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長安張衍,年八十,以術遊士大夫間。
其為人有忠信,識道理。
章子厚、蔡持正官州縣時,許其為宰相。
蒲傳正、薛師正未顯,皆以執政許之。
紹聖初,餘官長安,因論範忠宣公命,衍曰:“範丞相命甚似其父文正公,文正艱難中,僅作參知政事耳。
”餘曰:“忠宣為相何也?”衍曰:“今朝廷貴人之命皆不及,所以作相。
”又曰:“古有命格,今不可用。
古者貴人少,福人多;今貴人多,福人少。
”餘問其說,衍曰:“昔之命出格者作宰執,次作兩制。
又次官卿監,為監司大郡,享安逸壽考之樂,任子孫厚田宅,雖非兩制,福不在其下。
故曰福人多,貴人少。
今之士大夫,自朝官便作兩制,忽罷去,但朝官耳,不能任子孫,貧約如初。
蓋其命發于刑殺,未久即災至。
故曰貴人多,福人少也。
”餘又以同時為監司者張芸叟、陸孝叔、邵仲恭、吳子平數公命問之,衍曰:“皆帶職正郎、員外郎耳,取進于此,即不可。
獨仲恭數促。
”其後芸叟為侍郎,孝叔待制未幾,皆谪官。
孝叔帥熙,子平帥秦,尋卒。
仲恭帥郓,移常州,卒,年五十五。
三公皆直龍圖,無一不如衍之言者。
章子厚作相,意氣方盛,因其侄纟宰問衍,衍曰:“以某之吉白,公命也發及八分,早退為上,不然災至矣。
”子厚不用其言,亦不怒也。
後遂有崖州之禍。
蔡持正以門客假承務郎,奏衍,賞其術。
衍與總領市吳宮田舜卿善,衍有錢數千缗,舜卿為買田,以官戶名占之。
後舜卿贓敗,官籍其産,衍之田在焉。
或勸衍自陳,衍曰:“衍故與田君善,田君占衍之地美意也。
田君不幸至此,衍論于有司,非義也。
”卒不請其田,士大夫多稱之。
衍病,餘見之,則曰:“數已盡,某日當死。
凡家事悉處之矣,公其記之。
”已而果然。
河南甯氏,其先錢塘人名承訓者,事吳越王,以才武稱。
錢氏歸朝,授左侍禁。
子直,大中祥符元年,姚晖榜登甲科,為明州慈縣令,卒,妻李氏更嫁任恭惠公布。
直有子,李置于甯氏族人以去。
族人家破,有故老媪收養之。
任公守越州,客或問甯氏子無恙,公愕然。
歸問夫人,夫人泣曰:“初不欲以兒累公,留于甯氏之族。
族破,今流落矣。
”任公闵焉,多以金帛求得之。
年五歲,公教育之如己子,遂冒任姓,名适。
公知樞密院,欲官之,夫人泣辭,且謂适曰:“汝甯氏子,家破無所歸,能力學以取名,吾死不恨矣。
”适發憤讀書。
景初登進士第,夫人方為之喜。
夫人死,任公謂适曰:“前不欲任以官者,成其志也。
今當再薦,以示無間,其無辭。
”适泣謝,遂以公薦轉太常寺太祝,又奏其子以官。
任公薨,适解官持喪如父服。
自聞于朝,乞還姓甯氏,囚納任公所奏之官。
有旨許歸姓,不許納官。
與任氏兄弟相持而哭,乃别去。
故任、甯世為婚姻,适更名後通籍,贈其父直為太常博士。
終尚書職方員外郎、福建路運判。
若子若孫若曾孫數十人,多知名士,遂為洛陽大家。
河南劉氏自名環隽者,事齊、魏為中書侍郎。
子坦,事隋文帝,贈尚書右丞。
子政會,事唐高祖、太宗,為洪州大都督;既死,太宗手敕曰:“政會昔預義舉,有殊勳,贈戶部尚書,谥襄,配享高祖廟,圖形淩煙閣。
”子元意襲爵,封渝國公,事太宗,尚南平公主。
弟元象主客郎中,元育益州刺史。
元意之子名奇,長壽中為天官侍郎,論則天,革命下獄死。
弟循,金吾衛将軍。
子慎知,幼居父喪,奉其母居伊南,一日,群盜至,衆走,慎知獨不動。
盜怪問,則曰:“母老且病,不可行,唯有同生死耳。
”盜感其言而去,一方賴之以免。
弟超,河南少尹。
微,吳郡太守。
微之子,開元中以功臣之後,賜進士第,為濟州東阿縣令,服後母喪以毀卒。
子藻,秘書郎。
弟全成、方平,皆有文。
方平之子符,寶曆二年擢第,至戶部侍郎,贈司徒。
八子,崇龜、崇彜、崇聖、崇魯、崇摹、崇、崇環、崇子,皆有官。
崇子嶽,天福四年登進士第,事後唐明宗為吏部侍郎,贈司徒。
子溫叟,事本朝太祖皇帝為禦史中丞。
太祖一日與數谒者登正陽門之西樓,溫叟自台歸過其下,或告溫叟當避,溫叟不顧。
明日求對,面謝曰:“陛下禦前樓則六軍必有希賞賜者,臣所以不避者,欲陛下非時不禦樓也。
”太祖大悅,出内帑三千缗付有司自罰。
太宗尹開封,知其貧,以五百千錢遺之,溫叟受而不辭,對其使扃記于西廂。
至明年,太宗複遣其使饷以酒,使者視其扃記如故。
歸白其事,太宗歎息曰:“吾之錢尚不肯受,況他人者乎?”仍命辇歸,以成其美名。
憲台故事:月給餐錢一萬,不足以贓罰充之。
溫叟惡其名,不取。
太祖因與太宗從容論廷臣之有名節者,太宗以送錢事聞,太祖歎美久之。
後求
其為人有忠信,識道理。
章子厚、蔡持正官州縣時,許其為宰相。
蒲傳正、薛師正未顯,皆以執政許之。
紹聖初,餘官長安,因論範忠宣公命,衍曰:“範丞相命甚似其父文正公,文正艱難中,僅作參知政事耳。
”餘曰:“忠宣為相何也?”衍曰:“今朝廷貴人之命皆不及,所以作相。
”又曰:“古有命格,今不可用。
古者貴人少,福人多;今貴人多,福人少。
”餘問其說,衍曰:“昔之命出格者作宰執,次作兩制。
又次官卿監,為監司大郡,享安逸壽考之樂,任子孫厚田宅,雖非兩制,福不在其下。
故曰福人多,貴人少。
今之士大夫,自朝官便作兩制,忽罷去,但朝官耳,不能任子孫,貧約如初。
蓋其命發于刑殺,未久即災至。
故曰貴人多,福人少也。
”餘又以同時為監司者張芸叟、陸孝叔、邵仲恭、吳子平數公命問之,衍曰:“皆帶職正郎、員外郎耳,取進于此,即不可。
獨仲恭數促。
”其後芸叟為侍郎,孝叔待制未幾,皆谪官。
孝叔帥熙,子平帥秦,尋卒。
仲恭帥郓,移常州,卒,年五十五。
三公皆直龍圖,無一不如衍之言者。
章子厚作相,意氣方盛,因其侄纟宰問衍,衍曰:“以某之吉白,公命也發及八分,早退為上,不然災至矣。
”子厚不用其言,亦不怒也。
後遂有崖州之禍。
蔡持正以門客假承務郎,奏衍,賞其術。
衍與總領市吳宮田舜卿善,衍有錢數千缗,舜卿為買田,以官戶名占之。
後舜卿贓敗,官籍其産,衍之田在焉。
或勸衍自陳,衍曰:“衍故與田君善,田君占衍之地美意也。
田君不幸至此,衍論于有司,非義也。
”卒不請其田,士大夫多稱之。
衍病,餘見之,則曰:“數已盡,某日當死。
凡家事悉處之矣,公其記之。
”已而果然。
河南甯氏,其先錢塘人名承訓者,事吳越王,以才武稱。
錢氏歸朝,授左侍禁。
子直,大中祥符元年,姚晖榜登甲科,為明州慈縣令,卒,妻李氏更嫁任恭惠公布。
直有子,李置于甯氏族人以去。
族人家破,有故老媪收養之。
任公守越州,客或問甯氏子無恙,公愕然。
歸問夫人,夫人泣曰:“初不欲以兒累公,留于甯氏之族。
族破,今流落矣。
”任公闵焉,多以金帛求得之。
年五歲,公教育之如己子,遂冒任姓,名适。
公知樞密院,欲官之,夫人泣辭,且謂适曰:“汝甯氏子,家破無所歸,能力學以取名,吾死不恨矣。
”适發憤讀書。
景初登進士第,夫人方為之喜。
夫人死,任公謂适曰:“前不欲任以官者,成其志也。
今當再薦,以示無間,其無辭。
”适泣謝,遂以公薦轉太常寺太祝,又奏其子以官。
任公薨,适解官持喪如父服。
自聞于朝,乞還姓甯氏,囚納任公所奏之官。
有旨許歸姓,不許納官。
與任氏兄弟相持而哭,乃别去。
故任、甯世為婚姻,适更名後通籍,贈其父直為太常博士。
終尚書職方員外郎、福建路運判。
若子若孫若曾孫數十人,多知名士,遂為洛陽大家。
河南劉氏自名環隽者,事齊、魏為中書侍郎。
子坦,事隋文帝,贈尚書右丞。
子政會,事唐高祖、太宗,為洪州大都督;既死,太宗手敕曰:“政會昔預義舉,有殊勳,贈戶部尚書,谥襄,配享高祖廟,圖形淩煙閣。
”子元意襲爵,封渝國公,事太宗,尚南平公主。
弟元象主客郎中,元育益州刺史。
元意之子名奇,長壽中為天官侍郎,論則天,革命下獄死。
弟循,金吾衛将軍。
子慎知,幼居父喪,奉其母居伊南,一日,群盜至,衆走,慎知獨不動。
盜怪問,則曰:“母老且病,不可行,唯有同生死耳。
”盜感其言而去,一方賴之以免。
弟超,河南少尹。
微,吳郡太守。
微之子,開元中以功臣之後,賜進士第,為濟州東阿縣令,服後母喪以毀卒。
子藻,秘書郎。
弟全成、方平,皆有文。
方平之子符,寶曆二年擢第,至戶部侍郎,贈司徒。
八子,崇龜、崇彜、崇聖、崇魯、崇摹、崇、崇環、崇子,皆有官。
崇子嶽,天福四年登進士第,事後唐明宗為吏部侍郎,贈司徒。
子溫叟,事本朝太祖皇帝為禦史中丞。
太祖一日與數谒者登正陽門之西樓,溫叟自台歸過其下,或告溫叟當避,溫叟不顧。
明日求對,面謝曰:“陛下禦前樓則六軍必有希賞賜者,臣所以不避者,欲陛下非時不禦樓也。
”太祖大悅,出内帑三千缗付有司自罰。
太宗尹開封,知其貧,以五百千錢遺之,溫叟受而不辭,對其使扃記于西廂。
至明年,太宗複遣其使饷以酒,使者視其扃記如故。
歸白其事,太宗歎息曰:“吾之錢尚不肯受,況他人者乎?”仍命辇歸,以成其美名。
憲台故事:月給餐錢一萬,不足以贓罰充之。
溫叟惡其名,不取。
太祖因與太宗從容論廷臣之有名節者,太宗以送錢事聞,太祖歎美久之。
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