瑜以貨求于散騎常侍和士開,以畫屏風詐為長瑜之獻,齊王大悅。
駿啟尋至,遂不問焉。
(卷二六二) 三○、齊以太子率更令崔龍子為司州司馬。
初,龍子為司徒功曹,嫁女與穆提婆,以求此職。
提婆許之,以其品懸絕,先轉為率更令。
至是,成婚既畢,即便用之。
尋有謠言榜于路側,曰:“司州司馬崔老鸱,取錢能疾判事遲。
”禦史馮士幹見而劾之,遂免其官。
(卷二六三) 三一、張■〈車幾〉入關,拔嶽以為倉曹參軍。
或有請貸官粟者,■〈車幾〉曰:“以私害公,非吾宿志。
濟人之難,讵得相違。
”乃賣所服之衣,雜粟以赈其乏。
(卷二六四) 三二、梁李膺字公胤,廣漢人也。
西昌侯藻為益州,以為主簿,使至建康。
梁武悅之,謂曰:“卿何如昔日李膺?”對曰:“勝。
”問其故,對曰:“昔事桓靈之主,今逢堯舜之君。
”梁武嘉其對,以如意擊席者久之。
(卷二六五) 三三、陳以孔奂為禦史中丞,領揚州大中正。
晉令宋、齊以來為大都。
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所得秩俸,随即分贍孤寡。
郡中大悅,号曰神君。
(卷二六五) 三四、陳褚玠為中書侍郎。
陳主以山陰縣多豪滑,謂舍人蔡景曆曰:“稽陰大邑,久無良宰,卿文士之内,試思其人。
”景曆進曰:“褚玠清廉有幹用。
”陳主曰:“善。
”乃以為令。
縣人張次的、王休達等與諸滑吏賄賂通奸,全丁大戶多有隐沒。
玠乃鎖次的,具狀啟台。
陳主手敕慰勞,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軍人八百餘戶。
時曹義達為陳主所寵。
縣人陳信,家富于财,谄事義達。
信父顯文恃勢橫暴。
玠乃遣使執顯文,鞭之一百。
于是吏人股栗,莫敢犯者。
義達于是谮之。
玠在任守祿俸而己,去官之後,不堪自緻,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
或嗤玠以非百裡之才,玠答曰:“吾委輸課最,不後列城,除殘去暴,奸吏跼蹐。
若謂不能自潤脂膏,則如來命。
以為不達從政,吾未服也。
”(卷二六六) 三五、周高琳每征伐勇冠諸軍。
太祖謂之曰:“公即我之韓、白也。
”(卷二七六) 三六、胡僧祐為梁名将,常于鼓吹置于齋中,恒坐對之,以自娛玩。
或谏之曰:“公名望隆重,朝野具瞻。
此是羽儀,可自居外。
”僧祐曰:“我性愛之,恒須見耳。
”(卷二七六) 三七、北齊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部人。
光祿大夫那瑰環之子。
世敦直,善騎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塵識馬步多少,嗅地知軍度遠近。
神武戒文襄曰:“有讒此人者,勿信之。
”文宣嘗與金宴射,親持槊走馬,以拟金胸者三,金堅不動,賜帛千疋。
因過其宅,置酒作樂。
(卷二七六) 三八、北齊斛律光雖居大将,未嘗戮人。
軍士未安,終不入幕;寒不服裘,夏不操扇;所得果糒,遍分麾下;号令不過數句,言皆切要;每戰居險,為士卒先;有士卒中蠱,親嘗其唾。
三軍感之,樂為緻命。
(卷二八一) 三九、侯景叛。
段韶夾渦而軍,潛于上風縱火。
景衆騎入水,出而卻走。
草濕,火不複燃。
(卷二百八十七) 四○、周賀若敦、陳侯瑣相拒于湘州。
敦恐瑱知其糧少,乃于營内聚土,覆之米。
以召其側近村人,揚有所防,令其遙見。
瑱聞以為實,乃據守要險,以老敦師。
敦又增修壁壘,示以持久。
土人乘輕騎,載米粟、籠雞鴨以向■〈饣尚〉瑱軍。
敦患之,乃仍僞為土人,裝舡内甲士其中。
瑱兵見舡至送米,争取。
敦甲士出而擒之。
(卷二八八) 四一、梁蕭藻有操行,以父非命而卒,布衣菲食,非公坐不聽音樂。
初為益州刺史,時有焦僧護作亂,掩據鄲、繁,衆有數萬。
藻年未弱冠,将自擊之,乃乘平肩輿,巡行賊城。
流矢雨下,從者舉楯以蔽,藻命去之。
因是物情大安,賊夜遁。
梁武常稱其小字,歎曰:“子弟并如迦葉,吾複何憂?”(卷二九五) 四二、蕭明與王僧辯書曰:“凡諸部曲,并使招攜。
投赴戎行,前後雲集。
霜戈電戟,無非武庫之兵;龍甲犀渠,皆是雲台之仗。
”(卷二九九) 四三、陳韋翔字子羽。
有志操,以孝著稱。
先尋以為骁騎将軍,領朱衣直閣。
骁騎之職,舊領營兵,梁世已來,其任逾重。
翙素有名望,每大事恒令俠侍左右,時人榮之,号曰:“俠禦将軍。
”(卷三○○) 四四、周伐梁,于謹大軍次于樊、鄧。
嶽陽王率軍會之,傳檄于梁曰:“告梁文武衆官:夫作國者罔,弗以禮信為本,惟爾今主,往遭侯景逆亂之始,實結我國家以鄰援。
今忽背德,黨賊高洋,引厥使人,置之堂宇,傲我王命,擾我邊人。
我皇帝襲天之意,弗敢以甯,分命衆軍,奉楊廟略,凡衆十萬,直指江陵。
”丁卯,梁主停講,内外誡嚴。
是朝昏霧,巳時方歇。
梁主親戎,百官并甲胄從于禊飲堂間,公私馬仗。
是日大風拔木,王琛既至石梵,未見我軍,乃馳書報黃羅漢曰:“吾至梵,境上然,前日所言,皆見戲耳。
”羅漢入啟梁主,疑之。
庚午續講,百官以戎服聽。
(卷三○四)) 四五、北齊平。
廣陵王孝珩曰:“奈何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内參群豎,離間骨肉。
恨不得握兵符,受廟算,出萬死,身先士卒,展我力耳。
”(卷三○六) 四六、齊主曰:“今日飲酒樂哉!”武衛将軍斛光進曰:“關西未平,人為仇敵,陛下亦何樂哉?會當馬步十萬,三道渡,由平道陷玉壁,拔長安,自仉涼色來納在掌握,使百官襲冠冕,軍士釋介胄,然後稱樂。
”齊主謂群臣曰:“明月常有此意,憂國如家。
卿輩無及之者。
”平原王段韶出,謂光曰:“卿勝先帝耶?先帝以四十萬攻玉璧,不利而還。
将兵如盤擎水,誤即傾覆,何容易而輕言之?”光笑曰:“非卿所知。
”(卷三○六) 四七、侯景西逼,梁湘東王遣晉州刺史蕭惠正率兵,援于巴陵,惠正辭以不堪,舉天門郡守胡僧祐以自代。
王以為武猛将軍,令其進發。
僧祐謂其子玘曰:“汝可開兩高門,一朱一白,吾當以死決之,不捷不歸也!”王聞而壯之,厚撫其家,謂僧祐曰:“景便于陸道,不閑水鬥。
賊若水戰,但以大艦臨之,自當必克,若其步戰,自可鼓棹,直就巴丘,不須交鋒。
”(卷三○六) 四八、周遣常山郡公子謹,率中山公宇文護、大将軍楊忠等步騎五萬南伐。
太祖餞于青泥谷。
時庾信來聘,未返,太祖問之曰:“我遣此兵馬,縛取湘東、關西作博士,卿以為得不?”信曰:“必得之,後王勿以為不忠。
”太祖笑而颔之。
(卷三○六) 四九、周武帝率六軍趣邺。
齊主令群臣議之。
廣甯王孝珩議曰:“今大寇既深,事藉機變,請使任城王便領幽州道兵,自土門入,聲取并州;獨孤永業便領洛州兵,自潼關入,聲取長安;臣請領京畿兵,出溢隻鼓行逆敵。
賊懸軍遠來,日增疲老,聞南北有兵,自然應退。
”(卷三○七) 五○、茹茹寇肆。
齊王(主)自晉陽讨之,虜騎散走,大軍遂還。
齊主率二千餘騎為殿,夜宿黃爪堆。
茹茹别部數萬騎,扣鞍而進,四面圍逼麾下,齊主安卧,平明方起,神色自若,指劃軍形,潰圍而出。
虜騎追擊之,伏屍二十裡,獲奄羅辰妻子,生口三萬餘。
令都督高阿那肱率騎數千,塞其走道。
那肱以兵少,請益。
齊主更減其半,那肱騎奮擊,亦大克捷。
(卷三一○) 五一、陳薛安都引兵破留異,成州刺史韓子臯單馬入陣,傷頂之左,一髻半落。
安都為流矢所中,血流至踝。
乘輿車,容止不變,(卷三一○) 五二、後周軍圍晉陽。
齊人望之,如黑雲四合。
高延宗勝兵四萬人嬰城布陣,躬與齊王憲交兵。
自
領軍将軍胡僧祐、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懔、禦史中丞劉谏等曰:“建業王氣已盡,與虜止隔一江,若有不虞,悔無及也。
且渚宮洲數滿百,當出天子。
陛下龍飛,是其應乎?”梁主令朝臣議之。
黃門侍郎周弘正、尚書左仆射王褒曰:“帝王所都,本無定處,其如黔首萬姓,未見輿駕入建業,謂是列國諸王。
宜順百姓之心,從四海之望。
”時江陵人士鹹雲:“弘正等皆是東人,志願東下,恐非良計。
”弘正面折之曰:“若東人勸東,謂為非計,君等西人欲西,豈成良策?”梁主笑之。
又于後堂大會文武五百人,問之曰:“吾欲還業,諸卿以為何如?”衆皆愕然,莫敢先對。
梁主曰:“勸吾去者左袒。
”于是左袒者過半。
武昌太守朱買臣入勸梁主,雲:“建業舊都,瑩陵猶在,荊鎮邊疆,非王者宅。
願陛下弗疑,緻後悔也。
臣家在荊州,豈不願陛下住,但恐是臣富貴,非陛下富貴耳。
”乃召蔔者杜景豪,決其去留。
遇兆不吉,答雲:“未去。
”景豪退而言曰:“此兆為鬼賊所留也。
”(卷一五六) 二、東魏薛淑嘗夢山上挂絲,以告所善張亮。
曰:“山上絲,幽字也。
君必為幽州。
”後果如之。
(卷一六二) 三、齊許惇,護之子也。
性識敏速,達于從政。
嘗為司徒主簿,以能判,時人号為“入鐵主簿”。
(卷二○九) 四、齊以并省尚書令高阿那肱為錄尚書事。
那肱才伎庸劣,不涉文史。
尚書郎中源師常(嘗)白那肱雲:“龍見當雩。
”那肱問曰:“何處龍見?作何顔色?”師答曰:“此是龍星,須雩祭也,非是真有龍見。
”那肱曰:“漢兒多事,強知星宿。
”(卷二一○) 五、東魏以孫騰兼尚書左仆射。
府庫關鑰,一以委之。
(卷二一一) 六、北齊王晉明,豪侈有氣俠,留心經史,招引賓客。
嘗為尚書右仆射,百餘日,便謝病而退。
告人雲:“廢人飲酒,安能作刀筆吏,披故紙乎?”(卷二一一) 七、北齊張耀嘗為尚書左丞。
文宣近出,令耀居守。
文宣夜還,耀不開門,勒兵嚴備,火至看面,然後開迎。
文宣笑曰:“卿欲學郅君章也。
”賜以錦袍。
以其忠勤,深見親待。
(卷二一三) 八、東魏以楊愔典選,嘗六十人為一甲。
愔令其自叙迄,不省文簿,便次第呼之。
呼誤以慕容為長孫一人,有識人魯漫漢自言微賤,不蒙記。
愔曰:“卿前在元子思坊乘驢,遙見我,不下,以方曲障面,我何不識卿耶?”漫漢驚服。
愔又謂之曰:“名以定體,果自不虛。
”令史唱名,誤以盧士深為士琛。
深自言其名,愔曰:“盧郎朗潤,所以加玉。
”(卷二一四) 九、齊王命百司各列勤惰。
尚書郎皇甫亮三日不上,齊主親诘其故,亮對曰:“一日雨,一日病酒。
”齊主以其言實,遂優容之,令杖胫三十。
(卷二一五) 一○、裴讓之十七舉秀才,為屯田郎中,與祖班珽俱聘宋邢劭。
省中語曰:“多奇多能,祖孝征,能賦能詩,裴讓之。
”讓之弟獻之、謀之、讷之、谒之,并清立。
楊情曰:“河東士族,京官不少,裴讓兄弟,都無鄉音。
裴文季為不亡也。
”(卷二一八) 一一、齊遣散騎常侍崔瞻聘于陳。
瞻辭韻溫雅,南人欽服,力謂之曰:“常侍前朝何竟不來,今日誰相對者?”(卷二二四) 一二、賀琛為梁散騎常侍。
梁主與語,常移冕刻。
故省中語曰:“上殿不下有賀雅。
”琛容止都雅,故人呼之。
(卷二二四) 一三、梁張绾字孝卿,雍州刺史績之弟也。
梁主策其百事,绾對阙其六,乃号為百六公。
常為禦史中丞,兄績為仆射,元日朝會,及百司就列,兄弟并道趨兩途。
前世未有,時人榮之。
(卷二二六) 一四、齊宋世良字元友。
魏孝莊時為殿中侍禦史,詣河北括戶,大獲遊惰。
至汲郡旁,見有骸骨,移書瘗之。
其夜有雨滂沱,孝莊勞之曰:“卿所括得丁,倍于本帳。
若官人皆如此,便是更生出一天下也。
”(卷二百二十七) 一五、齊太常少卿袁聿修,巡省河南諸州。
兖州刺史刑部與聿修故舊,嘗于省中盛呼聿修為清郎。
至是,遣送白紬為信。
聿修不受,與邵書郎曰:“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願表此心,不贻厚責。
”邵亦忻然報書曰:“一日之贈,率爾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
敬丞來旨,吾無間然。
弟昔為清郎,今作清卿矣!”(卷二二九)。
一六、齊主以其著作郎祖珽數上密啟,命中書、門下二省斷珽奏事。
初,珽為秘書郎,用《芳林遍略》質摴蒲錢。
又,陳元康被傷将死,憑珽作書,屬家累,并雲:“祖喜邊有少許物,宜早索取”,珽不通此書,喚喜私問,得金二十五铤,唯與喜二铤,餘并自入。
祖喜告元康二弟叔谌、季琚等,叔谌以語楊愔,愔嚬眉答曰:“恐不益亡者。
”因此得停。
其後齊文宣以珽為秘書丞,盜遍略事發,付平陽王淹,令錄珽付禁。
淹遣使收珽,珽便私逃。
黃門侍郎高德正謀雲:“但宣向秘書,稱奉并州進止,須經史各部。
仰丞親自檢校催遣,如此,則珽意自安,夜當還宅,然後掩捉之。
”果如德正所圖。
遂縛送廷尉。
據犯當死。
文宣以其伏事先代,除名為民。
愛其才伎,令直中書,普選勞舊、遷為著作。
(卷二三四) 一七、齊左仆射祖珽附陸令萱,求為領軍,齊主許之。
侍中斛律孝卿謂上洛王元海侯呂芬等雲:“珽是漢兒,兩眼盲,豈合作領軍也。
”元海遂入啟之。
珽言于齊主雲:“元海與臣素有隙,必是元海谮臣。
”齊主曰:“然。
”珽列元海共太府少卿李叔元、平準令張叔略等結朋樹黨,陸令萱又唱和之。
遂除元海為鄭州刺史、叔元為襄城郡守、叔略為南營州錄事參軍。
珽遂獨處機衡,總知兵事。
齊王亦令中要人扶侍出入,每同禦榻,論決朝政。
(卷二四○) 一八、陳殷不害字長卿,尚書右丞不佞兄也。
長于政事,飾以儒術。
梁武帝時,與庾肩吾俱為東宮通事舍人,直日奏事。
梁武謂肩吾曰:“卿是文學,吏事非所長,可使不害來耶。
”(卷二四六) 一九、顔晃字克明,琅邪臨沂人也。
少孤貧,有詞彩。
解褐梁邵陵王綸兼記室參軍。
時東宮學士庾信常使于府,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尚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答曰:“猶少于宮中學士。
”(卷二四九) 二○、杜龛為吳興太守,專好勇力。
梁元患之。
及使晃管其書翰,仍謂龛曰:“顔晃,文學之士,使相毗左,造次之間,必宜谘禀。
”(卷二四九) 二一、梁太祖制,以南汾州刺史韋孝寬為雍州刺史。
先是,路側一裡置一土堠,經雨頹毀,每須修補。
孝寬臨州,乃勒部内,當土堆之處,植樹以代之,既免修複之勞,旋又得庇蔭。
太祖後見之,怪而問焉,人以狀對,太祖嘉之:“豈得一州獨爾,當令天下同之。
”于是令諸州夾道一裡種一樹,十裡種二樹,百裡五樹焉。
(卷二五四) 二二、梁蕭恪字敬則,南平元襄王偉之子也。
初,恪為雍州刺史,賓客有江仲舉、蔡薳、王台卿、庾仲容四人,俱被接遇,并有蓄積。
故樊鄧謌之雲:“江千萬,蔡五百,正新車,庾大宅。
”梁武聞而接之,曰:“主人愦愦,不如客。
”及恪還,梁武問之,恪甚慚恧。
(卷二五四) 二三、周陸逞,字季明。
嘗為宜州刺史。
故事,刺史奉辭,例備鹵簿。
逞以時屬農要,奏請停之。
制曰:“逞雖未臨人,已存優恤,宜遂所請,彰其雅操。
”(卷二五四) 二四、周帝制:于玉壁置勳州,以孝寬為刺史,為其立勳于此,因以名之。
(卷二五四) 二五、賀拔嶽引軍西次平涼。
嶽以夏州鄰接寇賊,欲求良牧以鎮之。
衆鹹曰:“宇文左丞即其人也。
”嶽曰:“宇文左丞,吾之左右手,不可廢也。
”沉吟累日,乃從衆議,表太祖為夏州刺史。
(卷二五四) 二六、賀樣為荊州刺史。
祥有惠政,遠近款附。
梁嶽陽王詧欽其清素,乃贈以竹屏風。
祥難違其意,取付所司。
太祖聞之,并以賜祥。
(卷二五七) 二七、王慶籍為京兆太守。
太祖以其精勤,赉以紫袍及绫裳一襲,謂百官曰:“王慶籍,一世清人也。
”(卷二百五十九) 二八、陰铿為招遠将軍、晉陵太守。
铿嘗與賓友宴飲,見行觞者,因回酒矣以授之,衆坐皆笑。
铿曰:“吾侪終日酣酒,而執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
”及侯景之亂,铿嘗為賊所擒,或救之,獲免。
铿問其故,乃前所行觞者。
(卷二五九) 二九、齊廣陵太守敬長瑜,多受财賄。
刺史陸駿将啟劾之。
長瑜以貨求于散騎常侍和士開,以畫屏風詐為長瑜之獻,齊王大悅。
駿啟尋至,遂不問焉。
(卷二六二) 三○、齊以太子率更令崔龍子為司州司馬。
初,龍子為司徒功曹,嫁女與穆提婆,以求此職。
提婆許之,以其品懸絕,先轉為率更令。
至是,成婚既畢,即便用之。
尋有謠言榜于路側,曰:“司州司馬崔老鸱,取錢能疾判事遲。
”禦史馮士幹見而劾之,遂免其官。
(卷二六三) 三一、張■〈車幾〉入關,拔嶽以為倉曹參軍。
或有請貸官粟者,■〈車幾〉曰:“以私害公,非吾宿志。
濟人之難,讵得相違。
”乃賣所服之衣,雜粟以赈其乏。
(卷二六四) 三二、梁李膺字公胤,廣漢人也。
西昌侯藻為益州,以為主簿,使至建康。
梁武悅之,謂曰:“卿何如昔日李膺?”對曰:“勝。
”問其故,對曰:“昔事桓靈之主,今逢堯舜之君。
”梁武嘉其對,以如意擊席者久之。
(卷二六五) 三三、陳以孔奂為禦史中丞,領揚州大中正。
晉令宋、齊以來為大都。
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所得秩俸,随即分贍孤寡。
郡中大悅,号曰神君。
(卷二六五) 三四、陳褚玠為中書侍郎。
陳主以山陰縣多豪滑,謂舍人蔡景曆曰:“稽陰大邑,久無良宰,卿文士之内,試思其人。
”景曆進曰:“褚玠清廉有幹用。
”陳主曰:“善。
”乃以為令。
縣人張次的、王休達等與諸滑吏賄賂通奸,全丁大戶多有隐沒。
玠乃鎖次的,具狀啟台。
陳主手敕慰勞,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軍人八百餘戶。
時曹義達為陳主所寵。
縣人陳信,家富于财,谄事義達。
信父顯文恃勢橫暴。
玠乃遣使執顯文,鞭之一百。
于是吏人股栗,莫敢犯者。
義達于是谮之。
玠在任守祿俸而己,去官之後,不堪自緻,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
或嗤玠以非百裡之才,玠答曰:“吾委輸課最,不後列城,除殘去暴,奸吏跼蹐。
若謂不能自潤脂膏,則如來命。
以為不達從政,吾未服也。
”(卷二六六) 三五、周高琳每征伐勇冠諸軍。
太祖謂之曰:“公即我之韓、白也。
”(卷二七六) 三六、胡僧祐為梁名将,常于鼓吹置于齋中,恒坐對之,以自娛玩。
或谏之曰:“公名望隆重,朝野具瞻。
此是羽儀,可自居外。
”僧祐曰:“我性愛之,恒須見耳。
”(卷二七六) 三七、北齊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部人。
光祿大夫那瑰環之子。
世敦直,善騎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塵識馬步多少,嗅地知軍度遠近。
神武戒文襄曰:“有讒此人者,勿信之。
”文宣嘗與金宴射,親持槊走馬,以拟金胸者三,金堅不動,賜帛千疋。
因過其宅,置酒作樂。
(卷二七六) 三八、北齊斛律光雖居大将,未嘗戮人。
軍士未安,終不入幕;寒不服裘,夏不操扇;所得果糒,遍分麾下;号令不過數句,言皆切要;每戰居險,為士卒先;有士卒中蠱,親嘗其唾。
三軍感之,樂為緻命。
(卷二八一) 三九、侯景叛。
段韶夾渦而軍,潛于上風縱火。
景衆騎入水,出而卻走。
草濕,火不複燃。
(卷二百八十七) 四○、周賀若敦、陳侯瑣相拒于湘州。
敦恐瑱知其糧少,乃于營内聚土,覆之米。
以召其側近村人,揚有所防,令其遙見。
瑱聞以為實,乃據守要險,以老敦師。
敦又增修壁壘,示以持久。
土人乘輕騎,載米粟、籠雞鴨以向■〈饣尚〉瑱軍。
敦患之,乃仍僞為土人,裝舡内甲士其中。
瑱兵見舡至送米,争取。
敦甲士出而擒之。
(卷二八八) 四一、梁蕭藻有操行,以父非命而卒,布衣菲食,非公坐不聽音樂。
初為益州刺史,時有焦僧護作亂,掩據鄲、繁,衆有數萬。
藻年未弱冠,将自擊之,乃乘平肩輿,巡行賊城。
流矢雨下,從者舉楯以蔽,藻命去之。
因是物情大安,賊夜遁。
梁武常稱其小字,歎曰:“子弟并如迦葉,吾複何憂?”(卷二九五) 四二、蕭明與王僧辯書曰:“凡諸部曲,并使招攜。
投赴戎行,前後雲集。
霜戈電戟,無非武庫之兵;龍甲犀渠,皆是雲台之仗。
”(卷二九九) 四三、陳韋翔字子羽。
有志操,以孝著稱。
先尋以為骁騎将軍,領朱衣直閣。
骁騎之職,舊領營兵,梁世已來,其任逾重。
翙素有名望,每大事恒令俠侍左右,時人榮之,号曰:“俠禦将軍。
”(卷三○○) 四四、周伐梁,于謹大軍次于樊、鄧。
嶽陽王率軍會之,傳檄于梁曰:“告梁文武衆官:夫作國者罔,弗以禮信為本,惟爾今主,往遭侯景逆亂之始,實結我國家以鄰援。
今忽背德,黨賊高洋,引厥使人,置之堂宇,傲我王命,擾我邊人。
我皇帝襲天之意,弗敢以甯,分命衆軍,奉楊廟略,凡衆十萬,直指江陵。
”丁卯,梁主停講,内外誡嚴。
是朝昏霧,巳時方歇。
梁主親戎,百官并甲胄從于禊飲堂間,公私馬仗。
是日大風拔木,王琛既至石梵,未見我軍,乃馳書報黃羅漢曰:“吾至梵,境上然,前日所言,皆見戲耳。
”羅漢入啟梁主,疑之。
庚午續講,百官以戎服聽。
(卷三○四)) 四五、北齊平。
廣陵王孝珩曰:“奈何嗣君無獨見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内參群豎,離間骨肉。
恨不得握兵符,受廟算,出萬死,身先士卒,展我力耳。
”(卷三○六) 四六、齊主曰:“今日飲酒樂哉!”武衛将軍斛光進曰:“關西未平,人為仇敵,陛下亦何樂哉?會當馬步十萬,三道渡,由平道陷玉壁,拔長安,自仉涼色來納在掌握,使百官襲冠冕,軍士釋介胄,然後稱樂。
”齊主謂群臣曰:“明月常有此意,憂國如家。
卿輩無及之者。
”平原王段韶出,謂光曰:“卿勝先帝耶?先帝以四十萬攻玉璧,不利而還。
将兵如盤擎水,誤即傾覆,何容易而輕言之?”光笑曰:“非卿所知。
”(卷三○六) 四七、侯景西逼,梁湘東王遣晉州刺史蕭惠正率兵,援于巴陵,惠正辭以不堪,舉天門郡守胡僧祐以自代。
王以為武猛将軍,令其進發。
僧祐謂其子玘曰:“汝可開兩高門,一朱一白,吾當以死決之,不捷不歸也!”王聞而壯之,厚撫其家,謂僧祐曰:“景便于陸道,不閑水鬥。
賊若水戰,但以大艦臨之,自當必克,若其步戰,自可鼓棹,直就巴丘,不須交鋒。
”(卷三○六) 四八、周遣常山郡公子謹,率中山公宇文護、大将軍楊忠等步騎五萬南伐。
太祖餞于青泥谷。
時庾信來聘,未返,太祖問之曰:“我遣此兵馬,縛取湘東、關西作博士,卿以為得不?”信曰:“必得之,後王勿以為不忠。
”太祖笑而颔之。
(卷三○六) 四九、周武帝率六軍趣邺。
齊主令群臣議之。
廣甯王孝珩議曰:“今大寇既深,事藉機變,請使任城王便領幽州道兵,自土門入,聲取并州;獨孤永業便領洛州兵,自潼關入,聲取長安;臣請領京畿兵,出溢隻鼓行逆敵。
賊懸軍遠來,日增疲老,聞南北有兵,自然應退。
”(卷三○七) 五○、茹茹寇肆。
齊王(主)自晉陽讨之,虜騎散走,大軍遂還。
齊主率二千餘騎為殿,夜宿黃爪堆。
茹茹别部數萬騎,扣鞍而進,四面圍逼麾下,齊主安卧,平明方起,神色自若,指劃軍形,潰圍而出。
虜騎追擊之,伏屍二十裡,獲奄羅辰妻子,生口三萬餘。
令都督高阿那肱率騎數千,塞其走道。
那肱以兵少,請益。
齊主更減其半,那肱騎奮擊,亦大克捷。
(卷三一○) 五一、陳薛安都引兵破留異,成州刺史韓子臯單馬入陣,傷頂之左,一髻半落。
安都為流矢所中,血流至踝。
乘輿車,容止不變,(卷三一○) 五二、後周軍圍晉陽。
齊人望之,如黑雲四合。
高延宗勝兵四萬人嬰城布陣,躬與齊王憲交兵。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