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結婚。
于是更置易制者,使主親軍;其後又置轉運使、通判使,主諸道錢谷;收天下精兵以備宿衛,而諸功臣亦以善終,子孫富貴,迄今不絕。
向非韓王謀慮深長,太祖深明果斷,天下無複太平之日矣。
聖賢之見何其遠哉!世謂韓王為人陰刻,當其用事時,以睚眦中傷人甚多,然子孫至今享福祿,國初大臣鮮能及者,得非安天下之功大乎? 太祖遣曹彬伐江南,臨行,谕曰:“功成以使相為賞。
”彬平江南歸,帝曰:“今方隅未服者尚多,汝為使相,品位極矣,豈肯複戰耶?姑徐之,更為吾取太原。
”因密賜錢五十萬。
彬怏怏而退,至家,見錢布滿室,乃歎曰:“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何必使相也!”嗚呼!太祖重惜爵位如此。
孔子稱: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太祖得之矣。
祖宗開國所用将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
”至真宗朝始用閩人,其刻不存矣。
嗚呼!以藝祖之明,其前知也。
漢高祖謂吳王濞曰:“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非汝耶?然天下一家,慎無反。
”已而果然,藝祖亦雲。
太祖即位之初,數出微行,以偵伺人情,或過功臣之家,不可測。
趙普每退朝,不敢脫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謂帝不複出矣。
久之,聞叩門聲,普出,帝立風雪中。
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
”已而太宗至,共于普堂中設重裀地坐,熾炭燒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普從容問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來見卿。
”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時也。
願聞成算所向。
”帝曰:“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
”帝問其故,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邊,使一舉而下,則二邊之患我獨當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志之地,将無所逃。
”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試卿耳。
”遂定下江南之議。
帝曰:“王全斌平蜀多殺人,吾今思之猶耿耿,不可用也。
”普于是薦曹彬為将,以潘美副之。
明日命帥,彬與美陛對,彬辭才力不迨,乞别選能臣。
美盛言江南可取,帝大言谕彬曰:“所謂大将者,能斬出位犯分之副将,則不難矣。
”美汗下,不敢仰視。
将行,夜召彬入禁中,帝親酌酒。
彬醉,宮人以水沃其面。
既醒,帝撫其背以遣曰:“會取會取,他本無罪,隻是自家着他不得。
”蓋欲以恩德來之也。
是故以彬之厚重,美之明銳,更相為助,令行禁止,未嘗妄戮一人,而江南平。
皆帝仁聖神武所以用之,得其道雲。
太祖初即位,朝太廟,見其所陳笾豆籃簋,則曰:“此何等物也?”侍臣以禮器為對。
帝曰:“我之祖宗甯曾識此!”命徹去。
亟令進常膳,親享畢,顧近臣曰:“卻令設向來禮器,俾儒士輩行事。
”至今太廟先進牙盤,後行禮。
康節先生常曰:“太祖皇帝其于禮也,可謂達古今之宜矣。
” 東京,唐汴州,梁太祖因宣武府置建昌宮,晉改曰大甯宮,周世宗雖加營繕,猶未如王者之制。
太祖皇帝受天命之初,即遣使圖西京大内,按以改作。
既成,帝坐萬歲殿,洞開諸門,端直如引繩,則歎曰:“此如吾心,小有邪曲人皆見矣。
”帝一日登明德門,指其榜問趙普曰:“明德之門,安用之字?”普曰:“語助。
”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普無言。
太祖登極未久,杜太後上仙,初從宣祖葬國門之南奉先寺。
後命宰相範質為使,改蔔未得地。
質罷,更命太宗為使,遷奉于永安陵。
又欲遷遠祖于西京之谷水,蓋宣祖微時葬也。
相并兩冢,開圹皆白骨,不知辨,遂即墳為園,歲遣官并祭,洛人謂之一寝二位雲。
伊川先生程頤曰:“為并葬擇地者,可以謂之智矣。
”太祖獵近郊,所禦馬失,帝躍以下,且曰:“吾能服天下矣,一馬獨不馴耶?”即以佩刀刺
于是更置易制者,使主親軍;其後又置轉運使、通判使,主諸道錢谷;收天下精兵以備宿衛,而諸功臣亦以善終,子孫富貴,迄今不絕。
向非韓王謀慮深長,太祖深明果斷,天下無複太平之日矣。
聖賢之見何其遠哉!世謂韓王為人陰刻,當其用事時,以睚眦中傷人甚多,然子孫至今享福祿,國初大臣鮮能及者,得非安天下之功大乎? 太祖遣曹彬伐江南,臨行,谕曰:“功成以使相為賞。
”彬平江南歸,帝曰:“今方隅未服者尚多,汝為使相,品位極矣,豈肯複戰耶?姑徐之,更為吾取太原。
”因密賜錢五十萬。
彬怏怏而退,至家,見錢布滿室,乃歎曰:“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何必使相也!”嗚呼!太祖重惜爵位如此。
孔子稱: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太祖得之矣。
祖宗開國所用将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
”至真宗朝始用閩人,其刻不存矣。
嗚呼!以藝祖之明,其前知也。
漢高祖謂吳王濞曰:“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非汝耶?然天下一家,慎無反。
”已而果然,藝祖亦雲。
太祖即位之初,數出微行,以偵伺人情,或過功臣之家,不可測。
趙普每退朝,不敢脫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謂帝不複出矣。
久之,聞叩門聲,普出,帝立風雪中。
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
”已而太宗至,共于普堂中設重裀地坐,熾炭燒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普從容問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來見卿。
”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時也。
願聞成算所向。
”帝曰:“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
”帝問其故,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邊,使一舉而下,則二邊之患我獨當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志之地,将無所逃。
”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試卿耳。
”遂定下江南之議。
帝曰:“王全斌平蜀多殺人,吾今思之猶耿耿,不可用也。
”普于是薦曹彬為将,以潘美副之。
明日命帥,彬與美陛對,彬辭才力不迨,乞别選能臣。
美盛言江南可取,帝大言谕彬曰:“所謂大将者,能斬出位犯分之副将,則不難矣。
”美汗下,不敢仰視。
将行,夜召彬入禁中,帝親酌酒。
彬醉,宮人以水沃其面。
既醒,帝撫其背以遣曰:“會取會取,他本無罪,隻是自家着他不得。
”蓋欲以恩德來之也。
是故以彬之厚重,美之明銳,更相為助,令行禁止,未嘗妄戮一人,而江南平。
皆帝仁聖神武所以用之,得其道雲。
太祖初即位,朝太廟,見其所陳笾豆籃簋,則曰:“此何等物也?”侍臣以禮器為對。
帝曰:“我之祖宗甯曾識此!”命徹去。
亟令進常膳,親享畢,顧近臣曰:“卻令設向來禮器,俾儒士輩行事。
”至今太廟先進牙盤,後行禮。
康節先生常曰:“太祖皇帝其于禮也,可謂達古今之宜矣。
” 東京,唐汴州,梁太祖因宣武府置建昌宮,晉改曰大甯宮,周世宗雖加營繕,猶未如王者之制。
太祖皇帝受天命之初,即遣使圖西京大内,按以改作。
既成,帝坐萬歲殿,洞開諸門,端直如引繩,則歎曰:“此如吾心,小有邪曲人皆見矣。
”帝一日登明德門,指其榜問趙普曰:“明德之門,安用之字?”普曰:“語助。
”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普無言。
太祖登極未久,杜太後上仙,初從宣祖葬國門之南奉先寺。
後命宰相範質為使,改蔔未得地。
質罷,更命太宗為使,遷奉于永安陵。
又欲遷遠祖于西京之谷水,蓋宣祖微時葬也。
相并兩冢,開圹皆白骨,不知辨,遂即墳為園,歲遣官并祭,洛人謂之一寝二位雲。
伊川先生程頤曰:“為并葬擇地者,可以謂之智矣。
”太祖獵近郊,所禦馬失,帝躍以下,且曰:“吾能服天下矣,一馬獨不馴耶?”即以佩刀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