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太祖微時,遊渭州潘原縣,過泾州長武鎮。
寺僧守嚴者,異其骨相,陰使畫工圖于寺壁:青巾褐裘,天人之相也,今易以冠服矣。
自長武至鳳翔,節度使王彥超不留,複入洛。
枕長壽寺大佛殿西南角柱礎晝寝,有藏經院主僧見赤蛇出入帝鼻中,異之。
帝寤,僧問所向,帝曰:“欲見柴太尉于澶州,無以為資。
”僧曰:“某有一驢子可乘。
”又以錢币為獻,帝遂行。
柴太尉一見奇之,留幕府。
未幾,太尉為天子,是謂周世宗。
帝與宣祖俱事之,南征北伐,屢建大功,以至受禅,萬世之基,實肇于澶州之行。
帝即位,盡召諸節度入觐,宴苑中,諸帥争起論功,惟彥超獨曰:“臣守藩無效,願納節備宿衛。
”帝喜曰:“前朝異世事安足論,彥超之言是也。
”從容問彥超曰:“卿當日不留我何也?”彥超曰:“涔蹄之水,不足以澤神龍。
帝若為臣留,則安有今日。
”帝益喜,曰:“獨令汝更作永興節度一任。
”長壽寺僧亦召見,帝欲官之,僧辭;乃以為天下都僧錄,歸洛。
今永興有彥超畫像,長壽寺殿中亦有僧畫像,皆偉人也。
嗚呼!聖人居草昧之際,獨一僧識之,彥超雖不識,及對帝之言自有理,異哉! 周世宗死,恭帝幼沖,軍政多決于韓通。
太祖與通并掌軍政。
通愚愎,将士皆怨之;太祖英武,有度量智略,多立戰功,故皆愛服歸心焉。
将北征,京師之人喧言: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富室或挈家逃匿他州。
太祖聞之懼,密以告家人曰:“外間讠兇讠兇如此,奈何?”太祖姊即魏國長公主,面如鐵色,方在廚,引面杖逐太祖曰:“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乃于家間恐怖婦女何為耶!”太祖默然而出。
太祖初登極時,杜太後尚康甯,與上議軍國事,猶呼趙普為書記。
嘗勞撫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
”太祖待趙韓王如左右手。
禦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強占市人第宅,聚斂财賄,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命左右曳于庭數匝。
徐複冠。
召升殿,曰:“後當改,姑赦汝,勿令外人聞也。
” 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翰林學士承旨陶在旁,出諸懷中,進曰:“已成矣。
”太祖由是薄其為人。
毂墓在京師東門外覺昭寺,已洞開,空無一物。
寺僧雲:“屢掩屢壞,不曉其故。
”張舜民曰:“陶為人輕險,嘗自指其頭,謂必戴貂蟬,今髑髅亦無矣。
” 太祖初受天命,誅李筠、李重進,威德日盛,因問趙普:“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人之福也。
唐季以來,戰争不息、家散人亡者無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安矣。
”語未卒,帝曰:“卿勿複言,吾已悉矣。
”頃之,上因晚朝,與故人石守信、王審琦飲酒,帝屏左右謂曰:“吾資爾曹之力多矣,念爾之功不忘。
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卧也。
”守信等問其故,帝曰:“此豈難知。
所謂天位者,衆欲居之爾。
”守信等皆頓首曰:“陛下出此言何也?今天命已定,誰敢複有異心。
”上曰:“不然,汝曹雖無此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者何?一旦以黃袍加汝之身,汝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涕泣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憐,示以可生之途。
”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耳。
所謂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顯榮耳。
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食相歡以終天命。
君臣之間兩無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拜謝曰:“陛下念臣及此幸甚。
”明日,皆稱疾,請解軍政。
上許之,盡以散官就第,所以慰撫賜赉甚厚,或與之
寺僧守嚴者,異其骨相,陰使畫工圖于寺壁:青巾褐裘,天人之相也,今易以冠服矣。
自長武至鳳翔,節度使王彥超不留,複入洛。
枕長壽寺大佛殿西南角柱礎晝寝,有藏經院主僧見赤蛇出入帝鼻中,異之。
帝寤,僧問所向,帝曰:“欲見柴太尉于澶州,無以為資。
”僧曰:“某有一驢子可乘。
”又以錢币為獻,帝遂行。
柴太尉一見奇之,留幕府。
未幾,太尉為天子,是謂周世宗。
帝與宣祖俱事之,南征北伐,屢建大功,以至受禅,萬世之基,實肇于澶州之行。
帝即位,盡召諸節度入觐,宴苑中,諸帥争起論功,惟彥超獨曰:“臣守藩無效,願納節備宿衛。
”帝喜曰:“前朝異世事安足論,彥超之言是也。
”從容問彥超曰:“卿當日不留我何也?”彥超曰:“涔蹄之水,不足以澤神龍。
帝若為臣留,則安有今日。
”帝益喜,曰:“獨令汝更作永興節度一任。
”長壽寺僧亦召見,帝欲官之,僧辭;乃以為天下都僧錄,歸洛。
今永興有彥超畫像,長壽寺殿中亦有僧畫像,皆偉人也。
嗚呼!聖人居草昧之際,獨一僧識之,彥超雖不識,及對帝之言自有理,異哉! 周世宗死,恭帝幼沖,軍政多決于韓通。
太祖與通并掌軍政。
通愚愎,将士皆怨之;太祖英武,有度量智略,多立戰功,故皆愛服歸心焉。
将北征,京師之人喧言: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富室或挈家逃匿他州。
太祖聞之懼,密以告家人曰:“外間讠兇讠兇如此,奈何?”太祖姊即魏國長公主,面如鐵色,方在廚,引面杖逐太祖曰:“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乃于家間恐怖婦女何為耶!”太祖默然而出。
太祖初登極時,杜太後尚康甯,與上議軍國事,猶呼趙普為書記。
嘗勞撫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
”太祖待趙韓王如左右手。
禦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強占市人第宅,聚斂财賄,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命左右曳于庭數匝。
徐複冠。
召升殿,曰:“後當改,姑赦汝,勿令外人聞也。
” 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翰林學士承旨陶在旁,出諸懷中,進曰:“已成矣。
”太祖由是薄其為人。
毂墓在京師東門外覺昭寺,已洞開,空無一物。
寺僧雲:“屢掩屢壞,不曉其故。
”張舜民曰:“陶為人輕險,嘗自指其頭,謂必戴貂蟬,今髑髅亦無矣。
” 太祖初受天命,誅李筠、李重進,威德日盛,因問趙普:“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靈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長久之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人之福也。
唐季以來,戰争不息、家散人亡者無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安矣。
”語未卒,帝曰:“卿勿複言,吾已悉矣。
”頃之,上因晚朝,與故人石守信、王審琦飲酒,帝屏左右謂曰:“吾資爾曹之力多矣,念爾之功不忘。
然為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卧也。
”守信等問其故,帝曰:“此豈難知。
所謂天位者,衆欲居之爾。
”守信等皆頓首曰:“陛下出此言何也?今天命已定,誰敢複有異心。
”上曰:“不然,汝曹雖無此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者何?一旦以黃袍加汝之身,汝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涕泣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憐,示以可生之途。
”上曰:“人生如白駒過隙耳。
所謂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顯榮耳。
汝曹何不釋去兵權,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食相歡以終天命。
君臣之間兩無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拜謝曰:“陛下念臣及此幸甚。
”明日,皆稱疾,請解軍政。
上許之,盡以散官就第,所以慰撫賜赉甚厚,或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