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餞劉翔晉臣受責 逐高钊燕主逞威
關燈
小
中
大
善,即召集将士,出攻高句麗。
高句麗古稱朝鮮,系周時箕子舊封,漢初為燕人衛滿所篡,兩傳即亡,地為漢有。
見《前漢演義》。
至漢元帝時,漢威已衰,不能及遠,高朱蒙糾衆自立,創建高句麗國,後來日漸強大,屢寇遼東。
慕容氏據有遼土,尚與高句麗時有戰争,朱蒙十世孫钊,号稱故國原王,正與慕?aclass="__cf_email__"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data-cfemail="f02d7fb03d5c3a41">[email protected]/**/。
皝既決意東略,遂與諸将會議軍情。
諸将謂高句麗有二道,北道坦平,南道險狹,今不如從北道進兵,較為無虞。
獨慕容翰獻議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臣謂宜南北并進,使他應接不暇,方可得志。
且虜情必謂我從北道,當重北輕南,我正可避實擊虛,以南道為正兵,北道為偏師;大王宜自率銳騎,掩入南道,出其不意,直搗彼都,别遣他将出北道,就使北道無功,我已取彼腹心,四肢亦何能為呢?”皝依翰議,即命翰為前鋒,由南道進兵,自督勁卒四萬為後應。
另派長史王宇等,率兵萬五千人,從北道徐入。
高句麗王钊,果然如翰所料,注重北面,所有國中精銳,悉令出諸北道,即命弟武為統帥,自挈老弱殘兵,防備南道。
不意慕容翰從南道殺來,部下都是銳卒,攪入高句麗陣中,好似虎入羊衆,所向披靡。
钊尚勉強抵敵,東攔西阻,至慕容廆繼進,勢如潮湧,無堅不摧,高句麗兵統是羸弱,哪裡還能招架?不是被殺,就是四潰,單剩钊孑身逃走,不敢還都。
燕兵乘勝長驅,攻入高句麗都城。
钊母及妻子統被燕兵拘住,钊父利墓,亦為所掘,所有庫中珍寶,及男女五萬餘口,悉遭擄掠。
高句麗都城,叫作丸都,簡直是搬徙一空,變做墟落。
皝還拟窮兵追钊,聞北道兵已經敗沒,乃變計言歸,載钊父屍,及钊母钊妻钊子,并子女玉帛等,一并驅回。
臨行時,複将丸都城毀去。
钊窮無所歸,不得已遣使至燕,奉款稱臣,乞還父屍及母妻等。
皝将钊父屍發還,留母為質。
钊亦沒法,隻好收拾殘衆,徙都國内城。
小子有詩歎道: 慈母嬌妻悉受擒,丸都王氣盡銷沉。
須知禦侮需才智,庸弱何能免敵侵? 皝既戰勝高句麗,乃規取宇文部,究竟宇文部是否被滅,且看下回分解。
-------------------------- 有國恥而不能雪,有國仇而不能報,偷安旦夕,故步自封,宜其見笑外人,為慕容廆所揶揄,與燕使劉翔之譏議也。
庾冰身為大臣,但知久攬政權,擁立次甥,聽其言,未始非計,問其心,不免近私,其與亮怿之相去,有幾何哉?慕容廆贻書而即懼,至若何充抗議,乃以長君為借口,固執不從,對外何怯,對内何勇也?皝用慕容翰言,欲圖宇文部,先攻高句麗,并且避實擊虛,皆如所料。
高钊敗走,丸都陷沒,子女玉帛,悉數擄歸。
翰之為皝計固得矣,而其自為計則未也。
敵國破而謀臣亡,翰其能免此禍乎?
高句麗古稱朝鮮,系周時箕子舊封,漢初為燕人衛滿所篡,兩傳即亡,地為漢有。
見《前漢演義》。
至漢元帝時,漢威已衰,不能及遠,高朱蒙糾衆自立,創建高句麗國,後來日漸強大,屢寇遼東。
慕容氏據有遼土,尚與高句麗時有戰争,朱蒙十世孫钊,号稱故國原王,正與慕?aclass="__cf_email__"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data-cfemail="f02d7fb03d5c3a41">[email protected]
皝既決意東略,遂與諸将會議軍情。
諸将謂高句麗有二道,北道坦平,南道險狹,今不如從北道進兵,較為無虞。
獨慕容翰獻議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臣謂宜南北并進,使他應接不暇,方可得志。
且虜情必謂我從北道,當重北輕南,我正可避實擊虛,以南道為正兵,北道為偏師;大王宜自率銳騎,掩入南道,出其不意,直搗彼都,别遣他将出北道,就使北道無功,我已取彼腹心,四肢亦何能為呢?”皝依翰議,即命翰為前鋒,由南道進兵,自督勁卒四萬為後應。
另派長史王宇等,率兵萬五千人,從北道徐入。
高句麗王钊,果然如翰所料,注重北面,所有國中精銳,悉令出諸北道,即命弟武為統帥,自挈老弱殘兵,防備南道。
不意慕容翰從南道殺來,部下都是銳卒,攪入高句麗陣中,好似虎入羊衆,所向披靡。
钊尚勉強抵敵,東攔西阻,至慕容廆繼進,勢如潮湧,無堅不摧,高句麗兵統是羸弱,哪裡還能招架?不是被殺,就是四潰,單剩钊孑身逃走,不敢還都。
燕兵乘勝長驅,攻入高句麗都城。
钊母及妻子統被燕兵拘住,钊父利墓,亦為所掘,所有庫中珍寶,及男女五萬餘口,悉遭擄掠。
高句麗都城,叫作丸都,簡直是搬徙一空,變做墟落。
皝還拟窮兵追钊,聞北道兵已經敗沒,乃變計言歸,載钊父屍,及钊母钊妻钊子,并子女玉帛等,一并驅回。
臨行時,複将丸都城毀去。
钊窮無所歸,不得已遣使至燕,奉款稱臣,乞還父屍及母妻等。
皝将钊父屍發還,留母為質。
钊亦沒法,隻好收拾殘衆,徙都國内城。
小子有詩歎道: 慈母嬌妻悉受擒,丸都王氣盡銷沉。
須知禦侮需才智,庸弱何能免敵侵? 皝既戰勝高句麗,乃規取宇文部,究竟宇文部是否被滅,且看下回分解。
-------------------------- 有國恥而不能雪,有國仇而不能報,偷安旦夕,故步自封,宜其見笑外人,為慕容廆所揶揄,與燕使劉翔之譏議也。
庾冰身為大臣,但知久攬政權,擁立次甥,聽其言,未始非計,問其心,不免近私,其與亮怿之相去,有幾何哉?慕容廆贻書而即懼,至若何充抗議,乃以長君為借口,固執不從,對外何怯,對内何勇也?皝用慕容翰言,欲圖宇文部,先攻高句麗,并且避實擊虛,皆如所料。
高钊敗走,丸都陷沒,子女玉帛,悉數擄歸。
翰之為皝計固得矣,而其自為計則未也。
敵國破而謀臣亡,翰其能免此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