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溫峤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建康為蘇峻所困,内外不通,宮中一切情事,外人無從得聞。
江州刺史溫峤,原想進兵讨逆,無如京城消息,一無所知,也不好冒昧前進。
可巧有都人範汪,從間道奔至尋陽,報稱:“蘇峻政令不壹,貪暴兇橫。
人情憤怒,共願誅峻,朝廷亦待援甚急,宜速進讨”雲雲。
峤即使汪轉白庾亮,亮即令汪參護軍事。
峤與亮本相友善,因互推為盟主。
峤有從兄名充,佐峤戎幕,獨向峤進議道:“陶征西位重兵強,何不推為領袖?”陶侃為征西大将軍,見三十七回。
峤頗以為然,遂遣督護王愆期,馳往荊州,邀侃同赴國難。
侃與庾亮有隙,且以未預顧命為恨,見前回。
便答愆期道:“我乃疆埸外将,未敢與聞内事。
”陶公大誤。
愆期依言複峤,峤再手書敦勉,終不見從。
乃複遣使語侃,但說是仁公且守,仆當先行。
使人已發,适參軍毛寶,從他處回來,亟入見峤道:“欲舉大事,當與天下共謀,古人謂師克在和,便是此意。
就使情迹可疑,尚留示人不覺,況自為攜貳,尚能成事麼?公急追使改書,推誠相與,料陶公亦不至固執了。
”峤乃追還去使,另草一書,說得誠誠懇懇,願奉侃為盟主。
果然使人往返,得了效果,由侃遣督護龔登,率兵詣峤。
峤有衆七千,灑淚登舟,一面列數蘇峻罪狀,移告各鎮。
文雲: 賊臣蘇峻祖約,同惡相濟,用生邪心,天奪其魄,死期将至,譴負天地,自絕人倫。
寇不可縱,宜增軍進讨,屯次湓口,即日護軍庾亮來營,宣太後诏,寇逼宮城,王旅撓敗,出告藩臣,謀甯社稷。
後将軍郭默,冠軍将軍趙胤,奮武将軍龔保,與峤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嶽,鄱陽内史紀瞻,率其所領,相尋而至。
逆賊肆兇,陵轹宗廟,火延宮掖,矢流太極。
二宮幽逼,宰相困迫,殘虐朝士,劫辱子女。
承聞悲惶,精魂飛散。
峤闇弱不武,不能殉艱,哀恨自咎,五情摧隕,慚負先帝托負之重,義在畢力,死而後已。
今躬率所統,為士卒先,催進諸軍,一時電擊。
西陽太守鄧嶽,尋陽太守褚誕等,連旗相繼,宣城内史桓彜,已勒所屬,屯濱江之要。
江夏相周撫,與鄧嶽同時還朝,得為江夏相。
乃心求征,軍已向路。
昔包胥楚國之微臣,重趼緻誠,義感諸侯。
蔺相如趙邦之陪隸,恥君之辱,按劍秦庭。
皇漢之季,董卓作亂,劫遷獻帝,虐害忠良,關東州郡,相率同盟。
廣陵功曹臧洪,郡之小吏耳,登壇歃血,涕淚橫流,慷慨之節,實屬群後。
況今居台鼎,據方州,列名邦,受國恩者哉!不期而會,不謀而同,不亦宜乎?二賊合衆,不盈五千,且外畏胡寇,城内饑乏。
後将軍郭默,已于戰陣俘殺賊千人,賊今雖殘破都邑,其宿衛兵人,即時出散,不為賊用。
祖約情性褊窄,忌克不仁,蘇峻小子,惟利是視,殘酷驕猜,權相假合,江表興義以抗其前,強胡外寇以蹑其後,運漕隔絕,資食空懸,内乏外孤,勢何得久?群公征鎮,職在禦侮,征西陶公,國之耆德,忠肅義正,勳庸弘著。
諸方鎮州郡,鹹齊斷金,同禀規略,以雪國恥。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峤雖怯劣,忝據一方,賴忠賢之規,文武之助,君子竭誠,小人盡力。
高操之士,被褐而從戎,負薪之徒,匍匐而赴命,率其私仆,緻其私仗,人士之誠,竹帛不能載也,豈峤無德而緻之哉?士禀義風,人感皇澤耳。
且護軍庾公,帝之元舅,德望隆重,率郭後軍等,與峤戮力,得有資憑,且悲且慶,若朝廷之不泯也,其各明率所統,毋後事機。
賞募之信,明如日月,有能斬約峻者,封五等侯,賞布萬匹。
忠為令德,為仁由己,萬裡一契,不在多言。
這篇移文,分使四頒,滿望各處響應,同時舉義。
不意陶侃督護龔登,竟至峤舟相見,說是得陶公來書,促令還鎮,弄得峤莫名其妙,慌忙将登留住,再遣王愆期緻書陶侃,書中有雲: 仆謂軍有進而無退,宜增而不可減。
近已移檄遠近,言于盟府,克日大舉。
南康建安晉安三郡軍,并在路次,同赴此會,惟須仁公督軍戾止,使齊進耳。
仁公今乃召還督護,疑惑遠近,成敗之由,将在于此。
仆才輕任重,實賴仁公笃愛,遠禀成規,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
仆于仁公,當如常山之蛇,首尾相銜耳。
或者不達高旨,将謂仁公緩于讨賊,此聲難追,仆于仁公并受方嶽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
且自傾之顧,綢缪往來,情深義重,著于人士之口,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衆見救。
況社稷之難,惟仆偏當一州,州之文武,莫不翹企,假令此州不守,約峻樹置官長于此,荊楚西逼強胡,東接逆賊,因之以饑馑,将來之危,必有甚于今日者。
以大義言之,則社稷颠覆,主辱臣死。
公進當為大晉之忠臣,參桓文之義,開國承家,銘之天府;退當以慈父雪愛子之痛。
約峻兇逆無道,囚制人士,裸其五體,近日來者,不可忍見,骨肉生離,痛感天地。
人心齊一,鹹皆切齒。
今之進讨,如以石投卵,無慮不克,若出軍既緩,複召兵還,人心乖離,是為敗于幾成也,願深察所陳,以副三軍之望。
愆期到了荊州,奉書與侃。
侃展書詳覽,至慈父雪愛子之痛句,不禁流涕道:“我兒果死了嗎?”看官!你道侃子為誰?原來就是廬江太守陶瞻,小子在前回中,已曾叙及,不過尚未說明侃子。
就是當時内外斷絕,陶瞻戰死,侃雖
江州刺史溫峤,原想進兵讨逆,無如京城消息,一無所知,也不好冒昧前進。
可巧有都人範汪,從間道奔至尋陽,報稱:“蘇峻政令不壹,貪暴兇橫。
人情憤怒,共願誅峻,朝廷亦待援甚急,宜速進讨”雲雲。
峤即使汪轉白庾亮,亮即令汪參護軍事。
峤與亮本相友善,因互推為盟主。
峤有從兄名充,佐峤戎幕,獨向峤進議道:“陶征西位重兵強,何不推為領袖?”陶侃為征西大将軍,見三十七回。
峤頗以為然,遂遣督護王愆期,馳往荊州,邀侃同赴國難。
侃與庾亮有隙,且以未預顧命為恨,見前回。
便答愆期道:“我乃疆埸外将,未敢與聞内事。
”陶公大誤。
愆期依言複峤,峤再手書敦勉,終不見從。
乃複遣使語侃,但說是仁公且守,仆當先行。
使人已發,适參軍毛寶,從他處回來,亟入見峤道:“欲舉大事,當與天下共謀,古人謂師克在和,便是此意。
就使情迹可疑,尚留示人不覺,況自為攜貳,尚能成事麼?公急追使改書,推誠相與,料陶公亦不至固執了。
”峤乃追還去使,另草一書,說得誠誠懇懇,願奉侃為盟主。
果然使人往返,得了效果,由侃遣督護龔登,率兵詣峤。
峤有衆七千,灑淚登舟,一面列數蘇峻罪狀,移告各鎮。
文雲: 賊臣蘇峻祖約,同惡相濟,用生邪心,天奪其魄,死期将至,譴負天地,自絕人倫。
寇不可縱,宜增軍進讨,屯次湓口,即日護軍庾亮來營,宣太後诏,寇逼宮城,王旅撓敗,出告藩臣,謀甯社稷。
後将軍郭默,冠軍将軍趙胤,奮武将軍龔保,與峤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嶽,鄱陽内史紀瞻,率其所領,相尋而至。
逆賊肆兇,陵轹宗廟,火延宮掖,矢流太極。
二宮幽逼,宰相困迫,殘虐朝士,劫辱子女。
承聞悲惶,精魂飛散。
峤闇弱不武,不能殉艱,哀恨自咎,五情摧隕,慚負先帝托負之重,義在畢力,死而後已。
今躬率所統,為士卒先,催進諸軍,一時電擊。
西陽太守鄧嶽,尋陽太守褚誕等,連旗相繼,宣城内史桓彜,已勒所屬,屯濱江之要。
江夏相周撫,與鄧嶽同時還朝,得為江夏相。
乃心求征,軍已向路。
昔包胥楚國之微臣,重趼緻誠,義感諸侯。
蔺相如趙邦之陪隸,恥君之辱,按劍秦庭。
皇漢之季,董卓作亂,劫遷獻帝,虐害忠良,關東州郡,相率同盟。
廣陵功曹臧洪,郡之小吏耳,登壇歃血,涕淚橫流,慷慨之節,實屬群後。
況今居台鼎,據方州,列名邦,受國恩者哉!不期而會,不謀而同,不亦宜乎?二賊合衆,不盈五千,且外畏胡寇,城内饑乏。
後将軍郭默,已于戰陣俘殺賊千人,賊今雖殘破都邑,其宿衛兵人,即時出散,不為賊用。
祖約情性褊窄,忌克不仁,蘇峻小子,惟利是視,殘酷驕猜,權相假合,江表興義以抗其前,強胡外寇以蹑其後,運漕隔絕,資食空懸,内乏外孤,勢何得久?群公征鎮,職在禦侮,征西陶公,國之耆德,忠肅義正,勳庸弘著。
諸方鎮州郡,鹹齊斷金,同禀規略,以雪國恥。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峤雖怯劣,忝據一方,賴忠賢之規,文武之助,君子竭誠,小人盡力。
高操之士,被褐而從戎,負薪之徒,匍匐而赴命,率其私仆,緻其私仗,人士之誠,竹帛不能載也,豈峤無德而緻之哉?士禀義風,人感皇澤耳。
且護軍庾公,帝之元舅,德望隆重,率郭後軍等,與峤戮力,得有資憑,且悲且慶,若朝廷之不泯也,其各明率所統,毋後事機。
賞募之信,明如日月,有能斬約峻者,封五等侯,賞布萬匹。
忠為令德,為仁由己,萬裡一契,不在多言。
這篇移文,分使四頒,滿望各處響應,同時舉義。
不意陶侃督護龔登,竟至峤舟相見,說是得陶公來書,促令還鎮,弄得峤莫名其妙,慌忙将登留住,再遣王愆期緻書陶侃,書中有雲: 仆謂軍有進而無退,宜增而不可減。
近已移檄遠近,言于盟府,克日大舉。
南康建安晉安三郡軍,并在路次,同赴此會,惟須仁公督軍戾止,使齊進耳。
仁公今乃召還督護,疑惑遠近,成敗之由,将在于此。
仆才輕任重,實賴仁公笃愛,遠禀成規,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
仆于仁公,當如常山之蛇,首尾相銜耳。
或者不達高旨,将謂仁公緩于讨賊,此聲難追,仆于仁公并受方嶽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
且自傾之顧,綢缪往來,情深義重,著于人士之口,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衆見救。
況社稷之難,惟仆偏當一州,州之文武,莫不翹企,假令此州不守,約峻樹置官長于此,荊楚西逼強胡,東接逆賊,因之以饑馑,将來之危,必有甚于今日者。
以大義言之,則社稷颠覆,主辱臣死。
公進當為大晉之忠臣,參桓文之義,開國承家,銘之天府;退當以慈父雪愛子之痛。
約峻兇逆無道,囚制人士,裸其五體,近日來者,不可忍見,骨肉生離,痛感天地。
人心齊一,鹹皆切齒。
今之進讨,如以石投卵,無慮不克,若出軍既緩,複召兵還,人心乖離,是為敗于幾成也,願深察所陳,以副三軍之望。
愆期到了荊州,奉書與侃。
侃展書詳覽,至慈父雪愛子之痛句,不禁流涕道:“我兒果死了嗎?”看官!你道侃子為誰?原來就是廬江太守陶瞻,小子在前回中,已曾叙及,不過尚未說明侃子。
就是當時内外斷絕,陶瞻戰死,侃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