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溫峤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
關燈
小
中
大
稍有所聞,尚未确悉,此次得了峤書,已經證實,當然生悲。
愆期複接口道:“公子殉難,真實不虛。
且蘇峻乃是豺狼,如得逞志,四海雖廣,肯容明公托足麼?”侃将書放下,投袂而起,立即大集将士,戎服登舟,與愆期同赴峤軍,倍道急進。
将至尋陽,令愆期先行返報。
愆期馳抵峤營,峤問明原委,喜出望外,隻庾亮捏着一把冷汗,惟恐侃來報複,不得不與峤相謀。
誰叫你平日量狹?峤說道:“陶公既來赴難,諒不至再記前嫌,就使尚有芥蒂,總教向彼謝過便了。
有峤在此,保無他憂。
”遂與亮回舟相迎,兩下會叙,由峤引導庾亮,代達殷勤。
侃見亮趨入,故意不睬,亮隻好硬着頭皮,向侃拜謝。
急來抱佛腳。
侃拈須冷笑道:“庾元規乃拜陶士行麼?”亮見他詞色不佳,慌忙引咎自責,虧得他生就厚臉,又有三寸妙舌,說得悱恻動人。
賴有此爾。
侃意乃少解,握住亮手道:“君侯修石頭城,防備老子,今日反來相求,才知老子是忠心為國,未嘗通叛呢。
”峤在旁婉勸,侃益釋然,便相偕入尋陽城,大開筵宴,歡談竟夕。
越宿複登舟啟行,東指建康,共計戍卒四萬,旌旗相蔽,軸轳互連,钲鼓聲遠達數百裡。
徐州刺史郗鑒,在廣陵接得亮書,并所傳太後诏旨,已流涕誓衆,指日勤王。
及聞陶溫聯兵東指,複遣将軍夏侯長,間行語峤道:“公既仗義興師,鑒願執鞭從事,但聞叛賊欲挾天子,東入會稽,請公先立營壘,屯據要害,防賊逃逸,又斷彼糧道,堅壁清野,與賊相持,賊進不得攻,退無所掠,不出旬月,自然潰散了。
”峤深服鑒策,遣還夏侯長,麾舟進行。
蘇峻聞四方兵起,用參軍賈甯計,自姑孰還據石頭,分兵拒敵,一面入宮劫遷幼主,出居石頭城。
司徒王導,與峻力争,舌劍談鋒,怎敵真刀真槊?畢竟拗他不過,強脅幼主登車。
八齡天子,驟遭迫辱,哪得不掩面哀啼?将軍劉超,侍中锺雅,并步行相随。
天适大雨,道路泥濘,峻給劉锺二人乘馬,二人皆不願乘坐,且泣且行。
到了石頭,扶帝下車,入居倉屋,塵粞委積,不堪小住。
峻即号為行宮,令親信許方等人,補充司馬督殿中監,外托宿衛為名,内實監制劉超锺雅。
超與雅日侍帝側,還有右光祿大夫荀崧,金紫光祿大夫華恒,尚書荀邃,侍中丁潭等,同處患難,各不相離。
成帝在宮,嘗讀《孝經》《論語》,超仍然禀授,不使少閑。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峻既忌超,又複敬超,時有饋遺,超皆不受。
左光祿大夫陸晔,為峻所迫,令守行台,峻黨匡術守台城。
尚書左丞孔坦,奔往陶侃,侃令為長史,與同計議。
坦謂:“須聯合東軍,兩面夾攻,方可滅賊。
”侃也稱良策,隻慮道路中梗,不得相通。
事有湊巧,那司徒王導,已遣密使得達三吳,托稱太後诏谕,勉令東軍起義,入救天子。
于是會稽内史王舒,使庾冰為奮威将軍,領兵萬人,西渡浙江。
吳興太守虞潭,吳國内史蔡谟,前義興太守顧衆等,均望風起應,募兵讨賊。
潭母孫氏,系吳孫權族孫女,早歲守嫠,教子有方,至是複盡發家僮,随潭助戰,且鬻去環佩衣飾,充作軍資,複召潭申誡道:“汝當移孝作忠,舍生取義,勿以我老為累呢。
”是真賢母。
潭益加奮勉,整兵将行。
孫氏又聞會稽内史王舒,遣子允之為督護,乃再語潭道:“王府君遣子出征,汝何不相效,反出人下?”潭因令子楚為督護,使為前驅,往會允之。
允之與庾冰,同至吳國,冰曾任吳國内史,見前回。
蔡谟以冰當還舊任,即去職讓冰,彼此同心協力,相繼西進。
途次與峻将管商張健等相值,兩下交鋒,互有殺傷,急切不能抵京。
東邊方兵争未決,西邊亦戰艦疊乘,陶侃溫峤,進軍茄子浦。
峤因部兵習水,不善陸戰,因下令軍中,如有擅自登岸,立處死刑。
會峻送米萬斛,饋運祖約,約遣司馬桓撫率兵接應,為峤前鋒将毛寶所聞,便欲上岸劫糧。
部将以軍令為辭,寶奮然道:“兵法有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賊糧在道,難道可縱令過去,仍不登岸邀擊麼?”遂不暇白峤,即麾兵上岸,鼓勇直前,殺退桓撫及運糧等人,把糧米一并奪來,始向峤處請罪。
峤大喜道:“君能通變達權,立功不小,何罪可言?”遂薦寶為廬江太守。
陶侃亦表請王舒監浙東軍事,虞潭監浙西軍事,郗鑒都督揚州八郡軍事,節制舒潭等軍。
鑒率衆渡江,與侃等會合,雍州刺史魏該,亦引兵詣侃,侃乃麾動舟師,直指石頭,屯次查浦,峤軍另屯沙門浦。
蘇峻聞西軍大至,自登烽火樓,望見長江一帶,舟楫如林,不禁失色道:“我原防溫峤,能得衆心,今果成事實了。
”說畢,下樓派兵,分道扼守。
庾亮使督護王彰,領兵進擊,為峻黨張曜所敗,乃使司馬殷融,送節謝侃。
侃答語道:“古人三敗,君侯尚止二次,當今事勢急迫,不宜自擾,緻惑軍心。
”遂遣還殷融,勸令靜守。
侃部下都欲決戰,侃與語道:“賊衆尚盛,未可争鋒,不如寬待時日,用計破賊,方保萬全。
”由是按兵待變,未嘗進攻。
蘇峻得再遣部将韓晃,往攻宣城,宣城内史桓彜,前次入讨無功,反緻敗還。
見前回。
長史裨惠,複勸彜通好蘇峻,權與周旋,冀纾兵禍。
彜勃然道:“我受國厚恩,義在緻死,怎能忍恥與逆臣通問?事或不濟,也是命數使
愆期複接口道:“公子殉難,真實不虛。
且蘇峻乃是豺狼,如得逞志,四海雖廣,肯容明公托足麼?”侃将書放下,投袂而起,立即大集将士,戎服登舟,與愆期同赴峤軍,倍道急進。
将至尋陽,令愆期先行返報。
愆期馳抵峤營,峤問明原委,喜出望外,隻庾亮捏着一把冷汗,惟恐侃來報複,不得不與峤相謀。
誰叫你平日量狹?峤說道:“陶公既來赴難,諒不至再記前嫌,就使尚有芥蒂,總教向彼謝過便了。
有峤在此,保無他憂。
”遂與亮回舟相迎,兩下會叙,由峤引導庾亮,代達殷勤。
侃見亮趨入,故意不睬,亮隻好硬着頭皮,向侃拜謝。
急來抱佛腳。
侃拈須冷笑道:“庾元規乃拜陶士行麼?”亮見他詞色不佳,慌忙引咎自責,虧得他生就厚臉,又有三寸妙舌,說得悱恻動人。
賴有此爾。
侃意乃少解,握住亮手道:“君侯修石頭城,防備老子,今日反來相求,才知老子是忠心為國,未嘗通叛呢。
”峤在旁婉勸,侃益釋然,便相偕入尋陽城,大開筵宴,歡談竟夕。
越宿複登舟啟行,東指建康,共計戍卒四萬,旌旗相蔽,軸轳互連,钲鼓聲遠達數百裡。
徐州刺史郗鑒,在廣陵接得亮書,并所傳太後诏旨,已流涕誓衆,指日勤王。
及聞陶溫聯兵東指,複遣将軍夏侯長,間行語峤道:“公既仗義興師,鑒願執鞭從事,但聞叛賊欲挾天子,東入會稽,請公先立營壘,屯據要害,防賊逃逸,又斷彼糧道,堅壁清野,與賊相持,賊進不得攻,退無所掠,不出旬月,自然潰散了。
”峤深服鑒策,遣還夏侯長,麾舟進行。
蘇峻聞四方兵起,用參軍賈甯計,自姑孰還據石頭,分兵拒敵,一面入宮劫遷幼主,出居石頭城。
司徒王導,與峻力争,舌劍談鋒,怎敵真刀真槊?畢竟拗他不過,強脅幼主登車。
八齡天子,驟遭迫辱,哪得不掩面哀啼?将軍劉超,侍中锺雅,并步行相随。
天适大雨,道路泥濘,峻給劉锺二人乘馬,二人皆不願乘坐,且泣且行。
到了石頭,扶帝下車,入居倉屋,塵粞委積,不堪小住。
峻即号為行宮,令親信許方等人,補充司馬督殿中監,外托宿衛為名,内實監制劉超锺雅。
超與雅日侍帝側,還有右光祿大夫荀崧,金紫光祿大夫華恒,尚書荀邃,侍中丁潭等,同處患難,各不相離。
成帝在宮,嘗讀《孝經》《論語》,超仍然禀授,不使少閑。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峻既忌超,又複敬超,時有饋遺,超皆不受。
左光祿大夫陸晔,為峻所迫,令守行台,峻黨匡術守台城。
尚書左丞孔坦,奔往陶侃,侃令為長史,與同計議。
坦謂:“須聯合東軍,兩面夾攻,方可滅賊。
”侃也稱良策,隻慮道路中梗,不得相通。
事有湊巧,那司徒王導,已遣密使得達三吳,托稱太後诏谕,勉令東軍起義,入救天子。
于是會稽内史王舒,使庾冰為奮威将軍,領兵萬人,西渡浙江。
吳興太守虞潭,吳國内史蔡谟,前義興太守顧衆等,均望風起應,募兵讨賊。
潭母孫氏,系吳孫權族孫女,早歲守嫠,教子有方,至是複盡發家僮,随潭助戰,且鬻去環佩衣飾,充作軍資,複召潭申誡道:“汝當移孝作忠,舍生取義,勿以我老為累呢。
”是真賢母。
潭益加奮勉,整兵将行。
孫氏又聞會稽内史王舒,遣子允之為督護,乃再語潭道:“王府君遣子出征,汝何不相效,反出人下?”潭因令子楚為督護,使為前驅,往會允之。
允之與庾冰,同至吳國,冰曾任吳國内史,見前回。
蔡谟以冰當還舊任,即去職讓冰,彼此同心協力,相繼西進。
途次與峻将管商張健等相值,兩下交鋒,互有殺傷,急切不能抵京。
東邊方兵争未決,西邊亦戰艦疊乘,陶侃溫峤,進軍茄子浦。
峤因部兵習水,不善陸戰,因下令軍中,如有擅自登岸,立處死刑。
會峻送米萬斛,饋運祖約,約遣司馬桓撫率兵接應,為峤前鋒将毛寶所聞,便欲上岸劫糧。
部将以軍令為辭,寶奮然道:“兵法有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今賊糧在道,難道可縱令過去,仍不登岸邀擊麼?”遂不暇白峤,即麾兵上岸,鼓勇直前,殺退桓撫及運糧等人,把糧米一并奪來,始向峤處請罪。
峤大喜道:“君能通變達權,立功不小,何罪可言?”遂薦寶為廬江太守。
陶侃亦表請王舒監浙東軍事,虞潭監浙西軍事,郗鑒都督揚州八郡軍事,節制舒潭等軍。
鑒率衆渡江,與侃等會合,雍州刺史魏該,亦引兵詣侃,侃乃麾動舟師,直指石頭,屯次查浦,峤軍另屯沙門浦。
蘇峻聞西軍大至,自登烽火樓,望見長江一帶,舟楫如林,不禁失色道:“我原防溫峤,能得衆心,今果成事實了。
”說畢,下樓派兵,分道扼守。
庾亮使督護王彰,領兵進擊,為峻黨張曜所敗,乃使司馬殷融,送節謝侃。
侃答語道:“古人三敗,君侯尚止二次,當今事勢急迫,不宜自擾,緻惑軍心。
”遂遣還殷融,勸令靜守。
侃部下都欲決戰,侃與語道:“賊衆尚盛,未可争鋒,不如寬待時日,用計破賊,方保萬全。
”由是按兵待變,未嘗進攻。
蘇峻得再遣部将韓晃,往攻宣城,宣城内史桓彜,前次入讨無功,反緻敗還。
見前回。
長史裨惠,複勸彜通好蘇峻,權與周旋,冀纾兵禍。
彜勃然道:“我受國厚恩,義在緻死,怎能忍恥與逆臣通問?事或不濟,也是命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