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豢群盜甯藩謀叛 謝盛宴撫使被戕
關燈
小
中
大
命。
辰牌将近,巡鎮三司各官,陸續前來謝宴,依次拜畢,但見府中護衛,帶甲露刃,盡入庭中。
宸濠出立露台,大聲道,“孝宗在日,為李廣所誤,抱民家養子,紊亂宗祧,我列祖列宗,不得血食,已是一十四年。
昨奉太後密旨,令我起兵讨賊,爾等曾知道麼?”衆官聞言,面面相觑。
獨巡撫孫燧,毅然道:“密旨何在?取來我瞧!”宸濠叱道:“不必多言,我今拟往南京,你願保駕麼?”居然自稱禦駕。
孫燧怒目視濠道:“你說什麼?可知道天無二日,臣無二主,太祖法制具在,哪個敢行違悖?”言未已,但聽宸濠大呼道:“把勢快來!”四字說出,吳十二、淩十一、闵廿四等,俱應聲入内。
當由宸濠發令,将孫燧綁縛起來,衆官相顧失色。
按察司副使許逵,上前指濠道:“孫都禦史,是朝廷大臣,你乃反賊,擅敢殺他麼?”複顧孫燧道:“我曾雲先發制人,未邀允許,今已為人所制,尚有何言?”孫燧尚是忠臣,但不從逵言,亦嫌寡斷。
宸濠複指令群盜,縛住許逵,并問逵有何說?逵叱道:“逵隻有一片赤心,哪肯從你反賊?”且縛且罵。
燧亦痛詈不絕。
宸濠大怒,令校尉火信等,把兩人痛毆,擊斷孫燧左臂,逵亦血肉模糊,兩人氣息僅屬,由宸濠喝令牽出城門,一同斬首。
逵臨死,尚痛罵道:“今日賊殺我,明日朝廷必殺賊。
”至兩人殉義時,天空中炎炎的烈日,忽被黑雲遮住,慘澹無光,宸濠反借此示威,并将禦史王金,主事馬思聰、金山,右布政胡濂,參政陳杲、劉斐,參議許效廉、黃宏,佥事顧鳳,都指揮許清、白昂,及太監王宏等,統行拘住,械鎖下獄。
馬思聰、黃宏,絕粒死了。
宸濠遂令劉養正草檄,傳達遠近,革去正德年号,指斥武宗,授劉養正為右丞相,李士實為左丞相,參政王綸為兵部尚書,總督軍務大元帥。
分遣逆黨婁伯、王春等四出收兵,脅降左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楊璋,副使唐錦諸人。
一面令吳十三、闵廿四等,奪船順流,往攻南康,知府陳霖遁去,轉攻九江,兵備副使曹雷,及知府汪穎等亦遁。
數城俱陷,大江南北皆震。
為了這番亂事,遂引出一位允文允武的儒将,削平叛藩,建立奇功,這位儒将是誰?就是前時反對劉瑾,谪戍龍場驿的王守仁。
大書特書。
守仁自谪居龍場,因俗化導,苗黎悅服。
當劉瑾伏誅,調任廬陵知縣,未幾召入京師,累遷鴻胪寺卿。
尋因江西多盜,擢他為佥都禦史,巡撫南贛、汀、漳。
既莅任,即檄閩、廣兩省會兵,先讨大帽山賊,連破四十餘寨,擒賊首詹師富。
複進讨大庾、橫水、左溪諸賊,逐去賊首謝志山等,所在蕩平。
贛州知府邢珣,吉安知府伍文定,亦奉檄平定桶岡,招降賊首藍廷鳳,破巢八十有四,俘斬六千有奇。
守仁又誘斬浰頭賊首池仲容,及弟仲安,追餘賊至九連山,掃清巢穴,芟雉無遺。
數十年巨寇,一并肅清,遠近驚服如神明。
守仁因境内大定,往谒宸濠。
濠留他宴飲,适李士實亦同在座,彼此談論時政得失。
士實道:“世亂如此,可惜沒有湯武。
”已有煽動宸濠之意。
守仁道:“即有湯武,亦須伊呂。
”宸濠道:“有湯武便有伊呂。
”守仁道:“有了伊呂,必有夷齊。
”彼此标示暗号,煞是機鋒暗對。
宴畢散去。
宸濠知守仁不肯相從,屢欲加害,守仁也暗中防備,巧值福州三衛軍人進貴等作亂,警報傳至京師,兵部尚書王瓊,語主事應典道:“進貴事小,甯藩事大,我意欲調王守仁一行,借着進貴亂事,給他敕書,俾他得調動兵馬,相機行事,他日有變,不患呼應不靈了。
”王瓊此言,恰是有識,然亦由守仁命不該死。
應典很是贊成。
遂奏請賜敕王守仁,令查處福州亂軍。
守仁奉命即行,所以宸濠起事,江西守臣,多遇害被執,獨守仁得免。
守仁行至豐城,豐城知縣顧佖,已得宸濠反信,告知守仁,并說宸濠有懸購守仁的消息,守仁臨機應變,立刻易服改裝,潛至臨江。
知府戴德孺,聞守仁遠來,倒屣出迎,請他入城調度,這一番有分教: 奇士運籌期破賊,叛藩中計倏成擒。
畢竟守仁如何定計,且看下回表明。
---------- 本回叙宸濠謀變始末,簡而不漏,詳而不煩。
宸濠包藏禍心,已非一日,宮廷豈無所聞?誤在當道得賄,暗中袒護,俾得從容布置,豢盜賊,制兵甲,直至戕害撫臣,名城疊陷,設無王瓊之先行設法,王守仁之馳歸決策,則大江上下,偏布賊黨,明廷尚有豸乎?大學士楊廷和,身居重要,初亦與叛藩往來,至蕭淮等舉發奸謀,尚欲援宣德故事,遣使往谕,促使為變。
孫燧、許逵之被害,未始非廷和緻之。
廷和之誤國且如此,彼錢甯、臧賢輩,何足責乎?
辰牌将近,巡鎮三司各官,陸續前來謝宴,依次拜畢,但見府中護衛,帶甲露刃,盡入庭中。
宸濠出立露台,大聲道,“孝宗在日,為李廣所誤,抱民家養子,紊亂宗祧,我列祖列宗,不得血食,已是一十四年。
昨奉太後密旨,令我起兵讨賊,爾等曾知道麼?”衆官聞言,面面相觑。
獨巡撫孫燧,毅然道:“密旨何在?取來我瞧!”宸濠叱道:“不必多言,我今拟往南京,你願保駕麼?”居然自稱禦駕。
孫燧怒目視濠道:“你說什麼?可知道天無二日,臣無二主,太祖法制具在,哪個敢行違悖?”言未已,但聽宸濠大呼道:“把勢快來!”四字說出,吳十二、淩十一、闵廿四等,俱應聲入内。
當由宸濠發令,将孫燧綁縛起來,衆官相顧失色。
按察司副使許逵,上前指濠道:“孫都禦史,是朝廷大臣,你乃反賊,擅敢殺他麼?”複顧孫燧道:“我曾雲先發制人,未邀允許,今已為人所制,尚有何言?”孫燧尚是忠臣,但不從逵言,亦嫌寡斷。
宸濠複指令群盜,縛住許逵,并問逵有何說?逵叱道:“逵隻有一片赤心,哪肯從你反賊?”且縛且罵。
燧亦痛詈不絕。
宸濠大怒,令校尉火信等,把兩人痛毆,擊斷孫燧左臂,逵亦血肉模糊,兩人氣息僅屬,由宸濠喝令牽出城門,一同斬首。
逵臨死,尚痛罵道:“今日賊殺我,明日朝廷必殺賊。
”至兩人殉義時,天空中炎炎的烈日,忽被黑雲遮住,慘澹無光,宸濠反借此示威,并将禦史王金,主事馬思聰、金山,右布政胡濂,參政陳杲、劉斐,參議許效廉、黃宏,佥事顧鳳,都指揮許清、白昂,及太監王宏等,統行拘住,械鎖下獄。
馬思聰、黃宏,絕粒死了。
宸濠遂令劉養正草檄,傳達遠近,革去正德年号,指斥武宗,授劉養正為右丞相,李士實為左丞相,參政王綸為兵部尚書,總督軍務大元帥。
分遣逆黨婁伯、王春等四出收兵,脅降左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楊璋,副使唐錦諸人。
一面令吳十三、闵廿四等,奪船順流,往攻南康,知府陳霖遁去,轉攻九江,兵備副使曹雷,及知府汪穎等亦遁。
數城俱陷,大江南北皆震。
為了這番亂事,遂引出一位允文允武的儒将,削平叛藩,建立奇功,這位儒将是誰?就是前時反對劉瑾,谪戍龍場驿的王守仁。
大書特書。
守仁自谪居龍場,因俗化導,苗黎悅服。
當劉瑾伏誅,調任廬陵知縣,未幾召入京師,累遷鴻胪寺卿。
尋因江西多盜,擢他為佥都禦史,巡撫南贛、汀、漳。
既莅任,即檄閩、廣兩省會兵,先讨大帽山賊,連破四十餘寨,擒賊首詹師富。
複進讨大庾、橫水、左溪諸賊,逐去賊首謝志山等,所在蕩平。
贛州知府邢珣,吉安知府伍文定,亦奉檄平定桶岡,招降賊首藍廷鳳,破巢八十有四,俘斬六千有奇。
守仁又誘斬浰頭賊首池仲容,及弟仲安,追餘賊至九連山,掃清巢穴,芟雉無遺。
數十年巨寇,一并肅清,遠近驚服如神明。
守仁因境内大定,往谒宸濠。
濠留他宴飲,适李士實亦同在座,彼此談論時政得失。
士實道:“世亂如此,可惜沒有湯武。
”已有煽動宸濠之意。
守仁道:“即有湯武,亦須伊呂。
”宸濠道:“有湯武便有伊呂。
”守仁道:“有了伊呂,必有夷齊。
”彼此标示暗号,煞是機鋒暗對。
宴畢散去。
宸濠知守仁不肯相從,屢欲加害,守仁也暗中防備,巧值福州三衛軍人進貴等作亂,警報傳至京師,兵部尚書王瓊,語主事應典道:“進貴事小,甯藩事大,我意欲調王守仁一行,借着進貴亂事,給他敕書,俾他得調動兵馬,相機行事,他日有變,不患呼應不靈了。
”王瓊此言,恰是有識,然亦由守仁命不該死。
應典很是贊成。
遂奏請賜敕王守仁,令查處福州亂軍。
守仁奉命即行,所以宸濠起事,江西守臣,多遇害被執,獨守仁得免。
守仁行至豐城,豐城知縣顧佖,已得宸濠反信,告知守仁,并說宸濠有懸購守仁的消息,守仁臨機應變,立刻易服改裝,潛至臨江。
知府戴德孺,聞守仁遠來,倒屣出迎,請他入城調度,這一番有分教: 奇士運籌期破賊,叛藩中計倏成擒。
畢竟守仁如何定計,且看下回表明。
---------- 本回叙宸濠謀變始末,簡而不漏,詳而不煩。
宸濠包藏禍心,已非一日,宮廷豈無所聞?誤在當道得賄,暗中袒護,俾得從容布置,豢盜賊,制兵甲,直至戕害撫臣,名城疊陷,設無王瓊之先行設法,王守仁之馳歸決策,則大江上下,偏布賊黨,明廷尚有豸乎?大學士楊廷和,身居重要,初亦與叛藩往來,至蕭淮等舉發奸謀,尚欲援宣德故事,遣使往谕,促使為變。
孫燧、許逵之被害,未始非廷和緻之。
廷和之誤國且如此,彼錢甯、臧賢輩,何足責乎?