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人之歡心。

    每歲春二月出,四月天漸熱即止;八月出,十一月天漸寒即止。

    故有詩雲:“時有四不出(大風、大雨、大寒、大暑),會有四不赴(公會、葬會、生會、醵會)。

    ”每出,人皆倒屣迎緻,雖兒童奴隸皆知尊奉。

    每到一家,子弟家人争具酒馔,問其所欲,不複呼姓,但名曰:“吾家先生至也。

    ”雖閨門骨肉間事,有未決者,亦求教。

    康節先公以至誠為之開論,莫不悅服。

    十餘家如康節先公所居安樂窩起屋,以待其來,謂之“行窩”。

    故康節先公沒,鄉人挽詩有雲:“春風秋月嬉遊處,冷落‘行窩’十二家。

    ”洛陽風俗之美如此。

    康節先公過士友家,晝枕,見其枕屏畫小兒迷藏,以詩題其上雲:“遂令高卧人,欹枕看兒戲。

    ”蓋熙甯間也。

    陳恬雲。

    《擊壤集》不載。

     熙甯初,歐陽文忠公為參知政事,遣其子叔弼來洛省王宣徽夫人之疾。

    将行,語叔弼曰:“到洛唯可見邵先生,為緻吾向慕之意。

    ”康節先生既見叔弼,從容與語平生出處以及學術大概。

    臨别猶曰:“其無忘鄙野之人于異日。

    ”後十年,康節先公捐館,又十年,韓康公尹洛,請谥于朝。

    叔弼偶為太常博士,次當谥議,叔弼嘗謂晁說之以道雲:“作邵先生谥議,皆往昔親聞于先生者。

    當時少年,一見忻然延接。

    語及平生學術出處之大,故得其詳如此。

    豈非先生學道絕世,前知來物,預以告耶?”蓋驗于二十年之後,異哉! 康節先生少時遊京師,與國子監直講邵必不疑初叙宗盟。

    不疑年長,康節先生以兄拜之。

    蓋不疑自河朔遷丹陽,康節先公上世亦河朔人故也。

    至康節自衛入洛,不疑為京西提刑。

    嘉中,河南府薦康節先公以遺逸,不疑自作薦章,其詞有“厚德足以鎮薄俗,清風可以遺來世。

    ”相推重如此。

    熙甯初,不疑以龍圖閣學士知成都府,過洛,謂康節先公曰:“某陛辭日,再薦先生矣。

    ”康節先公追送洛北别去。

    不疑中途寄康節先生詩雲:“我乘孤傳經崤渑,君擁群書卧洛城。

    富貴人間亦何有,閑忙趣味甚分明。

    ”不疑次金牛驿暴卒,喪歸,康節先公哭之恸。

    女嫁楊國寶應之。

    應之亦康節先公門生,康節先公視之猶子也。

    開禧、元豐中為河南府推官,康節已捐館,伯溫複以兄拜之。

    宣和己醜,伯溫赴果州,道出阆州,有知阆中縣邵充美孺者相迎,自稱同姓侄雲。

    伯溫以宗族源流為問,美孺曰:“充之上世自潤州入蜀,龍圖公先人叔父行也。

    ”伯溫曰:“康節先公以兄事龍圖公,伯溫不敢忘。

    ”自此與美孺之中外皆論親。

    癸巳,伯溫奉使西州,美孺居郫,嘗至其家拜刑部公廟。

    美孺天資和易,與人言如恐傷之。

    至臨吏政,是非毅然不可奪,君子人也。

    丹陽、河南、成都之邵,其次第如此。

    嗟夫,世不講宗盟久矣,具載之以示三家子孫。

     伯溫之叔父諱睦,後祖母楊氏夫人出也,少康節先生二十餘歲,力學孝謹,事康節如父。

    熙甯元年四月八日暴卒,年三十三。

    康節先公哭之恸,既卒,理其故書,得叔父所作《重九詩》雲:“衣如當日白,花似昔年黃。

    拟問東籬事,東籬事杳茫。

    ”及死,殡後圃東籬下。

    噫,人之死生,是果前定矣。

     康節先公既捐館,二程先生于伯溫有不孤之意,所以教我甚厚。

    宗丞先生謂伯溫曰:“人之為學忌标準,若循循不已,自有所至矣。

    ”先人敝廬廳後無門,由傍舍委曲以出。

    某不便之,因鑿壁為門,侍講先生見之曰:“前人規畫必有理,不可改作。

    ”某亟塞之。

    侍講謂周全伯曰:“邵君雖小事亦相信,勇于為善者也。

    ”某初入仕,侍講曰:“凡作官,雖所部公吏有罪,立案而後決。

    或出于私怒,比具案亦散,不至倉卒傷人。

    每決人,有未經杖責者宜慎之,恐其或有所立也。

    ”伯溫終身行之。

     熙甯八年秋,餘與士人十餘輩講學于洛陽建春門廣愛寺端像院以待試。

    一夕,夢至殿庭唱第,望殿上,女主也。

    覺,謂同舍,皆不曉。

    至元二年秋,以經行薦,明年春唱名集英殿,宣仁太後垂簾聽政也。

    方悟前夢驗于十五年之後,果有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