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孝武帝
關燈
小
中
大
以廣先君之愛,則天下既服其仁,而抑知大位之不可以力争也。
天下定矣,乃聽義恭之谄,元兇未斬,而先即位于新亭。
然則起兵也,非果有割肝裂膽之痛,而幸兄弟之逆以獲大寶也。
波自我揚,而欲遏之也,得乎? 既急于自立而莫能待矣,則抑可自信曰:均為臣子,而諸王偃蹇于逆劭之世,我既誅賊子而得之,人情所歸,非我貪也。
有諒我者,其知順逆者也,不足慮也;其橫逆而逞者,狂飙之拂水而已,懷之以恩,而尚不可革,天下臣民,自不迷于向背,夫孰與我為敵者?坦然無懼于彼,而不軌者之意亦消。
即有妄動之狡童,而義诎援孤,亦不崇朝而沮喪矣。
乃孝武忮人也,甫一踐阼,而殺其弟铄,視諸父昆弟若人可為已之為,而削奪禁制以亟掣曳之,夫而後告諸王以不日保之情,啟其觊觎,徒樹荊棘于寸心以相捍禦,非能禦也,教之而已矣。
及身三叛,而嗣子速亡,不亦宜乎!嗚呼!以忠孝始,以恧縮終,懷恧縮于心,啟戈矛于外,惜哉!孝武有仁孝之資,而自流于薄惡,天子之位,猶可獵也,孝子之實,不可襲也,反諸中而不誠,居之不安而卒于亂,亂其可止哉!遏之乃以揚之,得免于及身之戮,幸矣。
〖六〗 張岱曆事宋之諸王,皆敗度之纨袴也,岱鹹得其歡心,免于咎惡,而自诩曰:“吾一心可事百君。
”夫一心而可事百君,于仕為巧宦,于學為鄉原,斯言也,以惑人心、壞風俗,君子之所深惡也。
晉、宋以降,君屢易而臣之居位也自若,佐命于亂賊而不恥,反歸于故主而不怍,皆曰:吾有所以事之者也。
廉恥蕩而忠孝亡,其術秘而不敢自暴,岱乃昌言之而以為得計。
嗚呼!至此極矣! 且夫事君之心,其可一者,忠而已矣;其他固有不容一者也。
岱曰:“明闇短長,更是才用之多少耳。
”才可以随方而詭合,遇明與之明,遇闇與之闇。
假令桀為傾宮,将為之飾土木,纣為炮烙,将為之爇爐炭乎?故有順而導之者,有徐而導之者,有正而折之者,有曲而匡之者,心不容一也。
若逆天悖道之君,自非受托孤之寄,任心膂之重,義不可去,必死以自靖者,則亦引身以退,而必不可與同昏,惡有百君而皆可事者乎?則惡有一心以事君,而君可百者乎?遊其心以逢君,無所往而不保其祿位,此心也,胡廣、孔光、馮道之心也。
全軀保榮利,而亂臣賊子夷狄盜賊亦何不可事哉?心者,人之權衡也,故有可事有不可事,畫然若好色惡臭之不待圖惟也。
苟其有心而不昧,則宋之諸王無一可事者,而百雲乎哉?女而倚門也,賈而居肆也,皆一于利而無不可之心也。
故曰:充岱之說,廉恥喪,忠孝亡,惑人心,壞風俗,至此極矣。
〖七〗 郡縣之天下有利乎?曰:“有,莫利乎州郡之不得擅興軍也。
”郡縣之天下有善乎?曰:“有,莫善于長吏之不敢專殺也。
”諸侯之擅興以相侵伐,三代之衰也,密、阮、齊、晉,莫制之也;三代之盛,王者禁之,而後不能禁也。
若其專殺人也,則禹、湯、文、武之未能禁也,而郡縣之天下得矣。
人而相殺矣,諸侯殺之,大夫殺之,庶人之強豪者殺之,是黾之相吞而鲸鲵之相吸也。
夫禹、湯、文、武豈慮之未周,法之不足以立乎?自邃古以來,各君其士,各役其民,若今化外土夷之長,名為天子之守臣,而實自據為部落,三王不能革,以待後王者也。
至于戰國,流血成渠,亦剝極而複之一機乎!漢承秦以一天下,而内而司隸,外而刺守,若嚴延年、陳球之流,亢厲以嗜殺為風采,其貪殘者無論也,猶沿三代之敝而未能革也。
宋孝武猜忌以臨下,乃定“非臨軍毋得專殺、非手诏毋得興軍”之制,法乃永利而極乎善,不可以人廢者也。
嗣是而毒劉之禍以減焉。
至于唐、宋,非叛賊不敢稱兵;有司之酷者,惟以鞭笞殺人,而不敢用刀鋸;然後生人之害息,而立人之道存。
不然,金、元之世,中國遺黎,其能勝千虎萬狼之搏噬乎?
天下定矣,乃聽義恭之谄,元兇未斬,而先即位于新亭。
然則起兵也,非果有割肝裂膽之痛,而幸兄弟之逆以獲大寶也。
波自我揚,而欲遏之也,得乎? 既急于自立而莫能待矣,則抑可自信曰:均為臣子,而諸王偃蹇于逆劭之世,我既誅賊子而得之,人情所歸,非我貪也。
有諒我者,其知順逆者也,不足慮也;其橫逆而逞者,狂飙之拂水而已,懷之以恩,而尚不可革,天下臣民,自不迷于向背,夫孰與我為敵者?坦然無懼于彼,而不軌者之意亦消。
即有妄動之狡童,而義诎援孤,亦不崇朝而沮喪矣。
乃孝武忮人也,甫一踐阼,而殺其弟铄,視諸父昆弟若人可為已之為,而削奪禁制以亟掣曳之,夫而後告諸王以不日保之情,啟其觊觎,徒樹荊棘于寸心以相捍禦,非能禦也,教之而已矣。
及身三叛,而嗣子速亡,不亦宜乎!嗚呼!以忠孝始,以恧縮終,懷恧縮于心,啟戈矛于外,惜哉!孝武有仁孝之資,而自流于薄惡,天子之位,猶可獵也,孝子之實,不可襲也,反諸中而不誠,居之不安而卒于亂,亂其可止哉!遏之乃以揚之,得免于及身之戮,幸矣。
〖六〗 張岱曆事宋之諸王,皆敗度之纨袴也,岱鹹得其歡心,免于咎惡,而自诩曰:“吾一心可事百君。
”夫一心而可事百君,于仕為巧宦,于學為鄉原,斯言也,以惑人心、壞風俗,君子之所深惡也。
晉、宋以降,君屢易而臣之居位也自若,佐命于亂賊而不恥,反歸于故主而不怍,皆曰:吾有所以事之者也。
廉恥蕩而忠孝亡,其術秘而不敢自暴,岱乃昌言之而以為得計。
嗚呼!至此極矣! 且夫事君之心,其可一者,忠而已矣;其他固有不容一者也。
岱曰:“明闇短長,更是才用之多少耳。
”才可以随方而詭合,遇明與之明,遇闇與之闇。
假令桀為傾宮,将為之飾土木,纣為炮烙,将為之爇爐炭乎?故有順而導之者,有徐而導之者,有正而折之者,有曲而匡之者,心不容一也。
若逆天悖道之君,自非受托孤之寄,任心膂之重,義不可去,必死以自靖者,則亦引身以退,而必不可與同昏,惡有百君而皆可事者乎?則惡有一心以事君,而君可百者乎?遊其心以逢君,無所往而不保其祿位,此心也,胡廣、孔光、馮道之心也。
全軀保榮利,而亂臣賊子夷狄盜賊亦何不可事哉?心者,人之權衡也,故有可事有不可事,畫然若好色惡臭之不待圖惟也。
苟其有心而不昧,則宋之諸王無一可事者,而百雲乎哉?女而倚門也,賈而居肆也,皆一于利而無不可之心也。
故曰:充岱之說,廉恥喪,忠孝亡,惑人心,壞風俗,至此極矣。
〖七〗 郡縣之天下有利乎?曰:“有,莫利乎州郡之不得擅興軍也。
”郡縣之天下有善乎?曰:“有,莫善于長吏之不敢專殺也。
”諸侯之擅興以相侵伐,三代之衰也,密、阮、齊、晉,莫制之也;三代之盛,王者禁之,而後不能禁也。
若其專殺人也,則禹、湯、文、武之未能禁也,而郡縣之天下得矣。
人而相殺矣,諸侯殺之,大夫殺之,庶人之強豪者殺之,是黾之相吞而鲸鲵之相吸也。
夫禹、湯、文、武豈慮之未周,法之不足以立乎?自邃古以來,各君其士,各役其民,若今化外土夷之長,名為天子之守臣,而實自據為部落,三王不能革,以待後王者也。
至于戰國,流血成渠,亦剝極而複之一機乎!漢承秦以一天下,而内而司隸,外而刺守,若嚴延年、陳球之流,亢厲以嗜殺為風采,其貪殘者無論也,猶沿三代之敝而未能革也。
宋孝武猜忌以臨下,乃定“非臨軍毋得專殺、非手诏毋得興軍”之制,法乃永利而極乎善,不可以人廢者也。
嗣是而毒劉之禍以減焉。
至于唐、宋,非叛賊不敢稱兵;有司之酷者,惟以鞭笞殺人,而不敢用刀鋸;然後生人之害息,而立人之道存。
不然,金、元之世,中國遺黎,其能勝千虎萬狼之搏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